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系统(本科毕设论文)_第1页
机械设备维修系统(本科毕设论文)_第2页
机械设备维修系统(本科毕设论文)_第3页
机械设备维修系统(本科毕设论文)_第4页
机械设备维修系统(本科毕设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开发摘 要设备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良好、有效的设备管理,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才能保证企业总体生产和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建设和实施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不仅可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减少企业库存资金,而且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本文论述了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对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其次在对比国内、国外设备维修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基础上,对系统需求分析后,绘制出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业务流程图,并划分出本系统的5个功能模块,分别为基础信息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备件管理、查询统计、系统管理。本系统后台使用SQ

2、L Server 2000 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以Visual Studio 20008(C#)为开发平台,实现对系统的开发。 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对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Development Of Machine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AbstractEquipment is the basis for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Only through good and effective equip

3、ment management to ensur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equipment, can enterprises achieve their development goals and overall production. As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enterprises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reduce equipment

4、maintenance costs and cut back corporate capital stock, but also help improv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 good economic results and social benefit.First of all, the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ontent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explains trend of development for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

5、gement. Secondly compared to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business processes chart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s is draft mainly after analyzing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ystem, and then th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five func

6、tional modules. They are bas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pare parts management, query statistics and system management. The system is developed, using Visual Studio 20008 (C#) a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SQL Server 2000 as th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In t

7、he end, summarizing content of the paper, and giving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bout the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requirement analysis; Database design; functional module design.目录第1章 绪 论11.1 设备维修概述1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1设备维修的基本理论2设备维修模式4设备维修的意义61.2 设备维

8、修管理系统的研究状况61.3 设备维修管理的未来趋势8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0第2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112.1 系统需求112.2 系统目标132.3 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142.4 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15第3章 系统的功能设计173.1 系统的功能分析173.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183.3 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19第4章 数据库的设计214.1 系统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21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224.2 数据库的实现24第5章 原型系统的实现295.1 系统开发环境29数据库系统的选择29编程语言的选择305.2 系统界面的设计31系统用户界面33用户主要操作界面

9、335.3 系统运行流程34用户登录35机械设备维修系统主界面35系统管理36基础信息管理38设备维修管理41备件管理43统计查询45第6章 总结与展望476.1 目前工作的总结476.2 今后的研究方向48致 谢49参 考 文 献50附录:系统实现的部分代码52第1章 绪 论1.1 设备维修概述 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设备维修是指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恢复其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1)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运行,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调整活动部分的间隙等。简言之,即“清洁、润滑、紧

10、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法。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好坏。维护保养依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等。(2)设备检查设备检查,是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机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的隐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3)设备修理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通过修理更换磨损、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性能得到恢复。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保养是设备维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于工作内容与作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应把二

11、者同时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设备维修的结果要用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反映设备维修工作的指标有关两类:维修后技术状况指标和维修活动经济效果指标。 设备维修的基本理论(1)传统故障失效理论传统的故障理论认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性能或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下降,呈现出如图1-1所示。很多故障发生前都会有一些预兆,这就是所谓的潜在故障。当潜在故障发展的一定程度时就成为规定功能的故障。图1-1中P点表明设备性能已经恶化,已经发展成潜在故障,F点表示潜在故障已经转变成功能故障。P-F时间间隔是表明故障有潜在故障转变成功能故障的时间间隔,设备不同P-F也不同。传统的故障失效理论认为设备故障率随时

12、间的变化如图1-2所示,该曲线常被称为“设备故障浴盆曲线”。设备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分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图1-1 设备失效P-F曲线早期故障期对于机械产品又叫磨合期。在此期间,开始的故障率很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故障率迅速下降。此期间发生的故障主要是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所致,或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进入偶发故障期,设备故障率大致处于稳定状态。在此期间,故障发生是随机的,其故障率最低,而且稳定,这是设备的正常工作期或最佳状态期。在此间发生的故障多因为设计、使用不当及维修不力产生的,可以通过提高设计质量、改进管理和维护保养使故障率降到最低。在设备使用后期,由于设备零部件的磨损、疲劳、老

13、化、腐蚀等,故障率不断上升。因此认为如果在耗损故障期开始时进行有计划的大修,可经济而有效地降低故障率。所以在设备寿命周期中,在图1-2 设备故障盆浴曲线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适当的进行计划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大修等会延长设备的寿命周期,充分的利用设备的价值创造更多的利润。这也是多数企业大力推行TPM,实行计划维修的主要原因。 (2)现代故障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设备呈现出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电子化和自动化等几大特点。而这些结构复杂的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与传统的故障规律的浴盆曲线相背离,这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些设备的故障规律。经过研究人们发现有五种故障曲线比较与现代化复杂的设备故

14、障规律相吻合,如图1-3所示。曲线A显示了恒定的故障率或者略增的故障率,接着就是磨损期。曲线B显示了缓慢增长的故障率,没有明显的磨损期。曲线C显示了新设备刚出厂的低故障率之后急剧增长到一个恒定的故障率。曲线D显示了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一个恒定的故障率,曲线E显示了开始有较高的故障率之后急剧降到一个恒定或增长极缓慢的故障率。一般来说故障曲线取决于设备的复杂性,设备越复杂其故障曲线就越接近于曲线D和曲线E。因此给人们启示,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定期修理的策略,因为传统的定期修理和大修往往会增加设备的总故障率。为此,我们提倡状态维修,尤其是针对结构复杂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利用状态检测,针对潜在故障提前进行状

15、态修理,节约维修费用。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转。图2-3 现代设备故障率曲线1.1.3 设备维修模式企业机械设备资产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相当一部分,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用、维修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利益。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水平,获得良好的维修效果,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的基础。只有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到各环节,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延长设备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保持企业的长足发展。维修伴随着生产工具和设备的出现而产生,并在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得以发展。以四次产业革命为参照,可以认为维修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事后检修(BM

16、,Break-down Maintenance)阶段这一阶段从蒸汽机的发明引发的工业革命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特点是设备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某一台设备的停机对整个生产过程不会造成多少影响。它是在发电设备发生故障后的一种恢复性检修,采用修理、部分更换或全部更换的手段,以恢复设备安全运行为目的。(2)预防性检修(PM,Preventive Maintenance)阶段这一阶段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阶段,延续到五六十年代,以电力能源的生产应用为特征。特点是生产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产品的种类和型号规格越来越多,生产过程对设备的依赖性明显增加,生产线上的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急剧增加

17、。它是通过采用一系列的预防性维修的措施、制度和方法来减少故障停机事件的发生,避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维修体系: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制。(3)可靠性检修(RCM,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阶段这一阶段跨越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设备的技术性、复杂性、应用功能和系统规模等都增长幅度更大,正好处于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特点是人们对设备的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和管理成本更加关注,引入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从管理的层面提出了大量的维修管理模型和

18、策略,对维修的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RCM创建二十多年后才开始在一些工业领域得到应用。它是利用设备的历史故障信息结合相应的可靠性算法得到可靠性参数来指导检修工作的。(4)状态检修(CBM,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阶段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IT)产业的突飞猛进,形成第四次产业革命。由于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数据成为可能。通过实时获取的设备运行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判断设备的健康和性能劣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在设备故障发生前及性能降低到不允许极限前有计划的安排检修。状态检修是一种预知检修。1.1.4 设备维修的意

19、义设备维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维修管理作为子系统,与质量、工艺、生产、安全、环保一样,构成了整个企业管理的大系统。它的任务就是要保证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基础上。设备维修在制造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工作。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现场管理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奠定基础。(2) 设备管理是企业进步的重要保障。企业要进步就必须配备先进的、适用的设备用来作为基础,而设备作为生产工具本身又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3)设备维修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管理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稳定、生产成本和产品

20、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效益。(4)设备管理有利于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价值构成上看,设备价值是固定资产总价值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报道,在国有企业的资产中,设备的价值占70%左右,因此,搞好设备管理就管住了固定资产的大部分。(5)设备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现实中很多企业出现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都是由于设备技术落后,设备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1.2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状况在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信息己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掌握了信息资源,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设备维修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样也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巨

21、大挑战。不同层次的设备管理者需要不同的信息。 现代设备技术进步飞快,分别朝着集成化、大型化、 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数字化、综合化、计算机化、技术密集化的方向发展。先进的设备与欠缺的维修能力的矛盾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企业,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加之现代化设备具有更强的系统特性,对设备维修管理中的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于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 更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开发出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来管理设备信息与维修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将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

22、高企业经济效益。目前,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于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大致可以分为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1)国内情况国内的设备维修管理软件,开始只是作为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小部分,或者作为“生产管理系统”的一个部分出现的。在制造企业内,大多数企业都建有“管理信息系统”,其典型特点是“大而全”,既不但包括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还包括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功能,而其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只是管理很少的设备基础信息。这种大而全的系统仅实现了全厂数据的及时保存、共享及查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整个公司的要求;但是,这种系统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来说,它的功能还远远不足。这种软件体现的是一

23、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看似功能强大,实际落实至各个具体的功能上,功能十分有限。当前,中国的制造企业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企业管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型的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相应地也要求企业的管理软件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转变。专业化的设备维修管理软件应该包括二个大的方面:设备维修管理(包括设备台帐及维修信息管理等)和备件管理(包括库存管理等)。对于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以下的研究是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其中刘青松针对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此类系统除了设备管理的基本功能外,还包括有设备故障自诊断、自分析,设备维修保养,生产设备质量保证,其中维修又细分为预防维修、预测维修、状态维修、可

24、靠性为中心的维修、适应性维修、全面计划质量维修、风险维修等等 。此外郑明霞通过UML的技术,指出了UML的建模过程和建模工具,并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指出其建模的优势。针对电力企业目前实施企业资源管理ERP的情况,选择ERP环境下的重要子系统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从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实现等阶段进行建模分析,建立了系统体系结构,详细分析了各阶段的建模过程,并用JAVA语言实现了部分模块。针对UML在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分析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平。(2)国外情况国外企业非常注重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专业化的设备维修管理软件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 因而国外设备维修管理软件起步较

25、早,到目前已经比 较成熟。典型的软件包括:英国Engcia公司的Q 4 生产管理系统、MAXIMO公司的MAXI MO设备维护管理系统、Datastream公司MP2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等。虽然国外软件在功能上比国内软件成熟,但是国外软件的价格昂贵,而且其软件功能在设计上会与我国制造企业所需的软件功能有许多不一致或者用不到的功能,因此要引用国外软件开展工作首先就要更改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及其相关工作制度。此外,还要考虑引进的国外软件是否能够满足我国企业当前工作的要求;是否能够帮助国内制造企业完成工作。显然,还不能得到肯定的答案,这还是因为当前国内与国外的设备管理机制还存在很多差异,所以引用国外软件开展

26、工作还有待考虑。1.3 设备维修管理的未来趋势当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日臻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亦不断发展,利用微机、光纤等技术来辅助设备维修管理,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有关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也正在大中型企业中得到应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将是未来设备维系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出现,与之对应的设备维修管理具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1)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员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

27、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2)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随着生产规模 化、集约化的发展,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维修保养需要这类专业技术和建立高效的维修保养体系,才能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行。传统的维修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维修体制。(3)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可靠性是一门研究技术装备和系统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科学,并在

28、研究的基础上指定能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保证所需的工作寿命和零故障率的方法。可靠性科学在预测系统的状态和行为的基础上建立选区最佳方案的理论,保证所要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标志着机器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包括所需质量指标的性能。不可靠的设备显然不能有效工作,因为无论是由于个别零部件的损伤,或是技术性能降到允许水平以下而造成停机,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灾难性后果。可靠性工程通过研究设备的初始参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预测设备的行为和工作状态,进而估计设备在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从而避免设备意外停止作业或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性事故。(4)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趋势状态检测技术是指通过检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温

29、度、压力、流量、振动、噪声、润滑油粘度、消耗量等各种参数,与设备生产厂家的数据相对比,分析设备运行的好坏,对机组故障做早期预测、分析诊断与排除,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延长机组运行周期。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了解和掌握设备在使用过程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是否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设备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在企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保障性要求也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良好的设备管理,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才能保证企业总体生产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迅速采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

30、,已成为设备管理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计算机化,是一项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的是基于C/S模式下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是以某机械加工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对本系统的开发,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背景企业的主要业务过程进行调研和了解,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分析背景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业务流程,绘制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程图。(2)针对背景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及功能模块的划分。(3)完成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并实现系统后台数据库的开发,选用面向对象的开发软件实现本系统的开发。

31、 (4)给出整个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本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改变了设备管理数据的传统采集方式,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形态方面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设备管理系统,将使各级相关管理人员及有关领导能快速查询、统计设备分布和使用情况,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工作效率。第2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目前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是指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时,将系统开发过程分为系统请求、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首尾相连,形成系统的一个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

32、段。(1) 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使系统开发达到合理、优化的重要阶段,这阶段工作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到新系统的质量和经济性。他是开发成败的关键。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并且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抽象化,通过对功能数据的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2) 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与数据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继而对物理模型进行详细的设计。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划分子系统功能,确定共享数据

33、的组织,然后进行详细设计。(3) 系统实施。按照物理模型实现应用软件的编制和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切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维护和评价的工作。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对系统模块进行调试、进行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准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 本系统采用生命周期法来实现系统的开发。在开发中严格遵守每个阶段的要求。2.1 系统需求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最根本的任务是确定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和性能,系统要求的运行环境,并且预测系统发展的前景。只有充分了解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系统的一致性、现实性、有效性、完整性才能得到完好的保证。系统主要是根据“主动维修成本

34、分析,设备知识反馈,闭环管理”的原理,利用对设备的配置,性能参数及历史数据(故障统计、故障率等)的分析和费用分析动态的制定维修决策和维修方式,使设备的综合维修费用降到最小的同时达到对设备可靠性的预期要求,能够保证设备正常的工作和安全运行。对于计算机化的设备管理维修系统,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对其作需求分析: (1)维修生产,组织管理,维修计划的编制和控制。(2)设备档案、设备状态信息的管理各种台帐和综合分析。(3)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的维修控制。而其整个系统和外部信息交换基本关系模型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信息流关系此系统的设备维修方式是基于设备事后维修模式。设备发生故障后所涉及到的一系列设备

35、维修管理。其主要需求分析如下:(1)能够满足设备维修的基本业务流程,为设备维修人员提供可靠、及时的维修信息,同时能够实现维修所涉及的相关工作。(2)为适应将来的发展,系统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设计中尽可能模块化、组件化,使应用系统可灵活配置,适应不同的情况。(3)系统还应该提供强大的数据统计、查询等功能。(4)系统有一个较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尽量做到直观、明了、条理清晰、操作简便、友好、可视性强。(5)数据库设计尽量满足一致性原则:对信息进行统一的分析与设计,协调好各数据源,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数据库还要满足完整性原则,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要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加入

36、不规范的数据。对输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要有审核和约束机制。(6)先进、高效的开发工具:系统物理模型和数据库设计采用SQL Server 2000,系统应用开发为面向对象的Visual Studio 2008 (C#语言)。 本系统是针对机械加工企业的设备维修为对象,具体需求内容涉及到:设备档案管理、设备使用状态、备品和配件资料等信息;可记录设备巡检、故障信息、维修信息等数据;可记录设备历史维护保养措施和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可计算设备故障率、设备运行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等。2.2 系统目标设备维修管理是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企业有关设备为管理人员能够

37、根据设备故障及设备折旧制度及时对设备进行各式各样的维修、保养及修理,以保证设备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本系统被设计为基于C/S结构的网络数据库系统。设备维修管理的数据通过网络充分分享,通过数据的动态表现,辅助各个管理人员做出决策。2、本系统除了有设备维修管理模块外,还要有备件管理模块和基础管理。主要的模块功能介绍如下:(1)维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设备故障信息、维修信息等一系列的管理。通过适时对设备状态的跟踪,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信息 ;然后进行设备申请,提交审批部门,通过审批来确定相应的维修类型;而后对设备维修信息进行适时的记录,最终设备返回设备质检部门接受检验,进行维修后处

38、理等信息。(2)备件管理模块:一方面要根据设备维修计划,储备总量及品种齐全的备件;另一方面要控制好库存成本。备件管理主要实现备件采购管理、入库、出库管理。主要用于辅助设备维修管理,及时提供给备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3)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于系统用户的管理及系统数据的维护和更新。2.3 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进行转手交接成为可能。活动与活动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可以有较大的跨度。通过对当前企业中设备维修管理

39、业务的调查和分析,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简要如下:设备故障维修申请维修审批维修类型判定厂内维修(厂外维修);如果是厂内维修则:厂内维修单维修部门进行维修维修跟踪记录是否需要备件是(否)库存取备件备件库存信息判定是否需要采购设备接受终检合格(不合格)入厂使用(返修)。如果是厂外维修:厂外维修厂外维修单送至维修厂家维修跟踪记录维修返厂接受终检合格(不合格)入厂使用(返修)。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2-2所示。该系统业务流程图简要显明了当前企业中的设备维修的典型流程,其设计到维修的一系列的信息和需求。图2-2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2.4 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图是对业务流程的进一步抽象与

40、概括。抽象性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数据流程图对信息流和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和详细的描述。依据以上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得到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2-3所示。此数据流程图针对设备维修管理过中涉及到所有数据的流程。图2-3 设备维修系统的数据流程图71第3章 系统的功能设计3.1 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以上对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分析和系统希望达到的目标,可以得出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功能树,如图2-4所示。(1)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相关档案和资料的管理, 实现对其进行录入、 删除和修改的功能。(2)设备维

41、修管理 建立设备的维修记录库和故障记录库,实现对设备故障报告、设备巡检等设备维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流自动化;为维修决策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提供维修历史记录, 提供设备状态信息。实现对设备的润滑卡片和保修计划的管理,同时实现人员和部门的管理。(3)设备信息管理 建立设备信息库,记录设备前期的安装调试等技术信息;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和保养、润滑情况等信息;记录该设备的备件情况,以及改造、大修和项修时的主要技术内容。(4)备件管理 建立备件台帐,实现与备件管理相关的日常库存事物处理、配套备件库存查询等。(5)系统管理实现对用户、用户权限的管理,以及实现数据的导入等功能。图2

42、-4 系统功能树3.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功能如上章所示的系统功能树所示。而该功能树则较全面的概述了客户的需求。对于本论文,由于所学开发知识有限,现仅对于其中的部分功能予以实现,并对于本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简单的设计。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是基于机械加工企业中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管理的集成系统。针对相关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可以将其系统开发为基础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系统管理五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图如图3-3所示。此图显示了此系统基本的功能框架,通过此功能模块,在开发系统时可以以此用来作为参考。图3-3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3.3 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系统的详细设计是

43、对系统功能的深入的分析和设计,对实现系统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设计各个子模块中各项的功能设计与实施。根据已划分的系统功能模块,现将各模块的功能详细设计如下:(1) 基础信息管理:基础管理涉及到此独立系统所需要一些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基本信息,部门信息,备件信息,职工信息等一系列与设备维修相关联的基础数据。(2) 设备维修管理:此模块涉及到设备故障,设备的维修申请、审批,设备维修及维修的跟踪记录,设备维修后的检测等一系列的维修管理信息。(3) 备件管理:主要是对在设备维修中所需要的备件的库存管理,包括备件采购,备件入库、出库。(4) 查询系统:针对企业管理人

44、员的需要,实现对设备故障查询,维修申请查询,维修记录查询,备件采购查询,备件入库、出库查询等信息的查询管理。(5) 系统管理:对于本系统中的用户添加、删除、修改的管理及其权限、密码的管理;数据管理管理部分用与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备份、恢复等操作。第4章 数据库的设计4.1 系统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而数据库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的成败。图4-1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数据库设计应分6个阶段进行: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如图4-1所示。对于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主要是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

45、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式。描述概念模式的是E-R图。该阶段的模型设计主要致力于模拟现实的或将来的系统,不必过早地致力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规定的各种细节。概念模型不但用于后续的设计,也是与用户交流和数据库移植的重要资料。本系统中众多实体之间关系繁杂,从而导致信息数据的之间错综复杂。为了通过使用简单的图形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反映实体之间联系,我们可以将实体间关系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用实体、实体属性、关系三者组成的关系图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实体间复杂的关系抽象地反映出来。这种关系图就是所谓的E-R图。本系

46、统根据以上的设计规划出的实体有:设备信息实体,部门信息实体,职工信息实体,维修厂家信息实体,备件信息实体,供应商信息实体和仓库信息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如图4-2所示。这里直接给出了本系统中的实体关系的最终结果,并且以简图的形式给出。事实上,本系统涉及到的实体均已在上图中显示。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的结果是得到一个与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具体性能无关的全局性概念模式,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目标就是将概念结构转换成特定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此系统中将数据库的逻辑模式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将实体之间的联系可转换的模式有以下几种形式:(1) 一个实体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在数据库中有:

47、职工:职工编号,姓名,性别,职位,出生日期,联系 ;部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负责人,部门职责,联系 等。图4-2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实体之间关系E-R图(2)一个1:1联系转化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在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中有。设备归档(归档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规格,)。(3)一个1:n联系转化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职工归属(职工编号,部门编号);设备归属(设备编号,部门编号)等。(4)一个m:n联系转化成一个关系模式。采购(备件编号,供应商编号,采购数量,采购日期,)等。4.2 数据库的实现数据库的实现就是利用DBMS所提供的数据描述命令和数据操作命令,对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

48、、逻辑结构设计以及物理设计所得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各种数据操作。本论文主要对系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和逻辑模型设计进行阐述。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采用E-R方法。它通过简单的图形方式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反映实体之间联系,并且能够很方便地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进而采用SQL语言等定义数据关系表,建立数据库。首先列出所有实体、实体属性及实体间联系的关系图,用关系图来接近地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个关系图被称为E-R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用E-R图就可以实现对现实实物间关系的抽象问题形象化。数据库的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1)通信功能 各分系统之间能够顺利地

49、进行数据交流;(2)资源共享 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资源、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应用软件、数据资源的共享;(3)数据管理功能 各部门主体业务的数据输入、编辑、检索、运算、统计、存储、输出以及格式的统一管理等;(4)报表管理功能 通用报表的生成、存储,常用报表的生成和调用。 设计数据库时,可以使用数据库设计器创建、编辑或删除表、列、键、索引、关系和约束。为使数据库可视化,可创建一个或更多的关系图,以显示数据库中的部分或全部表、列、键和关系。对于任何数据库,都可以创建任意多个数据库关系图;每个数据库表都可以出现在任意数量的关系图中。这样,便可以创建不同的关系图使数据库的不同部分可视化,或强调设计的不

50、同方面。下面为本系统数据库创建库时所创建的数据关系图。图4-3和图4-4分别为备件管理数据关系图和维修管理数据关系图。图4-3 备件管理数据关系图4-4 维修管理数据关系图以下为主要的数据表设计。表4.1 设备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备注设备名称var char50否主键规格类型Var char50是制造厂家Var char50是购买日期Date time8是使用部门Var char50是管理部门Var char50是设备状态Var char50是表4.2 维修记录表列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备注记录编号Bigint8否主键维修申请编号char50否设备名称Var char50是维

51、修类型char10是维修负责人Var char50是故障日期Date time8是维修费用Date time8是故障原因Var char50是维修内容Var char50是备注Ntext16是表4.3 质检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备注质检编号Bigint8否主键维修申请编号Var char20否质检部门Var char50是质检人员Var char50是质检日期Datetime8是质检结果Ntext4是表4.4 维修审批表列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备注维修审批编号bigint8否主键维修申请编号char20否审批部门Var char50是审批等级Var char50是审批人员Var

52、 char50是审批时间Date time8是维修期限Date time8是表4.5 维修申请表列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备注维修申请编号char20否主键申请人员Var char50是设备名称Var char50是使用部门Var char50是故障时间Date time8是申请日期Date time8是故障详情Ntext16是表4.6 备件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备注备件编号Var char50否主键备件名称Var char20是备件规格Var char50是仓库编号Var char50是仓库名称Var char50是备件现存量Int4是计量单位Var char50是表4.7 部

53、门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备注部门编号Bigint8否主键部门名称char50否职责Var char50是负责人char10是联系 Var char50是表4.8 备件采购表列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备注采购编号Bigint8否主键备件名称Var char20否备件规格Var char50是采购人员Var char50是采购日期Datetime8是备件数量Ntext4是计量单位Char20是备件价格decimal9是采购费用decimal9是供应商编号Char20是供应商名称Var char50是地址Var char50是 Var char50是 char20是 char20是汇款

54、账号Var char50是第5章 原型系统的实现5.1 系统开发环境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数据库平台选型至关重要,良好的数据库系统平台是综合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一代大型电子商务、数据仓库和数据库解决方案。SQL Server作为微软在Windows系列平台上开发的数据库,一经推出就以其易用性得到了很多用户的青睐,相信大多数将自己的业务建立在Windows平台上的用户都会对它有相当的亲切感。有别于FoxPro、Access小型数据库,SQL Server是一个功能

55、完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包括支持开发的引擎、标准的SQL语言、扩展的特性(如复制、OLAP、分析)等功能。而像存储过程、触发器等特性,也是大型数据库才拥有的。在现在的大型信息系统SQL Server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SQL Server 2000具有以下特性:(1)Internet 集成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引擎提供完整的 XML 支持。它还具有构成最大的 Web 站点的数据存储组件所需的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功能。SQL Server 2000 程序设计模型与 Windows DNA 构架集成,用以开发 Web 应用程序,并且 SQL Server 2000 支持 English Query 和 Microsoft 搜索服务等功能,在 Web 应用程序中包含了用户友好的查询和强大的搜索功能。 (2)可伸缩性和可用性 同一个数据库引擎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 的便携式电脑,到运行 Microsoft Windows 2000 数据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