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便器的用户体验设计_第1页
蹲便器的用户体验设计_第2页
蹲便器的用户体验设计_第3页
蹲便器的用户体验设计_第4页
蹲便器的用户体验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蹲便器之用户体验设计5蹲便器之用户体验设计背景研究背景/ 研究原因蹲便器与生活T蹲便器与女性研究目的研究恩路历史演进/_ 1fIIIi演进历史源头变化历史发展趋势冲水系统路脚面防滑性与易清洁性形状与定位定位与形状指示两脚间距冲水方式单向式围冲式冲水力度与外谶内容曲要设计的分析与改进冲水阀门的设计位置,大2排水孔工作原理返水弯 作用水封深度设计前沿防谶边竦防避倒沿防谶存水与斜面:池底形态设计池体忧缺点陶瓷 材料 << 材料分析对比其它材料离墙距离延伸:蹲便器环境设计标语:内容和位置纸篓位置蹭便器与坐便罪发展就景科技的应用f发展方向研究背景一、研究原因1. 背景:如今多数家庭已进入坐便

2、器时代,但出于公共卫生、维护成本、公众习惯等方面考虑, 多数公共场所仍然使用蹲便器。2. 蹲便器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吃喝, 也同样离不开排泄。 蹲便器是人们生活中毫不起眼却必 不可少的一部分。3. 蹲便器与女性对于男性而言,蹲便器多数时候仅作“排便”用,而对于女性而言,无论是“解手” 还是“排便”都需要通过它。作为一位女性,在和蹲便器无数次的接触中,发现现有蹲便器品种多样,各有优缺,往往一方面得到了改进,在其它方面又疏忽大意。而很难找到一款完全让人满意的产品。二、研究目的针对用户如厕时遇到的常见问题,研究各种现存蹲便器。参考各方优点,进行提炼、结合与创新,提出改进方案与方向。拓宽思路。达

3、到更好的用户体验。三、研究思路1. 回顾其演进的历史,看其发展脉络,设计总思路。2. 针对产品问题,吸取各种产品中优秀的设计,同提出可改进的方面。3. 从实践角度出发,从现象掌握规律。4. 注入其它知识,从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解析。5. 人体工程学: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研究的思路,而不仅是数据与知识的积累。历史演进一、演进历史1. 源头(1) 在19世纪40年代,在汉堡出现了用河水时冲刷管道的下水系统。(2) 19世纪59年代,在伦敦出现了一套高效下水系统,并设置了自动冲水阀门和加速 水流的新型管件。(3) 此后,厕所的制造工业化了, 流水作业的设计使这一工作发展到了极为简单的地步。2. 变化传统式

4、新式返水弯P型S型冲水水箱储水式,拉动冲水管道阀门按钮/手柄式冲 水前沿前沿有圆弧形挡盖多数无,少数保留排水孔前方后方居多材质陶瓷种质差,光滑度弱陶瓷釉质地较好,光滑用水量较大较少冲水方式单冲水孔、单向多冲水孔:主冲水孔+侧沿冲水孔踏脚面无有二、历史发展趋势1. 节水:冲水量减少2. 陶瓷材质提高,挂污积垢性减弱。3. 清洁能力提高4. 外形设计上,更加美观。5. 加入人体工程学设计设计的分析与改进、踏脚面的设计1. 舒适性与排污性(1)舒适性人体如厕时所有的重量都集中在脚部。脚与踏脚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所脚面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少。舒适性越高。存在问题a) 为了增加摩擦力来改进防滑性,将脚踏面上的

5、纹理设计为圆状突起,或纵横交错的构痕。使得踏面与脚的接触面积减少,舒内斜面适性下降b) 为了起到排污的作用,将脚踏面向内倾斜。 人体在如厕时会受重力影响两脚顺着斜面向内滑。 脚面着力不均匀,长时间蹲便更易疲劳解决方案a) 在保持防滑性的同时,增大踏面与脚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舒适性b) 脚踏面应与水平面平齐(见排污性图示)(2)排污性存在问题尿液在小便的过程中外溅到踏脚面上,长期停留,导致如厕环境恶劣: 细菌繁殖、臭气难闻、便池周围地板脏湿 ,同时影响用户的如厕心情。解决方案在踏脚面上设计下斜沟槽,使污水能够受重力影响自流入便池内排污性+舒适性2. 防滑性、易清洁性(1)防滑性蹲便器之用户体验设计

6、存在问题许多塑胶鞋底的在接触光滑平面时受到的摩擦力小,尤其当便池周围有积水时,有滑倒的危险。解决方案a) 前提:兼顾排污性,确保两者不相抵触地b) 方案一:更改踏脚面的质地,如磨砂面等防滑质地c) 方案二:更改踏脚面的纹路,以增加摩擦力(2)易清洁性存在问题fI为了增加踏脚面的摩擦力。诸多便池踏脚面上存在各种纹路。部分产I品的纹路交错,多转角,易“藏污纳垢”。增加了清洁的难度。!解决方案 'ra) 避免交错、锋利转角的纹路:'/b) 平行纹路、流畅的线条/ 易清洁:参考设计3. 形状与定位(1) 定位与形状指示存在问题:踏脚面没有明确的踩踏位置指示,存在有人衡量不准踩脚位置,导

7、致排便排出池外的尴尬场面。不但影响视觉,且不易清理。解决方案:a) 据测量:人在蹲便时,脚跟据排便位置之间的距离约12cmb) 踏脚面上可设计脚形轮廓,指示人踏脚c) 踏脚面末端(或脚形指示脚跟处)距便池末端距离宜A20cm(2) 两脚间距:a) > (肩宽-脚宽*2)肩宽取值大于平均水平 35cm。b) 因为当间距略大两脚可略分开,而过小则会导致如厕不便。二、冲水系统的设计1. 冲水方式优点常见冲水方式使如厕者感到尴尬a)力度:力量大,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冲走大体积污物。b)节水:冲洗定量污物所用时间短,用水量少缺点a)噪声大 在安静的环境中声首明显,引人注意, 在夜间,噪声会影响周围人

8、的休息b)去污面:窄,对于腹泻等所产生的便池侧壁污物鞭长莫及c)外溅:部分产品瞬间水流速度过快,易导致水花飞溅2)围冲式优点a)声音:噪声小,避免尴尬,不影响周围的人休息b)去污面:形成出水旋涡,去污面广,能够全方位的清除污物c)避免水花飞溅缺点a)力度:力度小,对于大体积污物去污力弱,容易导致污物黏留,冲不掉的现象。b)水量:冲洗定量污物所用时间长,用水量大单向式、围冲式对比噪音力度去污面用水量外溅单向式大大窄少有围冲式小小宽多无2. 冲水力度与外溅存在问题:冲水瞬间水流速度过快,易导致水花飞溅解决方案:a)冲水力度:适当降低冲水力度,同时保证去污能力b)防溅(见四-1边缘防溅)3. 冲水阀

9、门的位置(1) 冲水阀门:通常位于墙壁,以手按或脚踩的方式供用户进行冲水之用(2) 常见类型:手按型、脚踏型(注:也可按按钮、手柄、踏板等进行分类,在此不是研究重点,故不作赘述)(3) 存在问题现状:现在市面上多见为手按型,高度约60厘米80厘米,位于腰部与大部中部之间,以便使用者用手按下冲水,但根据在网络与周围的人间的调查显示,多数的人都习惯于用脚去踩这些按手。心理:很多人明知是设计为手按的阀门,依然选择了用却踩。 因为,当知道可能有人用脚踩冲水阀门时,即使只是可能,也很少有人愿意再用手去碰它。问题:a) 依然存在小部分单纯的人,往往以为没有人会用脚去踩。导致手上沾染许多细菌而不知。从而产生

10、卫生上的隐患b) 抬起脚去踩原本用来手按高度的按钮,对于人体而言,不是最轻便省力的的方案。也增加了如厕的“难度”。(2)解决方案a) 思路:更改按钮高度,使得人们“只能”用手按,脚踩b) 手按:位于肩部上下方,离地约130150cm。人们可以方便的在平直站立的情况 下伸手按到,却难以抬腿到此高度。脚踏:位于膝部以下。离地约 4050cm。即方便踩踏,又不至离便池太近,被水 流所带出的水花溅到三、排水孔(排便孔)的设计1. 位置设计(1) 前孔式优点:粪便不易直接落入排水孔中,避免溅起水花缺点:人们可以看到排水孔,不洁的视觉效果会影响人们的如厕心情。(2) 后孔式优点:视觉上更加干净清洁,改善如

11、厕心情缺点:粪便易直接落入排水孔中, 若排水孔的水封深度设计不佳,易导溅起水花影响如厕卫生与心情2. 排水孔大小设计存在问题:部分蹲便器排水孔过水,容易造成污物堵塞。给使用、清洁造成困难解决方案:适当加大直径,宜A 7cm3. 返水弯的设计(1) 工作原理连通器原理: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 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2) 作用a) 隔臭性:利用拐弯处,造成一个“水封”,从而把地漏与下水道的空气隔开,防止下水道里面的废水,废物,细菌等通过下水道直接传到家中,对人的身体健康有造成不利影响。b) 防掉落:当项链或者戒指、手机等随身物品不小心掉落进排

12、水孔时弯道的设计就能使杂物留在拐弯处,不被流水冲走。降低损失(3) 水封深度设计存在问题:以前蹲便器要求水封深度仅 30m,粪便直接落入排水孔时, 返水弯的水封 深度过浅会使得水花能够飞溅出来,弄脏身体。解决方案:a) 国家新标准提出,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b) 产商需根据多数家庭的地下高度条件,与成本进行平衡,选定深度。c) 一方面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另一方便可以更好的封住气味。四、池体的设计1. 边缘防溅设计(1)前沿防溅存在问题:小便时,向前的力量过大,多数便池前沿无阻挡、深度过浅,使得尿液外 溅。影响卫生与美观。前盘计解决方案:a) 增加半圆弧型前沿,有效阻挡b) 外溅若为节省材成本,

13、不增设圆弧前沿。则应加深前沿的深度、前沿边缘呈弧形向内弯。(2)侧沿防溅存在问题小便时,由于便池池底深处过浅与两侧无阻挡,尿液易向两侧外溅。弄脏裤脚与地面。解决方案a) 增加侧沿阻挡b) 加深便池深度割沿防滋2. 存水与斜面:池底形态设计(1)存水式优点:池底长期存有浅水,隔开污物与池底,使得污物不易黏留。便于清洗。缺点:弧度造成逆向阻力,增加冲水难度,更为费水(2)斜面式优点:斜面可帮助加快水流速度,提高冲洗力度。同时节约水源缺点:没有存水隔离污物,易造成污物黏留(3)解决方案思路:在保证整体为斜面便于冲洗的同时,保留存水弯的设计存水式斜面式解决方案15存水弯深度a) 过浅:易蒸发、隔离污物

14、防黏留效果弱b) 过深:污物落入可能溅起水花,适得其反c) 建议:存水弯的存水深度应适量,约 1-1.5CM即可。3. 材料:陶瓷(1) 优点无异味。a) 环保:纯天然原料高温烧成,相对其它建材,更加要安全环保,无辐射,b) 安全:防火,阻燃,安全性能好。c) 耐用: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d) 成本:价位适中,经济实惠。e) 不变形:在长期使用不会因受潮而变形。(2) 缺点:易碎、不易运输(3)材料分析对比烧制温度瓷化程度吸水率高程度高低于0.2%影响胎及釉的坚密度及坚硬度不高质地也比高温釉松散易脱釉釉面光滑,不容易挂脏,清洗效果好不会吸附异味低程度低高影响结构致密、坚硬的高温釉耐酸碱的腐

15、蚀及侵蚀性高不易脱釉釉面光洁度不够多沙眼和麻点而造成的挂脏积垢釉面的龟裂、局部漏水由上表可知:宜采用高温烧制的陶瓷材料,以达到可长期使用、清洁干净的效果。(4)改进自洁釉:使釉面平滑度高纳米材料涂层:形成表面憎水层,使产品表面有自洁功能,不挂水挂污。抗菌:卫生瓷釉中加入银、二氧化钛等材料,有杀菌功能或在光催化下有杀菌功能, 可避免表面滋生细菌或霉变,提高卫生性。(4)其它材料硬聚氯乙稀a)具有较高的硬度、刚度和许用应力。b) 抗老化能力好,经久耐用,寿命可达50年。c)耐腐蚀,价廉,易于粘接,自熄。d)出回收。安装万便简捷,密封性好。e)稳定.;丕易被酸.、碱腐蚀.丕易碎.“便壬运输.f)重量

16、轻.,搬运安装方便.。.五、延伸:蹲便器环境设计1. 离背墙位置便池离背墙太近易导致a) 空间过于狭小,造成如厕紧迫感b) 粪便可能不慎排于墙上,增加清理难度,给如厕之人造成不便。建议:蹲便器离墙距离约为 2535cm宜2. 标语设计(2)常用内容a) 提醒自觉冲水:这样的标语,在我们见过多年以后, 很多人已经可能自觉无视了。b) 提醒注意物品保管:厕所中经常发生物品掉落情况,且损失难以挽回。c) 格言式文化宣传标语:意图给上厕所时无聊的人增添一点趣味。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文化素养(2)位置:a) 标语的位置宜接近视平线高度b) 人在进入厕所后有两种静止状态:站立解/系提裤子、蹲下如厕。应针

17、对这两段阅读时间时人的视线高度设计标语位置c) 蹲时的视平线与站立时的视平线该选哪个为主要依据?提醒物品保管:需要人在刚进入厕所便注意到(站视平线)提醒及时冲水:需要人在离厕前提裤时看到(站视平线)格言式文化宣传标语:如厕无聊中供人阅读(蹲社平线)3. 纸篓的位置(1) 前方:投掷方便,但直面如厕者。给人不愉快的视觉效果。(2) 后方:投掷略不便。但不影响视觉感觉。(3) 左右:满足多数人的用手习惯,居于右侧(4) 建议:放于后方、右手侧发展前景一、蹲便器与坐便器坐便器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一种从技术、舒适性等角度更优于蹲便器的用具。但坐便器能否最终取代蹲便器 ?新事物的存在、广泛应

18、用并不只是由其技术上的先进性决定的。社会文化、人的生活习俗同样对其产生着影响。 坐便器曾经试图入侵过公共卫生间领域。 但我们可以看到,现 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公共场所,包装高档的酒店卫生间,仍然采用了蹲便器。原因何在?坐便器与蹲便器最关键的不同,在于“坐”与“蹲”。“坐”为光裸的臀部接触坐沿,而“蹲”为踩过千万的脚底接触地面。从多数人的心理而言,人是不肯用自己平日不暴露于外的身体去接触公共物体一一尤其是便器这样“特殊”的物体的。所以,为了避免臀部与坐面接触,坐便器式的卫生间中渐渐出现了以下状况1. 马步高蹲式:两脚踩于地面,整体扎成马步,力求臀部不接触坐面2. 脚踏坐面式:双脚踏于便池上,进行“

19、高空蹲便”3. 全方位保护式:用卫生层在坐面上覆盖完全,再安心入坐上述武功招式难免会有副作用:1. 尿液易失控至坐面上2. 脚踏导致坐面脏污3. 覆盖卫生纸不符合环保的生活综旨。从而,易导致恶性循环,人们继续使用的武功各式确保卫生。由此可知,坐便器在公共场所中很难被广泛应用。并非经济与技术的限制,而是和 们的心理密切相关,正如前文提到的多数人都用“脚”踩“冲水手柄” 一样。坐便器依然要与蹲便器并驾同行很长一段岁月。二、科技的应用科技更多地被应用于生活中,为蹲便器旧有的问题提供了很多新的解决思路。1. 红外线自动感应优点:节水、省力、防止忘记冲水的状况。利于清洁缺点:靠电力供应,断电时无法运转2. 双冲水方式供选择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