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_第1页
浅析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_第2页
浅析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_第3页
浅析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 2013C057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在和声、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上做了阐述,目的是经过对和声与曲式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这首作品。关键词: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在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人把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比作旧约圣经,而把贝多芬的 32 首钢琴奏鸣曲比作 新约圣经。其中的“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黎明”奏鸣曲、“热情”奏鸣曲和“告别”奏鸣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奏鸣曲的标题,对作品的理解与演奏有一定的形象

2、启示。1 创作背景贝多芬的 “暴风雨” 奏鸣曲完成于 1802 年,是贝多芬流传得较为广泛的一首作品,全曲的三个乐章都是以奏鸣曲式写成,全曲充满紧迫感,变化丰富,是贝多芬奏鸣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创作这首奏鸣曲时,正是贝多芬听觉衰退、 精神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作品鲜明的个性就是对贝多芬一生的一个诠释,也是贝多芬的内心写照。2 和声及曲式分析“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为 d 小调, 4/4 拍,广板(Largo)、快板(Allegro )、柔板(Adagio)交替,奏鸣曲式。曲式结构图如图 1。图 1 乐曲由 d 小调属六和弦的长琶音开始, pp(中弱),让人充满了好奇。 紧接着的又有三个层次的

3、两个音为一组的落滚音型的模进,很像是模仿弓弦乐器奏出的效果,紧张而神秘。这三个层次的模进应逐个渐强,进而将第六小节(柔板)的长音推出来,再经过一个回音的处理落在了属和弦上,结束第一句。经过第一句的模进后进入到平行大调,即 F 大调的属六和弦,开始第二句, 在第 10 小节回到主调。 这里使用了非常有和声特点的那波里六和弦 (b1S6),这个和弦主要在小调中使用,是一个色彩很强的和弦。连接部(第 2141 小节)用三连音的内声部伴奏和左手的有力弹奏来加固调性,左手的重音明显强于右手,很坚定、很浑厚。在第 31 小节转到 a 小调,在第二结束部短暂的离调到 C 大调后又回到 a 小调,直至呈示部结

4、束。副部主题是在 a 小调的属持续音上进行,在音型上模仿主部主题,较为活跃,动感很强。这部分和声很简单,只有两次属七和弦主和弦的进行,但副部主题并没有采用完满终止,而是停留在属六和弦上,为发展到第一结束部做了充分的准备。进入到第一结束部之后,立即使用了个性鲜明的那波里六和弦,而且在第一结束部中就使用了四次,第二结束部又使用了三次。第三结束部始终在 K64 (终止四六和弦) D7(属七和弦) T(主和弦)的重复终止并加固调性中进行。 展开部在 D 大调上开始,经过 #F 大调 #f 小调 C 大调的一系列转调后回到 d 小调上。引入部分的三组分解和弦安静的上行,寂静中夹杂着一些不安,为中心部分的

5、 ff 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心部分一开始的三连音就犹如回到了呈示部的连接部,同样的不安与躁动。再现准备的四个大和弦及连接部分将乐曲带入再现部。再现部是对呈示部的不完全再现,调性上就有很大的差别,从第163 小节就回到了 d 小调上,除第一结束部和第二结束部有一些和声变化外,其他都在巩固主调的调性,直至全乐章结束。最后的补充部分始终在 d 小调的主和弦中进行,八分音符在这里显得尤为阴沉,似乎有一种潜在的悲哀。3 演奏技巧(1)速度变化多样。“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交替使用了广板( Largo)、快板( Allegro )、柔板( Adagio)三种速度,这在一般的奏鸣曲式中不是很常见,并且在乐

6、曲开始的六小节内就迅速转换。三种速度的变化也代表着三种情绪的变化,形成了音乐形象的强烈对比。(2)强弱对比明显。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的强弱对比非常明显,用了 pp、p、cresc.、decresc、.sf、f、ff 等丰富的力度记号,不停地变化,使这一乐章听起来非常有感染力。 (3)八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三连音的转换。八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三连音的转换也是这个乐章的一大特点, 两种音型自然的转换,一松一紧,使音乐听起来很有味道。在弹奏时,音型转换时速度不能改变, 这时很多人就想到使用节拍器,可以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但不可一直依赖于此,还是要靠内心的节拍来演奏。 (4)落滚。这种模仿弦乐的音型从乐曲的第二小节就有所体现,贯穿整个乐章,而且都是很快速度的进行, 是一种动力性十足的音型,同时也会给人带来紧张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