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三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三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三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_第4页
第三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子一引子一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n舒尔茨指出,在美国经济半个多世纪的增长中,舒尔茨指出,在美国经济半个多世纪的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舒倍。舒尔茨还指出,从尔茨还指出,从1919年到年到1957年,美国年,美国38年的年的生产总值增长额,生产总值增长额,49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 n萨卡洛普洛斯分析了萨卡洛普洛斯分析了61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与个人教育投资)状况,发现对于发

2、展中(社会与个人教育投资)状况,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来说,20世纪世纪60年代的物质资本投资收益年代的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为率为15,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为20;70年年代这两个数字分别为代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3和和15。这位经济学。这位经济学家指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意义尤家指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意义尤为重大。为重大。引子二引子二 舒尔茨和哈比森的两段话舒尔茨和哈比森的两段话n舒尔茨断言:舒尔茨断言:“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

3、力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n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说: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说:“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国民财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提出的问题提出的问题n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有什

4、么样的影响?n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是什么?n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发展战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发展战略来促进经济发展略来促进经济发展?第三章第三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n人力资源人力资源n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经济发展n就业与经济发展就业与经济发展n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n什么是人力资源什么是人力资源n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n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n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n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

5、主要问题n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1.1 什么是人力资源什么是人力资源n人力资源(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又称人力资本又称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存在于人的身体内的,后天是存在于人的身体内的,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健康知识、技术、能力及健康的质的质量因素之和。量因素之和。 n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就是潜在的劳动生产力;发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就是潜在的劳动生产力;发挥出来,就是现实的劳动生产力挥出来,就是现实的劳动生产力n舒尔茨认为,增加人力资本的好处是提高处理不确定舒尔茨认为,增加人力资本

6、的好处是提高处理不确定状况的能力。状况的能力。 n真正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质真正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质量和劳动生产技能的差别是量和劳动生产技能的差别是后天造成后天造成的。这种后天的的。这种后天的生产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等各种生产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等各种渠道获得。为获得这种后天的生产能力必须支付一定渠道获得。为获得这种后天的生产能力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包括的成本,包括直接的支出直接的支出、因接受教育和训练而、因接受教育和训练而放弃放弃的收入的收入和为和为寻找、迁移寻找、迁移到较好的环境中所花费的各种到较好的环境中所花费的各

7、种费用。因为这些成本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有关,所以费用。因为这些成本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有关,所以被叫做人力投资。被叫做人力投资。 1.2 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理论背景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理论背景n亚当亚当斯密斯密(A(ASmith)Smith)* *n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 *n舒尔茨的理论从二个方面推动了人力资舒尔茨的理论从二个方面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本理论的研究* * 1.2.11.2.1亚当亚当斯密斯密(A(ASmith)Smith)n亚当亚当斯密斯密(ASmith)在在国富论国富论中就明中就明确把劳动者的才能看作是资本存量的一部分,确把劳动者的才能看作

8、是资本存量的一部分,他指出他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象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这段话很清这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劳动者

9、才能的获得是投资的结果,楚地说明了劳动者才能的获得是投资的结果,而且其成本就是该劳动者接受教育或培训期间而且其成本就是该劳动者接受教育或培训期间的花费。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实际上就是在这些的花费。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实际上就是在这些基本内容中发展起来的。基本内容中发展起来的。 1.2.21.2.2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n舒尔茨的主要贡献舒尔茨的主要贡献*n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n舒尔茨的理论从二个方面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的理论从二个方面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的研究舒尔茨的主要贡献舒尔茨的主要贡献n舒尔茨对农业发展潜力的分析是根

10、据一种均衡舒尔茨对农业发展潜力的分析是根据一种均衡观点。它是传统生产方法与现有更有效的方法观点。它是传统生产方法与现有更有效的方法之间的差距,创造了动态发展必需的条件。舒之间的差距,创造了动态发展必需的条件。舒尔茨用这个观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政策尔茨用这个观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政策和它们对农业的忽视,提出了详细的批判。舒和它们对农业的忽视,提出了详细的批判。舒尔茨市尔茨市把教育投资如何能影响农业以及整个经把教育投资如何能影响农业以及整个经济的生产率的分析系统化的第一人济的生产率的分析系统化的第一人。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

11、资本理论(1)n1960年当选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发表年当选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发表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投资的就职演说。刊登在的就职演说。刊登在1961年年3月的月的美国美国经济评论经济评论。提出:。提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人的质量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寡。”n他认为在传统经济学中,资本实际上由生产活动他认为在传统经济学中,资本实际上由生产活动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各种物质生产要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各种物质生产要素所构成。素所构成。“虽然包括马歇尔在内的许多经济学虽然包括马歇尔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在他们

12、的著作中的此处或彼处也看到人力投家,在他们的著作中的此处或彼处也看到人力投资的现实意义,但人力投资却很少被纳入经济学资的现实意义,但人力投资却很少被纳入经济学家的正规的核心内容之中。家的正规的核心内容之中。”n 舒尔茨认为不包括人力资本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舒尔茨认为不包括人力资本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的。人力资本投资能有效地增加劳动者的技能,的。人力资本投资能有效地增加劳动者的技能,就像投资于厂房和机器设备一样,可以提高劳动就像投资于厂房和机器设备一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生产率和经济效率。 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2)n一些国家虽然拥有肥沃的土地却非常贫

13、困。如尼罗河一些国家虽然拥有肥沃的土地却非常贫困。如尼罗河沿岸的冲积地与入口处、印度南部沿岸的冲积地与入口处、印度南部n另一些国家土地贫瘠,但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另一些国家土地贫瘠,但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加强研究和谷物轮换耕种等经营方法,使土壤状况得加强研究和谷物轮换耕种等经营方法,使土壤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欧洲和日本。到了极大的改善。如欧洲和日本。“芬兰最初的土地芬兰最初的土地产量比苏联西部还低,但是,今天芬兰的耕地是一流产量比苏联西部还低,但是,今天芬兰的耕地是一流的。日本最初的耕地比印度北部还要贫瘠,但如今绝的。日本最初的耕地比印度北部还要贫瘠,但如今绝对是优质的。对是优

14、质的。”n还有一些国家本来土地条件就很好,通过人力资本,还有一些国家本来土地条件就很好,通过人力资本,农业生产率一直很高。如美国。农业生产率一直很高。如美国。“从从1933年到现在,年到现在,粮食面积减少了粮食面积减少了3300万英亩,但粮食产量却增加了万英亩,但粮食产量却增加了3倍倍”舒尔茨的理论从二个方面推动了人力资本舒尔茨的理论从二个方面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理论的研究(1 1)n一是扩大了资本涵义,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资本总一是扩大了资本涵义,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资本总是有形的、物质的观点,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是有形的、物质的观点,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n二是对现代经济增

15、长作出了新的解释。二是对现代经济增长作出了新的解释。n在人力资本理论出现之前,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的在人力资本理论出现之前,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领域内若干总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领域内若干总量之间关系的考察,以确定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目标的条件。但是,考察,以确定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目标的条件。但是,一些研究者发现,不同的国家在相同的投资额和相同一些研究者发现,不同的国家在相同的投资额和相同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比的条件下,所实现的经济增长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比的条件下,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却有较大的差异。其表现主要在于各国投资量与产出却有较大的差异。其表现主要在于各国投资量

16、与产出量之间很不一致,这说明除了物质资本方面的原因外,量之间很不一致,这说明除了物质资本方面的原因外,还与劳动者的素质有密切关系。还与劳动者的素质有密切关系。n后来,丹尼后来,丹尼森森(EDenison)、肯德里克肯德里克(JKendrick)等就用人力资本的贡献说明美国经济等就用人力资本的贡献说明美国经济增长中无法用物质资本的增长来解释的部分。增长中无法用物质资本的增长来解释的部分。舒尔茨的理论从二个方面推动了人力舒尔茨的理论从二个方面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资本理论的研究(2 2)n丹尼森通过对美国国民收入的历史统计数字进丹尼森通过对美国国民收入的历史统计数字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在行考察

17、和分析发现,在 19291929年至年至19691969年间,年间,知识进展在总增长中占到知识进展在总增长中占到27.627.6,高于劳动力,高于劳动力完成的工作量所占的完成的工作量所占的25.825.8的比重,这种情况的比重,这种情况在在1949-19691949-1969年间更为明显,前者占年间更为明显,前者占30.930.9, 后者占后者占24.924.9。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n丹尼森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规模经济、资源丹尼森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知识发展、政策影响、生产

18、要素质量变配置、知识发展、政策影响、生产要素质量变化等部分化等部分1.3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n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n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n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n用于安排国外移民入境的费用用于安排国外移民入境的费用1.4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n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n亚洲亚洲“四小龙四小龙”与南亚国家发展效果的与南亚国家发展效果的比较比较*n结论结论1.4.1 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

19、国家在吸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n19401960s期间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期间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同n舒尔茨认为主要原因在人力资源的差异,舒尔茨认为主要原因在人力资源的差异,日本和西欧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在战争中日本和西欧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在战争中保存,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素质低,保存,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素质低,所以外资利用效果不同所以外资利用效果不同1.4.2 亚洲亚洲“四小龙四小龙”与南亚与南亚国家发展效果的比较国家发展效果的比较n四小龙和南亚一些国家的教育发展四小龙和

20、南亚一些国家的教育发展国家或地区 香港 韩国 新 加坡 台湾 孟 加拉 缅甸 印度 巴 基斯坦 1960 87 94 111 96 47 56 61 30 小学入学率 1983 106 103 113 100 62 91 85 49 1960 20 28 32 30 8 10 20 11 中学入学率 1983 68 89 69 87 19 23 34 16 1960 4 5 6 3 1 1 3 1 大学入学率 1983 12 24 12 11 4 5 9 2 1.4.2 亚洲亚洲“四小龙四小龙”与南亚与南亚国家发展效果的比较(续国家发展效果的比较(续)n四小龙和南亚一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四

21、小龙和南亚一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率国家或地区 香港 韩国 新 加坡 台湾 孟 加拉 缅甸 印度 巴 基斯坦 19601970 10.1 9.5 9.2 9.6 2.8 3.9 19701980 9.8 8.2 9.3 9.7 5.8 4.2 3.2 5.6 19801985 4.2 7.5 6.0 6.1 3.9 5.2 5.4 6.3 1986 8.7 11.4 1.9 9.9 5.2 3.7 5.0 7.2 1.4.3 结论结论n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济发展中的作用,但19世纪世纪6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

22、家认识到人力资源对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将其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视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5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n数量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大量的人力资源数量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大量的人力资源处于不得其用处于不得其用(Under-utilized)的状态,这的状态,这就涉及到人口与就业两方面的问题就涉及到人口与就业两方面的问题n质量方面,质量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教育、信息传递、卫生保健等涉及劳动力低,教育、信息传递、卫生保健

23、等涉及劳动力质量提高的行业很不发达,和发达国家相比,质量提高的行业很不发达,和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的一个明显特征。家劳动力资源的一个明显特征。n因此,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因此,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意义。1.6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n1999/2000年各国公共支出年各国公共支出占占GNP

24、的的比例比例国家 意 大利 美国 法国 日本 英国 印度 墨 西哥 泰国 古巴 阿 根廷 比重 4.6 5.0 5.8 3.5 4.4 4.1 4.5 5.1 7.7 4.6 1.6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续)续)n中国中国1995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占GDP比例比例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412.462.502.592.792.863.143.413.282.792.16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

25、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 第二节第二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经济发展n世界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口的增加n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 n人口转变人口转变 n经济发展和人口的未来经济发展和人口的未来n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n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n人口生育的微观理论模型人口生育的微观理论模型2.1 世界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口的增加(每增加(每增加10亿人所需时间)亿人所需时间)到达年人口(亿人) 所需时间(年)1804101927201231960303319744014198750131998601120087010几个大

26、陆的人口比重(几个大陆的人口比重(19901990年)年)大洋洲0.5%非洲11.9%美洲13.6%欧洲13.7%亚洲60.3%2.2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 n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的结果爆炸的结果* * n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 * 2.2.1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的结果家人口爆炸的结果 n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世界人口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世界人口增长率。 1980年以来,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年以来,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1.6%,

27、发展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为1.9%,发达国家只有,发达国家只有0.7%n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中国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中国13亿人口,印度、印尼、亿人口,印度、印尼、巴西、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巴西、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人口都过亿,单中国和印度每年就给世界增加都过亿,单中国和印度每年就给世界增加2500万人口。万人口。当然,中国已经为世界人口增长率下降作出了突出的贡当然,中国已经为世界人口增长率下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的人口增长已从献。中国的人口增长已从19801990年的年的1.5%下降下降到到19901997年的年的1.1%。撇开中国,发展中国家的

28、。撇开中国,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要高得多,每年均在人口增长率要高得多,每年均在2%以上以上2.2.2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 n按目前的人口增长率,世界人口每按目前的人口增长率,世界人口每35年年翻一番翻一番n据世界银行估计,到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50年,如果发展年,如果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能得到有效控制,人口中国家人口增长能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将达将达80亿,否则将达亿,否则将达120亿亿n新增的人口中,新增的人口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一半以上在亚洲(南亚)其中一半以上在亚洲(南亚)2.3 人口转变人口转变n何为人口转变(何为人口转变(D

29、emographic transition)* * n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 *n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 * n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与人口爆炸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与人口爆炸* *2.3.1 何为人口转变何为人口转变 三个概念:出生率是指每千人的出生人数,死亡三个概念:出生率是指每千人的出生人数,死亡率是每千人的死亡人数,人口增长率是出生率与率是每千人的死亡人数,人口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差额,按照惯例,人口增长率一般死亡率之间的差额,按照惯例,人口增长率一般按百分率计算。例如,假定某个国家在一个给定按百分率计算。例如,假定某个国家在一个给定年度期初拥有年

30、度期初拥有1000万人口,在这一年中有万人口,在这一年中有40万人万人出生,出生,15万人死亡;并且假定净国家间迁移为零,万人死亡;并且假定净国家间迁移为零,那么年底的人口数量将达到那么年底的人口数量将达到1025万人。人口出生万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分别是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分别是39.5、14.8和和2.47%。 n按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关系,联系社会经济发按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关系,联系社会经济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将人口增长和演变分为三个阶展,西方一些学者将人口增长和演变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之间的相继转化即称为段,阶段之间的相继转化即称为人口转变人口转变n瑞典、威尔士、日本、印

31、度和中国的人口动态图瑞典、威尔士、日本、印度和中国的人口动态图*瑞典人口动态(瑞典人口动态(1749-19751749-1975年)年)英格兰威尔士人口动态(英格兰威尔士人口动态(1838-19751838-1975年)年)日本人口动态日本人口动态(1945-19951945-1995)印度的人口动态(印度的人口动态(1950-19951950-1995)中国的人口动态(中国的人口动态(19492001)2.3.2 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 n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现代生产技术对低素现代生产技术对低素质劳动力排斥,对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视,

3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质劳动力排斥,对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抚养子女成本的上立,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抚养子女成本的上升等等因素,促使人们改变生育观念。而现代节育技术和方升等等因素,促使人们改变生育观念。而现代节育技术和方法的发明和普及,也为降低出生率创造了条件。法的发明和普及,也为降低出生率创造了条件。 n如第如第151页图页图n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阶段。死亡率阶段。食物来源、自食物来源、自然灾害、战争、疾病导致高然灾害、战争、疾病导致高死亡率。死亡率。n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

33、率阶段。阶段。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医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死亡率下降。但生产的迅卫生,死亡率下降。但生产的迅速扩张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社速扩张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社会保障制度空缺以及人类生育观会保障制度空缺以及人类生育观念尚未改变,出生率仍较高。念尚未改变,出生率仍较高。 2.3.3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1 1) n人口转变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如第如第153页图页图n1950s以前是第一阶段,同发达国家第一阶段以前是第一阶段,同发达国家第一阶段n19501960s中期进入第二阶段。中期进入第二阶段

34、。死亡率迅速下降,死亡率迅速下降,出生率居高不下。出生率居高不下。n但并没有很快进入第三阶段。死亡率下降是由于医药但并没有很快进入第三阶段。死亡率下降是由于医药卫生与保健事业的发展。但这种变化并不是以经济发卫生与保健事业的发展。但这种变化并不是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前提,而是借助国际援助等外力实现展水平的提高为前提,而是借助国际援助等外力实现的。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很低,经的。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很低,经济结构没有改善,缺少社会和经济动因的诱导,生育济结构没有改善,缺少社会和经济动因的诱导,生育观念和行为无改变。观念和行为无改变。 2.3.3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

35、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2 2)n1960s中期以后发生分化中期以后发生分化为为A、B两大类型。两大类型。 nA种类型中,现代化控制死亡的方法与生活水平的提种类型中,现代化控制死亡的方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到一起,导致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同时下降,高结合到一起,导致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同时下降,死亡率不到死亡率不到1%,出生率下降到,出生率下降到2%3%。在这些国。在这些国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韩国、哥斯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韩国、哥斯达黎加、古巴和智利等国家,这些国家已经进入人口达黎加、古巴和智利等国家,这些国家已经进入人口转变的第三阶段。转变的第三阶段。n但是大部分发

36、展中国家属于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B B种类型。这些国家长期贫种类型。这些国家长期贫困,生活水平低,死亡率除了在初期迅速下降外,并困,生活水平低,死亡率除了在初期迅速下降外,并没有进一步下降。而且,低生活水平导致高出生率持没有进一步下降。而且,低生活水平导致高出生率持久存在,从而使人口增长率停留在较高水平上,比如久存在,从而使人口增长率停留在较高水平上,比如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仍然停留在第二阶段。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仍然停留在第二阶段。2.3.4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与人口爆炸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与人口爆炸n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第二阶段被拉长,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第二阶段被拉长,渐进的人

37、口转变没有导致人口爆炸渐进的人口转变没有导致人口爆炸n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借助外力,第二阶段缩借助外力,第二阶段缩短,因而出现了人口爆炸短,因而出现了人口爆炸2.4 经济发展和人口的未来经济发展和人口的未来n几个大陆的人口比重增减几个大陆的人口比重增减n中国人口变迁(前中国人口变迁(前2140-2140-紀元紀元17501750)和)和 ( (1700-19951700-1995年年) )n中国的人口特征: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的人口特征: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n中国人口未来的低位值预测中国人口未来的低位值预测n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n中国

38、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发展趋势n抚养系数变化趋势的国际比较抚养系数变化趋势的国际比较几个大陆的人口比重增减(几个大陆的人口比重增减(% %)1990年人口 2025年预测净增减大洋洲0.50.50.0非洲11.917.65.7美洲13.612.9-0.7欧洲13.79.2-4.5亚洲60.359.8-0.5中国人口变迁中国人口变迁(前(前2140-紀元紀元1750)中国人口变迁中国人口变迁( (1700-19951700-1995年年) )中国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五次人口普查(1)项 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59435594356945869458100

39、818100818113368113368126583126583 男 3079935652519445849565355 女 2863633806488745487361228性别比107.56107.56105.46105.46106.3106.3106.6106.6106.74106.74家庭户规模(人/户) 4.334.434.413.963.44各年龄组人口(%) 0-14岁36.2836.2840.6940.6933.5933.5927.6927.6922.8922.89 15-64岁59.3159.3155.7555.7561.561.566.7466.7470.1570.15

40、65岁及以上4.414.413.563.564.914.915.575.576.966.96民族人口(万人、%) 汉族547286545694088104248115940占总人口比重93.9493.9494.2494.2493.3293.3291.9691.9691.5991.59少数民族353240026730912010643占总人口比重6.066.065.765.766.686.688.048.048.418.41注:1.历次普查总人口数据中包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在城乡人口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列为城镇人口统计。 2.1953年总人口数据中包括了间接调查人口,而民族人口、城

41、乡人口中未包括。 3.1964年文盲人口为13岁及13岁以上不识字人口,1982、1990、2000年文盲人口为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 4.本表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数据。中国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五次人口普查(2)项 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人)大专及以上4164166156151422142236113611高中和中专1319131967796779803980391114611146初中46804680178921789223344233443396133961小学283302833035237352

42、3737057370573570135701文盲人口及文盲率文盲人口(万人)2332722996180038507文盲率(%)33.5833.5822.8122.8115.8815.886.726.72城乡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772677261271012710210822108229971299714584445844乡村人口50534505345674856748797367973683397833978073980739注:1.历次普查总人口数据中包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在城乡人口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列为城镇人口统计。 2.1953年总人口数据中包括了间接调查人口,而民族人

43、口、城乡人口中未包括。 3.1964年文盲人口为13岁及13岁以上不识字人口,1982、1990、2000年文盲人口为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 4.本表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数据。中国人口未来的低位值预测(万人中国人口未来的低位值预测(万人)年代全国城市农村2000127,113 39,932 87,181 2010136,457 50,778 85,679 2020144,198 61,836 82,362 2030147,473 71,175 76,298 2040146,681 78,467 68,214 2050142,028 82,099 59,929 中

44、国人口发展趋势(万人)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万人)抚养人口抚养人口ab199011305131300679031168442984199512112132248809467311276071576139855480092000127178321058584177510891317563410184966820051319962949792136825571004319924395404943920101365022824896799851841113623070393845131820151408372774699628865981314326493408895423920201442742778

45、5996968598116474305084425958293203014756025869987868075222586409124845566808204014677124179928937841929378441735355768352劳动力人口老年抚养人口a老年抚养人口b年份总人口0-14岁15-64岁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抚养系数变化趋势的国际比较抚养系数变化趋势的国际比较2.5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响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n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n人口陷阱理论的观点人口陷阱

46、理论的观点*n库兹涅茨等人的结论:较快的人口增长库兹涅茨等人的结论:较快的人口增长与较慢的经济增长无关与较慢的经济增长无关*n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2.5.1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1)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原理人口原理。马尔。马尔萨斯的分析以萨斯的分析以“两个公理两个公理”为前提:第一,食为前提: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生育)。他认为这是人类必然的(生育)。他认为这是人类“本性的固本性的固定法则定法则”他的结论是:他的结论是:“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

47、几何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级数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为了维持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的平衡,他为了维持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的平衡,他提出了三个命题:提出了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增加;占优料的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得与生活资料相平衡。现实人口得与生活资料相平衡。”2.5.1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2)n马尔萨斯对经济发展持悲观看法:他认为,在某些情马尔萨斯对经济发展

48、持悲观看法: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一国财富的增加丝毫无助于改善穷苦劳动者的况下,一国财富的增加丝毫无助于改善穷苦劳动者的境况。而穷人的生活水平即使得到改善,人口的增加境况。而穷人的生活水平即使得到改善,人口的增加又会使他们回到贫困状态。所以,从长期看,人均收又会使他们回到贫困状态。所以,从长期看,人均收入有一种下降的趋势。入有一种下降的趋势。n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马尔萨斯对人口与经济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马尔萨斯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符合工业革命前的情况,他对人口过发展的关系基本符合工业革命前的情况,他对人口过剩后果的分析也具有警示作用。但是,他的理论前提:剩后果的分析也具有警示

49、作用。但是,他的理论前提:技术水平不变和人类永远无法控制生育技术水平不变和人类永远无法控制生育,则被实践证,则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马尔萨斯的分析完全忽视了技术进步的明是错误的。马尔萨斯的分析完全忽视了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巨大作用。2.5.2人口陷阱理论的观点(人口陷阱理论的观点(1)n20世纪世纪50年代后,人口陷阱理论年代后,人口陷阱理论(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Trap)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人停滞不前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人停滞不前的原因。的原因。n按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按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

50、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人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他们认为,果人均收人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他们认为,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收人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收人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

51、,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法是大规模投资。 2.5.2人口陷阱理论的观点(人口陷阱理论的观点(2)n马尔萨斯的人口命题和现代的马尔萨斯的人口命题和现代的“人口陷阱理论人口陷阱理论”都把人口与经济增长绝对地对立起来,对人类都把人口与经济增长绝对地对立起来,对人类的未来采取了悲观主义的态度。它们共同的错的未来采取了悲观主义的态度。它们共同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误在于没有认识到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打破会打破“边际报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递减规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使收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使收入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

52、且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人类自身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也随着科也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理智。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理智。 n上述人口陷阱理论虽然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它上述人口陷阱理论虽然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它所揭示的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成长的约束关系所揭示的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成长的约束关系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状况还是有意义的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状况还是有意义的。2.5.3库兹涅茨等人的结论:较快的人库兹涅茨等人的结论:较快的人口增长与较慢的经济增长无关口增长与较慢的经济增长无关n1967年,库兹涅茨等人根据年,库兹涅茨等人根据19世纪和二战后世纪和二战后很多国家的数据对人口增长和经济

53、增长之间的很多国家的数据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后来又有不少学者作了相似的关系作了分析。后来又有不少学者作了相似的统计研究。其基本方法是,搜集各国的人口增统计研究。其基本方法是,搜集各国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数据,检验人口增长率高的长率和经济增长率数据,检验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是否有低于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国家是否有低于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以及人口增长率低的国家是否有高于平均水平的经人口增长率低的国家是否有高于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济增长率。n这些研究的一致结论是:较快的人口增长与较这些研究的一致结论是:较快的人口增长与较慢的经济增长无关。慢的经济增长无关。 2.5.4

54、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n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口增长可以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口增长可以从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促进创新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促进创新的发生。从需求看,一的发生。从需求看,一定密度的人口对生存环境造成适度压力,促使人们发定密度的人口对生存环境造成适度压力,促使人们发明新的制度和技术来缓解这种压力。从供给方面看,明新的制度和技术来缓解这种压力。从供给方面看,只有当人口达到相当数量时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涌只有当人口达到相当数量时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涌现,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是创新的基础。现,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是创新的基础。 n从

55、较长的历史时期看,人口增长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从较长的历史时期看,人口增长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例如欧洲从公元要动力之一。例如欧洲从公元1000年到年到13世纪中叶世纪中叶的巨大社会变迁,就主要依赖于人口增长及其规模。的巨大社会变迁,就主要依赖于人口增长及其规模。较大的人口绝对数量是日益增多的较大的人口绝对数量是日益增多的贸易和随之发生的贸易和随之发生的城市扩张城市扩张的基础,而城市扩张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的基础,而城市扩张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贸易对庄园经济的替代。另外,人口增长还放松了对贸易对庄园经济的替代。另外,人口增长还放松了对城市农奴的束缚,因而对提高人类自由也有所贡献。城市农奴

56、的束缚,因而对提高人类自由也有所贡献。 2.6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n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已给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已给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造成了阻碍,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人口战略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人口战略n唯一的途径是降低人口出生率唯一的途径是降低人口出生率n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2.6.1 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n扩大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扩大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n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n提高教育、住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费提高教育、住房

57、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费用用n实行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实行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n提高婴儿存活率提高婴儿存活率n加强现代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宣传加强现代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宣传2.7人口生育的微观理论模型人口生育的微观理论模型n生育理论生育理论*n生育理论的应用生育理论的应用*2.7.1 生育理论生育理论n孩子被视为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在发展中国家,被孩子被视为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在发展中国家,被视为是一种特殊的投资),从而使消费者(家庭)对视为是一种特殊的投资),从而使消费者(家庭)对于孩子的需求,就像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于孩子的需求,就像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样,成为样,成为一种经济的、理智的选择。一种经济的、理

58、智的选择。n可将这些关系用数学式表述如下:可将这些关系用数学式表述如下:nDC f(C,Y,Px,T)n式中:式中:nDC 表示对孩子的需求量,表示对孩子的需求量,nC表示养育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表示养育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nY表示家庭的收入水平,表示家庭的收入水平,nPx 表示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表示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nT 表示相对于孩子、家庭对其他商品的偏好程度。表示相对于孩子、家庭对其他商品的偏好程度。(1)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n是指养育孩子的预期成本减去预期收益。其中:是指养育孩子的预期成本减去预期收益。其中:n(1)预期成本包括:)预期成本包括:n母亲时间

59、的机会成本。是指母亲抚养和照料孩子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是指母亲抚养和照料孩子所放弃的工作机会,如果母亲不生养孩子而把这些所放弃的工作机会,如果母亲不生养孩子而把这些时间用来工作,将会获得收入。时间用来工作,将会获得收入。n孩子的养育费用。指养育孩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孩子的养育费用。指养育孩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包括衣、食、上学等的支出。包括衣、食、上学等的支出。n(2)预期收益包括:)预期收益包括:n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为家里劳动带来的收入。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为家里劳动带来的收入。n孩子将来对父母的赡养费。孩子将来对父母的赡养费。这一因素对孩子需求的影响是反向的,即孩子的净价这一因素对孩子需求的影响是

60、反向的,即孩子的净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小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小。n家庭收入水平与对孩子的需求增加,这种正向关家庭收入水平与对孩子的需求增加,这种正向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系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n孩子的价格不变。如果价格上升,既定的货币孩子的价格不变。如果价格上升,既定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就没能力养育更多的孩子。购买力下降,就没能力养育更多的孩子。n父母的生育观不变。实际上,随着经济社会的父母的生育观不变。实际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同时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同时增加,父母的生育观也会变化。这必然产生以孩增加,父母的生育观也会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