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DPE和和LDPE在高压在高压CO2条件下的条件下的流变行为研究流变行为研究万辰a, 孙刚伟b, 刘涛a, Mohamed Esseghirc, 赵玲aa: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多相结构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b: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 陶氏化学(美国)投资有限公司Poly-Foam2016背景介绍 测试的可行性分析:样品的稳定性样品的稳定性和数据可靠性数据可靠性;高压流变学测试:温度、静压力(He)和CO2压力与浓度的影响;结论 提纲提纲背景介绍背景介绍0.751.8tantan:DGGDFp 发泡可行性参数 1 A. Rizvi, C. B. Park, et al. Pol
2、ymer 2013, 54, 4645-4652. 2 C. P. Park, B. A. Malone. Google Patents, 1996.Fig. With parallate plate geometry under atmosphereBubble sizeFoam densityl 低的损耗因子是比较适合于发泡.l 聚合物/CO2溶液流变性能测试较少. 传统测试方法传统测试方法Caplillary or slit die226wvappP hLQh w p 缺点:压力驱动,单点剪切,气体浓度较低. L. M. Matuana, C. A. Diaz. Ind. & E
3、ng. Chem. Res. 2010, 49, 2186-2193.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Anton Paar MCR301 MCR500(customered) High pressure sliding plate rheometer Barrel: porous sintered metalp 关键关键: 饱和时间饱和时间; ; 数据稳定性数据稳定性; ; 扭矩限制扭矩限制.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常规方法常规方法装置图装置图: :压力压力: 40 MPa温度温度: 300 扭矩扭矩: 200 mN.mRotor熔融熔融饱和饱和测试测试GasExperimental4681012141618
4、200510152025 5.0-m/s 7.5-m/s 10.010-9 m/s 12.5-m/s 15.010-9 m/sTime (hr)Sample thickness (mm)Time=12 hr M(t)/M() = 0.90 PE/CO2 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1501551601651701751806810121416 HDPE LDPEDiffusion coefficient 109 (m2/s)T (oC) 饱和时间饱和时间: 12 hoursMSBMSB测试得到测试得到溶解度溶解度和和扩散系数扩散系数样品稳定性分析样品稳定性分析MwMz*HDPE194405205300
5、0.83HDPE292305193258LDPE13389961.67e+60.83LDPE23007811.53e+61 代表原材料;2 代表饱和后经过测试的样品;* 高温高压条件测得的密度. p 在最高测试温度下,对比测试前后样品,分子量损失低于10%,表明样品降解程度较小0.1110100102103104 G GPlate Rotor Pa.s (rad/s)100101102103104105 G, G (Pa)(a) HDPE, 150oC 0.1110100102103104 G GPlate Rotor Pa.s (rad/s)(b) LDPE, 150oC1021031041
6、05 G, G (Pa) Fig.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with Plate geometry and high-pressure Rotorp 高频区: 大的惯性导致误差较大; p 低频区: 相对较小的惯性和摩擦力,误差较小数据可靠性分析数据可靠性分析p Shfit factor: aT =0test/0refn Ea,HDPE =26.630.35 KJ/mol and Ea,LDPE = 37.521.27 KJ/mol.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0.111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1.01 MPa He 4.98 MPa He 9.
7、34 MPa He 15.59 MPa He 20.46 MPa He(Pa.s)rad/s) HDPE150 oC 复粘度和模量都随着静压力增加而增加.静压力的影响(静压力的影响(氦气氦气)tan/GGHe PressuredPdt泡孔生长泡孔生长泡孔成核泡孔成核静压力的影响(氦气)静压力的影响(氦气)051015200.00.20.4 150 oC 160 oC 170 oC 180 oCln(aP)P (MPa)LDPE, He(b) Temperature (oC)HDPELDPE0-10 MPa10 MPa0-25 MPa (GPa-1)15034.44.220.416032.33.
8、923.617028.74.625.218024.05.726.3ln ()()PraPP静压力的影响(氦气)静压力的影响(氦气)n Barus Equation:0.1110103104 1.07 MPa CO2 6.13 MPa CO2 17.22 MPa CO2 25.67 MPa CO2(Pa.s) rad/sHDPE150 oC 0.1110103104 1.03 MPa CO2 5.36 MPa CO2 16.56 MPa CO2 22.77 MPa CO2(Pa.s)rad/s)LDPE150 oC CO2压力和浓度共同影响压力和浓度共同影响 复粘度和模量都随着CO2压力增加而减
9、小.tan/GGCO2 PressuredPdtCO2 ConcentCO2压力和浓度共同影响压力和浓度共同影响 静压力导致自由体积变小,导致流变参数增加 CO2溶胀聚合物,导致自由体积增加,且其影响明显于静压力高压高压He和和CO2对损耗因子影响对比对损耗因子影响对比()(,) /()a Ca P Ca P( 1)ln ()f Ca CfC0.000.040.080.120.16-1.2-0.8-0.40.0 150 oC 160 oC 170 oC 180 oC ln(aC)C (g CO2/g polymer)HDPE, CO2 0.000.040.080.120.16-2.0-1.6-
10、1.2-0.8-0.40.0 150 oC 160 oC 170 oC 180 oCln(aC)C (g CO2/g polymer) LDPE, CO2CO2浓度的影响浓度的影响p 假设假设 p 模型模型 ()()aa TCPaa1()( 1)ex ()p1rarER TTCPPaffC 温度、静压力和温度、静压力和CO2浓度共同作用模型拟合浓度共同作用模型拟合p 假设假设 p 模型模型 结论结论l 通过对比聚乙烯测试前后聚合物分子量的变化以及常压下平板测试和转子测试结果表明:样品降解不明显,低频区的数据较为可靠;最终利用高压旋转流变仪测试聚乙烯的流变性能是可行的;l 对于线性聚乙烯(HDPE),随着静压力升高,其流变性能先增加,随后增幅趋于平缓,即存在一个拐点;而长支链聚乙烯(LDPE)则始终呈现较为明显的增幅;l 静压力升高,损耗因子变小,即弹性模量相对于粘性模量对静压力的影响变化更加敏感;l 高压CO2环境下,聚合物流变性能的影响是静压力和CO2浓度共同作用;结果表面,CO2的塑化效果相比静压力增稠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在进行时用法课件
- 2025年Python数据库应用培训试卷:实战演练与押题解析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训练模拟试题版
- 2025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程序设计专项训练
- 2025年高考物理电磁学难题解析冲刺试卷
- 2026届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化学高三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玩水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第十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研究生法律类题目及答案
- 个人信息保护协议格式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思维导图(共24课)
- (三级)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中(多选题)
-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甲状腺术后出院健康宣教
-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
- 2024年美国专利诉讼报告
- 施工现场临电方案
- FKYXII温控旋流风口
- 《共情的力量》课件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