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年画的意义-沈万三研究札记之六_第1页
沈万三年画的意义-沈万三研究札记之六_第2页
沈万三年画的意义-沈万三研究札记之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沈万三年画的意义沈万三研究札记之六   苏州有俚语“挑到篮里便是菜”,意思是不论是否合适,不经挑选,拿来就用。在沈万三研究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一些研究者看到明清笔记小说中有关于沈万三的记载,便如获至宝,不论记载是否正确,不加考证,便悉数一一引用,并由此得出“研究”结论。这情况以关于沈万三经商原始资金来历问题的“分财说” 依据最为突出。明苏谈一书有陆道判捐资一节,其中说到:“元时富人陆道原,货甲天下,为甫里山长,一时名流咸与之游处。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历付之曰:吾产皆与汝道原遂为黄冠所谓二人者,其一即沈万三秀也。”于是,从明清到现在,智商很高的很多

2、人一直乐此不疲,辗转传抄,当作信史使用,最终成了“分财说”的“权威性”依据。然而,这则被古今那么多人们如此青睐又反复运用的史料,却完全是错误的。详见拙文沈万三史料一则之研究,这里不赘述。更有甚者,个别研究者对于沈万三记载中没有涉及的事,也能“别开生面”,生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明嘉靖间成书的碧里杂存有这样的一段话“沈万三秀者太祖高皇帝尝于月朔召秀,以洪武钱一文与之曰:烦汝为我生利,只以一月为期,初二起至三十日止,每日取一对合。秀欣然拜命。出而筹之,始知其难矣。盖该钱五万三千六百八十七万零九百一十二文,今按洪武钱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则一万六千文为一石,以石计之,亦该钱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四石四十

3、三斤零。沈虽富,岂能遽办此哉!”很明显,这段话写的是朱元璋利用沈万三不谙 数学 ,或者说不谙高利贷盘剥的短处,刁难沈万三而已。类似这样的数学平方趣事在古代其他故事中也有出现。但有人竟能由此得出结论:沈万三是“地主兼高利贷者”,理由是“沈氏家族致富,始于元代,在高利贷普遍成风的情况下,兼营高利贷是致富的必然措施”。这种话的 逻辑 是否站得住脚,姑且不论。退一步讲,沈万三如果真是高利贷者,他就应该懂得高利贷的计算方法,对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这道“一文钱”“生利”的高利贷难题,就不会“欣然拜命”了,当会当场婉言拒绝,而不会再有“出而筹之,始知其难矣”的尴尬了。同样,有些研究者看到沈万三有妻妾13人的记

4、载,便马上联系色情、多情,想像沈万三生活如何豪华奢侈、挥金如土等等,甚至说“沈万三的罗曼斯很有些宝哥哥气了,便可知红楼梦所写的也正是这一类的江南富家的精髓”。笔者认为如此这般的“研究”未免太“深入”,联想太“丰富”,反而于事无补。关于沈万三妾事,除了人们熟知的一些出处外,笔者还曾在无锡的古籍中看到过。清代无锡有数个文人提到无锡一个地名梨花庄与沈万三妾有关。其中秦瀛的小岘山人诗集卷三咏梁溪杂事百首四十二云:“控江门外暮楼空,金粉飘残失故丛。分会斜阳双燕子,梨花寒食絮东风。梨花庄在控江门外,旧传沈万三妾居此,遍值梨花,故名。”古代文人喜欢写点绯闻,以示风流高雅,是众所周知的,不必就此责备古人。然而

5、,如果对这一诗注不从绯闻角度考虑,改为联系沈万三“变为海贾,奔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间,辗转贸易”的巨商经历考虑的话,当会产生新的结论:无锡梨花庄不一定就是沈万三金屋藏娇的地方,首先应该是沈万三庞大商业网络在无锡的办事处、信息站,而那位喜爱梨花、广植梨树的女士首先应该是一位能干的商务人士!抓住了沈万三巨商这条人们公认的主要线索,全面深入考证史料,以往一些看似不好理解的相关记载就可能产生新内涵,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发展。如对明孔迩云蕉馆纪谈中沈万三“有田数十顷凿渠引水以供酒需”的记载,南京某教授就理解不了,无法解说,于是下结论“酿酒尚需凿渠引水用田数十顷,并不见得是专用于酒”,否定了这条记载的

6、正确性;而看到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中“光禄寺有铁犁木酒榨,如用米二十石,榨之可汁百瓮,亦云是沈万山家没入者”的记载,却又叹为“可见沈氏一家用酒量之多是惊人的”。这位教授前后结论很不一致,主要问题在于他满脑子是沈万三大地主、大高利贷者的印象,急于提出沈氏之“腐靡不堪”的高见,因而考虑的只是沈万三的生活性消费,而忘了沈氏是大贸易家、是“海贾”致富,忘了他的庞大商业船队及出口对酒的巨量需求。这种数量庞大的生产性消费,当然需要“有田数十顷凿渠引水以供酒需”,当然需要巨型“铁犁木酒榨”;同时也只有这样的大规模经营、生产,沈万三才能创造出天文数字般的财富!否则,沈万三那“二十万万”资财,真是从“聚宝盆”里跳出

7、来,成为无源之水了!所以,如何在沈万三研究中能够做到不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坚持科学地全面考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接近作为 历史 人物的沈万三。笔者由此希望人们在研究沈万三时,还能够关注、考察沈万三年画这也是沈万三研究资料的一种。年画,以前是老百姓过春节时不可或缺的东西。过年了,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贴上几张喜气洋洋的年画,就有了新年新希望的味道。据考证,“年画”一词,虽迟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才出现,但早在北宋时期就有称作“纸画”的,它的用途就相当于后来的年画。至清初北京称年画为“卫画”因它主要产于杨柳青,而杨柳青离天津卫只有十余公里,就叫“卫画”了,苏州则将年画叫作“画张”,

8、杭州一带人们称它们为“欢喜图”。年画里的人物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深深热爱的,至少要有几百年乃至几千年 文化 历史的考验与积淀,才有上年画的资格。这与民间故事产生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封建专制 社会 里,老百姓根本无话语权,民间故事、民间年画等就成了老百姓表达自己爱憎情感、言论的平台,并通过它们来鞭挞或歌颂自己痛恨或热爱的人与事。沈万三虽说只是元末明初的人物,出现至今才六七百年时间,但他走进年画,伴随老百姓却也已数百年了,这一事实说明历代老百姓并不认为他是一个“大地主”、“奸商”、“高利贷者”之类的坏人,而是在他身上寄托着劳动致富的美好憧憬,是老百姓心灵深处的仰慕人物。清代苏州木刻年画中,有“沈万三聚宝盆”,彩色套印,图中沈万三端坐楼上,含笑凝视庭院中满装金银的聚宝盆。著名的河南朱仙镇木刻彩色年画、门画,也有沈万三主题的,图中沈万三携夫人,由众多丫鬟簇拥着观赏聚宝盆中的摇钱树。山东潍县民间木版年画盛于清代中叶,题材有吉利画、旧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沈万三在山东潍县民间木版彩色年画中,属吉利画,有“沈万三打鱼”,图右绘沈万三正在船上撒网,聚宝盆现于水中,图左龙王及太子现身水上,拱手感谢。此年画反映出民间传说中沈万三放生青蛙获报的故事。在诸多沈万三年画中还有“活财神”的形象:沈万三坐图正中,两旁为康百万、阮子兰,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