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精选_第1页
最新2020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精选_第2页
最新2020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精选_第3页
最新2020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精选_第4页
最新2020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精选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阅读诗经兼葭,完成(1) ( 3)题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河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河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垠。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唉。溯河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扯。(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兼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K目乐。(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不怕艰难

2、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兼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 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苻菜,左右流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苻菜,左右采之。 参差苻菜,左右苇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3 .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

3、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 喜悦之情。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 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爰。和下文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 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 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

4、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 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眼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苇之、友之、乐之。8 .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苻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9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0 .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享的理解。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11 .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意境是诗人的

5、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 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 个优美的意境。12 .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13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分)(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14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

6、,想到 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I(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 女的思念(2分)。(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

7、闷而又想象求而 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古诗词欣赏,完成22, 23题。(5分)1.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请作

8、赏析。(3分) 好就好在这首诗一反过去送别诗的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安慰 和鼓舞。3、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 必为离别而悲伤。B.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 富有哲理。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

9、钓者, 徒有羡鱼情。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涵虚句中太清指大,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旬以波撼显气势。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

10、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4、品味蒸与撼。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 这一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牛机。5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2分)6 .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分)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7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 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云梦大泽水气

11、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 伟气势。阅读练习二: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D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R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G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分)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 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 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

12、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3分)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 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 极为有力。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2分)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 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I1、这首诗的体裁是 五言律诗(1分)

13、,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分)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临渊羡鱼,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2分)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2分)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 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杆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3分)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阅读练习四: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

14、混字的表达效果。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3、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阅读练习五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2分)(C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C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D .天门中断

15、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划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2分)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或: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气蒸腾,波涛 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1分),希望能得到张丞相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理解选择: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

16、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 陶冶的一种心境。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2 .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 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 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 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17、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 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 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3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开,光照树林。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 “幽” “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 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

18、,所以在第一、二句景 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4.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D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D. “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5.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 ) (2分)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

19、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清寂的景色。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 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二.名句赏析:1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 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手法情感: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炼字:“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2 .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了诗人

20、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3 .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人在这里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剩下钟磬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暗含诗人向往 佛门清静的心情。三.理解作答:1 .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隙逸之情。2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3 .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哪个?颔联简化为哪个成语,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成语“万籁俱寂”。“曲径通幽”,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4 .有版本“曲”作“竹”

21、,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 一词则 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5 .颈联中“空”字写得极好,为什么?不仅生动的表现出禅院环境清幽、自由,而且写出景物使人内心空灵,人的烦恼、俗念,顿 时消失。9. (2010 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市,9, 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六、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从内容上

22、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1分)(2)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分)从修辞,词语,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41. (2010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3-26, 8分)审美体验(8分,每小题2分)23 .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24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说明:意近即可。七、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试题】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 的处境,下阕写梅花 的品质 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 意是什么呢?请回答。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2、阅读练习二:1、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