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并行工程 面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是一种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是一种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是具备(jbi)高度预见性和预防性的设计。 第1页/共181页第一页,共182页。并行工程的定义(dngy) 并行工程实质(shzh)就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与其他人员一起共同工作,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的要求。第2页/共181页第二页,共182页。并行工程的目标(mbio) 并行工程的目标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2、、缩短产品(chnpn)开发周期和产品(chnpn)上市时间。 第3页/共181页第三页,共182页。并行(bngxng)开发模式第4页/共181页第四页,共182页。串行工程(gngchng)方法 传统的串行工程方法是基于二百多年前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lodng)分工理论。该理论认为分工越细,工作效率越高。因此串行方法是把整个产品开发全过程细分为很多步骤,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只做其中的一部分工作,而且是相对独立进行的,工作做完以后把结果交给下一部门。第5页/共181页第五页,共182页。并行(bngxng) 并行所强调的是在产品设计时就要尽早考虑其生命周期中所有的后续过程:制造、装配
3、、检测、企业的设备能力(nngl)和人力资源、使用、维修和报废等。只有在一开始就系统考虑了这些因素,才能减少修改的次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第6页/共181页第六页,共182页。并行(bngxng)交叉 它强调产品(chnpn)设计与工艺过程设计、生产技术准备、采购、生产等种种活动并行交叉进行。并行交叉有两种形式:一是按部件并行交叉,即将一个产品(chnpn)分成若干个部件,使各部件能并行交叉进行设计开发;二是对每单个部件,可以使其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技术准备、采购、生产等各种活动尽最大可能并行交叉进行。第7页/共181页第七页,共182页。尽早(jn zo)开始工作 正因为强调各活动之间的
4、并行(bngxng)交叉,以及并行(bngxng)工程为了争取时间,所以它强调人们要学会在信息不完备情况下就开始工作。第8页/共181页第八页,共182页。并行工程的特点(tdin)1.强调团队工作(Team work),团队精神和工作方式2.强调设计过程的并行性3.强调设计过程的系统性 。 4.强调设计过程的快速(kui s)反馈 。5.并行工程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优化 第9页/共181页第九页,共182页。全局(qunj)优化 并行工程则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优化,它并不完全追求(zhuqi)单个部门、局部过程和单个部件的最优,而是追求(zhuqi)全局优化,追求(zhuqi)产品整体的竞争能力
5、。第10页/共181页第十页,共182页。并行工程在技术(jsh)支承上的要求 1.一个完整的公共数据库,它必须集成并行设计所需要的诸方面的知识、信息和数据,并且以统一的形式加以表达。 2.一个支持(zhch)各方面人员并行工作、甚至异地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可以实时、在线地在各个设计人员之间沟通信息、发现并调解冲突。 3.一套切合实际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和软件,它可以由一个设计方案预测、推断产品的制造及使用过程,发现所隐藏的问题。此问题是实施并行工程的“瓶颈”。第11页/共181页第十一页,共182页。并行工程的效益(xioy)缩短产品(chnpn)投放市场的时间。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保证了
6、功能的实用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第12页/共181页第十二页,共182页。并行工程实施(shsh)实例 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投资40多亿美元,研制波音777型喷气客机,采用庞大的计算机网络来支持并行设计和网络制造。从1990年10月开始设计到1994年6月仅花了3年零2个月就试制成功,进行试飞,一次成功,即投入运营。在实物总装后,用激光测量偏差,飞机全长,从机舱前端到后端50m,最大偏差仅为。 AT&T公司在生产计算机配套印刷组产品时,由于原来(yunli)的设计中未考虑生产工艺性问题,致使产品质量低下,合格率仅为5%。采用并行设计以后,利用计算机虚拟检测,找出设计中的缺陷,使产品合
7、格率达到90%。第13页/共181页第十三页,共182页。第四节 工艺过程(guchng)设计 一、工艺过程设计的要求 二、工艺准备(zhnbi)工作 三、工艺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 四、工艺文件编制第14页/共181页第十四页,共182页。工艺(gngy)过程 劳动者按照产品设计图纸,利用劳动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使之成为产成品的生产运营程序和方法的总体安排,称为工艺过程。它是工艺路线和工艺方法的总和,前者解决原材料、半成品按照什么路线、经过哪些工序转变(zhunbin)为产成品的问题;后者解决用什么生产运营手段和操作方法实现各工序的功能的问题。 第15页/共181页第十五页,共
8、182页。工艺过程(guchng)设计要求 1优先采用先进的工艺。 2从企业实际(shj)情况出发。 3控制工艺路线倒流。 4. 突出经济性。 5注意人机协调。第16页/共181页第十六页,共182页。工艺过程设计(shj)的程序 1产品分析 2各个零部件工艺方法的拟定 3零部件自行(zxng)生产运营分析 4各个零部件工艺路线的拟定 5工序设计 6工艺过程分析 7工艺过程的优化 第17页/共181页第十七页,共182页。工艺(gngy)准备工作 在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中,工艺准备工作占很大比重。从设计产品的试制到正式投产,都需要解决一系列生产工艺问题。通过工艺准备,完成对产品设计图纸的工艺分析和
9、审查,拟定工艺方案,制定工艺规程,设计并制造工艺装备,确定产品质量控制(kngzh)等任务。这些工作的内容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资源消耗、流动资金占用量和产品成本,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指标的水平。 第18页/共181页第十八页,共182页。产品(chnpn)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 产品图纸是指导产品加工和装配的依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性。但是,由于分工和专业知识的局限,产品图纸还必须由工艺人员进行工艺性分析和审查。其目的是按工艺要求、企业设备能力、外部协作关系等来审查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并尽可能利用(lyng)本企业的生产工艺条件,完成制造任
10、务。第19页/共181页第十九页,共182页。工艺(gngy)方案的制定 工艺方案(fng n)是工艺准备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全部工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产品试制中的技术关键和解决方法。第20页/共181页第二十页,共182页。工艺方案的主要(zhyo)内容 第一,规定设计产品试制及过渡到批量生产或大量生产的质量标准; 第二,规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原则(yunz)及形式等; 第三,制定关键性工艺的解决方案,选定试验研究的课题; 第四,规定工艺装备的设计原则(yunz)和工艺装备系数; 第五,确定生产组织形式和工艺路线; 第六,分析工艺方案的经济效益; 第七,估计工艺装备工作量,规定工艺工
11、作计划。第21页/共181页第二十一页,共182页。工艺方案(fng n)的经济效益分析 工艺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的目的在于选择最优工艺方案。比较工艺方案优劣,大致可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对各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它是从各个(gg)侧面考察工艺方案的优劣;第二阶段是对各工艺方案的工艺成本进行分析,它是从综合、整体的角度判断工艺方案的优劣。第22页/共181页第二十二页,共182页。两方案(fng n)比较C1C2 B1B2Q0Q C第23页/共181页第二十三页,共182页。 当产量为Q0时,两条直线相交(xingjio),此时,C1和C2相等,即: Q0D1 +B1= Q0D2 +
12、B2 Q0= (B2 B1)(D1D2) Q0为临界产量.第24页/共181页第二十四页,共182页。 显然,当实际产量低于临界产量Q0时,方案的年度工艺成本(chngbn)高于方案的年度工艺成本(chngbn),应选择方案;当实际产量高于临界产量Q0时,方案的年度工艺成本(chngbn)高于方案的年度工艺成本(chngbn),应选择方案。第25页/共181页第二十五页,共182页。工艺文件(wnjin)编制 工艺文件主要(zhyo)包括:工艺规程、检验规范、工艺装备图纸、劳动定额表、原材料消耗定额表等。 第26页/共181页第二十六页,共182页。工艺(gngy)规程 工艺文件中最主要的是工
13、艺规程,它是指导制造过程和工人操作的技术规定(gudng)。工艺规程有四种主要形式。第27页/共181页第二十七页,共182页。(一)工艺过程卡(工艺路线(lxin)卡片) 它是规定加工对象在生产(shngchn)过程中的路线及有关工艺技术的概略性卡片。在工艺过程中卡片中,按零件加工顺序编出车间、工序名称、加工方法、使用的设备、工装以及工时定额等内容。第28页/共181页第二十八页,共182页。(二)工艺(gngy)卡片 它是按加工对象所经过的每一工艺阶段编制的较详细的工艺路线卡片。工艺阶段一般是以车间为单位。在工艺卡片中要按顺序列出各道工序及工序内各操作所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加工规范(gu
14、fn)等。它是车间组织生产和工人操作的技术依据。第29页/共181页第二十九页,共182页。(三)工序(gngx)卡片(操作卡片) 它是以加工对象的每一道中工工序为单位编制的更详尽的工艺规定(gudng)。在工艺卡片中,规定(gudng)一道工序的每一个操作的加工草图、工步、走刀、操作方法、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它具体地指导操作工人在一道工序内的加工活动。第30页/共181页第三十页,共182页。(四)工艺守则(shuz)(操作规程) 它规定了操作的要领和基本注意事项。一般是根据同类工艺操作制订,不受工厂(gngchng)具体生产条件限制。对重要和关键的工序都应制定工艺手则。 第31页/共18
15、1页第三十一页,共182页。第五节 服务(fw)计划 一、服务(fw)计划与产品计划的差别 (1)服务(fw)过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服务(fw)不像实物产品那样具有非常明确的特性,属性的集合体,构成“服务(fw)包”。 (3)服务(fw)者的公关能力是影响服务(fw)的一个重要因素。 (4)选择服务(fw)等于选择提供服务(fw)的具体方法。 (5)服务(fw)计划的顺序是非正规的,且极少开展服务(fw)试验。第32页/共181页第三十二页,共182页。倾听(qngtng)顾客的意见 进行服务系统设计时,认真倾听顾客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由于许多服务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得顾客
16、有机会经常参与服务实践,从而对许多服务产品的属性有关较深刻的把握,对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也比较熟悉,因此(ync),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角色,既是用户,也是专家;而顾客的想法也已经将两方面的思想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反映了用户的意见,而且代表了专业人员的观点。第33页/共181页第三十三页,共182页。 二、提高服务效率(xio l)的服务系统设计策略 1标准化服务策略 2技术内核分离策略 3服务人员替代策略第34页/共181页第三十四页,共182页。第四章 生产运营能力(nngl)决策 掌握生产运营能力、学习效应(xioyng)的概念,熟悉生产运营能力决策,理解生产运营能力战略。 第35页/共1
17、81页第三十五页,共182页。第四章 生产运营(ynyng)能力决策 第一节 生产(shngchn)运营能力第二节 学习曲线 第三节 生产(shngchn)运营能力战略第36页/共181页第三十六页,共182页。一、生产运营能力(nngl)及其影响因素 生产运营能力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tiojin)下,一定的资源投入所能获取最大的产出量。 第37页/共181页第三十七页,共182页。生产(shngchn)(shngchn)运营能力的意义 生产运营能力的测定与分析是测定生产计划的基本依据之一; 生产运营能力的利用程度及效率的发挥是评价生产计划工作效率的主要标准之一,它决定着企
18、业未来(wili)的经营成效。第38页/共181页第三十八页,共182页。影响生产运营(ynyng)(ynyng)能力的因素 1、固定资产的数量。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3、固定资产的生产(shngchn)效率。第39页/共181页第三十九页,共182页。 是指企业在查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的面积。 1。包括: (1)正在运转的机器设备。 (2)正在修理安装或正等待修理安装的机器设备。 (3)因生产任务不足(bz)、变化或其它非正常原因暂时停止不用的机器设备。 2。不包括: (1)判定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 (2)不配套的设备 (3)留作备用
19、的设备 (4)封存待调的设备(一)生产中的固定资产(gdngzchn)的数量第40页/共181页第四十页,共182页。 是指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lyng)时间。 1。制度工作时间 (全部日历日数节假日数) 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2。有效工作时间 3。生产面积的利用(lyng)时间为制度工作时间(二)固定资产的工作(二)固定资产的工作(gngzu)时间时间第41页/共181页第四十一页,共182页。 1。 对于设备来说,它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 2。对于生产面积来说,是指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的大小(dxio)及占用时间的长短。(三)固定资产的生
20、产(三)固定资产的生产(shngchn)效率效率第42页/共181页第四十二页,共182页。生产运营能力按不同(b tn)(b tn)的用途分类 设计(shj)能力。是指设计(shj)任务书和技术设计(shj)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运营能力。 查定能力。是按实际状况调查核定的生产运营能力。 计划能力。是指计划期内实际可以达到的生产运营能力。第43页/共181页第四十三页,共182页。单一品种(pnzhng)(pnzhng)产生条件下生产运营能力的计算方法 1、单台设备生产运营能力的计算 单台设备生产运营能力(台、件)=单台设备有效工时(小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dng )(小时) 2、设备组成生产
21、运营能力的计算 设备组生产运营能力(台、件)=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时(小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dng )(小时)第44页/共181页第四十四页,共182页。生产运营能力(nngl)(nngl)的计算 多品种生产条件下 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运营(ynyng)(ynyng)能力的方法第45页/共181页第四十五页,共182页。 代表产品法 (1)选定代表产品 确定代表产品的原则:该产品反映(fnyng)企业专业方向,产量较大,占用劳动量较多,在结构和工艺上具有代表性。 (2)计算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0 = T效S / t0 (3)计算产品换算系数 Ki = ti / t0 (i=1,
22、2, . ,n) (4)计算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将具体产品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 Q0i = Ki Qi 计算各产品占全部产品产量的比重: di = Ki Qi / Ki Qi 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Mi = di M0 / Ki 多品种条件下生产运营能力多品种条件下生产运营能力(nngl)的计算的计算第46页/共181页第四十六页,共182页。例 某厂生产A、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250,100,230和50台,各种产品在机械加工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50,70,100和50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12台,两班制,每班8小时,设备(shbi)停修率10%,试求车
23、床组的生产能力。(每周按六天工作计算)解 (1)确定(qudng)C为代表产品 (2)计算以C为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365-59)28(1-0.1)12 100 = 529 (3)作图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M0 =第47页/共181页第四十七页,共182页。产品产品名称名称计划计划产量产量Q Q 单位产单位产品台时品台时定额定额t t换算换算系数系数K K换算为代换算为代表产品数表产品数量量Q Q0 0各种产各种产品占全品占全部产品部产品比重比重 % %代表产代表产品的代品的代表生产表生产能力能力M M0 0各具体产各具体产品的生产品的生产能力能力 M M甲= ABCD25010023
24、05050701001500.50.71.01.512570230752514461552926510624353合计500100 以代表(dibio)产品计算生产运营能力换算表第48页/共181页第四十八页,共182页。生产运营(ynyng)(ynyng)能力测定的步骤 1、收集各种数据资料 2、计算工序(gngx)生产运营能力 3、测定工段、车间的生产运营能力 4、测定企业生产运营能力第49页/共181页第四十九页,共182页。生产运营能力决策(juc)的程序 1、估测未来的生产(shngchn)运营能力需求。 2、识别生产(shngchn)运营能力供需缺口。 3、开发设计生产(shngc
25、hn)运营能力建设和调整方案。 4、方案评价。第50页/共181页第五十页,共182页。第二节 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 在制造行业中,随着同类产品重复生产次数的增加,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必然呈下降趋势,且有其规律性。这种现象是由于熟能生巧(sh nng shng qio)(sh nng shng qio),积累了大量经验后导致行为改变所形成的,称之为学习曲线效应。 第51页/共181页第五十一页,共182页。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又称人员学习曲线,是指直接作业人员个人的学习曲线,反映出由于工作熟练程度提高而得到学习效果。广义的也称为生产进步函数,是指某一工业或某一产品(chnpn)
26、,在某产品(chnpn)生命周期内的学习曲线,是融合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等包括许多人努力成效的学习曲线。第52页/共181页第五十二页,共182页。 学习曲线的原理 是 建 立 在 以 下 3 3 个 假 设 基 础 之 上 的 : ( 1 1 ) 完 成 一 项 任 务 或 一 件 产 品(chnpn)(chnpn)所需时间,随着工作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2 2)各单位产品(chnpn)(chnpn)所需加工时间,按一定递减率随连续总产量的增加而减少;(3 3)加工时间的减少,将遵循一个特定的数学模型,例如一个指数模型。第53页/共181页第五十三页,共182页。影响(yngxing
27、)(yngxing)学习效果的因素 (1 1)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这是最基本的因素; (2 2)管理技术的改善,正确的培训指导,充分的生产技术准备与服务,工资奖励政策等; (3 3)产品设计上的改善进步; (4 4)生产设备与工具上的改善,手工操作减少; (5 5)原材辅料供应及时,材质有保证; (6 6)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 (7 7)信息反馈及时,如学习目的与效果(xiogu)(xiogu)的宣传传达,意见能及时沟通等; (8 8)操作者个人的学习动机与工作责职、责任心等。第54页/共181页第五十四页,共182页。 学习效应越显著,扩大企业生产运营规模就越有利,因为可以加速提高产品的累计
28、产量,缩短学习过程,尽早发挥(fhu)(fhu)效果;反之,适宜选择较小的生产运营规模。 第55页/共181页第五十五页,共182页。第三节 生产运营能力(nngl)(nngl)战略第56页/共181页第五十六页,共182页。生产(shngchn)运营能力余力战略 100%减去生产运营能力负荷率的差值,被定义为生产运营能力余力。它主要(zhyo)用来说明生产运营系统留有的生产运营能力余地,直接揭示生产运营能力的弹性程度。第57页/共181页第五十七页,共182页。具体决策(juc)研究的因素 (1)企业战略。 (2)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3)企业的技术经济特点。 (4)资源供应(gngyng
29、)状况。第58页/共181页第五十八页,共182页。扩大的时机与规模(gum)战略扩张主义者战略规模经济(jngj)和学习效应特别明显时,企业可通过这种战略有效地降低成本,在产品价格和交货期上获得突出的竞争优势。企业将扩张主义者战略作为先发制人、抢先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第59页/共181页第五十九页,共182页。等看战略(zhnl)这种战略一般(ybn)总是会导致存在一定的生产运营能力需求缺口,需要依靠加班、雇佣临时工、工作转换等短期调整措施来弥补。第60页/共181页第六十页,共182页。跟随(n su)战略指企业生产运营能力跟随其他企业生产运营能力的扩大而扩大。意味着当其他企业扩大生产运营
30、能力的决策正确时,跟随企业的决策也同样正确,但没有一个企业可从中获得竞争优势;当其他企业决策错误时,跟随企业也同样错误,但所有企业要共同分担决策失误(shw)造成的损失。第61页/共181页第六十一页,共182页。服务能力(nngl)战略服务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通常称之为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战略,实际上研究(ynji)的就是服务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战略的选择。第62页/共181页第六十二页,共182页。常见的服务(fw)需求均衡战略维持一个固定的服务时刻表。采用预约制度推迟交付。在非需求高峰时提供经济( jngj)优惠。第63页/共181页第六十三页,共182页。生产运营能力(nngl)决策的分析
31、方法 (一)盈亏平衡分析 生产运营能力规模的选择 盈亏平衡点对生产运营能力规模的选择是一个非常(fichng)重要的参考标准。第64页/共181页第六十四页,共182页。 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盈利与亏损的分界点,即通常所说的保本(bo bn)点。一般地,当产品的产量小于盈亏平衡点产量Q*时,企业所处于亏损状态;当产品的产量大于盈亏平衡点产量Q*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而且企业的盈利随着实际产量高出盈亏平衡点产量Q*的增大而增大。显然,企业选择的生产运营能力规模必须高出盈亏平衡点产量Q*一定的程度,这样才能为企业实际的产销量高出盈亏平衡点产量提供必要的空间,为企业盈利创造条件。 第65页/共1
32、81页第六十五页,共182页。盈亏(yngku)平衡分析法 Q* =F/(W-CV) 固定成本F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zhji), 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 短期内不能调整。 单位可变成本CV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 生产工人的工资。 第66页/共181页第六十六页,共182页。 例、某企业准备开发的一种农机设备,预计该设备每年销售量为2万台,销售价格为每年8500元。每台设备的变动成本为3633元,每年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为6350万元。问: (1)该企业安排生产该设备的方案是否可取?每年能否获得(hud)利润? (2)如果该企业每年想实现5000万元的目标利润,该产品的产销量计划应如何确定?第
33、67页/共181页第六十七页,共182页。 解: (1)盈亏平衡点产销量=6350/(8500-3633)(万台),每年预计销售量2万台盈亏平衡点产量万台,所以(suy)该设备开发方案可取。 (2)本年可获利润=85002-(36332+6350)=3384万元 (3)目标产量=(6350+5000)/(8500-3633) 万台第68页/共181页第六十八页,共182页。不同规模(gum)方案的对比分析 生产运营能力规模选择是和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jn j xio y),生产运营系统设计需要考虑采用不同的生产运营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不同的生
34、产运营能力规模。第69页/共181页第六十九页,共182页。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生产运营能力决策问题。例如,企业拟规划建厂生产新产品,由于市场需求具有( jyu)很大的不确定性,故新产品上市后存在既可能销路好,也可能销路差的情况。第70页/共181页第七十页,共182页。第五章第五章 生产运营系统生产运营系统(xtng)空间空间配置配置第71页/共181页第七十一页,共182页。学习(xux)要求 了解厂址选择的基本问题,熟悉厂址选择的评价方法,理解工厂布置(bzh)的基本问题,掌握工厂布置(bzh)的方法,了解成组技术。 第72页/共181页第七十二页,共182页。第五章 生
35、产运营系统空间(kngjin)配置第一节 工厂布置的意义和内容(nirng)第二节 工厂总平面布置第三节 设备布置第四节 成组技术第73页/共181页第七十三页,共182页。第一节 工厂布置(bzh)的意义和内容工厂布置的含义 工厂布置是对构成工厂的各个单位、各种设施与设备、以及厂内运输路线等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工厂成为一个(y )有机的系统。其基本目的是制定一个(y )生产系统,使之能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第74页/共181页第七十四页,共182页。工厂布置(bzh)的目标 工厂布置的目标,是把工厂所有的物质设施安排成一个最佳的“生产运营方式”或生产运营体系,实现工作地、设备
36、、物料和工人的最佳结合,从而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生产运营要求(yoqi),提高企业和经济效益。 第75页/共181页第七十五页,共182页。工厂布置(bzh)的内容 具体包括:最少的物料搬运(最短距离的运输路线和最低限度的搬运次数);最大的灵活性;最有效的空间(面积)利用;最方便、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最合理(hl)的发展余地。第76页/共181页第七十六页,共182页。工厂布置(bzh)依据 1.厂区的地形、地质、面积和气候条件; 2.厂区所在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厂内外货运量和运输方式; 3.工厂(gngchng)的生产类型、生产能力、产品结构和工艺特点; 4.工厂(gngchng)各组成部分及
37、其所需面积; 5.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半成品、成品等存储情况; 6.人员配备和生产服务情况; 7.特殊作业的情况; 8.防火、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第77页/共181页第七十七页,共182页。第二节 工厂(gngchng)总平面布置 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 2.合理利用厂区面积。 3.良好(lingho)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4.提供良好(lingho)的环境。第78页/共181页第七十八页,共182页。注意事项 工厂总平面布置时,一般先安排主要(zhyo)生产车间和某些由特殊要求决定其位置的作业。如消防通道、易燃易爆品仓库等。其次,确定主要(zhyo)过道的
38、位置。主要(zhyo)过道的两端尽可能与厂外电的公路相连接,中间与各车间的大门相连接;车行道、人行道应平坦、畅通、有足够的宽度和照明设施;道路交叉处应有信号装置。最后,根据各组成部分的相关程度,确定其它辅助部门、服务部门和次要过道的位置。利用模型进行布置,便于修改,也便于形成几个不同的布置方案,有利于进行比较。第79页/共181页第七十九页,共182页。厂区平面布置的程序(chngx)1、确定(qudng)目标2、收集(shuj)资料3、确定各组成部分所占面积4、确定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5、制定初步平面布置方案6、方案评价7、方案的实施(1)最短的运输路线;(2)最大的灵活性;(3)最有效
39、地利用面积;(4)最良好的工作环境;(5)最合理的发展余地。(1)基础资料:地质资料、外部环境、运输条件等;(2)生产单位的配置情况;(3)生产系统图:企业生产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生产联系和物料流向图。第80页/共181页第八十页,共182页。厂区常用厂区常用(chn yn)(chn yn)的布置方法的布置方法 (1)根据原材料、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向,初步(chb)布置各个生产车间和生产服务单位的相对位置,绘出初步(chb)物流图。 1、物料运量(yn lin)图法物料运量图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流向及生产单位之间运输量布置企业的车间及各种设施的相对位置,其步骤为:(2)统计车间之间的物
40、料流量,制定物料运量表,见下表。0102030405总计0172141502628034511004628052总计01114106单位:吨第81页/共181页第八十一页,共182页。0102030405总计0172141502628034511004628052总计011141060102030405总计017214021020311104405总计将对角线上下(shngxi)的数字合并:第82页/共181页第八十二页,共182页。01020304052吨1吨(3)按运量大小(dxio)进行初步布置,将车间之间运输量大的安排在相邻位置,并考虑其它因素进行改进和调整。0102030405总计0
41、17214021020311104405总计第83页/共181页第八十三页,共182页。第三节 设备(shbi)布置第84页/共181页第八十四页,共182页。设备(shbi)布置 工厂(gngchng)总平面布置解决的是工厂(gngchng)各组成部分的总体布局,相互位置问题。至于各组成部门内部如何布置,则属于车间布置问题。第85页/共181页第八十五页,共182页。大型(dxng)的生产车间的组成: 1.基本生产部分。如机械加工车间的各种机床设备,炼钢车间的电炉、平炉、转炉(zhun l)等。 2.辅助生产部分。如机修组、电工组等。 3.仓库部分。如中间零件库、工具室等。 4.车间管理部分
42、。如各管理办公室、资料室等。 5.其它部分。如休息室、更衣室、盥洗室、各类通道等。第86页/共181页第八十六页,共182页。设备(shbi)布置的类型 按工艺布置(bzh) 按产品布置(bzh) 综合布置(bzh) 第87页/共181页第八十七页,共182页。工艺布置亦称工艺专业化原则。按工艺布置就是按照生产过程的各个不同工艺阶段来进行(jnxng)布置。把同类的设备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锻工(dungng)车间电镀(dind)车间热处理磨工车间钻镗车间铣工车间车工车间装配车间第88页/共181页第八十八页,共182页。工艺(gngy)布置的优点 (1)当产品品种变换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必
43、重新(chngxn)布置工作地和调整设备与工艺装备。 (2)由于集中了同类设备,便于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提高设备负荷系数。 (3)由于每个生产单位只进行同一种工艺的加工,这就便于工艺管理和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第89页/共181页第八十九页,共182页。工艺(gngy)布置的缺点 1)加工路线长,运输费用高; 2)生产运营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多; 3)物流流程复杂(fz),不便于管理; 4)不利于保证完工周期和质量; 5)工人素质要求高。第90页/共181页第九十页,共182页。产品布置亦称对象(duxing)专业化原则。按产品布置就是按照不同的产品来划分生产单位,每个车间完成其所担负的对象
44、(duxing)的全部工艺过程。因此,在车间中集中了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不同工种的工人,对同类的加工对象(duxing)进行不同的工艺加工。毛坯(mop)车间轴类车间(chjin)轴承连杆标准件车间箱体车间齿轮车间热处理装配车间第91页/共181页第九十一页,共182页。产品布置(bzh)的优点 (1)由于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可以完成或基本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工序,这就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加工路线,节约运输的劳动量,减少生产和仓库面积。 (2)可以减少零件的停运时间,提高生产的连续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占用,节约流动奖金。 (3)减少生产单位之间的联系,简化计划( jhu)、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产
45、品质量和加强车间管理。第92页/共181页第九十二页,共182页。产品布置(bzh)的缺点 (1)不便(bbin)适应市场对产品变化的要求,应变能力低。 (2)当产量不够大时,会出现设备和生产面积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第93页/共181页第九十三页,共182页。综合(zngh)布置 综合布置是将上述两种类型的布置结合起来(q li)的一种形式。在一个工厂内,既有按产品布置的生产单位,又有按工工艺布置的生产单位。 第94页/共181页第九十四页,共182页。 设备布置类型的选择需考虑多种因素(yn s),如产品的产量、产品的生产程序、产品的结构稳定性,等等。当产品对象需要生产的数量非常大,所有产品
46、的工序相同或相似,产品结构较稳定,可采用产品布置;如果产品品种繁多,数量相对很少,所有工序又明显不同,结构经常变化,可选用工艺布置;在以产品布置的条件,如果某些特殊工艺需要,可以选用综合布置。第95页/共181页第九十五页,共182页。设备(shbi)布置的要求 1.尽量使产品的加工( ji gng)路线最短,工人在设备间移动的距离也最短。 2.便于运输。 3.充分利用车间的面积。 4.确保安全。设备之间、设备与墙柱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第96页/共181页第九十六页,共182页。设备(shbi)布置的方法 设备布置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模板和实物模型来进行布置。 从至表法是一种常用的车间设备布置
47、方法。从至表是记录车间内各设备之间物料运输情况(qngkung)的工具,是一种矩阵式图表,因其表达清晰且阅读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97页/共181页第九十七页,共182页。第四节 成组技术第98页/共181页第九十八页,共182页。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简称GT)是建立在以相似性为基础的合理组织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将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以及组成(z chn)产品的各种部件、零件,按相似性原则进行分类编组,并以“组”为对象来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过程。第99页/共181页第九十九页,共182页。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简单
48、说就是识别和利用事物的相似性。它是将许多各不相同、但又部分相似的事物集中处理,并根据一定的目的,按它们的相似特征进行(jnxng)归类分组,把原来多样化的、无序的事物有序化,找出同一类事物中的典型事物,总结出其存在形式的内在规律,并制定出处置它的合理原则和方法,以便在以后遇到同类事物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在处理时出现不应有的多样化,从而达到简化、统一、高效、经济的目的。 第100页/共181页第一百页,共182页。不同产品(chnpn)的零件三种类型 以机械产品为例 1.复杂(fz)件(专用件)。这类零件在产品中数量不多,约占零件数的5%10%,但结构复杂(fz),产值高,再用率低。 2.相
49、似件。这类零件在产品中种数多,数量大,约占零件总数的70%左右,虽从外表看来各种零件并不相同,但它们在结构、工艺、材质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特征。 3.标准件。这类零件结构简单,产值低,再用性高,一般已组织大量生产。第101页/共181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82页。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就是从分析相似零件固有相似特征的稳定性、规律性入手(rshu),并从这些固有特征上的相似性来导出一系列从属的相似性,进而由这些从属的相似性导出生产组织上的同一性。第102页/共181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82页。 通常只要抓住尺寸相似、形状相似、加工工艺相似这三大相似点,对零件进行分类和成组,就可以有效地增加同类零件的
50、批量(p lin),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第103页/共181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82页。零件(ln jin)分类成组的方法 1.视检法,又称人工目视搜索法。这种方法是凭目测和经验,把形状、尺寸和工艺方法相似的零件归在一起,先按需要什么机床加工分成几大类,再按工序相似性分成若干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单易行,但它要求分类者具备丰富的工艺知识、生产经验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且当零件品种较多时,分析和判断的难度较大( jio d),大大限制了其有效性。第104页/共181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82页。零件分类(fn li)成组的方法 2.工艺流程分析法,又称生产流程分析法。这种分类方法是从
51、分析全部零件的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工序卡等资料入手,基本不考虑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仅以工艺过程相似性作为分类的依据,把具备(jbi)共同工序和工艺路线的零件归并为一个自然零件组,进而将加工某一零件组的机床和工作地组成一个成组生产单元。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零件形状与制造方法联系不密切的非切削加工,如冲压、模塑、模锻、装配等加工过程。 第105页/共181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82页。零件(ln jin)分类成组的方法 3.编码分类法。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两个步骤的综合:一为“编码”,就是用一组有特定意义的符号系统(代码),来描述零件各方面的特征;二为“分类”,就是按一定的准则,将代码相似的零件归并成组。
52、概括起来说,就是“以数代形,按数归组”。编码分类法可以对零件各方面的特征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同时又十分(shfn)便于计算机识别、检索和自动归类,因此它具有极宽的应用领域,是当前对零件分类成组的最主要方法。 第106页/共181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82页。成组技术在生产过程(guchng)组织中的应用 1.成组加工中心(GT-Center) 又称成组加工单机,或工序成组,就是在一个工作地上(d shn)组织相似零件的成组加工。通常它并不改变工作地的原有布置。这种形式可以减少设备调整时间和工人训练时间,有利于工艺文件编制工作合理化和实现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这种形式对数控机床的使用极有好处,这是因为
53、按零件组编程、投产后,有利于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所以,成组技术与数控相结合后更能显示出两者的优越性。第107页/共181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82页。成组技术在生产过程组织(zzh)中的应用 2.成组生产单元(GT-Cell) 就是在一个生产单元里,配备成套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工种的工人,以便能在单元里封闭地完成一个或几个工艺过程相似的零件族的全部(qunb)工艺过程。加工顺序在组内可以灵活安排,遇到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零件组(如热处理),则可组织跨单元加工或分段组织成组生产单元。成组生产单元兼有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的优点,既富有柔性能适应多品种生产,又能收到对象专业化组织所能获得的较高的经
54、济效益。第108页/共181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82页。成组技术在生产过程组织(zzh)中的应用 3.成组流水线(GTFlow Line) 成组流水线就是具有流水生产特征的成组生产单元。它与一般流水线的区别在于:成组流水线固定生产的不是一种制品,而是一组或几组相似的制品,它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允许作局部调整以适应相似零件的不同(b tn)加工要求。成组流水线可分为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平行生产成组流水线和顺序按批生产成组流水线三种类型。第109页/共181页第一百零九页,共182页。第六章 生产运营计划(jhu)与控制 熟悉生产运营计划的框架和概念,了解生产运营计划和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熟练掌握期量
55、标准的计算方法,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和网络(wnglu)计划技术的运用。能够正确理解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 第110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页,共182页。第六章生产运营(ynyng)计划与控制 第一节 生产(shngchn)运营计划的制定 第二节 生产(shngchn)运营作业计划的编制 第三节 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第四节 项目作业计划 第五节 生产(shngchn)控制第111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82页。第一节生产运营计划(jhu)的制定 生产运营计划系统框架 生产运营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量预测,对企业人力和物质资源(zyun)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以达到最有效地生产出市场的所需要
56、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安排。生产运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第112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82页。生产运营计划(jhu)系统框架 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和计划内容的性质分为三个层次:1长期(chngq)的战略性计划。2中期的战术性计划。3短期的作业性计划。第113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82页。确定(qudng)生产运营计划指标的方法 1象限法(波士顿组合(zh)矩阵法,即BCG法)第114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82页。2、盈亏平衡分析(fnx)法盈亏平衡分析(fnx)法是以成本形态为基础,对产量、成本、利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fnx)。构成这种分析(fn
57、x)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盈亏平衡点。根据盈亏平衡点可以确定最低产量水平。第115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82页。 3、线性规划计划模型 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最优化的计划模型。线性规划最常用于多品种生产企业的计划工作,用以合理地分配与使用稀有或有限资源,判定如何使用这些资源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并获取(huq)最大的利润(或最低的成本)。 目标函数:Max(或Min)Z=CX (6-2a) 约束条件: AX=B (6-2b)第116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82页。 例:某学校举办(jbn)暑期辅导班,欲打广告以扩大影响面,已知户外广告的影响面是192次,电视的影响面为36次,其它为
58、12次,已知户外广告的费用是15000元次,电视为2400元次,其它为12000元次,总费用不得超过100000元,而户外广告投入不得低于65000元,次数不能少于2次,电视不能少于3次,其它不能多于2次。请确定使影响面最大的符合条件的方案。线性规划(xin xn u hu)第117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82页。MAX Z(X)192x1+36x2+12x3满足(mnz)15000 x1+2400 x2+12000 x3=65000 x1=2 x2=3 x3=0且为整数模型(mxng)第118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82页。 基本概念 1、给定有限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最大限
59、度(xind)地实现目标 2、给定目标,要求完成任务使用的资源最少 目标函数:表示最大目标或是最小资源 约束条件:表示资源的约束或是目标约束 非负条件:往往实际问题中变量不允许为负,而问题不一定明确指出,需要自己判断。一般定义为=0第119页/共181页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82页。 1.1.线性规划的概念标准形式线性规划的概念标准形式(xngsh)(xngsh)目标函数:目标函数: Max z = c1x1 + c2x2 + + cnxn Max z = c1x1 + c2x2 + + cnxn 约束条件:约束条件: a11x1 + a12x2 + + a1nxn = b1 a11x1 + a
60、12x2 + + a1nxn = b1 a21x1 + a22x2 + + a2nxn = b2 . . . a21x1 + a22x2 + + a2nxn = b2 . . . am1x1 + am2x2 + + amnxn = bm x1 am1x1 + am2x2 + + amnxn = bm x1 ,x2 x2 , ,xn 0 xn 0 第120页/共181页第一百二十页,共182页。适用于:运输、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计划安排和资源合 理利用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qi ji)数学模型 当决策仅有两个变量时,可用图解求解(qi ji) 当决策有三个变量时,可用单纯形法求解(qi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车间工艺培训课件
- 2025年海上风电场运维设备选型与配置优化研究进展与应用报告
- 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智能化升级改造与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应用案例实施路径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传感器网络自组网技术在智能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报告
- 家居电器护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技术路径与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构建研究报告
- 涉外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消防验收课件
- IDE隐私风险评估-洞察及研究
- 消防防爆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电容膜片真空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社工儿童沟通技巧课件
- 物业追缴奖励方案(3篇)
- 2025年甘肃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统考测试卷汇-总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
- 造林绿化落地上图技术规范(试行)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科学试卷
- 苯乙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CIE 166-2023企业级固态硬盘测试规范第2部分:性能测试
- 2025年智慧城市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对策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