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投入产出法原理(二)在这一章中, 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 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 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第一节 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 并是用 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 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 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 统计工作相结合。(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 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 能够如实地反 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
2、术联系。(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 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 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 算。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 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 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 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 而无法
3、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 (投入产出法整体 性特点的破坏)。(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 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 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 这就限制了实物模 型的作用。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 即以实物产品来进 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 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 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因此,价 值模型
4、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全貌; 并可以根据分 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下面看看两个部门合并的情况:从上面的结果看, 除了直接消耗系数的合并外, 其它的合并是非常简单的; 但 aij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 而是有条件的、有缺陷的。(2)由于价值模型中统一了计量单位,故表中的每一列也可以相加,不仅各 列的流量可以相加(单位一致),而且各列的直接消耗系数也可以相加(没有单 位),从而扩大了投入产出分析的范围和内容。第 2 页(3)价值模型可以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
5、的再生产运动,为较为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有关宏观经济演变过程和问题提供了基础。例如,价值模型建立了国民收入生产与最终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nnNj 八 yi(心v );还能建立最终产品的各个具体项目与相应各部门生产总量之间的关系;还有最终产品具体项目与净产值具体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再生产的各环节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例如,最终产品各具体项目与各部门生产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可以具体表示出来: 同样,也由于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计量单位的统一),造成了价值模型 也存在另一倾向的局限性:(1)在价值模型中引入了价格因素(目的是为了统一计量单位,保持投入产出法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就使其模型不能全部、准确地
6、反映部门之间技术联系; 亦即由于按部门划分,各种不同产品的合并,使得直接消耗系数引不准确,最终将造成投入产出法的误差增大。(2)价值模型是按部门来划分的,虽然部门之间可以有合并分解的灵活性,但也会相应造成由于部门划分的粗细不同, 使得模型反映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 不同(引会受到部门划分不同的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完全不是生产技术的影 响,故破坏了引本来的意义)。(3)价值模型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方法论问题,它们大都是由价格、部门划 分等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第二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与求解条件1、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我们已知道投入产出模型是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 因此这种简化是需
7、 要付出代价的,亦即投入产出模型(除了有关一般均衡模型的假设外) 是建立在 一定假设条件之上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假设条件:(1)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方式进行生产, 即所谓“纯部门假设”。这个假设,在理论上一方面是为了使每个部门都能成为一个单纯的某种纯粹产品 的集合体,使模型能反映各部门产品不同的、 明确的用途,并按不同的用途准确 说明其使用去向。另一方面,抽象掉各部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技术的选择与相 互替代,则是为了使模型能准确地反映各部门产品的物资消耗构成和生产技术联 系。总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个假设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保证能够用线性方法 把所有部门通过生产技术联系
8、起来, 更具体地说,是保证直接消耗系数的准确无 误。只有保证了 aij的准确,才能保证线性方法的成功应用(举例说明)。这个假设条件是投入产出法的核假设,与线性方法的应用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按照这个假设,要使投入产出模型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经济分析工具,就必须注意和解决如何做到尽量使价值模型中部门的分类符合“纯部门假设”的要求。(2)假设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aj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即抽象 了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这个假设的提出更多的是为了分析问题的简化, 即把整个投入产出问题简化为简 单的静态问题,而忽略了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或技术变化因素、价 格因素、部门或产品结构
9、变化因素等。下面稍展开谈谈:A、时间或技术变化的影响。B、价格变化对j的影响显然,价值形态的aj可以看作是各部门产品的实物量乘以它们的单价而计算出来的,它间接地反映了各部门产品实物量之间的联系。aij计算公式可表示为:Piqj ” 口a ijaij(3 1)PjQjPjau式中Pi,Pj分别为i,j种产品的价格。上式表明aij除了受aij变化的影响外,还要 受到价格比 Pj变化的影响。亦即只有在产品价格与其价值相符的条件下,才准确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一般来说,用不变价格来计算ij ,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时期对aij的影响。从(3 1)中我们可看出,只有P/ =1在 Pj的情况下
10、,aj=aj,这说明了什么经济意义呢(可用劳动价值论来进 行解释)?C、部门或产品划分或结构变化对aij的影响。在前面已看到,部门合并或产品的结构发生变化后,aj则是原来两个部分消耗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即显然,如果原来的t与k部门的消耗系数ait与aik相等时,则亦即 ait Tk二引即说明合并的两个部门有相同的生产技术关系。如果 = aik,那么aj不仅取决于原来与aik的大小,还要取决于t与k 部门占两部门总产量比重的多少。特别地,当两个比重相等时,有 因此,产品的结构和部门的构成发生变化时,一般都会对aj产生不良的影响。总之,从上面的初步讨论中,可以知道这个假设所存在的问题。 在所有存在的
11、问 题中,技术进步因素应该说对aj的影响最大,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3) 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它部门产品的消耗(投入)越多,它的产量就越大。仔细一看,这个假设实际上是上一个假设的直接延伸。 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就是在直接消耗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各部门生产中的消耗与产量必然成正比例关系。实物模型价值模型qij =ajQjxij - aij X jnnn二 qij = aij Qj = Qj 1 aiji Ai Ai 4nnXj 二 aij X j i=4n-X j 二 aiji =4值得指出的是,这个假设除了建立在 aij固定不变假设基础之上
12、外,还抽象了生 产中的固定消耗因素。实际中,各部门的生产消耗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 关系,一部分消耗随产量的增加而成固定比例的增加, 而还有一部分消耗并不随 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这一部分消耗称之为固定消 耗。因此,严格地说,在反映各部门生产消耗与产量之间关系时,应包括上述两 个部分,用数学式表示为:史中的q?j,?ij为以实物和价值表现的生产中的固定消耗部分。 如果按照这个假设, 则是在投入产出模型中假设 弘,?ij都等于零,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总之,在这三个假设中,“纯部门假设”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假设,其思想表明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线性方法,并突出
13、强调了直接消耗系数的重要性和 意义。其它两个假设纯粹是为了简化问题的复杂性,在实际编表和模型分析中, 要注意这两个问题,想方法尽量改进2、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在第二章中,投入产出法已分别建立了各部门(产品)之间最终产品和总 产品、物资消耗和总产值的关系模型,它们实际上都是线性方程体系,因此,从 数学的角度看,这些方程体系是否有解、有经济意义,必须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下面我们仅讨论模型X =(l -A)Y的求解条件。1 1在模型X二(1 -A) 丫求解问题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l -A)要存在; 二是 X =( -A)Y_O。下面先来讨论(l -A)'的存在性:(1)根据直接消耗
14、系数的定义,aij表示每生产单位j部门产品,要消耗i部门 产品的数量,那么有因此,矩阵A是一个非负矩阵。(2)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中,每一列的合计数,是每一部门单位产品价值中属于对各部门产品的物资消耗所占的比重,即部门物资消耗系数acj (j =1,2/ ,n)。其中nj 为净产值所占总产值的比重或称新创造价值系数,亦即各部门物资消耗系数小于1。(3)在矩阵(| 一人)中,每一列的合计数就是净产值所占总产值的比重, 即各部门单位产品价值中扣除物资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如果将物资消耗分成二部分,则有nE aj1由于部门物资消耗系数 心 ,所以有上式的经济意义是,每个部门单位产品价值中,扣除了对本部门
15、产品的消耗后, 应大于对其它部门产品的物资消耗。第8页n有了上面的三个结果(条件):二 aj 11 a”.;二aijv 和 7 ,我们根据有关的数学定义就可以证明I 一円式°,亦即° -A)的逆矩阵存在。因此, X =(1 - A) Y的解存在。(I _A)=1 A A 0又.X =(l -A)Y=(I A A?)Y 0或者, 故有所以,丫 0 则有X =(l -A)Y 0证明完毕。上述证明过程表明,在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时,只要实际经济过程是符合上述条件,这个模型就肯定有解,而且是正值解。其它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也可类似地得到证明。第三节简化的价值形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实例下
16、表是一张包括四个物质部门的简化价值形态产品投入产出表, 表中抽象了生产 中对固定资产的消耗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还抽象了进出口等因素。但通过 简化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投入产出原理的了解,还可以具体了解它的应用。表中第一、二部门,说明四个部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使用情况,它实际上反映的 是社会产品实物的运动过程。表中第一、三部门,则说明四个部门产品的价值运动过程,表中不仅反映了产品 价值构成,还具体反映了各部门产品物资消耗的构成。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表中各部分的内容和解释:表的第一部分是投入产出的最基本部分, 它位于两张表的重叠交叉处,其中每个 数字都具有双重性意义。从行向看,它说明产品的分配使用情
17、况;从列向看,则第8页说明产品的物资消耗情况。整个部分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 系。表的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它说明各部门作为最终产品的总量 中,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数量,体现了实物形态国民收入的最终使用情况。简化的价值形态投入产出表单位:亿元中间产品最终产 品1总产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它小计消费投资小计物质消 耗农业96224170160659849479411600EX业1667277160925111819713152240重工业320336102432020002203405602560其它483362561608004803208001600小计480156815368004384271290436168000净工资9252694614002082产值1684035634001534小计112067210248003616总产值16002240256016008000第三部分则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的延伸, 用来说明各部门净产值的情况,并 具体反映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初次分配, 即如何分为工资、利润和税金 等部分。第四部分是由第二、三共同延伸而组成的,一般来说它可以反映某些国民收入再 分配的某些情况(仍处于探索之中)。根据上表,可计算出相应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直接 消耗 系 数农业轻 工业重工业其/、它农业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建双包施工合同范本
- 培训员工工作合同范本
- 团队旅游合同补充协议
- 塑料地板装修合同范本
- 塑胶地毯售卖合同范本
- 培训机构合伙协议合同
- 外墙氟碳漆安全协议书
- 外派机构培训合同范本
- 土方合同补充协议模板
- 地下车位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国考山西证监法律专业科目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农商行社招笔试题库
- 2025年河南护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新版
- 2025年全国统一驾驶证科目一考试题库(附答案)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课(实验室准入教育)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工程项目甲方管理操作规范手册
- 安检课件教学课件
- 全国2025年“质量月”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手游版本更新节奏对用户留存影响的数据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