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 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 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 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 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 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
2、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莺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 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 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
3、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 “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 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 材料二: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 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一一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
4、。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 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 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
5、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 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 往往只是想在欢快、 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 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 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
6、日 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 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
7、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 彰显和传承。(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D.节日习俗是
8、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 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 认同和依从。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 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活体验可以帮助人们领悟节日真意,让人们体悟到节日中天人和谐的态度和美感, 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B,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 有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 对家庭团圆的企望等等。C.西方节日让人们在欢快、 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而中国传统节日挖掘内涵同样可以做到。D.我们不断地挖掘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4,请概括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对传统节日冲击的具体表现。(4分)5,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传统节日。(6分)参考答案:1,选项C, “导致传
10、统文化精神的消亡”无中生有,缺乏依据。原文说“习俗是在不断 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2.选项B, A项“无法”以偏概全,原文是“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 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C项“成了必然趋势”无中生有。D项关系倒置,应是“为了使传统节日能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3,选项A,根据原文“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地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 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的应是传统节日。4. (1)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2)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5.(1)文化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学比较视角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垃圾分类回收技术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行政管理中的数据安全隐患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生态环境修复资金申请报告:生态修复工程资金申请流程优化
- 可靠的参考2025年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及答案
- 深度学习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关键要素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准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清洗算法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优化中的应用
- 2025年医药企业研发外包(CRO)在临床试验监管政策解读报告
- 城市交通管理试题及答案
- 生物柴油项目申报材料范文模板 (一)
- 私人店铺用工合同协议
- 猪保价合同协议
- 玉石代理销售合同协议
- 山东2025年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招聘博士人才60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台州市委统战部下属事业单位选聘笔试真题
- 山西太原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
- 政协理论知识讲座课件
- 2025年中考英语第一次模拟考试(苏州卷)(原卷版)
- 福州一号线盾构法地铁工程整体施工组织设计
- 购买学位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