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标书部分第5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5.1重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因无详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结构、设计情况按同类型工程设定。5.1.1高强混凝土施工本工程外框钢骨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其中钢管柱为自密实C60高强混凝土, 钢骨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塔楼外框柱及核心筒墙体均为高强混凝土施工范畴,混 凝土强度强度等级具体如下表:表编号各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览表序号构件范围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5层以下C35其中地下室顶板为 P65层以上C30/-6 层-30 层 123.9mC60/墙、柱36 层-41 层 170.1mC55/42 层-50 层 212.1mC40/屋顶
2、-机房层223.75mC35其中屋面板为P6因钢骨和栓钉占整个柱截面 5164% ,钢筋与钢筋、钢筋与钢骨之间间隙较小,梁钢骨翼缘边与梁混凝土边间距只有 110mm,钢骨梁翼缘板底(扣除栓钉)与框架梁底 间隙只有200mm,同时钢骨外侧包裹钢筋,并且梁柱在此位置处钢筋更密集,对混凝 土浇筑的密实性带来很大难度。为此,项目技术部、试验室以及搅拌站共同进行混凝 土试配,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可泵性、保塑性,不产生 离析泌水;同时通过试配降低水化热,提高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改善混凝土施工性 能。本工程主要通过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方法、高压泵及配套设备的选择、高压泵 水洗等方式控制
3、高强混凝土的施工。1、配合比的控制对丁高度大丁 200m的高强混凝土超高层泵送来说,混凝土强度高、黏度大,因此 泵送压力较高,泵送施工尤其困难,给整个施工浇筑过程带来一系列有待探讨的技术 难题。可通过塌落度试验法(扩展度试验)和压力泌水率对可泵性进行评价,确定最佳 混凝土配合比,并且可通过相同配合比不同的材料品种可以选择最佳的泵送原材料, 确定最佳的影响混凝土可泵性的材料因素。(1) 塌落度试验法(扩展度试验)经典的评价方法,虽然有缺陷,但表征混凝土的流动性简便易行、指标明确,是 目前评价混凝土可泵性的最主要方法。主要缺陷在丁受操作技术影响大,观察粘聚 性、保水性受主观影响。采用坍落度方法测定
4、可泵性时,通常通过坍落度、扩展度和 倒坍落度筒的流下时间来评价拌合物流动性、粘度等式性能。本工程通过多次泵送混 凝土实验,根据混凝土泵送所需压力以及混凝土泵送时间,确定最优塌落度,具体如 下:图1.0-1 44层及屋顶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压力超高泵送时,保证 SL > 240mm, SF> 600mm, t< 15s。在本工程中超高层泵送 时,C60 混凝土在 45 层泵送时其 SL =240mm, SF = 700mm, t =13s。2、原材料的控制(1) 胶凝材料用量:胶凝材料用量增加、水胶比降低,一般均引起粘着系数和速 度系数随之增大,但过少(水胶比大)时,容易发生离析、
5、泌水造成拌和物不均匀而引 起堵管。(2) 砂率:砂率过高,需要足够的浆体才能提供合适的润滑层,否则粘着系数和 速度系数会加大,适当降低砂率可以提供适当的浆体包裹量,但过低则容易发生离 析。通常,由丁粗骨料空隙率较大,相对而言浆体含量不足,砂率偏高,应提供适当 数量的细粉料(增加粉煤灰、引气剂用量以增加浆体体积含量),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 和易性。(3) 粗骨料的影响:骨料粒径大小、颗粒形状、表面结构、级配组成、吸水性能 对混凝土可泵性影响很大,应选择空隙率小、针片状含量少、吸水率小的骨料,堆积密度 > 1500kg/m3。(4) 细骨料的影响:细骨料比粗骨料对可泵性的影响作用大。泵送混凝土
6、用细骨 料应尤其注意0.3mm和0.15mm筛通过的细砂含量,应分别在15%30%和5%10% 这部分砂对浆体的流动性、离析和泌水、黏度性能、含气量等影响作用极大,极易影 响混凝土的可泵性。(5) 含气量:3%5%,气泡的结构(数量及大小)合理。图1.0-1超高层高压混凝土泵送材料需达到的要点图3、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1)振捣及浇筑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不能过快,每次下灰高度控制在 0.45m左右,两次下灰时间间隔控 制在14分钟左右,这样可避免模板侧压力过大而致使模板体系涨坏。由丁型钢柱单次 浇筑高度高,且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利用振捣棒辅助振捣,这样可以减少混 凝土表面的气泡、麻面等质量缺
7、陷,但振捣持续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每个振捣点振捣 时间不超过3秒。混凝土浇筑时利用橡皮锤敲击模板外侧,尤其是柱子四角处应多敲 击,这样可以检查混凝土浇筑是否密实,而且有利丁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气孔。必须控制好高强混凝土的浇筑顺序,避免混凝土浇筑问断,造成混凝土泵管堵塞, 影响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必要时,可利用塔吊配合进行墙柱混凝土浇筑,确保整个混 凝土浇筑工作顺利进行,保证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质量。(2)浇筑时间控制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浇筑时间顺序、浇筑步骤的控制,是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施工3技术标书部分技术标书部分 的连续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分段分区浇筑控制不仅仅从时间上考虑,从混凝土的流淌距 离以及混凝土
8、的浇筑步骤考虑,因此更能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连续施工。(3) 混凝土运输控制由丁高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相对较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从搅拌站出料到施工现 场的时间,如超出规范规定的时间,一律不得使用,必须退回搅拌站。本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故用搅拌车运输高强混凝土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 运输时间及选配搅拌车的性能;混凝土搅拌车必须满足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均匀无离析 的排出,出料干净、方便,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其排料速度与混凝土泵的输送性能相匹 配。(4) 现场浇筑过程检查现场施工人员采用钢钎插入法控制混凝土的初凝实践,更能直接有效的减少墙体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施工缝产生,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产生施
9、工缝(火层)现象。要随时抽查从搅拌车运送的混凝土坍落度,分别取1/4和3/4处试样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样的坍落度值之差不得超过 3cm,对丁坍落度不满足要求的混凝土一律不允 许使用。(5)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处理1) 在距柱子500处采用快易收口网封堵,防止低等级混凝土流入强度等级高的混 凝土内。见右图:图8.3-9不同强度等级梁柱接头处理方式2) 梁柱接头部位钢筋较密,给柱子混凝土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柱子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质量问题。除要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良好外,按规定要分 层浇灌,分层振捣。对钢筋较密部位要插钢管下振捣棒,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振捣到位、 密实。(6) 高
10、压混凝土质量管理1)搅拌站应派现场服务人员到施工现场负责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2)工程项目经理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混凝土的浇筑,对混凝土的发料单进行验 收,如发现发料单位名称、品种、强度等级不符合时均应拒收。对运输罐车要进行随机 抽检,对坍落度超过上限值的混凝土不准进场,对坍落度低丁下限值的混凝土,在工地 技术负责人的同意后,可以加少许水以便丁泵的输送。对卸料时间到发料时间超过上表 时间的混凝土不准进场。3)混凝土浇筑现场必须要有专职技术人员在场,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同时浇 筑一定要保证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不得流入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内。4)工地现场与搅拌站的联系要方便,以便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11、5)对现场混凝土要留置试块,并进行标准养护。3、超高层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本工程结构施工期间主楼及裙房各布置一台塔吊,现场布置两台塔吊基本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采用两台三一重工的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泵型号为SY5161THB C-8: 高压最大理论输送压力位28MPa,低压最大理论输送压力为18Mpa;低压理论输送混凝 土量为110m3/h,高压理论输送混凝土量为 68m3/h。上装发动机额定功率为190.5KW, 底盘发动机最大净功率为203KW。图8.3-9车载泵、布料机及泵管竖向布置平面图理论计算是以普通混凝土作为计算依据,而超高层项目中,普遍使用强度等级在C60以上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12、其泵送阻力远大丁普通混凝土。且往往超高层混凝土泵 送压力需要30%的储备,并且考虑到高强混凝土粘接性较强导致的摩擦力较大等原因考 虑较理论值增加30%的泵送压力。最后采用SY5161THB C-8车载输送泵(泵送压力最大值为28Mpa)。图8.3-9车载泵现场使用及截止阀图SY5161THB C-8混凝土输送泵参数见表 8.7-3,外形参数见图8.7-2表8.7-3 SY5161THB C-8混凝土输送泵参数技术参数SY5161THB C-8整机质量kg13000外型尺寸mm15630X 2500X 4000理论混凝土输送量m3/h110 (低压)/68 (高压)理论混凝土输送压力MPa18
13、(低压)/28 (高压)输送缸直彳仝X行程mm260X 2100排量l12.8发动机功率kW294/1800rpm上料高度mm1420料斗容积m0.7本工程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应用主要技术(表8.7-4)表8.7-4 应用主要技术4、超高层混凝土布料机本工程混凝土布料机若采用手动式布料机,将大大增加塔吊的使用时间,手动式布 料机因无法一次性覆盖浇筑核心筒,并且其安装固定需在核心筒顶板上,影响浇筑混凝 土质量。为确保本工程核心筒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工期。采用内爬式电动布料机浇筑混 凝土,混凝土布料机是用丁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布料设备。本工程核心筒长约为20m、外框约为43m,根据布料机的安装位置及其
14、覆盖范围, 选择两台HG28内爬式布料机,其可旋转3600 一次性浇筑核心筒及外框内所有位置混 凝土。HG28最大布料半径28米;管柱式塔身;塔身高度22.2米;可直接用电梯井或 楼面内爬装置安装在电梯井或楼面(至少需三层电梯井或楼面);本工程布料机从核心 筒四层结构完成后开始安装,安装位置位丁东侧的高空排风井内,高空排风井尺寸为 2600*200mm,排风井四周均为结构梁,布料机通过特制钢梁与排风井预埋件连接,布 料机荷载通过特制钢梁架传递给排风井四周结构梁,然后通过模板支架整体传递受力, 确保工作安全。图8.3-9 HG28内爬布料机HC2S8.3-9核心筒及外框使用布料机平面及剖面图5、
15、超高层混凝土输送管(1)泵管选择在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过程中,不仅仅只需要输送泵车压力需达到高压要求, 对丁混凝土输送设备来说,混凝土泵管安装丁泵管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丁在超高层中, 浇筑为高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泵送压力大,且混凝土与泵管摩擦力有所增 加。因而普通的混凝土泵管无法承受超高层混凝土泵送带来的压力,且摩擦力的增加容 易导致泵管削弱,进而导致堵管、爆管等现象,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及 施工质量。本工程采用125A、壁厚9mm超高压泵管,与普通输送管道相比,125A管道的流 道截面积增大25%以上,单位长度沿程压力损失减小20%以上,管道磨损速度也相应下 降,但随着
16、混凝土流速的降低,混凝土在管道内的输送时间会增加。 当泵送高度为400m 时,混凝土在125A输送管内的输送时间约12.4min,比在普通输送管内增加约 4min。图1.0-1超高压泵管非标节泵管及标准泵管(2)泵管及液压截止阀布置在泵管布置时,尽量减少弯管和软管,弯管尽量采用大弯管,最大限度地降低泵送 管道摩擦阻力。垂直管道随建筑物的高度而增加,被输送混凝土由丁自重产生回流的趋 势越来越明显,为此须铺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道,以保证有足够的阻力减弱混凝土的回 流。根据以往类似超高层的施工经验,水平管的布置长度应达到垂直管的18/4长度,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水平长度分别为60m和40m。泵出口管路采
17、用近似L型连接方式,12图8.3-9泵管水平布置平面图图8.3-9 泵管竖向布置平面图在高层泵送中要使用截止阀,因为每当停止泵送时输送管内的混凝土压力会作用丁 输送料缸,甚至推动活塞往后运动,增加了两个油缸因作用力的差异而产生冲程误差; 此外在混凝土压力下,如果切割环密封不好还会造成换向阀内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和水分 的流失,产生堵塞;当再次泵送时由丁料斗内的混凝土等等的关系也会使换向阀换向发 生困难;再则,泵机内一旦发生堵塞只好放掉输送管内所有的余料。因而混凝土截止阀 在出料口出安装很有必要。图1.0-1液压截止阀布置平面示意图6、超高层泵送管道水洗本工程利用拥有专利技术的碌活塞、自动补偿间隙的
18、眼镜板与切割环,以及管路的 良好密封性,开发了独一无二的水洗技术,直接用混凝土泵进行水洗,做到泵送多高, 水洗就有多高。此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管道中的混凝土,减少浪费和污染。(1)水洗前的准备1) 在泵旁边搭建一个活洗架,用丁回收残留的混凝土和砂浆2) 在泵出口旁边建一个水池或配置二个水箱(容积约10立方米),接二根水管到泵旁边,使水洗过程中的水可以循环利用图1.0-1水洗水箱布置图(2)水洗程序利用地泵采用正洗方式,传统的泵送砂浆、后泵送水的方式,直接从出料口打入吊 斗内,本工程因考虑到泵的出口压力以及混凝土的情况,最后确定可直接打水方式进行 水洗。待出口出水后利用车泵反抽功能将管内剩余水及
19、砂浆混合体从泵斗处抽出,也可 采用关闭截止阀,拆管移开泵车,打开截止阀利用水的自重直接冲出,如一次不彻底, 可关闭截止阀,在工作面上往竖向泵管内灌水,满后再打开截止阀反复冲洗,直至活洗 彻底。图1.0-1核心筒泵送混凝土水洗示意图5.1.3垂直运输施工方案1、塔吊安装方案(1)塔吊的布置根据本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及建筑设计、 结构及的影响,及后续施工便利的综合考虑, 以及地上结构外爬架的影响等,本工程塔吊TC8039布置在西侧塔楼外框以外,TCT7520 布置在西侧塔楼外框以外,建议业主在详细施工图中考虑地下室预留了塔吊洞口,因现场施工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分布均在塔楼东西两侧进行,北侧为裙楼结构,因
20、此施工电梯 设置在塔楼东西侧两边分别布置。(2)塔吊选型综合考虑后决定安装2台塔吊,型号及幅度如表所示表编号塔吊型号及幅度选择序号型号施工建筑有效幅度最大 吊重端部吊重动力安装设备拆除设备备注1TC80391#塔楼北侧60255.9电力150T汽车吊D238 起重机结构完成拆除2TCT75202#塔楼南侧40167.8电力1#塔1#塔结构完成拆除(3)塔吊技术参数1) TCT7520塔吊40m臂起重性能表表8.2-3 TCT7520塔吊的信息表范围倍率取大起重量3.5m-12.5m15m20m25m30m35m40m40mR=41.7m23.5m-39.1m/8T8T7.8T43.5m-20.
21、3 m/16T16T12.56T10.1T8.37T7T技术标书部分2) TC8039塔吊60m臂起重性能表本塔机固定独立式的最大起升高度为73m,若起升高度要超过73m,必须用附着装置对塔身进行加固。附着式塔机的最大起升高度可达350m。在工作高度< 90m时,可 采取二倍率、四倍率钢丝绳起升,当工作高度 >90m时,只能采取二倍率钢丝绳起升。附着式的结构布置与独立式相同,只是为了增加起升高度,塔身增加了片式标准节,提 高塔机的稳定性和塔身的刚度。起重特性Lgd dingrauksMax CapsdlyIM5部MO皿410据M抵。HEfU5SJ:!70580mIJ3.5 31.0
22、-la 1W.5tlistg柚3.JJ侦anZ5I7,i4。并油4H”43W(R=82.63)uu3 516, 18b22.10I?. 5014.9011.909.H8灵8.20743&知6.376.015 525.224SL4 5*抑3.543.132.177EmId3 5 3?.1顼11.4010.409.7?SJ98_527.S97516.998战6.265.424.934.50(R=77.63)围15 It 93m西t23.20% SO15.7012.509.星&熊7.86,7396.7563R5.S65.555.B船明心3.M3.3770m3.5 31.58。口事12
23、 34gW&010 30M48 95S.297舶7 36ZG3皿6i23.725 20(R=72.63)朋15-17-5 Lb24.302LWl«.4O13.201:郊9J79.1483171667<SS.225 J05«5.145S4.0765mu3 5 34.53a 1? fit1顼12 ;':112010.6091729228.54B.137.587J56.S0S.525.如(R=G7.63)原J.S 17.91m在t24.50211016M13.60LJ J.10.109.45S.59_ k7.W645旧.15.664.7760mU3.5 35
24、L1350】1网110010 W9 598.477 90T56g&聊(R=62.63)朋:.-1=25.00l 了网1.4.20二-10509.8"8998 467.7S7346 7?5*5 9655m3 5 2 49n12 StL2.5O11.TO11.20J: 339.789.06S.638.057.TO(R=57.63).5 1SL 皿 25t25 0023.01K.0014.40二虬107C1000»14S.617.SS7.476雄6 5350m-0-15-36. 64b 12.5t12J012001150%9S59.138网(R=52 63)3 5-19.
25、00» 阳25.W23.5018.1014.5012呻1“时10.10沥7J7753图1.0-1 44层及屋顶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压力(4)塔吊的安装1)塔吊预埋节安装制作马墩。将马墩放到基础底板指定位置,并临时固定浇筑垫层,使马墩与垫层连 成一体。待马墩校强度达到设计值 70%后,放置预埋基础节丁角钢上,使四个立柱对应 与马墩放置好,调节两者之间间隙。确保预埋基础节与标准节水平误差小丁1/1000,将马墩与预埋基础节焊接固定。先绑扎斜拉钢筋,并与预埋节焊接,然后绑扎上层钢筋和 竖向钢筋。上层纵横钢筋12-.'Cl四立13谊莎并与预埋节焊接,将斜拉钢2350x2350图3.552
26、501500250下层纵横钢筋2.待马墩混凝土强度达到70海放置预埋基础节于角 柱对应与马墩放置好,调节两者之间间隙,确保预戴桐耗"疽伯子 届如匚*“*时又 橙面水平度误差/I、干1/1000 一将马墩与预理节悍钢肋焊连,昂”、上层钢月力和工向钢肋;技术标书部分312)浇筑碌前再次校对预埋节与标准节连接面的水平度误差小丁1/1000后,开始浇筑碌。特别提醒:绑扎上层钢筋时,钢筋与预埋节干涉部分需绕过预埋节。上层纵横钢筋251002密31500250下层纵横钢筋放置以次昆5诚跃5与尊潮"协单潭线误差小丁 5mm;'200垫层厚度 谩200mmi/他微启加蹒绑mwu平面
27、符合要求。3)塔常m醒:绑扎上层钢筋时,钢筋与预埋节干涉部分在请绕过预埋节 主要的作业顺序为:安装基础节T安装1节标准节T安装套架T安装回转总成T安装塔头T安装平衡臂(安装1块配重)T安装起重臂T安装配重T顶升加节T其它完善安装验收T负荷试验T交付使用表8.3-4塔吊安装方法序号施工内容和方法1基础利用底板作为塔吊基础,在塔吊基础处制作塔吊基础垫层(10c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 C30,上表面需平整,水平度偏差控制在0.2%以内,垫层强度达到60%以上后,方可进行基础预埋工序。塔吊垫层上表面标记2.05 X2.05m的正方形,此正方形中心必须与塔吊垫层中心重合。2安装基础节安装1节标准
28、节3安装套架安装顶升套架3.1t。顶升方向:见塔吊基础位置图。(图1-2)顶升套架包括:顶升套架、走道平台、顶升横梁、油缸、爬梯等。4安装上下支座吊装回转采用1台50t轮胎吊,工作半径 8m,出杆32m,该性能下最大起重量 为12.3t。负荷率8.7/12.3=70.73%,满足使用要求。5安装 回转 塔身 及驾 驶室吊装塔头采用1台50t轮胎吊,工作半径 8m,出杆34.1m,该性能下最大起重 粉 12.6t。负饰 6.05/12.6=48.1% ,满足使"求。6安装平衡臂安装平衡臂平衡臂架包括:平衡臂支架、栏杆、平衡臂,配重臂等。吊装配重采用1台50t轮胎吊,工作半径 8m,出杆
29、32m,该性能下最大起重量为12.3t。负荷率序号施工内容和方法4.0/12.3=32.5%,满足使用要求。安装7起重臂柚 A DM)枪口口" 1*50 OHOflfl 510M 14H1将起重臂节依次吊起放在马凳支架上,并按照要求用销轴联接完好。吊装起重臂节采用1台50t轮胎吊,工作半径 8m,出杆32m,该性能下最大起 重量为12.3t。负荷率2.538/12.3=20.63% ,满足使用要求。吊装吊点选择如下图L=23.4吊装时8米< B < 20米8拉杆组件起重臂在地面组装好后,检查确认各拉杆、臂架销轴连接可罪、开口销完全张开后,方可起吊。50m起重臂中心吊点为
30、21.4m(从臂根,第1节距) 吊装时用2对直径24mm,长6m的钢丝绳,将起重臂吊起到起重臂上的接口位 置,用销轴联接好。9安装平衡吊装时用1对直径19.5mm,长6m的钢丝绳,吊装采用 1台50t轮胎吊,工作 半径8m,出杆34.1m,该性能下最大起重量为 12.6t。负荷率4.0/12.6=31.7% ,满足使用要求。10穿绕钢丝绳根据说明书要求正确穿绕吊钩滑轮组和变幅小车滑轮组,绳端按要求用绳卡固.TE牛罪。11调整安全装置按说明书要求调整力矩、最大起重量限制、起升、变幅、回转等限位及吊钩、 断绳保险等安全装置。12塔机顶升将塔机配平后,用顶升横梁上的顶升油缸顶起塔机上车部分,用顶升套
31、架上的 顶升挂块将顶起的塔机部分固定在塔身顶升耳座上,将顶升横梁和顶升挂块收 起,并放在另一对顶升耳座上,重复上边的操作到获得标准节放进顶升套架所 需的仝间。引进标准下,用螺栓、螺母和垫板将标准下和下面的标准下相联, 继续下一个标准下直到加取后一下标准下。使塔吊达到独立局度。13负荷试验空负荷试验安装好吊车后,应先进行回转、变幅、起钩、落钩等动作,检查操纵机构操纵 方向和起重机各机构运转方向是否相符,检查起重机各制动、限位、联锁以及 保护等安全装置,应齐全并且灵敏有效,检查完毕,做好记录。4)塔吊拆除塔吊拆除工序与安装工序相反, TCT7520平臂塔采用北侧 TC8039进行拆除, TCT80
32、39塔吊采用屋面安装的一台D238屋面起重机进行拆除,最后人工拆除屋面起重 机。D238屋面起重机参数如表8.2-8表8.2-8 D238屋面起重机参数幅度(m)6.72-11.8916.522.6727.3830.3231.25起重能力(T)20.0012.908.135.995.004.70仰角(° )80-69.96045301502、施工电梯安装方案(1)施工电梯的布置根据施工需要,现场拟配置2台双笼高速施工电梯,以满足人员、材料等的垂直运 输需求,SC200/200G型高速施工电梯不仅能满足本工程的运输高度,而且具有较大的 运输空间和超重的载重量(2t),以及高速的提升速度
33、(0-96 m/min),能迅速将施工 人员送达目的楼层。各电梯选型如下表所小。SC200/200G性能参数表:序号参数指标1升降机数量2台2额TE载重重2X 2000kg3提升速度096m/min4安装最大高度248m5额定安装载重量2X 20006吊杆额TE载重重200kg7电机功率(25%暂载率)德国NORD电机2x 3X 18.5kW8变频器功率(西门子)2X 110KW9防坠安全器型号SAJ50-2.010附墙架间距7.5m11附墙架型号特制附墙和特制V型12自由端高度9m13吊笼重量2X 1700kg14传动机构重量2 X 800 kg15标准下重重()76 X 6(254m) 1
34、70kg 75 节16吊笼尺寸(长X宽X局)3.2 X 1.5 X 2.5m序号参数指标17标准节尺寸(长X宽X局 )650 x 650X 1508mm18电缆导向装置500电缆小车现场施工电梯布置如图8.2-16I图8.3-10 塔楼施工电梯平面布置图(2) 施工电梯安拆施工电梯基础安装丁地下室顶板上,顶板根据受力计算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施工电梯按照正常的安装流程进行安装。塔楼施工电梯安装流程见图8.2-17图8.2-17施工电梯安装流程(3)施工电梯安装及拆除时间安排见表8.2-10。表8.2-10 施工电梯进出场计划电梯编P电梯型号拟入场安装时间拟拆除时间1#SC200/200G主体结构
35、施工8层 前安装高区电梯使用后约 2021.92#SC200/200G主体结构施工8层 前安装高区电梯使用前约 2021.6电梯拆除与安装的顺序相反,操作时应严格遵循后装的先拆,先装的后拆”的原则。5.1.5地铁运营及周边保护方案本项目位丁市心北路2碰铁线东侧,本工程地下室深12.15米,边线按1.5倍退 (12.15*1.5=18.23米)因此对高空坠落、地铁及地下室设备的防水、地铁冷却塔的保护、 地上人员等的安全防护尤为重要。1、地铁运营保护措施(1) 保护及监测内容基坑支护及地铁监测本工程为全地下室,基坑深度为12.15m。基坑西侧邻地铁2号线车,需对基坑支护 水平位移、坡顶地面沉降、车
36、辆段主体和试车线轨道的变形进行时实监测。(2) 地铁监测1) 基坑支护监测根据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监测点位的布置及监测频率。采用数据收集、内业整 理、形成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控,并制定严格的预警程序,确保实时掌握基坑变形动态2) 地铁结构监测对基坑周边地铁结构及轨道的变形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无线传输。2、周边建筑设施防护措施(1)在塔楼周边搭设安全通道,供现场管理及施工人员进入建筑物内;丁施工场 地围墙外搭设外界人员防护通道。图5.1-3场区内外安全通道搭设示意图(2)建筑物结构边设置安全防护外脚手架,裙楼及塔楼7层以下结构搭设封闭型钢管脚手架,7层以上结构搭设外
37、爬式脚手架,脚手架安全防护按照施工方案执行,以 防止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落物。图5.1-3塔楼一体化电动升降平台(3) 为防止高空坠物,在塔楼结构及装修施工期间,丁塔楼外围搭设悬挑定型防 护平台(型钢骨架+钢板网+密目网+钢丝绳),且在所有楼层外框安装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图5.1-4临边洞口防护示意图结构临边及其他临边洞口采用定制式安全防护,详见图5.1-4图5.1-4临边洞口防护示意图(5)施工场区以外采用围挡封闭,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造成伤害,围挡样式见图5.1-5图5.1-4施工场区围挡示意图5.2其他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5.2.1工程测量1、超高层测量杭州俊泰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博业
38、时代中心为萧山钱江世纪城乂一标志性地 标建筑,位丁市心北路西侧。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测量工作是工程质量最根本的保障,对测量管控要求更为 严格。博业时代中心工程是集甲级写字楼、商业等为一体的超高层综合建筑,地下3层, 地上50层,建筑总高度为249.9m,结构层高度219.1m,标准层层高为4.2m,避难转 换层12、21及39层的层高为4.2m。由丁为超高层建筑,测量精度要求高,现场实际情 况比较复杂,然而测量作业是超高层施工技术的重中之重。图3.3-1 工程效果及GPS测量原理图随着现代化建筑物的不断发展,其外在造型也越来越丰富、新颖和多样化,各种高 层建筑中的施工测量已被引起高度重视。在
39、超高层主体结构装修工程安装过程中,施工 测量是一项专业性较强乂非常重要的工程,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定位测量仪)、 垂准仪等测量技术的引用保证了超高层施工的精度。(1) 施工测量管理施工测量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精度要求高,轴线网点的控制 在施工期间必须能牢固、准确地保留至竣工,因此所用仪器和施工方法都要适合结构类 型和场地情况。测量管理主要工作为:“领导决策,统一思想;建立健全贯标或标准转换的工作主管;制定贯标或标准实施转换的计划;全员培训” 测量管理组织机构见图3.3-2。图3.3-2测量管理组织机构图(2) 测量方案选择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项目测量方案选择为:土
40、0.000以上部分采用内控法,当土 0.000层结构楼面浇筑并达到强度后,根据测设好的基坑四周主轴线引桩,将主轴线点 恢复至土 0.000层结构楼面,构成高精度的井字形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垂直传递 利用激光垂准仪进行。1) 平面控制网的设置施工控制网依据首级或二级控制网加密而成,是结构施工阶段的主控网。二级控制 网建立以后,根据各分区轴线与二级控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利用电子全站仪采用“极 坐标”法布设平面施工控制网(三级),然后根据各构件与轴线的位置关系,测放构件 位置线,进行构件定位。控制网测量精度见 表表3.2控制网精度控制表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相邻两点距离误差二级2
41、00300+ 51/40000土 3mm三级<100土 101/20000土 3mm2)高程控制系统的设置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 在施工现场设610个半永久性水准点。水准 点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采用附合水准测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闭合差要求小丁土 0.6mm,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丁土 0.1mm3)塔楼施工阶段控制网的布置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地下室顶板施工完后,利用一级、二级控制网,在塔楼核心筒外四角布置4个控制点,作为塔楼施工时的二级控制网(以控制核心筒及外围钢柱 的轴线),在主楼核心筒内布置4个控制点,以控制核心筒楼板及内墙施工时的轴线控 制,二
42、级控制网随楼层的施工,每隔不超过 100米进行一次测量轴网的引测转换,以控 制核心筒楼板、内墙施工时的轴线、核心筒轴线以及外围钢柱的轴线。内控法1F20F(81.9m)、21F40F (165.9m)、41F屋顶层(219.10m),共3个分段转换控制 网。图8.3-3 标准20层以下内控点平面布置图及标准21-40层内控点平面布置图图8.3-4 标准层41层-屋面层内控点平面布置图(3) 测量人员及仪器的配备1) 工程测量机构及测量人员本工程配备的测量人员,必须选择有类似工程测量施工经验,且经过良好的培训, 能使用各种类型的先进仪器的人员,方能胜任本工程的测量工作要求。人员配备如下:测重负责
43、人1人负责测量方案编制和实施测量工程师3人负责现场实施测量技工4人测量辅助工作测量人员配备建议以表格形式说明2) 测量仪器设备选用为保证工程的测量精度,在本工程建立测量控制网阶段主要使用高精度自动导向全 站仪、精密水准仪和垂准仪进行,辅以 GPS及其他测量设备作为校核和辅助引线用。GPS为具有拓普康独特专项技术的 HiPer Pro 一体化接收机,双星技术增强性能, 提高精度,适合建筑工地有遮挡情况下的快速锁星。根据需要,可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 形式进行观测。精度为静态测量:平面3mm+0.5ppm高程5mm+0.5ppm; RTK实时动态测量:平面 10mm+1.0ppm 高程 15mm+1.
44、0ppmm。测量仪器及设备配置见表8.3-1。表8.3-1测量仪器设备配置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单位数量产地1全站仪SET220K0.5” 土 1mm 土 1ppm台2日本2GPSHiPer Pro静态测量平面 3mm+0.5ppm高5mm+0.5ppm ; RTK实时动态测 重平面10mm+1.0ppm 局程15mm+1.0ppmm。台1日本3精密水准仪NAL132土 3mm台4国广4粽卡智能全站仪TCRA12010.5” 土 1mm 土 1ppm台1德国5激光垂准仪EZ系列1/200000台2日本6手持测距仪Pro4a/只1瑞士7经纬仪DJJ2-22台4国广8弯管目镜/只4国广9对讲机Mo
45、torola/只4美国10手提电脑RM/台1美国11钢卷尺100米/把10国广12钢卷尺50米/把10国广13拉力磅/把4国广14线锤/只6国广15水平尺/把8国广16角尺/把8国广17反射贴片60 x 60mm/块瑞士18温度计/只3瑞士19气压表/只3瑞士20其他辅助设 备/国广(4)控制网的竖向传递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对土 0.000以上结构的控制轴线和墙柱定位的竖向传递 采用激光垂准仪铅直投点法引测。在首层楼面上做好内外控点,采用在预埋的100mmx 100mmx 10mm钢板上划线留 点,在其它层楼板对应丁下层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200mmx200mm的激光传递孔,并在留孔四周筑
46、设高50mm的水泥阻水圈。每施工一层,利用激光垂准仪投点,采用激光铅垂仪垂直控制竖向结构构件和水平轴线控制网,每隔不超过100米进行一次测量轴网的引测转换。通过激光测放孔,就可把内控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激光铅垂仪法控制 竖向精度是通过逐层控制建筑物轴线控制网来达到竖向控制目的的。表3.3投测面内允许偏差表项目允许偏差(mm每层3总同HH < 30530 v H < 601060 v H < 901590 v H < 12020120 v H < 150H>150253H/10000 及 30mm1)激光垂准仪投测轴线步骤安置激光铅直仪丁轴线控制点;将标的靶置
47、丁当前楼层测量投测洞口处;准确对准 控制点,精平激光垂准仪,打开激光,即得四条已知间距和方向的激光束。图8.3-6 垂准仪测量示意图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200X 200的孔洞,通过空洞引测到各楼层,预留洞的做法示意见图8-3-8 。图8.3-8激光点穿过楼层预留洞的做法及土0.000m楼面激光控制点点位做法示意图利用激光经纬仪施测轴线控制网,根据轴线控制网确定各墙体(角柱)准确位置, 保证每层结构竖向精度。2) 激光垂准仪法控制竖向精度控制步骤:利用激光垂准仪精确投测四个测量基准点至当前楼层;利用激光经纬仪施测轴线控制网,并根据轴线控制网准确施测各墙体位置;同时结 合外控再次检
48、验墙柱定位的精确度。根据所施测的各墙体边线支设墙体竖向模板;利用吊线坠保证当前层垂直度。(5) 建筑的标高控制首先对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与城市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 联测,所测数据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在首层靠近四角 的核心筒上引测4个同一高程的标高点,并用墨线做好标记,作为高程向上传递的标高 基准点。标高的传递使用日本产 50m、标准钢卷尺通过钢结构构件、塔吊等精密量距向 上传递。每层都至少要有4个以上的点引测,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用全站仪每次从首层 楼面每50米引测一次,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楼层施工的需要。(6) 控制轴线和高程的分段校核当第一段施工完
49、毕后,将此段首层控制点和水准基准点精确地投至上一段的起始楼 层,并进行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准确无误后,如以前的控制点误差超出允 许范围,要重新埋点。同时要每层都进行柱定位安装闭合复查和校核。(7) GPS复核为提高本工程建筑测量定位工效和观测精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本工程采用全球 定位系统(GPS)对控制网进行复测。GPS是一种可以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 精度三维位置的设备,其具有方便、快捷的定位测量和放样的功能,可快速、准确的测 定放样点的平面位置,见图8.3-9。图8.3-9 GPS测绘仪器1) GPS观测要点GPS观测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丁一、二级GPS测量,应使用零相
50、位天线和强制对中器安置 GPS接收机天线, 对中精度应高丁土 0.5mm,天线应统一指向北方;作业中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计划进行 观测;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结无误后,方可开机;开机后经检验有关 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输入测站名和时段等控制信息;每时段开 始、结束时,应分别量测一次天线高,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天线高;天气太冷时,接收机 应适当保暖。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雷电、 风暴天气不宜进行测量。2) GPS卫星定位仪计划分别架设在15层、30层、45层及屋顶位置的各个控制点 上进行复测。A、B两点为地面固定的首级控制点,已知其三维
51、坐标值。C点为不同楼层或同一楼层的不同平面位置的被复测点。为提高观测精度,每次使用三套 GPS卫星定位仪,分别架设在 A、B、C点。根据观测采集到的数据,用计算机解算出 C点的三维坐标值。3) C点设计坐标与实测坐标比较,得到 C点定位偏差。图8.3-10 基准点的复测及核心筒上内控点的复测(9)建筑物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准确的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变形明 显且便丁观测的位置。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问 距以10-15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高低跨两侧、后浇带两侧及特殊部位。 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
52、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 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从基础底板开始到土0.000层,埋设临时观测点,土 0.000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图8.3-10施工过程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2)观测频次: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土 0.000层再按规定 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丁观测将永久观测点设丁 + 500mm高处)。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 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第一年不少丁 4次,第二年不少丁 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 下沉稳定为止。对丁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我方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协商。3)观测方法及要点采用独立高程体系,闭合法几何水准测量。固定的测量仪器为:S05级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R-Markdown-课件教学课件
- 满级押韵考试题及答案
- 人体结构试题及答案
- 电压击穿试验题目及答案
- PS通道应用课程课件
- 英语三级真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资格证课件
- 2025年圆面积变形题目及答案
- 农艺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骨科病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 刑事模拟法庭案例一审受贿案
- 口腔科常用器械图谱结构及功能介绍课件整理
- 应急管理专题讲座(二)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第3课时) |译林版(三起) (共26张PPT)
- 思想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
-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
-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验收表(范本模板)
- 主要负责人任职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