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1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2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3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4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长春二中:罗微长春二中:罗微孟德尔孟德尔假说假说-演绎法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作出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假说-演绎法演绎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说作出假说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推理结论不符实验结果与推理结论不符假说错误假说正确实验结果与推理结论相符实验结果与推理结论相符PF1F2高茎高茎矮茎矮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矮茎矮茎杂交杂交自交自交(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2、A.人的身高和体重B.黄色的牛和白色的羊C.狗的长毛和卷毛D.甜玉米和非甜玉米 D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 同表现类型同表现类型。PF1F2高茎高茎矮茎矮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高茎矮茎矮茎杂交杂交自交自交(显性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性状分离)(性状分离) 在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纯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后代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D研究的研究的性状

3、性状杂交杂交子一代子一代(F1)子二代子二代(F2)F2的比例的比例(显性:隐性)(显性:隐性)种子形状种子形状圆圆皱皱全都是圆全都是圆5474(圆)(圆)1850(皱)(皱)2.96:1子叶颜色子叶颜色黄黄绿绿全都是黄色全都是黄色6022(黄)(黄)2001(绿)(绿)3.01:1花的颜色花的颜色紫紫白白全都是紫色全都是紫色705(紫)(紫) 224(白)(白)3.15:1植株高度植株高度高高矮矮全都是高植株全都是高植株787(高)(高) 277(矮)(矮)2.84:1花的位置花的位置腋生腋生顶生顶生全都是腋生全都是腋生651(腋生)(腋生)207(顶生)(顶生)3.14:1豆荚颜色豆荚颜色

4、绿色绿色黄色黄色全都是绿色全都是绿色428(绿色)(绿色)152(黄色)(黄色)2.82:1豆荚形状豆荚形状饱满饱满皱缩皱缩全都是饱满全都是饱满882(饱满)(饱满)299(皱缩)(皱缩)2.95:1孟德尔的假说孟德尔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 离进入不同配子,配子中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P配子配子F1配子配子F2高茎高茎矮茎矮茎DDddDd高茎高茎高茎高茎DdDd高茎高茎dDDdDDdd高茎高茎高茎高茎矮茎矮茎DDd d思考:思考:为什么为什么选择选择隐性隐性纯合子与纯合子与F

5、F1 1杂杂交交呢呢? 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种隐性配子,能使F1中含有的基因在后代中全表现出来,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高茎高茎 矮茎矮茎 30 3430 34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实验结果分离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分离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遗传因子基因在染色体上F

6、1配子配子F2D dD d 高茎高茎高茎高茎DdD d高茎高茎dDD dD Dd d高茎高茎高茎高茎矮茎矮茎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 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测交法: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杂合子自交法:让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水稻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WW与ww杂交后代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 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

7、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C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 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测交法: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杂合子自交法:让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花药离体培养法:将花药离体培养,统计某一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11。A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

8、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课堂反馈课堂反馈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精心挑选的实验材料 精确的统计分析 科学的实验方法等 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后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上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细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细胞中第稻细胞中第1010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号同源染

9、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株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

10、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细胞中第细胞中第1010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答下列问题:(1 1)根据上述材料,对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根据上述材料,对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中的位置情况可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同源染色体中的位置情况可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一种假设是: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中的一种假设是: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1

11、010号同源染号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上(如图)。那么,除了这种假设外,色体其中一条上(如图)。那么,除了这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这样的假设还有 种,请在图中画出来种,请在图中画出来。 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细胞中第细胞中第1010号同源染色体上。

12、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答下列问题:(1 1)根据上述材料,对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根据上述材料,对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中的位置情况可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同源染色体中的位置情况可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一种假设是: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中的一种假设是: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1010号同源染号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上(如图)。那么,除了这种假设外

13、,色体其中一条上(如图)。那么,除了这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这样的假设还有 2 2 种,请在图中画出来。种,请在图中画出来。 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细胞中第细胞中第1010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

14、基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答下列问题:假设1: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10号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上假设2:这两个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条10号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假设3:这两个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条10号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 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

15、。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细胞中第细胞中第1010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答下列问题:(2 2)如果)如果“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1010号同源染色体号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上其中一条

16、上”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中抗虫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中抗虫植株植株: :非抗虫植株非抗虫植株= = 。这一分析所依据。这一分析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的遗传学定律是 。 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细胞中第细胞中第1010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

17、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答下列问题:(2 2)如果)如果“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1010号同源染色体号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上其中一条上”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中抗虫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中抗虫植株植株: :非抗虫植株非抗虫植株= = 3:13:1 。这一分析所依。这一分析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据的遗传学定律是 分离定律分离定律 。 研究

18、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并正常表达的抗虫植株。研究发现,一些抗虫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并且这两个基因只随机插入水稻细胞中第细胞中第1010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号同源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在水稻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研究人员让每株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答下列问题:假设1:这两个抗虫基因均位于10号同源染色体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