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之三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温度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 年 9 月目次1 范围 错误 ! 未指定书签。2 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 ! 未指定书签。3 术语和定义错误4 监测对象、分类、组成错误 ! 未指定书签。5 监测装置功能要求错误 ! 未指定书签。6 技术要求错误 ! 未指定书签。7 试验项目及方法错误 ! 未指定书签。8 安装、调试与验收错误 ! 未指定书签。附录A (资料性附录)导线温度报警值 错误!未指定书4附录B (资料性附录)数据处理系统功能 错误!未指定:附录C (资料性附录)应用分析功能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 ! 未指定
2、书签。附录D (规范性附录)导线温度智能监测装置数据输出接口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温度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温度智能监测装置的监测对象、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交流 661000、直流土 400± 800架空输电线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
3、件2887 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4208 外壳防护等级(代码)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2317.2 电力金具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2317.3 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2338 2002 架空电力线路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高温2423.4 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交变湿热试验方法2423.10 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和导则:振动 (正弦)6587.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6587.7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659
4、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11463 1989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15844.1 1995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16611 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16927.2 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16927.3 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17626.8 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17626.9 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799 1996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1028 199980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
5、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1214 2002900/1 80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664 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741 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5092 1999110500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1171 2007 温度巡回检测仪校准规范245 2008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 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3 术语和定义“架空输电线路智能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对导线、 部分接续金具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的数据测量装置,并通过信道将数据传送到系统
6、上一级设备(状态监测装置)。3.2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安装在导线上的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其测温传感元件与导线、金具表面可接触。3.3非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安装在杆塔或地面上的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其测温传感元件不与导线、金具表面直接接触。3.4导线温度智能监测装置满足测量数字化、输出标准化、通信网络化特征,具备自检、自恢复功能,对架空输电线路导线、部分接续金具的表面温度进行在线监测的一种测量装置。3.5最小启动电流对采用感应取能方式供电的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保证采集单元能不依靠其他能源而启动工作的最小导线电流。4 监测对象、分类、组成4.1 监测对象a)进行动态增容、过载特性试验及大负荷区段
7、的带电导线。b)容易产生热缺陷的带电导线接续部位,如耐张线夹、接续管、引流板等处。c)重冰区进行交直流融冰的导地线。d)其他有在线测温需求的普通和特种导线、金具。4.2 分类4.2.1 按测温方式分类( 1 )接触式测温采用合理的固定方式,将铂电阻、热敏电阻、光纤光栅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等温度传感元件与导线、金具外表面充分接触,经过传感、信号处理和无线传输等,实时获取监测点导线或金具表面温度。( 2)非接触式测温采用红外等温度传感元件不与导线、金具表面直接接触的测温方法,经过传感、信号处理和数据传输等,实时获取监测点导线或金具表面温度。( 1 )接触类测温将导线温度采集单元本体安装在导线上来
8、获取导线、金具的表面温度。( 2)非接触类测温将导线温度采集单元本体安装在杆塔或地面上来获取导线、金具的表面温度。4.3 组成一般由导线温度采集单元、通信网络和状态监测装置组成,装置结构参见 “架空输电线路智能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附录 A导线温度报警值可参考附录 A ,状态监测系统中有关温度监测的功能配置可参考附录B ,应用分析功能可参考附录C。5 监测装置功能要求5.1 数据采集要求a) 能传感、采集导线或金具表面温度,进行相应存储,并将测量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状态监测代理装置或状态监测系统;b) 具备自动采集功能,按设定时间间隔自动采集导线、金具温度的功能,最小采集间隔宜大于2 分钟,
9、在温升过快、线路过载等情况下,具备自动判别以及加密采集的功能;c) 具备受控采集功能,能响应远程指令,按设定采集方式、自动采集时间、采集时间间隔、采集点数启动采集;d) 同一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宜具备多路温度监测功能,监测点不低于2个,对线上温度采集单元,宜具备电源电压、工作温度采集功能;e) 具备网络授时功能。应能够接收状态监测代理装置或状态监测系统的对时命令,每天对时一次,对时误差应不超过5s。单元时钟24h内走时误差应小于 1s。5.2 数据处理与判别1) 具备数据合理性检查分析功能,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自动识别并剔除干扰数据;2)具备对原始采集量的一次计算功能,得出能直观反映温度高低的状
10、态量数据。5.3 数据存储应能存储至少30 天以上温度状态量数据;5.4 数据输出具备将导线/金具温度状态量、电源电压、工作温度、报警信号、装置心跳包、应答信息、通信连接状态(含信号强度)输出到远程和本地接口的功能。5.5 通信接口满足架空输电线路智能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通信接口部分要求。5.6 硬件与软件管理具备对装置自身工作状态包括采集、存储、处理、通信等的管理与自检测功能,当判断装置出现运行故障时,能启动相应措施恢复装置的正常运行状态。5.7 远程更新、配置与调试a)具备身份认证、远程更新程序的功能,具备完善的更新机制与方式;b)具备按远程指令修改采集频率、采样时间间隔、地址、端口号等参
11、数的能力;c)具备动态响应远程时间查询/设置、数据请求、重启等指令的能力;d)应能按远程指令进入远程调试模式,并输出相关调试信息。6 技术要求6.1.1 环境条件a)环境温度:25c+45C或 40c+45 C;b)工作温度:25c+70C (工业级)或 40c+85 C (扩展工业级);c)相对湿度:5%100%;d)大气压力:5501060。6.1.2 外观及标记a)外观应整洁完好,各接线端子的标记应齐全清晰,接插件接触良好;b)应有型号、名称、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名等标记。6.1.3 主要技术参数6.1.3.1 接触类测温依据被测导线的类型,测量范围为下列的四种之一:a) 40 c
12、 +120 C;b) 40 c +180 C;c) 40 c +290 C;d)非常规导线温度测量范围与用户协商。6.1.3.2 非接触类测温a) 40 c +290 C;b) 非常规导线温度测量范围与用户协商。6.1.3.3 测量精度综合误差应小于±1.0。6.1.4 基本技术要求a) 应有防雨、防潮、防尘、防腐蚀措施;b) 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4208 规定的 65 级要求;c) 电源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应避免因电源故障对导线、杆塔造成损伤;d) 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的质量应小于2.5, 体积应尽可能小,避免影响导线的电气性能和安全性能;e)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的外壳应和导线
13、等电位;f)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应能经受设计导线电流(包括短路电流、雷电流)、大气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考验;g)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与导线的连接部件应与导线截面匹配;h) 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与导线的连接部件应有锁紧装置,应保证在运行中不松脱;i )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应能承受导线的高温运行状态考验;j)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的外引线应采用双屏蔽线。6.1.5 供电要求a) 对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可采用太阳能、感应取能或高能电池等方式供电;b) 对非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可采用太阳能或风能等方式供电;c) 对采用太阳能方式供电的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其蓄电池单独供电时间应不少于20天;d
14、) 对只采用高能电池供电的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电池供电时间不少于3 年;e) 对采用感应取能供电方式的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其最小启动电流根据带电导线长期运行电流范围确定,应能保证长期连续供电的要求。f) 对塔上温度监测装置,电源电压宜采用12V,外部电源输入口为三针航空防水插头。1.1.1.1 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水平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熄灭电压和无线电干扰水平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技术要求。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1.1.1.2 短路电流冲击性能将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安装在导线上,对导线通过40、 120, 31.5、 300,15、 2s的模拟短路电流后,导线温
15、度采集单元无损坏,恢复正常电流时,导线温度 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1.1.1.3 导线电流耐受性能对于采用感应取能供电方式的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应能承受不低于单导线或分裂导线子导线允许电流范围内的电流波动而无损坏。1.1.1.4 温升性能在环境温度为20± 5 的条件下, 将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安装4002的导线上,对导线通以 800A 电流,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夹具及表面的温度应不超过导线表面温度。1.1.1.5 抗雷电冲击性能距离被检导线温度采集单元5m,对被检导线施加相应电压等级绝缘子串闪络水平的标准雷电波各3 次,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6.1.7 电磁兼容性能6.1.7
16、.1 静电放电抗扰度应能承受“17626.2 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中第 5 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4 级的静电放电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6.1.7.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能承受“17626.3 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中第 5 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 级的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6.1.7.3 脉冲磁场抗扰度应能承受“17626.9 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中第 5 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5 级的脉冲磁场干扰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
17、正常工作。6.1.7.4 工频磁场抗扰度应能承受“17626.8 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中第 5 章表 1 和表 2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 级的工频磁场干扰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6.1.8 气候防护性能6.1.8.1 高温性能应能承受2423.2 试验中严酷等级为:温度70或温度85、持续时间16h 的高温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6.1.8.2 低温性能应能承受2423.1 试验中严酷等级为:温度25或40、持续时间16h 的低温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6.1.8.3 交变湿热性能应能
18、满足2423.4 中高温温度为55,试验周期 1 天,原地恢复2h 的试验要求。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6.1.9 机械性能6.1.9.1 振动性能在非工作、非包装状态下,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应能通过如下严酷等级的正弦振动试验:频率范围:1055;峰值加速度:10m2;扫频循环次数:5 次;危险频率持续时间:10± 0.5。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6.1.9.2 垂直振动疲劳性能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应能承受振幅土0.5、频率f = 2550、振动次数1X107次的垂直振动。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试验后采集单元各部件应无松动,
19、夹头无滑移、无明显磨损,而且夹头处未磨损导线。6.1.9.3 运输性能应能承受6587.6中组别为H的运输试验(包括振动、自由跌落、翻滚试验)。试验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应能正常工作。6.1.10 可靠性a)平均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 25000h。b)年均数据缺失率应不大于1%。6.2 状态监测装置参见架空输电线路智能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要求。7 试验项目及方法表 1 列出了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的检验项目,包括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和现场检验。本专项标准仅列出了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的专项检验方法,有关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的其他检验方法以及状态监测装置的检验方法详见“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20、。7.1 检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各项检验宜在如下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15C-+35C;b)相对湿度:25 %75%;c)大气压力:8601060。7.2 检验项目及方法7.2.1 结构和外观检查a)外壳表面没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起泡、龟裂、脱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没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b)各零部件及接线紧固无松动;c)标志、铭牌、文字及符号应简明清晰,铭牌上应标出产品的名称、产地、型号、制 造单位以及装置编号。7.2.2 准确度检验a)在二级及以上计量单位进行计量校准脸定;b)参照“ 1171 2007温度巡回检测仪校准规范”中 5.1
21、校准条件和6.6校准方法进行检验。 基本误差的检验点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包括零点和上、下限值在内,不得少于 5 个点。7.2.3 电气性能试验7.2.3.1 导线电流耐受试验将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安装在导线上,处于工作状态,进行如下导线通流试验:a)将导线电流从零升流至导线允许电流,然后降流至零,重复 3次;b)对导线通以允许电流值的电流,连续运行48小时。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后,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能正常工作,采集单元电气系统无损坏,试验通过。7.2.3.2 温升试验参照2317.3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在环境温度为20±5C的条件下,将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安装在 4002
22、的导线上,对导线通以800A电流,测量导线表面温度、导线温度 采集单元夹具及表面的温度。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夹具及表面的温度不超过导线表面温度,试验通过。表1导线温度采集单元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接触类型式试验非接触类型式试 验出厂检验现场检验1结构和外观2准确度O3功能4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OOO5短路电流冲击OOO6导线电流耐受性能OOO7温升OOO8抗雷电冲击OO9静电放电抗扰度OO10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OO11脉冲磁场抗扰度OO12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OO13高温OO14低温OO15交变湿热OO16防护等级OO17振动OO18垂直振动疲劳OOO19运输OO20可靠性试验*OO备注表示规定必须
23、做的项目;O表示规定可不做的项目;*表示根据客户要求做。7.2.4 机械性能试验7.2.4.1 垂直振动疲劳试验参照23382002中7.5.1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a)本项试验目的是通过模拟导线微风振动,检验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耐受垂直振动的能力和对导线的损伤;b)试验布置参见 2338-2002图8a。将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按要求固定在受张导线上,导线张力为25%,或由买方指定。试验档距不小于30m;c)振动条件:振动频率f在微风振动频域内选取,通常为 2550,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安装处导线振幅土0.5,振动次数1X107次或由买方指定;同时测量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夹头处
24、的导线动弯应变值(应不大于导线动弯应变允许值);d)试验后检验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各部件无松动,夹头无滑移、无明显磨损,采 集单元夹头处未磨损导线,试验通过。7.2.5 可靠性试验a)按114631989中表1定时定数截尾试验方案 1 1的规定进行。依据可靠性试验方 案主要失效判据的规定,做出可靠性试验判决。b)也可以在监测系统运行或监测系统验收移交时进行统计,统计方法参见“架空输电 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附录Bo8安装、调试与验收8.1 设备安装8.1.1 一般要求a)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的测温传感元件应避免太阳直接辐射;b)对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应保证测温传感元件与导线、金
25、具表面充分接触;c)对非接触类导线温度采集单元,应注意温度传感器探头的照射角度;d)采用握抓式固定方式时,应用力矩扳手紧固螺母,一般紧固力矩按照导线规格和螺 栓规格确定;e)设备在运抵现场后,在安装前,应在地面进行验证性功能测试。8.1.2 现场选点原则a)用于测量导线温度时,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的监测点宜选在金具出口1米以外的导线上,或根据用户要求布点;b)用于测量金具温度时,导线温度采集单元的监测点宜选在金具接续处,或根据用户要求布点;c)用于提高导线输送容量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控制点,并保证气象监测仪器与测 温点处于同一现场;为确保安全,宜同时选择对部分金具接续处温度和关键点导 线弧垂进行监
26、测。8.2 调试观察导线、金具温度在一天中随负荷和外部气候环境的变化情况。8.3 验收预验收后进入试运行期,期间应经过一个炎热且大负荷的夏季考核。附录A (资料性附录)导线温度报警值A.1常用导线的温度报警值常用导线的温度报警值见附表A1。附表A1导线温度报警值单位:C序号导线类型温度报警值备注1钢芯铝绞线70 (80)2钢芯铝合金绞线70 (90)3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1504钢芯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绞线1505钢芯超耐热铝合金绞线2006殷钢钢芯超耐热铝合金绞线2107殷钢钢芯特耐热铝合金绞线230附录B (资料性附录)数据处理系统功能8.1 数据处理系统功能功能配置见附表 B1。附表B1 数据
27、处理系统功能配置表功能基本功能选配功能导线金具导线金具数据采集监测点温度数据导线温度、金具温度VV采集单元状态数据供电电压、工作温度VV监测点气象数据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光辐射VV数据处理计算、统计、分析VV数据合理性检查和分析VV与其他系统交换信息VV应用功能导线安全状态判断与评估V线路动态增容V金具热缺陷判断V系统管理权限管理VV采集单元管理VV通信管理VV运行状况监测采集单元、状态监测装置VV系统报表VV8.2 计算、统计、分析功能a)当前数据见附表 B2。附表B2 当前数据统计表序号项目必备选配1采集时间V2导线、金具温度V3风速V4风向V5气温V6湿度V7光辐射V表(续)序号项目
28、必备选 配8当前载流量V9当前最大允许载流量V10采集单元工作电压V11采集单元工作温度V12采集单元在线状态V13状态监测装置在线状态Vb)历史数据见附表 B3。附表B3 历史数据统计表序号项目必备选配1日/月/年最高温度V2日/月/年最低温度V3日/月/年平均温度V4日/月/年最高温度发生时间V5日/月/年最低温度发生时间V6日/月/年温度越限统计V7日/月/年温度越限时间V8日/月/年温度曲线V9日/月/年气象统计数据V附录C (资料性附录)应用分析功能C.1导线安全状态判断和评估功能a) 通过对导线当前温度的监测,初步判断导线当前的安全运行状态。导线温度在温 度报警值以上的判为不安全;
29、在温度报警值及以下的,应根据线路其他运行状态 参数综合判断导线运行的安全状态;b)导线温度超过温度报警值85%90%宜作出越限预警;c)宜通过对导线温度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导线其他运行状态参数,对导线长期 安全运行水平作出评估,给出评估报告。C.2动态增容功能C.2.1动态热容量计算根据实时采集的气温、风速、风向、光辐射数据以及导线相关参数,按稳态热容方程计算在当前气象条件下导线允许运行温度对应的动态载流量,作为调度进行线路动态增容的参考。稳态热容方程如下:I,/Wr Wf_Ws)/ R(T)(C.1)式中:I导线载流量(A); 单位长度导线的辐射散热功率(); 单位长度导线的对流散热功率(); 单位长度导线的日照吸热功率();R (T)温度为T时导线的交流电阻()。C.2.2导线温度预测a)根据实时采集的导线温度、气温、风速、风向、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舞台视频HDR技术与色彩管理考核试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章节练习试题(详解)
- 2025年港口装卸作业质量改进案例考核试卷
- 2025年房地产行业物业管理升级水平考试-社区志愿者项目管理考核试卷
- 巧妙利用思考题提高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质量达标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密度定向测评试题(解析版)
- 针对汇率波动对股价影响的具体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研究考核试卷
-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法兰轴套加工工艺铣R6圆弧槽夹具设计
- 《胆管手术术后胆瘘》课件
- 《动物营养学》全套教学课件
- 职业病化学中毒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潼南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运动康复方案设计
- 医保法律法规培训
-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教案
- 物流配送责任免除协议条款
- MRI常见伪影简介课件
- 安全工器具的检查及使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