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作业环境的防护管理_第1页
有毒作业环境的防护管理_第2页
有毒作业环境的防护管理_第3页
有毒作业环境的防护管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毒作业环境的防护管理凡少量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在 一定条件下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致使某些器官或组织发生暂时 或永久性病变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毒物,简称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使 用或产生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在生产劳动中生产性毒物对人体可 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性肿瘤、职业性皮肤病等职业病。(一)有毒作业环境接触生产性毒物的行业和工种很多,例如:化工、农药、制药、 油漆、颜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行业;有色金属矿及化工 矿的开采、熔炼;冶金、蓄电池、印刷业的熔铸铅;仪表、温度计、 制镜行业使用的汞;喷漆等作业接触的苯和烯料;等等。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毒物,按其形态、用途

2、、化学结构,可分为以 下几类:金属与类金属毒物,如铅、汞、锰等;刺激性气体,如 二氧化硫、氯化氢、光气等;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有机溶剂,如苯、二甲苯、汽油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 苯胺等;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如氯乙烯等;农药,如杀 虫剂、除草剂等。(二)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依据毒物的危害程度,选 用于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后 果、致癌和最咼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对我国职业接触面广、危害大 的56种毒物进行了分级,见表8-2。危害级别毒物名称I级(极度危害)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氯乙烯、铬酸盐重铬酸

3、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化物H级(高度危害)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腈、四氯化碳、 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 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镍、甲苯二异 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 硝基苯皿级(中度危害)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 二甲基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W级(轻度危害)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三)有毒作业分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 许浓度。

4、有毒作业分级(GBI2331 90)依据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 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将有毒作业分为五级:0级(安全 作业),1级(轻度危害作业),"级(中度危害作业),皿级(高度危 害作业),"级(极度危害作业)。原劳动部颁布的有毒作业危害分 级监察规定规定了对有毒作业的监测、分级管理等内容。(四)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以气体、蒸汽、雾、烟和粉尘五种形态 污染车间空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毒物的剂 量、浓度、作用时间有关,还与机体的健康状况、中毒环境、劳动强 度有关。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条:呼吸系统、皮肤吸收、消化系统

5、。大部分毒物是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的,呼吸系统是毒物 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生产性毒物经皮肤侵入人体也是发生中毒的重 要途径,不同部位的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虽然不同,但任何部位均可 通过,甚至指甲也可被有机磷通过,如果皮肤有伤口,毒物可直接侵 入人体血液;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其原因主要是误服或进 食、吸烟时经沾染毒物的手不慎带入。预防职业中毒同样必须遵循三级预防原则, 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1. 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 动化和遥控化操作。2. 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 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使毒物 得到有效控制。3. 根据毒物的特性,选择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4.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职工数量和工作性质建立合理的卫生设 施,设置盥洗设备。教育职工养成良好卫生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