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走向高考】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选修5第1讲课时作业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名师精编资料汇编_第1页
最新【走向高考】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选修5第1讲课时作业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名师精编资料汇编_第2页
最新【走向高考】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选修5第1讲课时作业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名师精编资料汇编_第3页
最新【走向高考】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选修5第1讲课时作业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名师精编资料汇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修五第一讲1下图为“中国自然灾害三类地区的划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说出中国“一类地区”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2) 总结中国自然灾害“三类地区”的区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其经济损失相对较小的原因。答案: (1)地震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滑坡和泥石流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物质破碎。 (或西北的干旱,原因距海遥远,高山阻挡,天然降水少)(2)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口多,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较轻,所以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较小;抗灾能力强

2、。2下图示意“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年代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获取信息,总结地质灾害变化规律。(2)分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答案: (1)成灾的频次逐渐增多,80 年代频次最多;降水诱发的频次比人为诱发的频次多。(2)植被破坏加剧;山区不合理工程活动加剧;暴雨频次增加。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灾的频次逐渐增多,降水诱发的频次始终高于人为诱发的频次。第(2) 题,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人为原因与植被破坏和工程建设有关,自然原因与暴雨增多有关。3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洪灾多发区的分布”,下表为“塔里木盆地部分灾害频次统计资料”。读图表回答问

3、题。灾害类型各季灾害发生频次占全年的比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洪灾45.745.16.92.3暴雨灾害39.349.99.21.6(1)说出塔里木盆地洪灾的时空分布特点。(2)分析塔里木盆地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答案: (1)春夏多,秋冬少;多分布在北部、西部的河谷及山麓地带。(2) 春夏季节,暴雨占全年比重大;春夏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盆地周围的坡度大,汇流迅速;山麓地区地势较平坦,排水不畅。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洪灾的空间分布特点,从表中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洪灾的时间分布特点。第(2) 题,塔里木盆地洪灾时间的分布特点与暴雨的比重和冰雪融水数量有关,塔里木盆地洪

4、灾空间的分布特点与地形条件有关。4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千米的现象。图a 和图 b 分别是 “ 1986 2007 年四川省乐山和峨眉山雾日的月际变化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乐山与峨眉山雾日的差异。(2)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又被称为“雾害”,谈谈你对雾被称为“雾害”的理解。答案: (1)乐山冬季雾日多(11 月次年1 月雾日多 ),峨眉山各月雾日差别不大;峨眉山年均雾日比乐山多。(2) 雾发生时能见度差,影响人们出行,甚至造成交通事故;雾会降低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有害雾滴直接危害农作物生长;多雾的地区,日光照射时间不足,影响(或减低

5、)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影响农业生产 ),所以雾被称为“雾害”。5 (2014 河·北重点中学一模)下图为“某地沙尘暴日数等值线图”。描述该地沙尘暴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该地沙尘暴多的原因。答案: 规律:中东部多,西北部和南部少。原因:沙漠广布,土质疏松;多大风,动力充足;植被状况差;地形平坦。6下表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形区不同地点某种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情况”。读表,完成下列问题。地点土石结构植被坡度暴雨越多表示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数值越大。(1)分析五地中该种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最大地点的致灾因子。(2)说明地公路建设中防灾措施的重点。答案: (1)地山区坡度陡;植被覆盖差;多暴雨。(2)道路陡坡护坡;实施固坡工程;加强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暴雨的监测和预警预报。(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地该灾害潜在危险最大,主要是这里坡度较陡,植被覆盖较差,多暴雨所致。地坡度较陡,修建公路时要注意实施护坡工程,注意加强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2012 年初,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盛,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4m 多。材料二日本北海道冬季降雪量分布示意图。(1)指出北海道雪灾最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当地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