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培训班讲义_第1页
培训体系培训班讲义_第2页
培训体系培训班讲义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壹章、水泥一、概述1、胶凝材料定义: 胶凝材料是指能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变化由浆体变成固体,同时能将壹些散粒 材料或块状材料黏结为整体的材料。2、分类:胶凝材料按化学成分可分为俩大类: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石膏、 石灰等)和有机胶凝材料(如沥青、树脂等) 。其中无机胶凝材料于建筑工程中 应用更加广泛。3、无机胶凝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按其硬化条件又分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于空气中硬化,也只能于空气中保持或发展其强度的胶凝 材料。(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它只适用于地上或干燥环境,不宜用于潮 湿环境,更不能用于水中。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能于空气中硬化,而且能更好

2、的于水中硬化,保持且 继续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如:各种水泥)它既能够用于干燥环境,也能够 用于水中。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有什么不同,从定义就能够见出来了,也 就是说,把定义写上就行了。4、石灰、石膏、水玻璃(1 ) 石灰生石灰是以含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于低于烧结温度条件下煅烧得到 的。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其反应式: CaCO 310001200 度 CaO+CO 2将生石灰和适量水经消化和干燥得而成的粉末,主要成分Ca(OH) 2,称熟成灰, 也叫消石灰粉。和过量水消化,可得到石灰膏。石灰的硬化基理:石灰浆体的硬化主要是由干燥作用和碳化作用引起的。干 燥作用是指石灰浆体失

3、水干燥获得强度;碳化作用是由于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 成碳酸钙获得强度。(2 ) 石膏石膏是以硫酸钙为主要化学成份的气硬性胶凝材料。它是由天然石膏CaSO4?2H 2O 煅烧所得的。我们建筑常用的石膏叫建筑石膏,其主要成分是 CaSO4?1/2H 2O。其反应式 :CaSO4?2H2O107170 度 CaSO4?1/2H 2O+3/2H 2O。其 它仍有模型石膏、高强度石膏等。石膏的硬化基理:石膏的硬化主要分俩个阶段,第壹阶段是石膏浆体失去水 份,稠度增大,直至失去可塑性。第二阶段是 CaSO4?2H 2O 胶体微粒凝聚且转 变成晶体,晶体逐渐长大且互相交错搭接使浆体产生强度且发展到最大强度。

4、 (3 ) 水玻璃水玻璃俗称泡化碱,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组成。如硅酸钠 NaO?nSiO 2、硅酸钾 KO?nSiO 2等。分子式中的 n 是 SiO2和碱金属氧化物的摩 尔数的比值,称为为水玻璃模数。二、水泥1、水泥的分类(1)按矿物组成分: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2)按特性和用途分:通用水泥(指大量用于壹般土木工程的水泥,如硅酸 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 硅酸盐水泥等,统称五大水泥) ;专用水泥(有专门用述,如砌筑水泥、道路水 泥等);特性水泥(指有某种性能比较突出,如快硬性硅酸盐水泥、白灰硅酸盐水泥、低热水泥、膨胀水泥等

5、)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水泥是硅酸盐类水泥,按所掺混合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 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我们以硅酸盐水泥为例来对水泥的生产、组成及关联技术性能指标进行说明。三、硅酸盐水泥1、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石灰石石膏黏土按比例混合磨细生料于 1450 度煅烧熟料磨细水泥成品铁矿石混合材料2、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性质主要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仍有少量游离氧 化钙、游离氧化镁和含碱矿物及玻璃体。矿物名称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矿物组成3CaO ?SiO 22CaO ?SiO3CaO

6、?Al 2O3CaO?Al2O3?Fe2O323简写式C3SC2SC3AC4AF矿物含量3760%1537%715%1018%反应速度快慢最快较快放热量大小最大中早期强度高低低中后期强度高高低低从表中能够见出, C3A 的水化速度最快,水化热最大,且主要于早期放出, 其次是 C4AF 早期水化速度较快,但这俩种矿物于硅酸盐水泥中含量较少,且水 化产物的强度且不高,所以对强度的贡献不大。 C3S 的水化速度较快,水化热较 大,早期,后期强度均较高,同时含量最高, C2S 的水化速度最慢, 水化热最小, 主要于后期放出,早期强度增长慢,但后期强度增长较快。因此,不论是早期强 度仍是后期强度,水泥石

7、的强度主要来源于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的水化反应。3、硅酸盐水泥的凝结和硬化 这个过程可分为二段( 1 )、水泥水化、水解过程,也可称为溶液解期。这个时期 水泥熟料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壹系列的化合物,且放出热量。这个过程的主 要反应有:2(3CaO ?SiO 2)+6H 2O3CaO ?2SiO 2?3H2O(水化硅酸钙凝结 )+3Ca(HO) 2(晶 体)2 (2CaO ?SiO 2)+4H 2O 3CaO ?2SiO 2?3H 2O(水化硅酸钙凝结 )+Ca(HO) 2(晶 体)3CaO ?Al 2O3+6H 2O3CaO?Al2O3?6H 2O(晶体)4CaO?Al2O3?Fe2O3+6H

8、 2O 3CaO ?Al 2O3?6H 2O+CaO ?Fe2O3?H2O(水化铁酸 钙凝结) 水化硅酸盐凝胶、水化铁酸盐凝胶、氢氧化钙、水化铝酸盐、水化硫铝酸盐。 (2)、凝结及硬化过程。也就是胶化期和结晶期。水泥水化过程中由于上述水化 物的不断形成,水化物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凝胶体且逐渐增大,水泥浆体逐渐失 去塑性,出现凝结现象,且产生强度,逐步硬化形成水泥石4、主要水化产物:水化硅酸盐凝胶、水化铁酸盐凝胶、氢氧化钙、水化铝酸盐、水化硫铝酸盐。5、技术指标( 1 )标准稠度用水量A、定义: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和水拌合达到规定的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标准稠度:水泥净浆以标准方

9、法测试所达到统壹规定的浆体可塑性程度。哪么为什么要测标准稠度用水量呢?是因为于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等性质时需要拌制标准稠度的水泥浆,所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为了进行水泥技术性质检验的壹个准备性指标。B、测定方法GB/T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中有分标准法和代用方法。其中代用方法又分固定用水量法和调整用水量法。标准法: 500g 水泥加水放入搅拌机搅拌 ( 120S-15S-120S ),所制样品放入 圆台试模,用维卡仪测沉入度。于试杆停止下沉或释放 30 秒后记录杆到底板的 距离, 6 ±1mm 时为标准稠度。代用法:用试锥。(2)凝结时间A

10、、定义:凝结时间是指水泥从加水拌合开始到失支流动性,即从可塑状态发展到固体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又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I:初凝时间:指水泥从加水拌合起到开始失去可塑性和流动性所需时间;II:终凝时间:指水泥从加水拌合起到完全失去可塑性、开始产生强度所需时间B、检测方法按 GB/T1346-2001 规定进行。 用标准稠度净浆成型试模,放入养护箱,自加水后 30 分钟进行第壹次测量,当 试针沉至距底板 4mm ±1mm 时,为初凝。 终凝将试模反转 180 度,当试针沉入 0.5mm 时,终凝。近初终时, 15 分钟测壹次。(3)安定性 A、定义:所谓安定性是指水泥浆体于凝结硬化过程中体

11、积变化的均匀性,也叫 做体积安定性。引起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因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量的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以及于水泥粉磨时掺入的超量的石膏等。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水化缓慢,通常是于水泥硬化产生强度后才开始水化,且伴随着大量放热和体积膨胀,使周围已硬化的水泥石产生破坏。而过量的石膏会和铝酸钙、水反应形成具有膨 胀作用的钙钒石晶体,使水泥石破坏。B、检测方法I:标准法,又称雷氏夹法。壹次成型俩个。测量俩针端前后距离差,若平均值不 大于 5mm, 合格。俩个值差超过 4mm ,重做实验,再超过,不合格。II :代用法,又称试饼法。做直径 78cm 试饼俩个,中间 1cm 厚。见表面有无 裂缝,

12、用直尺入饼底面,见有没变型。细度A、定义:指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 水泥细度是影响水泥的水化速度、水化放热速率量及强度发展趋势的重要性质,同时又影响水泥的生产成本和易保存性。 (简单说明)B、表示方法:总的表面积表示。以单位质量的水泥具有的总的表面积来表示。用勃氏法进行检测。用筛余百分率表示。( 45、 80 微米的方孔筛)(4 ) 强度每次成型用料: 450-1350-225 ,成型 40*40*160 试件三个。放入养护箱。 24 小时强度的,于破型前 20 分钟脱模, 24 小时强度之上的,于 2024 小时脱模。 如 24 养护强度不够,可延长,但于实验方案中注明。A、抗折强度按 GB/

13、T17671-1999 进行检测。每次检验按标准成型 40*40*160mm 试件 三块,用抗折仪测出折断荷载,按公式计算: Rf=1.5F fL/b 3Rf:抗折强度, MPaFf :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 N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 mmb :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 mm以三个值的算术平均值用为实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 10% 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的试验结果。抗折强度记录至 0.1MPa , 平均值计算精确至 0.1MPa 。B、抗压强度按 GB/T17671-1999 进行检测。每次检验按标准成型 40*40*160mm 试件三块, 以做完

14、抗折试验后的六个试件进行抗压试验,按公式计算:RC=F C/ARC:抗压强度, MPa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 NA :受压部分面积, mm 2(40*40=1600mm 2) 以六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六个测定值中有壹个超出六个平均 值的±10% ,就应剔除这个结果,以剩下的五个的平均值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 结果中再有超过它们(五个值)平均值± 10% 的,则此组结果用废。 单个半棱柱体得到的单个抗压强度结果计算至 0.1MPa ,平均值精确到 0.1MPa 。 例题四、常用硅酸盐类水泥1、定义(1 )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 05% 石灰石或粒化高

15、炉渣、适量 石膏磨细制成的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分俩个类型, 不掺加混合材的称 I 类硅酸 盐水泥,代号 P?I 掺加不超过 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的称 II,代号 P?II。( 2 )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 615% 混合材、适量石膏磨 细制成的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 P?O。(3 )矿渣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2070% )、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 P?S。(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 (2050% )、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 P?P。(5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

16、粉煤灰( 2040% )、适量 石膏磨细制成的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 P?F。6)复合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俩种或俩种之上规定的混合材料( >15%50%< )、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代号 P?C。从几种水泥的定义里我们见出,于粉磨熟料时要掺入混合材,哪么为什么要 掺入混合材呢?讲壹下掺入混合材的目的。2、掺入混合材目的(1)代替部分水泥熟料,增加水泥产量,降低成本;生产水泥熟料需要经过生料磨细、高温煅烧、再磨碎等到工艺过程,消耗大 量能量。而混合材大部分是工业废渣, 不需要煅烧, 只需要和熟料壹起磨细即可, 既可减少熟料的生产量,又消费了工业废料,具有明显

17、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调节水泥强度,避免不必要的强度浪费;水泥的强度等级以 28 天抗压强度为基准划分, 完全使用熟料有时将造成活性 的浪费, 合理掺入混合材既可降低成本, 又能达到将强度分级, 合理利用的目的 ( 3) 改善水泥性能; 掺入混合材,相对减少水泥中熟料的比例,能明显降低水化热,而且活性混 合材的二次水化,能提高水泥石强度等性能。( 4) 降低早期强度;掺入混合材,早期水化产物减少,因此强度有所降低,但由于活性混合材的 二次水化,后期强度不会相差太大。3、掺入复合材水泥的特性(矿渣、粉煤灰、火山灰、复合)(1)矿渣硅酸盐水泥的特性:A、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速率大。这

18、个主要是由于活性材料的二次水化引起。B、抗水和硫酸盐侵蚀能力强。活性材料的二次水化,降低了水泥石中氢氧化钙的含量,抗水侵蚀能力得到 提高。同样也降低了铝酸三钙的含量,水化产物中水化铝酸盐减少,抗硫酸盐侵 蚀的能增强。C、水化热低。D 、 环境温度、湿度对凝结硬化的影响较大。早期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低温下凝结硬化缓慢。不适应于冬季施工。E、保水性差,泌水量大,水泥石抗渗性差。因为粒化高炉矿渣颗粒坚硬,和水泥熟料壹起粉磨时很难磨的很细,且矿渣 本身亲水性差,吸收水份和涵养水分能力低,所以容易产生大量泌水,致使硬化 水泥石内部因水份蒸发留下大量孔道,抗渗能力降低。F、抗碳化能力差。碳化是氢氧化钙和

19、空气中二氧化碳于有水存于的条件下,生 成碳酸钙的反应。孔道多,二氧化碳容易进入。G、干缩性较大。干缩是由于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变化。保水性差,内部水易蒸发,干缩大。H 、 抗冻性和耐磨性较差。孔道,抗渗能力降低,水容易进入。I、 耐热性较强。矿渣本身耐热性强,水泥石中氢氧化钙含量低,所以耐热性好。(2)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同的是: A、保水性能好,泌水量小,水泥石抗渗性好。因为火山灰质地软,易磨细,且内部多孔,和水亲和性好,泌水量低,因此 水泥石结构密实,抗渗性好。3)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同的是:A、保水性能好,泌水量小,水泥石抗渗性好。B、干缩小。需水量小。因为粉

20、煤灰吸水能力弱,所以能够减少用水量,水分蒸发少,内部孔隙少。4、硅酸盐类水泥技术指标比较及适用范围( 1 )、(见表)。5 、废品水泥、不合格水泥(废品、不合格品的区别)6、其它水泥(1)砌筑水泥:凡由壹种或壹种之上的水泥混合材料,加入适量的硅酸盐水泥 熟料和石膏,经磨细制成的工作性较好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砌筑水泥,代号 M 。主要用于砌筑和抹面砂浆、垫层混凝土等,不应用于结构混凝土。 按强度等级分: M12.5 级、 M22.5 级。第二章砂、石壹、砂1、现行标准及定义现行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天然砂的定义: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21、5.00mm 的岩石颗粒。(按产源分河,海和山砂) 人工砂的定义:岩石经除土开采、 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和天然砂相比,机制砂棱角多,表面粗糙,和水泥浆结合强度高,混凝土强 度较高,但于混凝土中完全替代天然砂会造成和易性降低、用水量增大,目前只 是部份替代天然砂。混合砂2、质量要求(1)、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 f 分为粗、中、细三级,其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粗砂:f=3.73.1 中砂:f=3.02.3细砂:f=2.21.6 特细砂:f=1.50.7 按 630 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分成三个级配区。见表。表内除 630 m 、5.00mm 外

22、,其它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 大于 5% 。( 3 )、含泥量含泥量定义:砂中粒径小于 0.080mm 颗粒的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 C60 时,含泥量小于等于 2.0% ,C55C30 时, 小于等于 3.0%小于等于 C25 时,小于等于 5.0%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基 它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 C25 混凝土用砂,应不大于 3.0% 。( 4 )、泥块含量泥块含量定义:砂中粒径大于 1.25mm ,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630 m颗粒的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 C60 时,泥块含量小于等于 0.5% ,C55C30 时,小于等于 1.0%, 小于等于 C2

23、5 时,小于等于 2.0%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 基它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 C25 混凝土用砂,应不大于 1.0% 。(5)人工砂或混合砂中石粉含量石粉定义: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 m ,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和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石粉含 .(合格 )5.07.010.0量().(不合格)2.03.05.0MB 是亚甲基蓝值(6)、坚固性坚固性定义:砂于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下抵抗破裂的能力。以 重量损失计。 于寒冷地区室外使用且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对有抗 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 下结构混凝土用砂,不大于

24、8%。;其它条件下不大于 10% 。)、压碎值 压碎值定义:人工砂、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人工砂的总压碎值指标应小 于。(8)、有害物云母:不大于 2.0% ;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大于 1.0% 轻物质(密度小于 2000kg/m 3 的物质):不大于 1.0%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大于 1.0%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试验,不深于标准色,或抗压强度比不小于 0.95 (比色法,用鞣酸溶液)9)、碱活性 。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 应采用砂浆棒 (快 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骨料的碱活性检验。 经过上述检验判断为有潜于危害时, 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 3kg/m3,

25、 或采用能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 ( 10 )、氯离子含量素混凝土无要求;钢筋混凝土不应大于 0.06% ;预应力混凝土:不大于 0.02% 新标准强制条文之壹。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 砂、石进行碱活性检验。4、 取样规则(1) 、取样批:同壹产地、同壹规格的砂 : 大型运输工具 :以 400m3 或 600t 为壹批,不足也为壹批。 小型运输工具 :以 200m3 或 300t 为壹批,不足也为壹批。 当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大时,可 1000t 为壹批。(2) 、取样方法: 从料堆:取样前先把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个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 份。 从传送带:于机尾出料

26、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 4 份。 从车船上: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 8 份。 取样的数量根据实验项目定。标准上有规定。(3) 、样品缩分:分料器和人工四分法 分料器:图解;人工四分法:于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堆成厚 20mm 的圆饼, 用垂直的直径分开,分到略多于试验所需量为止。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三项可不经缩分,拌合均匀后按标准进行实验。5、验收(1) 、检验项目每验收批至少应: 颗粒级配(筛分析) 、含泥量、泥块含量 检验。对海砂或有氯 离子污染的砂, 检氯离子。 海砂要检贝壳含量。 对人工砂及混合砂, 检石粉含量。 对重要或特殊工程,按工程要求增加项目。对其它指标的合格性有怀疑

27、时,应检 验。(2) 、判定 除筛分析外,其余检验项目存于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当复验仍有壹 项不满足标准要求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6、检验方法( 1 )、筛分析筛子要求见表。500 烘干试样过筛。 分计筛余:各筛上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要求精确到 0.1% 累计筛余: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和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 和,精确到 1%。细度模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5.00,2.50,1.25,0.630,0.315,0.160m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数。 要求精确到 0.01 。筛分析采有俩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以俩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定 值,结果精确到 0.1

28、。如俩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于于 0.20 ,应重新进行试2)、含泥量检测方法分标准法和虹吸管法。我们讲标准法。400g 试样先浸泡后放到 1.25mm 和 0.080mm 筛上陶洗。最后烘试样。 按下式计算:精确到 0.1%c=100%(m 0-m 1)/m 0m 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m 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以俩个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俩次结果差值超过 0.5% 时,重新试验(3)、泥块含量400g 烘干砂,泡,放于 0.630mm 上洗,水清后烘干。 计算和评定和含泥量同。我们最后补充讲壹下含水率:(4)、含水率:水的质量和干砂质量的比,和含泥量不同。我们日常工作会用到

29、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时。二、石子1、现行标准及定义现行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定义:碎石: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 筛分而得的粒径大于 5mm 的岩石颗粒 卵石:由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粒径大于 5mm 的岩石颗粒。2、质量要求(1)、颗粒级配 连续粒级: 510mm,516mm,520mm,525mm,531.5mm,540mm 单粒级: 1020mm,1631.5mm,2040mm,31.563mm,4080mm颗粒级配符不符合要求,不做合格和否的依据。但如应用于混凝土,应经实 验能证实对混凝土质量无影响。(2)、针、片状颗粒含量定义:凡岩石颗粒

30、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 2.4 倍者为针状颗粒; 厚度小于平均粒径 0.4 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打该粒级上、 下粒径的平均值)混凝土强度等级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81525量计, %)3 )、含泥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含泥量(按质量计, %)0.51.02.0有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含泥量不应大于1.0% ;如含泥是非粘土质石粉时,可放提高到 1.0% 、1.5% 、3.0% 。4 )、泥块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20.50.7有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强度等级小于 C30 的混凝土, 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0.5% 。(5)强度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 抗压强度和压碎值指标 表示。岩石的抗压强度应比所 配制混凝土的强度至少高 2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 C60 时,应进行 岩石抗压强度检验。碎石的压碎指标宜符合下表规定。 沉积岩包括:石灰岩、砂岩 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 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闪长岩等, 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岩和辉绿岩等。越硬,越脆,所以指标放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