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中考物理】2019北京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科普类阅读+答案_第1页
【2019精品中考物理】2019北京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科普类阅读+答案_第2页
【2019精品中考物理】2019北京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科普类阅读+答案_第3页
【2019精品中考物理】2019北京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科普类阅读+答案_第4页
【2019精品中考物理】2019北京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科普类阅读+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 / 102019北京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分类汇编-科普类阅读昌平区请阅读神奇的热管回答 29题。神奇的热管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时要面对很多考验,其中一条就是卫星整体的温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护卫星上的电子设备。某些稳定的卫星具有方向性:一面总是朝着太阳, 而背面将永远见不到阳光,有时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温度差高达250c (为了可靠,晶体管的内部温度不得高于125C),即使卫星表面由导热性能非常好的铝材做成,也不足以传递足够多的热 量从而减小温差。除了太阳产生的热外, 仪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需要散掉,在很小的安装面上需要散掉很多的热量,单个晶体上的热量密度高达30W/cm2。我们举个例子来帮你

2、理解一下这个热量有多大,想象一下:在一个晴朗的夏天,阳光直晒下的热量密度只有 60mW/cm, 是某卫星上晶体管安装面热量密度的1/ 500 !如何解决卫星中的散热问题呢?科学家们发明了一个比最好的散热材料 (如铜或铝)传热效果好成百上千倍的线状传 热导体一一热管。热管是一个热传导能力非常 强的散热连接管。如图 22所示,为某一型号 热管传热原理示意图,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 多孔材料做成的吸液芯,芯中充有某种液体, 其中心是气腔。当管朝着太阳的一端由于接受 阳光照射受热升温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 热汽化,蒸汽沿气腔跑到冷端(背阳面),在冷端液化放热后,液化后的液体又顺着吸液芯图22回到热端,

3、如此循环往复。卫星就是利用热管,根据需要设计结构,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或将热量从内部“搬”至IJ外部,使整 体温度趋于平衡。太空中物体所受重力非常小,可以认为太空中物体所受重力为零,热管非常适合在零重力环境中使用。一些现代计算机 CPUt热也利用热管,热管的安装方式都是冷凝器(放热端)位于蒸发 器(吸热端)上方,有利于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热端。29.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电磁波不但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请写出文中提到的可以说明电磁波传 递能量的实例。(2)小明认为:在卫星上的热管工作过程中,热管内的液体在低温端液化后依靠重力回 到高温端;小红认为:在卫星上的热

4、管工作过程中,热管芯内的液体在低温端液化后不能依靠重力回到高温端。请你判断小明和小红谁的说法正确,从文中找到依据,并写出来。朝阳区 阅读国际单位制回答33题。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unit ),物理量的单位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物理学中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如力学中的长度、质量和时间就是三个基本物理量,这些基本量的单位如米(M)、千克(kg)、秒(s)叫做基本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有关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叫做导出量,导出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甚

5、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例如,测量长度时,我国过去采用的单位是“尺” (古代的“尺”与现代的“尺”也不一样) 现代的1尺= 0.3333米;一些欧洲、美洲国家采用的单位是“英尺”,1英尺0.3048米。这样,同一物体的长度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国际交流就会很不方便。人们逐渐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简称SI),国际单位制是 1960年第H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国际单位制是从“米制”发展起来的国

6、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世间万物的标尺。随着测量手段、测量能力的不断发展,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物理常数定义,新定义用自然界恒定不变的“常数”替代了实物原器,保障了国际单位制的长期稳定性。 为纪念这一里程碑式的变革,国际计量组织将今年第 20个“5 20”世界计量日主题定位“国际单位制一一根本性飞跃”。33.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你用力学基本单位,写出一个导出单位: ,该单位的含义是: 。(2)用单位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测量数值不同。以尺为单位测量的数彳1 (选填:“大于”或“小于”)以英尺为单位测量的数值。(3)在我

7、们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判断或比较时,通常要选择一个标准,请你举出一个例子,写出标准并加以说明。东城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32题。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15641642)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时对摆动规律的研究,是他第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据说,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教堂穹顶上的吊灯因风吹过不停地摆动。伽利略被摆动的节奏吸引住了。他发现,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时间似乎相等。伽利略决定仔细地观察。 他知道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 于是便按着脉注视着灯的摆动, 发现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的确相同。这使他又冒出一个疑问: 假如吊灯受到强风

8、吹动,摆得高了一些,以后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的吗?回到宿舍后,他用铁块制成一个摆, 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所用的时间。 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 尽管用脉搏测量时间并不精确,但已经可以证明他最初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后来,伽利略又把不同质量的铁块系在绳端作摆锤进行实验。他发现,只要用同一条摆绳,摆动一次的时间并不受摆锤质量的影响。随后伽利略 又想,如果将绳缩短,会不会摆动得快些?于是他用相同的摆锤,用不同的绳长做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推测是对的。

9、他当时得出了结论:“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称为周期) 就越长。”人们对摆动的研究是逐步深入的。伽利略逝世30多年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找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才对摆动的规律做出了圆满的解释。摆的等时性研究,使人们对钟表的计时研究得到了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32.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伽利略的研究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实际生活中的摆,可以抽象成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和一个体积可忽略的小球组成的单 摆模型。如图18甲所示,A、B两点等高,。点在悬挂点P的正下方,若不计空气阻力, 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 O点到达B点,依据对称

10、性从 A点到O点的时间和从。点到B点的时间相等。图18图18如图18乙所示,若小球从 A点静止释放经过 O点到B点的时间为t,从A'点静止 释放经过。点到B'点的时间为t', A、B两点等高,A'、B'两点等高,则t t'。(选填“=” “>”或“<)若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到最低点时由于摆线碰到固定在P点正下方P'处的障碍物,使得小球只能绕 P'点上摆到与A点等高的C点,如图18丙所示,则小球从 A点到。点的 时间tAo和小球从。点到C点的时间toe的大小关系为:tAo toe。(选填“="矮” “。丰台

11、区 阅读(超导材料),回答30题。超导材料1911 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Onnes)用液氨冷却水银时发现,当温度下降到 4.2K(-268.98 C时)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1913年昂内斯在诺贝尔领奖演说中指出:低温下金属电阻的消失 “不是逐渐的,而是突然的”,水银在4.2K进入了一种新状态,由于它 的特殊导电性能,可以称为超导态。后来他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水银相类似的 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达到超导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具有超导电性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或超导体。1933 年,迈斯纳和奥克森菲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超导体放在磁场中冷却,则 在材料电阻消失

12、的同时,外加磁场也无法进入超导体内,形象地来说,就是磁感线将从超导体中被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抗磁性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但这里所说的“高温”只是相对的,其实仍然远低于冰点OC,对常温来说应是极低的温度。20世纪80年代是超导电性探索与研究的黄金年代。1981年合成了有机超导体,1986年缪勒和柏诺兹发现了一种成分为根(Ba),例(La)、铜(Cu),氧(0)的陶瓷性金属氧化物,其临界温度提高 到了 35K。由于陶瓷性金属氧化物通常是绝缘物质,因此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常重大,缪勒和 柏诺兹因此而荣获了198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

13、奖。后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部分国家又陆甲乙图26)用来制作电饭锅的发热装置。续发现临界温度1OO©上的高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由于其具有零电 阻和抗磁性,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强电应用)、电子学应用(弱电应用)和杭磁性应用。大 电流应用即前述的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微波器件等; 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1)许多金属和合金具有在低温下会失去电阻的 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达到超导时的温度 称为 温度。(2) 超导体(选填“适合”或“不适合” 如图26所

14、示,在甲、乙两图中能表示“迈斯纳效应”的是 图。(4)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可以应用于 。海淀区请阅读 龌龙” AG600 海天之间来了艘 含飞的船”回答32题。图25龌龙” AG600海天之间来了艘隙飞的船”水陆两栖飞机 龌龙” AG600是继 运-20”实现交 付列装、C919实现首飞之后,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大型水 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2018年10月20日,湖北荆门的漳河水上机场,一架底部设计如船的鲍龙” AG600从机场陆上跑道开始滑行,随即入水,划开深蓝色的水面后,迅速加速并昂起机头,从水面踏浪而起,飞上云霄(如图 25)。随后,再下降至水面完成贴水滑行

15、并回归陆上跑道。龌龙” AG600水上首飞验证成功,是其研制过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龌龙” AG60暧求在岸上是飞机,在水上是大船。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它的机身、翼展与目前的大型客机差不多,最大起飞质量可达到53.5吨,在水面时需要保证机体结构不漏水; 普通船只航行速度大约 30节(1节=1海里/时,即1.852km/h ), 相比之下,龌龙” AG600水面起飞速度达到 100节以上,因此水面会对船底结构产生巨大压力;在水面风力、波浪的影响下,飞机状态必须稳定。 这些都是研发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难 题。龌龙” AG60倒已备的WJ-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我国自主研制,单台最大功

16、率高达 3120 kWo这种带6个叶片的螺旋桨发动机通过消耗燃油使飞机获得动力,其核心结构有压 气机、燃烧室、燃气涡轮、尾喷管等喷气动力系统,在涡轮轴的前端还有一个与之相连的多 叶片状的螺旋桨。螺旋桨转动时会对飞机产生向前的拉力,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冲出时会对飞机产生向前的推力,一拉一推共同驱动飞机快速向前飞行。32.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鲍龙” AG600RK面起飞速度最接近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5m/sB . 50m/sC. 100m/sD. 180m/s(2)鲍龙” AG600以最大起飞质量静止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可达 N (g取10N/kg); 飞机飞行时所获得

17、向前的动力将 (选填 小于"等于“或 大于”)由于高温高压燃气从 尾喷管冲出时对飞机产生的向前的推力。怀柔区光速测量的发展史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伽利略的方法是,让两个人分别站在 相距一英里的两座山上, 每个人拿一个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的 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两 英里的时间。但由于光速传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但伽利略的实验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对光速进行研究的序幕。 一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第一次提出了有效的光速测量方法。他在观测木星的卫星的隐食周期时发现:在

18、一年的不同时期,它们的周期有所不同;1676年9月,罗麦预言预计11月9日上午5点25分45秒发生的木卫食将推迟 10分钟。巴黎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怀着 将信将疑的态度,观测并最终证实了罗麦的预言。罗麦的理论没有马上被法国科学院接受,但得到了著名科学家惠更斯的赞同。惠更斯根据他提出的数据和地球的半径第一次计算出了 光的传播速度:214000千米/秒。虽然这个数值与目前测得的最精确的数据相差甚远,但他 启发了惠更斯对波动说的研究。1849年,法国人菲索第一次在地面上设计实验装置来测定光速。他的方法原理与伽利略的相类似。他将一个点光源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在透镜与光源之间放一个齿轮,在透镜的另一测较远处依

19、次放置另一个透镜和一个平面镜,平面镜位于第二个透镜的焦点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齿轮和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第二个透镜后又在平面镜上聚于一点, 在平面镜上反射后按原路返回。由于齿轮有齿隙和齿, 当光通过齿隙时观察者就可以看到返回的光,当光恰好遇到齿时就会被遮住。从开始到返回的光第一次消失的时间就是光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根据齿轮的转速,这个时间不难求出。通过这种方法,菲索测得的光速是315000千米/秒。由于齿轮有一定的宽度,用这种方法很难精确的测出光速。1850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改进了菲索的方法,他只用一个透镜、一面旋转的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平行光通过旋转的平面镜汇聚到凹面镜的圆心上,同

20、样用平面镜的转速可以求出时间。傅科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光速是298000千米/秒。另外傅科还测出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通过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比较,他测出了光由空气中射入水中的折射率。这个实验在微粒说已被波动说推翻之后,又一次对微粒说做出了判决,给光的微粒理论带了最后的冲击。光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当代人们对电磁波谱中的每一种电磁波都进行了精密的测量。1950年,艾森提出了用空腔共振法来测量光速。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微波通过空腔 时当它的频率为某一值时发生共振。根据空腔的长度可以求出共振腔的波长,在把共振腔的波长换算成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由波长和频率可计算出光速。1983年在第17届国际度量衡大

21、会上,人们重新定义了 “米”。将“米”定义为“光在真空环境下1/299792458秒内通过的长度”,这样一箭双雕地解决了 “米”长度的精确性和 光速的精确整数性,否则光速很可能后面还会有很多小数点。到这里,长达300多年的光速测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33.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 ;(2)法国人菲索测光速时用到了光的 现象(填出一个即可);(3)光波是 的一小部分;(4)阅读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请说出你的观点(一、二点即可)。门头沟区通过以下材料的阅读完成 35题多种用途的角反射器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罗 11号”登月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郎和

22、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宁静海”登陆后,将月球激光反射镜留在了月球上。“隅角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当激光光束直射到上面时,会形成完全平行的反射光束,一直到达发射激光的源头。人们利用它可以成功的测量地月距离。一束激光从地面发射经“隅角镜”反射回到发射地点的时间大约 2.6s ,这样就可以计算地月距离了。其实,所谓“隅角镜”就是一种角反射器,是一种由三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发射面构成立体角。角反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自行车尾部的那个黄色会反光的塑料灯,其实塑料灯本身不能发光,但当晚上有灯照到上面的时候,它就能发出光,原因是那个塑料灯就是角反射器,将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了,从而保证夜晚不会被后

23、面的车因看不到而撞到。交警穿着的反光背心中的反光部分是运用晶格的微菱型产生反射及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粒回归反射原理制成。 它能将远方直射光线反射回发光处,不论在白天或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尤其是晚上,能够发挥如同白天一样的高能见度。使用这种高能见度反光材料制成的安全服,无论穿着者是在遥远处,还是在着光或散射光干扰的情况下,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夜间驾驶者发现。反光材料的出现顺利解决了 “看到”和“被看到”这一夜间行车难题。35. (1) “隅角镜”实际就是一种 ;(2)自行车尾灯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3)地月距离大概是 km ;(4)角反射器相邻两个反射面的夹角为 度。平谷区阅读

24、以下材料,回答 32题。1946年,美国雷声公司的研究员斯潘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微波溶化了糖果。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微波炉的主要部件是磁控管,当磁控管以2450MHz的频率发射出微波时,放在微波炉内食物中的水分子随之发生高频振荡。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微波碰到金属会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 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对于含有水分的食物, 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微波能进入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水分子间相互碰撞、摩擦而生热,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微波炉正 是利用这一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的。在利用微波炉对食

25、物加热的过程中,水分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食物是由大分子构成的,微波对大分子运动的影响不明显。水分子的质量相对较小,而且水分子的构成比较特殊。两个氢原子处于氧原子的同一侧,使得水分子在整体上看来它的电极性具有不对称性。在变化的电磁场中,水分子的电极方向会随着电磁场的变化不断变化, 进而引发水分子的运动。不同水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会释放出热量,达到对食物加热的效果。用普通炉灶蒸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 而用微波炉烹饪 食物时,热量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用微波炉烹饪食物的速度比普通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目前,其他各种炉灶的热效率无法与它相比。32.请根据上

26、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跟可见光相似,微波也是一种 。(2)微波炉的金属外壳 (选填“能”或“不能”)防止炉腔内的微波外泄。(3)用微波炉烹饪食物速度快、效率高的原因是 。(4)电磁波和微波一样遇到金属物体,会发生反射,利用此特性可制成 西城区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海上风电今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中国, 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领域的发电规模均已达世 界第一,而其中风电以其技术可靠、成本低廉的优势尤为受到关注。海上蕴含着巨大的风能, 随着陆地风电的逐步开发,海上风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图26所示)。风力发电就是利用风能带动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旋转,通过一系列内部轴承带动发电机

27、发电。叶片设计是风力机研制最核心 的步骤之一,直接决定了风力机捕获风能水平的高低。风力机的 叶片形状看起来和飞机的机翼很相似,因为它是基于飞机机翼设 计理论而发展出来的。让我们以叶片中的某一个翼型(叶片的截面)为例,看看空气和叶片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如图 27所示,图2(5海上风电ab与风速的夹角)流经叶片的时候,叶片背收 图2 7风流经叶片示意图当风以一定的攻角(叶片的前缘和后缘的连线 面气流速度比较大,叶片腹面气流速度较小, 使叶片背面的空气压力与叶片腹面的空气 压力不同。由于存在压力差,这个力就是推 动叶片转动的“升力”。风力机可以通过变桨机构改变叶片的 攻角来控制风的输入功率,将叶片的转速控 制在安全范围内。在风力机不发电的时候,叶片呈保护状态,叶片的攻角为90o,即不管风有多大,叶片都不转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