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页/共115页第一页,共116页。第一节 市场(shchng)(shchng)结构和研究与开发动机第2页/共115页第二页,共116页。 两种观点: 完全竞争(jngzhng)(jngzhng)的市场结构使得企业有更强的创新动机。 大企业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其进一步认为完全竞争(jngzhng)(jngzhng)的市场结构从技术进步的角度上并非一个完美的模型。第3页/共115页第三页,共116页。 第一种观点 如图10-1,对于一个(y )垄断者而言:在垄断者创新之前,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为图中矩形 AE 的面积。在创新之后,企业获得的利润为图中矩形 p2MBF 的面积。创新的收益为正。垄断者创
2、新的收益为梯形 EF 的面积。1MPcccc第4页/共115页第四页,共116页。第5页/共115页第五页,共116页。 完全竞争市场中创新的收益(shuy)问题: 如果创新把成本降低的幅度比较小,从而相应的垄断价格高于竞争对手的单位生产成本,我们称这样的创新为小幅创新。 创新把成本降低到这样一个水平,以至相应的完全垄断价格低于竞争对手的单位生产成本,我们称这样的创新为剧烈创新。第6页/共115页第六页,共116页。 小幅创新如图10-2,由于 ,那么创新企业无法制定(zhdng)最优的垄断价格。在此情况下,创新企业最优的定价策略是把价格定在稍低于 的水平。此时市场均衡价格p= 。即均衡产量
3、,此时只有创新企业提供产品,其他企业的生产量为零且获得零利润。此时创新企业获得的利润便为图中 IJ 的面积。MPccccYYcc第7页/共115页第七页,共116页。第8页/共115页第八页,共116页。 剧烈创新(chungxn)如图10-3,在剧烈创新(chungxn)条件下,创新(chungxn)企业就成为一个垄断者,此时市场价格P=PM,产量Y=YM,获得利润为图中 BF 的面积。MPc第9页/共115页第九页,共116页。第10页/共115页第十页,共116页。 比较: 在小幅(xio f)创新情况下,垄断者获得的创新收益要小于完全竞争企业获得的创新收益。 在剧烈创新情况下,垄断者获
4、得的创新收益要小于完全竞争企业获得的创新收益。 结论:垄断企业的创新收益要小于完全竞争企业,竞争性企业的创新激励要大于垄断企业的创新激励。第11页/共115页第十一页,共116页。 数学推导:如果(rgu)创新者是垄断者,其创新收益表示为:如果(rgu)创新者为完全竞争企业,那么在小幅创新时,其创新收益为:在剧烈创新条件下,其所获得的创新收益为:对于小幅创新: ,即:对于剧烈创新:( )( )()( )ccMMMMMccVccddc dcD Pc dc()()LcVcc D cmax()( )( )( )( )HMMMcVPc D PPccD Pcc( )( )ccMccD Pc dcD c
5、dcHMcVVLMcVV第12页/共115页第十二页,共116页。 结论:垄断企业的创新收益小于完全竞争企业。市场势力降低了创新的动机。 原因:垄断市场需要某种因素来解决垄断者的惰性,而这种惰性是由创新之前的垄断利润(ln dun l rn)引起的;而在竞争市场中,这种创新前的利润是不存在的,这被称为更新效应(或替代效应)。第13页/共115页第十三页,共116页。 第二种观点 熊彼特认为,技术变动需要大企业的存在,完全竞争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是最优的,不是一个完美(wnmi)(wnmi)效率模型。他相信大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从事技术创新。竞争并不因引进大企业而消除,相反,企业追求技术变动的
6、努力增加了竞争。第14页/共115页第十四页,共116页。加尔布雷思效法熊彼特,也论述了大企业是引致技术变动的最完整的工具,并且是技术变动最有效率的发明者和传播者。研究与开发支出(zhch)对小企业来说太昂贵了。研究与开发工作可能有规模经济。大企业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或许只有大企业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研究与开发成果。第15页/共115页第十五页,共116页。 上述两观点不一定是相互矛盾的:大型企业是研究与开发和技术进步主要投入者的观点主要基于这样的前提:大公司(n s)相对于小公司(n s)而言,拥有更多的投入资源。竞争产业更能激励研究与开发的观点来自于投机,而不是投入的能力。第16页/共11
7、5页第十六页,共116页。 注意:完全竞争与完全竞争模型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假设创新会降低成本,允许创新者降价与其对手(dushu)竞争,并占领整个市场。其前提是该创新者没有被模仿,实际上是个垄断者。第17页/共115页第十七页,共116页。 结论:完全竞争在研究与开发问题上,在某种程度上和熊彼特关于完全竞争模型观点一致。熊彼特认为,最优的市场结构并非完全竞争,而是涉及一定垄断力量的动态竞争的形式。竞争并非来自于在位企业,而是来自于新产品或新流程(lichng),即创造性毁灭。第18页/共115页第十八页,共116页。第二节 研究与开发的基本(jbn)(jbn)模型第19页/共115页第十九页,
8、共116页。创新创新(chungxn)(chungxn)竞赛竞赛 发现新技术或新产品的企业获得对竞争对 手的优势:企业有资格获取专利保护,从而能防止其他企业模仿,导致他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赚取垄断利润;消费者会把创新者同高质量生产企业联系(linx)(linx)起来,并由此愿意为创新者支付较高的价格。第20页/共115页第二十页,共116页。 假定有关(yugun)(yugun)的发现可以转化为一种奖励。考虑一个有两个企业组成的行业,该行业寻求生产新产品的新技术。 假定是否能够发现是不确定的。每个企业可通过向实验室投资I I美元从事研发活动,每个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支付如下:一旦一个企业向某个实验
9、室支付I I美元,他就有的概率发现一种新技术,如果该企业是该技术的唯一发现者,该技术带来的利润为V V美元;如果两个企业都发现了该技术,它带来的利润为V/2V/2美元;如果该企业没有发现这项技术,它带来的利润为0 0美元。第21页/共115页第二十一页,共116页。 竞赛中均衡研发水平 只有一个企业投资于研究与开发的情况:企业1 1进行研究与开发投入的预期(yq)(yq)利润为:企业1 1的研发投资决策为: 同理,企业2 2的投资决策为: 1(1)()(1)()EVIIVI10Ii0VI020Ii0VI0第22页/共115页第二十二页,共116页。 两个企业都进行研发的情况: 企业的收益取决于
10、: 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 市场(shchng)(shchng)方面的不确定性企业1 1获得的期望利润为:同理,企业2 2获得的预期利润为: 21(2)(1)02VEVI22(2)(1)02VEVI第23页/共115页第二十三页,共116页。 只有当企业获得的预期利润大于零时(ln sh)(ln sh),企业才会投资,化简得: 在上式满足的情况下,企业1 1和企业2 2投资于研究与开发预期利润是大于零的,企业1 1和企业2 2都会进行研发的投资,即i1=i2=Ii1=i2=I。(2)2VI第24页/共115页第二十四页,共116页。如图10-410-4所示, 表示只有一个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预期利润
11、等于零的与I I的组合,它是一条直线。其上面的点表示 ,即研发利润小于零,故没有企业从事研发。其下面(xi (xi mian)mian)的点表示 ,所以在只有一家企业研发的情况下,企业都愿意进行研发投资。而曲线 表示两个企业同时投资研发预期利润等于零的情况,两个企业不会同时研发。而位于该曲线之下的点表示预期利润大于零,两个企业都会进行研发。1(1)0E1(1)0E1(1)0E(2)0kE第25页/共115页第二十五页,共116页。第26页/共115页第二十六页,共116页。 两条曲线(qxin)(qxin)将图10-410-4划分为三个区域: 部分表示没有研发的概率和投资I I的组合,即在低概
12、率和高研发成本条件下没有企业愿意研发。 部分表示只有一个企业进行研发的情况。 部分和部分为两个企业都进行研发的情况。第27页/共115页第二十七页,共116页。 社会的最优研发水平 表示当n n个企业从事研发时行业的期望利润,把行业的期望利润与社会福利联系起来。行业中只有一个企业从事研发时:此时,社会所期望的研发值与企业从承担研发中获得的期望利润时是相同的。行业中有两家企业从事研发活动(hu dng)(hu dng)时,每个企业获得的期望利润为: ,此时,行业的预期利润为:1(1)(1)sEV IE ( )sEn212(2)(2)(1)2VEEVI212(2)(2)(2)2 (1)2sEEEV
13、VI第28页/共115页第二十八页,共116页。 如果 ,表示只有一家企业进行研发时行业利润要大于两家同时研发,即两家企业研发对社会不利(bl)(bl)。 如果 ,表示两家企业同时研发创造更多的利润,因而两家研发是最优的。当且仅当 时,(1)(2)ssEE(1)(2)ssEE(1)VI(1)(2)ssEE第29页/共115页第二十九页,共116页。 图10-410-4可划分为四个区域: 区域:为高研发成本(chngbn)(chngbn)与低发现概率组合,没有企业进行创新。从社会福利角度看,不研发是最优的。 区域:该区域内为只有一个企业承担研发成本(chngbn)(chngbn)留下了空间,此时
14、该企业仍然可以维持非负的利润。从社会福利角度看,使第二个企业参与研发也不会给社会带来收益。 区域:相对较低的研发成本(chngbn)(chngbn)使得第二个企业参与研发有利可图,从社会福利角度看,重复性研发的成本(chngbn)(chngbn)大于促使第二个企业从事研发并由此提高发现概率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这是一种市场失灵的情形。 区域:这些组合包含了一个低创新成本(chngbn)(chngbn),使得两个企业和社会都能从研发竞赛中受益。第30页/共115页第三十页,共116页。 从社会福利角度看,区域(qy)(qy)、和是社会合意的,即概率和投资成本I I如果落在以上三个区域(qy)(qy)
15、,则市场提供了合意的研发水平。而如果落在区域(qy)(qy)内,此时属于市场失灵情况,市场提供了过多的研发投入。区域(qy)(qy)的具体表示为:当 时, ,且(1)(1)2VVI(1)(2)ssEE(2)0sE第31页/共115页第三十一页,共116页。 发现的预计日期 只有一个企业进行研发(yn f)(yn f): 发现的预计日期就可以表示为: 结论:发现概率 的提高,可缩短发现的预计日期。2(1)1 (1)2(1)3 .ET 11(1)ttt21 (1)1第32页/共115页第三十二页,共116页。 两个企业(qy)(qy)都进行研发:发现的预计日期为:结论:ET(2)EY(1)ET(2
16、)1时,说明企业以股票和债券计量的市场价值大于以前市场价格评估的资产重置成本。意味着企业在市场中能获得垄断利润。q值越大,企业能获得的垄断利润越大,社会福利损失越大,市场绩效越低。 优点(yudin):避免了利润率指标所需要的准确经济利润和勒纳指数中估计边际成本的困难。 缺点:估算企业的重置成本比较难。第75页/共115页第七十五页,共116页。生产率指标生产率指标(zhbio)(zhbio) 生产率是某一产出指标与相应的一种或多种要素投入(tur)指标量的比率。 全要素生产率(TFP):因技术进步而提高了的效率,是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A/A=Y/Y-(L/L+K/K)第76页/共115
17、页第七十六页,共116页。 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要素(yo s)投入的增加(劳动、资本)。要素(yo s)生产率的提高(科技进步)。 今后中国的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都很有限,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全要素(yo s)生产率。第77页/共115页第七十七页,共116页。 第二节 市场绩效(j xio)的综 合评价第78页/共115页第七十八页,共116页。 广义的市场绩效不仅包括经济价值的衡量,还包括社广义的市场绩效不仅包括经济价值的衡量,还包括社会价值的衡量。会价值的衡量。 狭义的市场绩效主要是指对经济价值的衡量,表现为狭义的市场绩效主要是指对经济价值的衡量,表现为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技术进步的
18、快慢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技术进步的快慢(kuimn)、产业、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和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组织的技术效率和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 在产业经济分析中,常用狭义市场绩效概念涉及的有在产业经济分析中,常用狭义市场绩效概念涉及的有关目标,对企业的市场进行绩效综合评价。关目标,对企业的市场进行绩效综合评价。第79页/共115页第七十九页,共116页。资源资源(zyun)(zyun)利用效率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指一定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 企业内部效率 (X效率)通过企业内部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带来的效率。 企业内部效率评价是由莱伯斯坦1966年最早提出的。他认为,垄断性大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压力(yl)
19、小,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最大化和费用最小化的共同行为,导致企业利润费用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 X非效率 )第80页/共115页第八十页,共116页。 X非效率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因为这种类型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dngsh)尚不明了,所以称作“X非效率”。第81页/共115页第八十一页,共116页。 在集中度高的大企业普遍存在X非效率: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大企业职员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低而工资(gngz)高。大企业存在信息
20、的组织传输损失。第82页/共115页第八十二页,共116页。 X非效率是指成本费用超出(choch)实际所需的成本,主要表现在:购买了比所需要的更多的投入资源,即资源的闲置。员工工作的低效率。 具体衡量:X非效率的后果是使实际成本超过可能的最低成本。用公式表示:X非效率=超额成本/最低成本 第83页/共115页第八十三页,共116页。 资源(zyun)配置效率判定的基本标准:帕累托最优。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完全竞争市场才能实现资源(zyun)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能保证资源(zyun)的最优配置。第84页/共115页第八十四页,共116页。社会剩余水平也可以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
21、率的标准: 社会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剩余最大化的那一点正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即完全竞争市场实现长期均衡(jnhng)的均衡(jnhng)点。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家的逻辑,只有完全竞争市场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第85页/共115页第八十五页,共116页。根据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评价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zhyo)依据是市场结构。如果市场是由较为分散的中小企业组成,可以推断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反之反是。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由于市场中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资源配置的常态并非总是帕累托最优,而是一种次优的
22、纳什均衡状态。第86页/共115页第八十六页,共116页。技术技术(jsh)(jsh)进步进步 反映的是动态经济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所以也成为衡量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zhbio)。广义的技术进步包括除资金和劳动投入之外的所有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的因素。狭义的技术进步包括: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第87页/共115页第八十七页,共116页。技术进步是一个过程,可分为发明、革新和转移或发明、商业化和普及三个阶段。技术进步渗透于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技术进步程度最终是通过经济增长的市场效果表现(bioxin)出来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反映了技术进步带来
23、的经济效果。第88页/共115页第八十八页,共116页。衡量技术进步程度的指标:生产率和效益。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企业、政府机构、公立(n l)的研究机构、大学,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缺陷:技术进步通常伴随着高昂的成本代价。第89页/共115页第八十九页,共116页。产业组织产业组织(zzh)(zzh)的技术效率的技术效率 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率的实现(shxin)程度。 产业技术非效率:在一定的投入条件下可能实现(shxin)的产量与实际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一般认为,技术效率水平取决于市场的竞争结构。第90页/共115页第九十页,共116页。 产业组织技术效率的表现
24、 经济规模的实现程度。 在具有连续流程特点的产业或相关产业中,经济的合理的垂直结合的实现程度。 产业规模能力的利用(lyng)程度。包括:在某些产业,很多企业未达到经济规模,但又存在开工不足、利润低甚至有赤字的情况。多数企业达到经济规模,但开工不足,能力过剩。第91页/共115页第九十一页,共116页。 规模经济的实现情况: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达到和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给者。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是超经济规模的大企业。 经济规模的普遍(pbin)实现表明:节约规模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第92页/共115页第九十二页,共116页。 生产能力(nngl)过剩引起的技术效
25、率问题能力(nngl)过剩也是产业组织技术效率不高的表现。其原因有: 存在一批非经济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利润率低,有的经常亏损,但不退出市场。具体有:企业设备早已超过折旧期,未及时报废,开工不足不会提高单位产品的固定费用成本。这类企业经营者和工人的工资都很低,提高了企业成本承受能力(nngl)。第93页/共115页第九十三页,共116页。在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小企业的存在有利于弥补大生产的空缺,增加产业总体的灵活性。小企业主、小作坊主往往是兼营(jin yn)企业,忙时工作闲时停,因此企业长期存在。在特定条件下有助于提高就业率或有利于就业结构调整,与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关系密切。一些有特色的传统地
26、方工业,有市场但小而不稳定,能够生存但利润不高。与市场的不完全性、要素难以流动有关。第94页/共115页第九十四页,共116页。 在经济规模重要的产业,多数都是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但也可能存在长期开工不足,能力慢性过剩。 发达国家出现开工不足的原因:市场(shchng)资源情况发生变化,其他国家工业的发展,企业之间盲目竞争投资,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第95页/共115页第九十五页,共116页。第三节 市场绩效的实证(shzhng)研究第96页/共115页第九十六页,共116页。市场结构市场结构(jigu)(jigu)与利润率的实证研究与利润率的实证研究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梅森开
27、创SCP研究方法以来,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wnt)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般认为,卖方市场集中度越高,大企业支配市场的能力越强,产业利润率也越高。第97页/共115页第九十七页,共116页。 国外对市场结构与利润率的实证研究贝恩1951年采用1936-1940年美国制造业的资料,考察(koch)了产业集中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在高集中度和高进入壁垒的产业中,利润率也较高。20世纪60年代,曼恩利用1950-196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再次印证了许多贝恩早期的结论。但其研究所选择的样本行业太少,缺乏一定的代表性。第98页/共115页第九十八页,共116页。布罗曾对
28、贝恩的研究提出了批评,认为贝恩研究的产业可能处于非均衡。他认为,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增长速度要快于其他竞争者,所以会导致横向集中程度的提高。1972年,谢菲尔德根据美国231家企业从1960年到1969年间的数据证明了在利润率和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之间存在正相关(xinggun)关系,并且具有统计显著性。第99页/共115页第九十九页,共116页。斯蒂格勒在1963年对美国68个产业20年的利润率与集中度的关系进行考察后发现,产业集中度与其利润的线形正相关关系很不明显(mngxin)。泰勒尔1988年认为,利润率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种因果关系,而是一种“描述统计学”关系。第100页/共115
29、页第一百页,共116页。戴维斯和格罗斯基以及鲍尔温和高莱基分别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表明,任何产业里各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动都很大。可以得出结论:市场份额的高变动性是有效竞争的标志,高集中度并不能准确说明竞争的激烈(jli)程度。第101页/共115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16页。 中国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实证研究书中表11-7表明,中国现阶段工业市场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分散竞争特征,但还是难以(nny)发现集中度平均值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存在的统计规模或相关性。根据不同的集中度分段对表11-7进行整理得表11-8:第102页/共115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16页。表11-8 中国(zhn u)工业集中度与产业
30、销售利润集中度(集中度(%)产业个数产业个数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305022.70203032.97102093.8810以下181.95第103页/共115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16页。从整理后的表11-8可以看出:集中度较高的产业对应着相对较高的产业销售利润率;反之反是。这反应了我国现阶段工业集中度与销售利润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我国现阶段产业与利润率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由于受特定体制、政策(zhngc)因素的影响,这种相关性表现得还不特别明显。第104页/共115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16页。 二元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 二元回归模型: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有关观点,假设企业的利润率与其市
31、场份额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那么就构成经济计量学模型,然后(rnhu)再进行具体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项工作。第105页/共115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16页。 具体模型为: =+MSi其中, 为第i个企业的利润率;MSi为第i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为回归系数模型参数。 eg:该模型表明,企业的市场份额与企业自身的利润率呈现(chngxin)正的相关性,并且市场份额每提高1,企业的利润率平均增加0.2% 。第106页/共115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16页。 多元回归模型:考虑了更多与利润率相关的因素(yn s),弥补了二元回归分析的不足:其中,包含了市场份额MS、企业规模S、企业广告规模A、企业的增
32、长率E。 一般情况下,市场份额、增长率和广告密度通常都是利润率的重要决定因素(yn s),而且呈现出正向的积极作用。第107页/共115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16页。 尽管经济(jngj)学家对于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少实证研究,并且从中得出了重要的经济(jngj)信息和制定产业组织政策的依据,但其中很少有固定不变或毫无争议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市场份额、增长率和广告密度通常都是利润率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呈现出正向的积极作用。第108页/共115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16页。勒纳指数勒纳指数(zhsh)(zhsh)与市场结构分析与市场结构分析 在各产业中,价格-成本差与HHI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企业层面上,价格成本差与其各自市场份额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美国、英国及德国的大量研究表明,在价格成本差与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大企业一般(ybn)具有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而且大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大,表现出来的集中度也较高。第109页/共115页第一百零九页,共116页。 1954年卡莱斯基、1985年戈登分别对美国制造业1897-1937年、1939-1982年期间的勒纳指数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工业型煤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江苏省2015届高三物理第七次联考试题
- 2025-2030年征信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黄油浓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非定线旅游行业市场深度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防护面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远足装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贴身布尿布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苏打水分配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白云石粉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当代中国外交(外交学院)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外交学院
- 舆情监测平台解决方案
- 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沪教版-2024-2025学年
- 防汛抢险人员安全培训
- 《香菱形象分析》课件
- 风电螺栓更换施工方案
- 含两级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彩钢房钢构出售合同范本
- 声光电采购合同范例
- 2024年七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 檩条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