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_第1页
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_第2页
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_第3页
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幸福快乐建示范建岭南特色示范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能紧跟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 围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坚持校企双制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弘扬岭南特色工艺文化传承。在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育人质量、突出特色文化办学上实现了“三个示范” 。一、项目任务圆满完成,实现内涵品牌双提升学校认真贯彻三部委有关项目管理的要求,按照国家示范校建设方案和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书的内容,扎实推进4 个重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服

2、务与管理、美术设计与制作 ,1 个特色项目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等18 个二级项目的建设。经过两年建设以及全面自查自评,学校任务书承诺的任务完成率达 175%,并辐射带动各部门全体教职工共建示范。任务书子项目完成情况表类别二级项目任务书完成数量完成率学校综合学校整体提升情况8922325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135193143%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118177150%专业项目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140195139%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113159141%特色项目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建设79233295%合计6741180175%辐射带动带动六个专业系其他15 个专业建设,基础课程

3、改革,10个统筹职能部门共建示范1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实习实训、信息化建设、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效益等各项关键指标普遍超额完成预期目标。2学校以“内涵建设、品牌提升”为宗旨, “幸福快乐建示范、建岭南特色示范”为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全员参与、规范建设流程、加强宣传辐射 , 项目建设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学校建立了专业动态管理机制,按照“一系一品牌、一专业一模式”的建设思路,构建了专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全校 22 个专业(含方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引入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 连续获得 2011-2013 年“中国职协年度优秀科研单位”殊荣

4、,叶军峰校长被中国职协评为全国科研杰出校长。学校大刀阔斧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师资培养 “星光计划”,培养出全国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林文婷, “中国技工院校优秀教师”肖玉珍, “南粤优秀教师”李娉婷,中国职协专业带头人 6 名,校内专业带头人 23 名,校内骨干教师 50 名, “双师型”教师比率达到 98.7%,聘请了行企兼职教师 68 名。按照“校企双制办学、工学结合一体、共育技能人才”的办学指导方针,学校深入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成立广州轻工校企职教联盟,加入广东轻工职教联盟,构建了政、校、行、企共建示范的格局,与 78 家行业企业建立了更加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获广东省首

5、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学校殊荣。学校以特色谋发展, 提升弘扬传承岭南文化品牌, 深入开展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建设。校内建成了 13 个大师工作室,聘请了 52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 构建了“四位一体、双核驱动”大师工作室制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获广东省首家工艺美术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殊荣。国际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学校与新加坡 AEC教育3集团联合办学, 向培养酒店行业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迈进; 与德国工商总会合作, 共建中德凯勒数控一体化教学实验室, 校内建立中德职业技术教师培训基地,开展中德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规范化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学校率先导入 GB/T195

6、80-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和 GB/T19579-2012卓越管理评价实施细则 ,升级学校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出台或修订了 100 多项规章制度,全面打造广州轻工卓越管理模式,固化了改革创新的成果。信息化、现代化办学水平得到明显加强, 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拉动地方政府对学校投入信息化建设项目总值 3000 多万元,新增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数量 2973 台套,搭建各类网上信息系统 20 多个,实现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办学现代化。推动了轻工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的建立,一个以“种大树、播大爱、育大师、成大美”为文化引领的具有鲜明岭南文化特色校园已逐步形成。二、项目管

7、理“五步递进” ,突出顶层设计,实现全员参与(一)健全机构、全员参与、层级实施、形成合力学校成立了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参与的项目建设指导(咨询)委员会,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专门的建设项目办公室, 下设具体工作小组。 将项目分解为18 个二级项目,通过层级管理,使全校教职工人人有职责、有任务、有目标,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共建示范。(二)制度保障、规范管理、监控考核、专家伴随学校制订了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等六个项目管理专门制度。项目建设采取“月汇报,季度检查,半年考核,一年中期验收,第三个半年自检,验收前三轮自检,两年最终验收”的考核奖惩4机制,以“

8、培训计划实施评价验收”五步递进为过程管理,一体化课改等重点项目全程专家伴随,有序推进。(三)顶层设计、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学校在项目管理和专业建设上做好顶层设计, 依托校企双制, 构建专业“一系一品牌,一专业一模式” ,制定师资队伍“星光计划” ,打造岭南特色文化品牌, 实现内涵提升和特色发展。 主要顶层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三、重点专业改革成果显著,校企双制共育优秀人才(一)“一系一品牌、一专业一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 建立了完善的专业建设和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学校完善了专业建设及动态管理办法、 专业建设委员会管理办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专业开发、专业建

9、设、一体化课程开发、教学管理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工作机制。根据专业建设动态管理的需要建立整套完整的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各专业均成立由高校学者、 行企专家及技术能手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指导学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5才培养规律,通过严谨的行业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2. 形成了重点建设专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科学性、梯度性及可操作性原则,从行企调研入手,确立人才培养定位与规格。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形成了专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数控技术应用“四维一体”计算机

10、网络技术“ CPP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酒店 服务与管理“三三制”美术设计与制作“多元融合,任务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 面向职业能力要求, 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 (BAG),改革并实施了 22 个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系列课改成果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经过分析处理得到学习任务。 按照工作过程的要6求,构建了 4 个重点建设专业和18 个非重点专业“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 并配套建设了精品课程、教材、学材、电子教学资源库等资源。按照理实一体化的原

11、则和职业岗位的职场氛围, 与企业合作建立起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设备设施先进的、功能完善的一体化实训室和学习工作站。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列表类别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带动其他专业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完成率一体化课程改革专业4 个4 个100%18 个行业企业调研报告4 份4 份100%16 份人才培养方案4 份4 份100%10 份一体化课程标准24 份31 份129%145 份校级精品网络课程7 门7 门100%3 门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24 门31 门129%22 门教师自编教材学材34 本54 本159%38 本其中正式出版教材学材18 本43 本239%15 本新建或改造一体化39 间67 间172

12、%28 间实训室4. 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创设教学情境,在“做中学,学中做”实施“工作导向,七法六步” 教学模式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 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安排教学活动 , 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课堂上灵活运用“七法六步” (七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选择性微观教学法等七种教学法;六步骤:工作过程六步骤)开展教学。7教学工作过程六步骤图示5. 各专业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 注重过程性评价, 引入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估各专业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注重一体

13、化教学过程性评价,在校企合作质量、 课程教学质量等方面采用参与式评价方法, 邀请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学校共同评价,并引入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估,形成多方评价机制。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指标体系图学校全面推行双证书制,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对接,学生100%实行“毕业证 +职业资格证”双证毕业制,平均双证书获取率提升至99.1%。学校老师自主开发的“KOMET职业能力测评管理系统”,开8展职业能力测评, 通过对每个学生职业能力的多个维度的发展进行评价,诊断学生的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感发展情况, 得出所有学生的职业能力轮廓图。该系统获得 2013 年国家专利,得到了国内外职教专家的

14、高度认可,并在 2013 年南非世界劳工组织大会上推广使用。(二)“星光计划”,提升德能兼备的双师队伍水平1. 健全人事分配、师资培养工作机制学校在原有人事分配制度基础上, 完善了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 、教职工培训与考核激励制度 、引进人才管理办法 , 制订了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 、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定 、教师赴企业实践管理规定等系列制度,通过完善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和配套考核制度,形成了以业绩贡献为核心、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稳定师资队伍, 敢于创新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激励机制。2. 校内实行教师培养“星

15、光计划” ,校外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送教师到企业锻炼,校企共同培养师资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引企入校,合作开展师资队伍通用能力现状诊断和培养体系规划项目。 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星光计划” ,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作为基石,从“初级专业教师后备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 四个层次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路线,培养教师德育工作能力、双师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研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依托校企合作,长期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为学生和教师授课, 建立了教师到企业工作锻炼或岗位技能实训的制度, 同时也建立了教师到企业参与社会培训的制度。依托校企合作培养师资,进一

16、步优化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9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星光计划”及培养方向图示在“星光计划” 体系规划中,学校通过赴企业实践、 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教研教学竞赛等途径,努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示范校建设期间各类教师培养人数统计表教师类别预期目标培养人数完成情况国家级教学名师2 人超额完成省级优秀教师(班主任)4 人超额完成市级优秀教师(班主任)28 人超额完成中国职协专业带头人6 人超额完成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7 人23 人329%培养校内骨干教师24 人50 人208%“双师型”教师培养比率90%98.7%110%聘请行企兼职教师26 人68 人2

17、62%聘请岭南工艺美术大师13 人52 人400%学校实施卓越管理系列培训,师资队伍通用能力专项培训,全体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 一体化课改专家全程培训指导,职业道德专10题学习等,共培训16430 人次。示范校建设期间各类培训项目统计情况表项目类别项目成果赴企业实践9534 人天出国境培训17 人次国家级培训143 人次省、市级培训944 人次校本培训5702 人次1. 师资队伍通用能力培养体系诊断报告 ;2. 师资队伍通用能力培养体系规划报告 ;师资队伍通用能力3. 各层级教师职责分析表 ;培养规划项目4. 各层级教师能力分析表 ;5. 各层级教师培养方案 ;6. 师资队伍通用能力专项培训

18、22 批,共 684 人次。3. 教师队伍“三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教科研成果获奖 400 项,课题研究 77 项,专利研发 18 项通过“星光计划”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 教师德育工作能力大幅提升,全体班主任持德育培训证书和心理 C证上岗。学校成立了11 个一体化课程开发小组, 有 40%的专任教师是一体化课程开发小组核心成员,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领下,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100%的专业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 并以各级教学能力大赛为平台锻炼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教科研成果硕果累累。示范校建设前后教师教科研成

19、果获奖情况对比统计表部级省级市级年度(含协(含协校级合计增长率协会会)会)2010 年2127114099112011 年5825743133134%2012 年84401357194146%2013 年91322756206106%2013 年学校参加广州市属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在 19 个参赛学校中,我校不仅获得最佳组织奖,而且在专业建设、教学设计、说专业说课等项目的奖牌总数、金牌总数、教学能手数三个项目均为第一。(三)“校企双制,工学一体”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科学,保障有力可行学校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委员会, 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校企合作办公室,完

20、善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所得资金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办法 、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等系列制度,开发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习就业系统, 各专业系均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针对不同项目成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组。从上至下,运作流程清晰、操作性强、保障有力。2. 校企双制办学,工学结合一体,共育技能人才学校以“校企双制办学,工学结合一体,共育技能人才”为办学指导,深入实施校企八个共同, “政、校、行、企”一体,政府出政策,学校出学位,企业送岗位,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学校还牵头12成立校企战略联盟(职业教育集团) ,深度合作联盟企业达78 家,并加入广东轻工职教联盟(职业教育集团)。2011

21、-2013 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广东省人社厅的校企合作年度督查考核“优秀”,2013 年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学校。“政、校、行、企”一体“校企双制,八个共同”3. 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招工即招生,解决企业用工难、稳工难问题,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示范校建设期间,各专业校企双制订单培养百花齐放,共组建23 个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实施教学任务、共同管理和评价学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示范校建设期间组建订单班统计表序号订单班名序号订单班名1广州地铁司机班13锐捷网络精英班2广州地铁信号班14广州机床厂精英班3广州地铁检修班15东凌集团驭风旭技术骨干班4广

22、州地铁站务班16宝洁俱乐部精英班5深圳地铁司机班17丹姿集团中技班6深圳地铁信号班18丹姿集团高技班7深圳地铁检修班19番禺宾馆高技班13示范校建设期间组建订单班统计表序号订单班名序号订单班名8广州酒家班20广佛陶瓷工艺美术高技班9白天鹅宾馆班21高露洁公司非全日制班10嘉逸酒店班22中烟广州公司非全日制班11广东大厦班23珠江宾馆非全日制班12广州大厦班各订单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灵活采用各种培养模式, 制定订单学员培养教学计划,结合订单班专业背景、师资队伍及实训资源,订单课程的成熟度,培养周期和订单学员人数,实行差异化的订单管理。订单班培养流程如下图所示。4. 产业主

23、导,创新格局校园对接产业园, 校园文化对接产业文化学校坚持“技工教育依托产业、技工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受益于技工教育、产业反哺于技工教育”原则,携手合作企业,校内共建三个产业系:岭南艺术产业系、旅游服务产业系和现代制造产业系,与14广州民营科技园、佛山陶瓷创意产业园等 6 个工业园、 3 个技术开发区进行对接。 作为校园文化与产业文化的对接表现之一, 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技能文化节和体育节中, 校企同台竞技, 师生们切实感受到技能文化和职业氛围。 学校通过开展就业与创业服务月活动, 校内成立“宝洁职业发展俱乐部” 、“轻工壹号汽车养护公司”等形式,引产业文化入校园。5. 国际联合办学,技能人才国际化

24、学校与新加坡知名职业院校 AEC教育集团合作,成功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国际班;与德国工商总会合作,成立中德凯勒数控实验室,校内建立中德职业技术教师培训基地,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教师 IHK 证书,培养现代制造业国际化师资和高技能人才。四、建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树岭南特色文化传承旗帜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任务书中特色项目的两年建设内容,三大块任务全部超额完成。 特色项目建设教职工、 学生的参与面和受益覆盖面均达到 100%,对学校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在区域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使学校在全国职业教育中彰显出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品牌。(一)筑巢引凤,校内建设 13 间大师工作室,引进 52 位权威工艺美术

25、大师学校建设了“广彩、广绣、陶艺、剪纸、牙雕、玉雕、木雕、榄雕、宫灯、掌画”等 13 个岭南特色工艺大师工作室。其中司徒宁广彩大师室被人社部、财政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学校这两年先后聘请了 52 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我校客座教授, 其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张民辉,岭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许炽光等。15大师类别人数大师类别人数国家技能大师3省级非遗传人4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市级非遗传人8全国技术能手1南粤技术能手1中国陶瓷艺术大师3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5中国刺绣大师1高级工艺美术师31国家级非遗传人3高级技师33(二)创新模式,构建“四位一体,双核

26、驱动”传承工艺人才培养体系以大师工作室为载体, 形成了大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起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 个人共同培养相结合, 将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创新研究、打造特色有机结合,培养核心从业能力和提升核业职业技能的 “四位一体、双核驱动”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课题“四位一体、双核驱动”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得中国职协科研成果一等奖。(三)建立标准,完善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学校成立了广州市工艺美术与广告设计技师分会, 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发了工艺美术 6 个工种 18 个评价标准。两年来开展三次“广佛肇”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共评定出 16

27、6 位工艺美术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 为全面铺开岭南工艺人才培养、岭南特色工艺文化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四)实践传承,非遗基地进校园,推进岭南特色工艺的教育、技艺和文化传承学校 2012 年被授予广州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开展岭南特色工16艺作品的技艺创作、研究、传授和作品展示,并于2013 年成功申报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成为非遗基地进校园的典范。非遗课题名主办方立项时间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研究2013 年闻出版局非遗保护示范区广州市轻工技师广州市海珠区政府2013 年学院非遗(岭南工艺)传承基地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实施岭南特色课程,开展广彩、广绣、剪纸、掌画、茶艺等传承教学

28、,切实推动岭南文化融入课堂,融入社区,深入人心;举办展览,开拓视野,传播文化;建立传承班,开设特色课程,传授技艺功法;开展课题研究,固化建设成果,传承岭南文化,传播人类文明。五、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示范校建设项目预算投入总资金2129 万元,实际到账金额为2175.81 万元,是预算投入资金总额的102.2%。中央资金使用率为100%,其他资金使用率为100%,并聘请专业会计事务所进行了经费审计,所有资金使用符合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示范校建设经费总投入与支出表资金来源预算投入实际投入实际支出支出率(万元)( 万元)(万元)中央财政投入104010401040100%地方财政投入108911

29、35.811135.81100%合计21292175.812175.81100%注:1. 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实验实训设备费用实际使用 203.25 万元,占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 19.5%。2. 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师资培训进修费用实际使用 98.81 万元,占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 9.5%。17六、贡献与示范(一)学校的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加1.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学校 2012 年中职在校生 4673 人, 2014 年中职在校生 5092 人,示范校建设期间累计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中、高技能人才4800 人。两年来,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层次和获奖率大幅提升,共获国家

30、级奖项 4 项,省部级奖项 29 项,市级奖项 98 项。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对2011-2013 届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双证书获取率、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平均月薪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届别用人单位 毕业生双 毕业生初 毕业生专 就业平均满意率证获取率次就业率业对口率月薪(元)2011 届98%90%98%80%18002012 届99%93%98%83%20002013 届99.6%99.1%98.5%85%2750毕业生质量高,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广州市及周边知名企业提前一年,甚至两年到我校“抢订”毕业生,如广州地铁和深圳地铁等,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连续两年组织的毕业生就业预订会

31、,与大学生“最难就业年”形成鲜明的对比,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如信息时报的“逆袭:技校生起薪超过本科生” ;广州日报的“中职就业逆袭本科生”等报道均引人注目。2. 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为社会提供大量技能培训。学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制冷维修良好操作国家级培训中心、 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州市公共实训基地,面向企业员工和农民工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学校开发工艺美术行业 6 个工种 18 个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家18具行业 5 个工种 15 个评价标准,并成立广州数字化学习港轻工分站,构建终身培训

32、平台。两年来,共完成了79 个大型培训项目,职业培训总规模达到27000 人天,培训高级技师125 人,职业技能鉴定量18231 人。( 2)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校与企业共建数控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现代制造工作室、计算机网络 IT 授权服务中心、岭南特色工艺产学研销基地、汽车营销“壹号养护”公司,开展产品开发、技术咨询和工艺改良等技术服务。两年来,学校专业教师为国内外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或服务 18 项,获国家专利 18 项。如学校为广州市超恒机械厂镀砂夹板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工装夹具进行改良, 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广州尚准仪器有限公司改造设计纸片转换格式测试器和剪切刀; 为广州

33、君诚橡胶轮胎厂研发设计工程轮胎的外观设计;为多家企业制造多达 200 多个品种上万件产品, 完成产值约 70 万元;为五家外资企业开发国内网站并维护。( 3)为社区开放资源,提供志愿服务。学校面向周边社区开放校园教学、实训、鉴定、运动场等资源,定期举办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艺术团进社区演出、艺术团进企业演出等活动。在全校弘扬继承校友、全国道德模范、党的十八大代表赵广军的志愿服务精神,由2218 名在校生组成的赵广军志愿服务队将大爱洒向校园、社区、广州地铁等校园内外。3. 为岭南特色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建设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 成功申报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创业基地,建立岭南文化广场、工艺美

34、术品一条街、高技能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岭南特色工艺传播到校内外、幼儿园、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高技能人才展、广东民俗文化节、南海神庙“波罗诞”千年庙会等向19世人展示。在2013 年中央文明办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征集活动中,我校陶艺班学生曹锋明和高技能人才评价班学员蔡玉真的 7 幅作品入选中国文明网“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并在中国文明网刊登。 学校申请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立项, 展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研发能力,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特色发展和社会影响力,为传承岭南特色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二)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1)辐射带动成效明显。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承

35、办了全省技工院校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全省技工院校发展座谈会,4 次省级一体化示范课, 广东省教研成果评审会, 广州市教学管理骨干研修班, 3 次广佛肇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会等。叶军峰校长4 次向全国200 多所示范校进行建设经验汇报,教研室受邀为涿州职教中心、南海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韶关中等职业学校等进行一体化课改指导培训,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小型网络组建到全省20 所学校进行巡回讲演。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124 个兄弟单位,共 1136 人次来校参观交流。学校还为兴宁市技工学校、粤东商贸技工学校等 7 所兄弟学校进行对口帮扶或培训。( 2)学校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人民

36、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官方刊物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刊登、转载 120 篇、 213 次,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深圳电视台等报道 20 多次;德国职教专家费利克斯 ?劳耐尔、韩国首尔职业学校校长、 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 ?巴特利、世界劳工组织官员均给予学校高度评价。2013 年 12 月 17 日,人社部王晓初副部长到我校视察调研,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和特色办学予以充分肯定。 2014 年 5 月 28 日,亚太经合组织 (APEC)第二届青年技能夏令营青年们来学校进行文化交流,来自15 个国家和经济体的20近百名世界青年技能精英们齐聚校园,亲自体验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全面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

37、学实力。七、重点成果突出,案例典型示范(一)形成了系列重点成果一是构建了一支高素质队伍 ,其中国家级名师 2 人,中国职协专业带头人 6 名,校内专业带头人 23 名,骨干教师 50 名,双师型教师比率达到 98.7%,聘请了一批大师、能工巧匠进校园,为优质教学育人提供了宝贵的师资保障。二是编制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如 20 份专业行企调研报告, 14 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76 门一体化课程标准, 92 本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材, 53 门核心课程、 10 门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等,为优质教学育人提供了扎实的内涵保障。三是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教师教科研成果 553 项,其中获得各

38、级奖 400 项,课题研究 77 项,专利(含软件著作权)研发 18 项,其中 3 项已投入实际生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创新研究成果为优质教学育人提供了有力的发展保障。四是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100 多项,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 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 为优质教学育人提供了有力的规范化办学保障。五是建立了一个信息化、 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资产、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精品课程等20 多个信息管理系统,新增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数量2973 台套,为优质教学育人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信息化办学保障。(二)总结提炼六个典型案例21典型案例题目创新点、示范点学校在校内建大师工作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