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_第1页
蔬菜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_第2页
蔬菜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_第3页
蔬菜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_第4页
蔬菜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 述一、蔬菜病虫害的种类据资料记载,我国蔬菜害虫有700多种,病害有近200种,常见的病虫害约有80余种。不同的蔬菜区、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病虫害发生的数量和种类也不同。一般老基地蔬菜病虫种类较多,而新基地、季节性基地病虫种类则较少。据调查,四川常发性的蔬菜病虫近100种,其中害虫40余种,病害50余种。(一)病害 蔬菜病害包括浸染性病害和非浸染性病害。1、苗期病害从种子播种到幼苗移栽或定植期间发生的病害。幼苗期常见的有两大病害:发生于种子播种后至子叶展开期间,表现为烂种、死苗和猝倒病,以及在幼苗中后期,发生于茎基部和根部的褐色干腐、不倒伏的立枯病。此外,蔬菜苗期病害还有引起地上部腐烂的

2、灰霉病和菌核病;播种后温度过低,不适于幼苗生长的沤根和地上部萎蔫的生理性病害等。2、成株病害自幼苗移栽或定植后至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多数是侵染性病害。发生较多、为害较重的有:霜霉病、疫病、早疫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菌核病、枯萎病、黄萎病、锈病、白绢病、根腐病、黑腐病、软腐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二)虫害蔬菜害虫包括昆虫、螨类和某些软体动物等。1、 叶菜类蔬菜害虫菜蚜、菜青虫、小菜蛾、夜蛾类、黄曲跳甲、菜螟等。2、 茄果类蔬菜害虫红蜘蛛、茶黄螨、烟青虫、棉铃虫、茄黄斑螟、菜蚜等。3、 瓜类蔬菜害虫幼苗期有小地老虎、蜗牛、蛞蝓等;生长期内有守瓜类、瓜蚜、叶螨、瓜实蝇、斑潜蝇等。4、

3、豆类蔬菜害虫豇豆上有豆野螟、豆杆黑潜蝇;豌豆上有豌豆潜叶蝇、豌豆蟓等。还有蚜虫、螨类、斑潜蝇等。5、 保护地栽培蔬菜害虫温室白粉虱、叶螨类、蓟马、蚜虫、斑潜蝇及蜗牛、蛞蝓等。6、 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等。7、 水生蔬菜害虫茭白长绿飞虱、慈姑钻心虫等。我省蔬菜常见病虫害主要有疫病、霜霉病、豇豆煤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和菜青虫、小菜蛾、菜蚜、螨类、豆野螟、棉铃虫、烟青虫等害虫(见表1),其中疫病、霜霉病、菜青虫、小菜蛾、菜蚜、螨类、豆野螟等病虫发生为害严重,常年危害损失约占总产的10%15%,防治后仍造成损失20003000万公斤。表1 四川省常见蔬菜病虫一览表 类 别 主 要 品 种

4、主 要 病 虫多种蔬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病毒病、根结线虫、蚜虫、斑潜蝇、夜蛾科害虫等茄科番茄、辣椒、茄子青枯病、黄萎病、红蜘蛛、茶黄螨、烟青虫、棉铃虫等十字花科甘蓝、大白菜、花椰菜、小白菜、萝卜软腐病、黑腐病、菜青虫、小菜蛾等葫芦科黄瓜、冬瓜、南瓜、苦瓜、丝瓜、甜瓜枯萎病、白粉病等豆科豇豆、四季豆、菜豆枯萎病、煤霉病、豆野螟等其它姜、葱、芹菜、莴笋、韭黄等姜瘟、韭蛆等二、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任何病虫的发生和危害,都与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蔬菜病虫种类很多,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尤其是蔬菜的品种多、栽培方式各异、环境条件差别较大,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往往在同一地区都有较大

5、差别。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蔬菜具有品种多、间作套种形式多样,栽培制度极为复杂,因而导致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也十分复杂;二是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耕作管理精细,作物营养条件好,生长茂盛,田间阴蔽,湿度大,有利于多种病虫滋生繁殖,因而,病虫害发生量大,损失较重;三是一种蔬菜,在同一地区,一年中常因栽培时间不同,病虫发生种类的危害程度有很大差异。一些多食性害虫暴发成灾,如近年来甜菜夜蛾造成部分葱田绝收,斑潜蝇致使一些瓜、豆蔬菜毁灭性受害;四是大多数病害均可通过种子传播,随着蔬菜品种的更新,国际间、国内各省间的蔬菜种子交换日益频繁,加快了蔬菜病害的传播和扩大;五是蔬菜田具有较高的复种指数,而许

6、多病原菌可在寄主收获后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给病菌的积累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加重了蔬菜病害的发生。如70年代姜瘟流行,90年代十字花科根肿病蔓延、辣椒疫病、魔竽软腐病频繁大发生,都曾使我省蔬菜生产蒙受巨大损失。三、 蔬菜主要病虫害的演变从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到现在,由于栽培制度变革,气候条件变化,蔬菜新品种不断引进,市场调运频繁和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等原因,全省蔬菜病虫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常年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10多种,一般为害不大,也很少花大力气防治。现在,菜农必须年年防治的病虫多达30种左右,而且病虫结构趋于复杂化。60年代为主要虫害之一的小地老虎,在四川地区主

7、害代在45月,是茄果类蔬菜苗期的主要害虫。随着栽培设施的改变,茄果类蔬菜生育期普遍提早,小地老虎发生时,植株已经长大,抗害力提高,受害明显减轻;菜青虫、小菜蛾等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有越冬休眠习性,但在保护地设施中,冬天仍能继续发育、繁殖和为害,从而使发生基数增加,发生期提早,发生世代增多。黄瓜霜霉病为50年代温室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温室、塑料大棚的发展,目前周年都可流行。80年代以前,灰霉病是我省蔬菜上的次要病害,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的迅速发展,该病开始在茄科、瓜类苗期和成株期严重发生,造成番茄、黄瓜等毁棚绝产,现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的最严重病害之一。构成蔬菜病虫演变的人为因素主要有:1、栽培技术水平

8、的提高和设施栽培的普及5060年代的菜园,以露地栽培为主。80年代起,随着塑料薄膜(地膜)的推广应用,保护地栽培面积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也随着蔬菜生长季节的延长、茬口的增多而增加;为害程度也随着优越设施条件而越来越重。2、化学农药的使用50年代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靠自然调节,辅以一定的人工防治以及施用少量的植物性杀虫剂和无机杀虫剂,对病虫害发生的控制力低,危害损失较重;随之替代的有机氯农药的大量使用,使一些食叶性害虫,如菜青虫等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地面撒施六六六使一些常年受根蛆为害的菜区免遭损失。但是,长期、广泛使用六六六、DDT,使菜青虫和黄曲条跳甲等产生了抗性,防治效果下降

9、,虫害难以控制。70年代,有机磷农药逐步取代了有机氯农药,提高了对有机氯农药有抗性的害虫的防治效果。但有机磷农药同时也杀伤了天敌,螨类等害虫失去了自然控制力,而成为菜区的重要害虫。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推广使用,对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防效显著,农户往往连续、单一、多次使用,终于又使害虫产生了抗性,不仅使小菜蛾等再次猖獗为害,而且更刺激了螨类的大量发生,使螨类为害更为严重。此外,灭幼脲、农梦特、抑太保、卡死克等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抗性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的发生为害。由此可见,化学农药对昆虫群落的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为传入新的病、虫改革开放以来,菜区蔬菜品种调运频繁,人为地传播

10、了一些严重的病虫害。如斑潜蝇是1995年传人我省的蔬菜和花卉的一类危险性害虫,属国际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主要种类为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叶菜类蔬菜受害后丧失其食用价值,瓜果类蔬菜受害后,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受害蔬菜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毁种绝收。黄瓜黑星病也可随着带菌种子的调运而扩散蔓延。蔬菜主要病虫发生规律与简易测报办法1.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大白菜霜霉病)2.茄科灰霉病3.番茄晚疫病4.瓜类枯萎病5.豇豆媒霉病6.菜青虫7.小菜蛾8.甜菜夜蛾9.茶黄螨10.豆野螟11.烟青虫、棉铃虫蔬菜主要病虫发生规律与简易测报办法A.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霜霉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

11、要病害,尤以春、秋两季的大白菜、甘蓝、萝卜、青菜、芥菜、花椰菜、油菜等受害较重,各地普遍发生。 一、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茎、花梗、种荚上都出现症状。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霜状的霉层,叶片正面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时苗叶及小茎变黄枯死。成株被害,叶背出现白色霜霉,叶正面出现淡绿色病斑,并逐渐转为黄色至黄褐色。病斑扩大常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大白菜进入包心期以后,若环境条件适合,病情发展很快,病斑迅速增加,使叶片连片枯死,从植株外叶向内叶层层发展,层层干枯,最后只留下叶球。在留种株上,受害花梗肥肿、扭曲,常称为“龙头”。 二、发生规律:霜霉病由真菌霜霉菌浸染所致。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和

12、土壤中越冬,第二年萌发为害春菜,如小白菜、萝卜等。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病菌也能以菌丝体在采种株的病残体上越冬,次年产生大量的卵孢子扩大传染。田间病害主要靠孢子囊重复侵染,环境适宜时潜育期只有34天。孢子囊的传播以气流为主,温、湿度对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影响很大。孢子囊的产生与萌发,在较低的温度(7-13)条件下较为适宜,侵入寄主的适温为16,侵入以后,菌丝体在植株体内则要求较高的温度(20-24)。因此,病害易于流行的平均气温为16左右。高湿有利于病菌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也有利于侵入后菌丝体的发展。日照不足、阴雨天多、通风不良、种植过密等都有利于发病。三、预测预报:以大白菜霜霉病

13、为例()调查方法及内容:1、病情消长调查:幼苗二叶期至莲座期前,选早栽、感病主栽品种、地势低洼的类型田23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5天调查一次,每块地定点100株,调查病害始见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表1)。表1:大白菜霜霉病病情消长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品种播种期生育期发病中心出现日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病情指数2、莲座期至结球期病情消长系统调查:选早栽、感病的主栽品种、地势低洼的类型田23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5天调查一次,每田定点100株,调查田间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表2)。表2:大白菜霜霉病大田病情消长系统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

14、品种播种期生育期中心病株出现日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病指指数3、大面积普查:调查时间、方法与病情系统调查相同。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表3 大田普查发病情况记载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生育期调查田块数发病田块数病田率(%)共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程度(二)预测方法:1、发生趋势预测:依据病情系统调查情况,结合天气、天气、长势进行综合分析,发布病害流行趋势预报。在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浇水过多、温湿度适宜,病害将迅速流行。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如天气干旱又无结露条件,病害将轻度流行。2、防治适期预报

15、:当大田查见中心病株后1525天,参考叶片的病斑发展为多角型,叶背出现霜霉屑;或当叶发病率达1015%时;或病情指数达到5时,以及未来天气转阴或有雾、露、雨等情况时,预报防治适期。(三)测报参考资料: 1、大白菜霜霉病病叶分级标准: 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4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41/2。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23/4。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3/4以上。2、大白菜霜霉病病株分级标准: 0级:无病。1级:全株仅一片叶有少数病斑。2级:全株1/4以下叶片有病斑,霜霉不明显。3级:全株1/41/2叶片有病斑,霜霉显著,少数叶片枯黄。4级:

16、全株1/2以上叶片有病斑,病叶大部枯黄,不能包心。3、大白菜霜霉病发生程度分级参考标准:大流行年:叶发病率大于90%,病情指数大于75;中流行年:叶发病率70%,病情指数50左右;小流行年:叶发病率50%,病情指数25左右;轻发生年:叶发病率小于30%,病情指数小于10。4、大白菜霜霉病田间发生三个阶段的划分:始发期:大白菜出苗至5片真叶以前,田间出现少数病苗,并向四周蔓延,形成发病中心。一般发病中心有3株以上。普发期:910片真叶时,病株迅速增加,但病情指数不高。流行期:普发期后,病情不断加重,病情指数增大。B. 茄科灰霉病茄科灰霉病在棚、室栽培条件下发病严重。灰霉病除危害番茄、茄子、甜椒外

17、,还危害黄瓜、菜豆等多种蔬菜。 一、症状番茄灰霉病:幼苗发病时子叶尖端发黄,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再扩大到幼茎,茎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的病斑,病部收缩以致折断;花萼被害,花暗褐色,渐干枯;果实受害,先在果柄托叶凹陷处呈水浸状白色病斑,继而软腐;潮湿时,病部表面生出浓密的灰褐色霉层,青果不论大小均可受害,被害果一般不脱落。 茄子灰霉病:苗期受害,多发生在子叶和嫩茎上。子叶受害发黄萎缩,湿度大时呈水浸状,密生灰色霉。嫩茎病斑棕褐色,缢缩变细,幼苗折倒或茎尖萎蔫死亡。成株受害常在叶缘或叶尖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呈褐色,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黄色轮纹,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潮湿时表面密生灰色霉。果实被害引起腐烂,

18、后期病斑密生灰色霉。 辣椒灰霉病:幼苗感病初期呈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呈褐色,病茎缢缩变细猝倒,叶片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成株期发病,茎上初为水渍状病斑,后变白色至灰白色,病斑上下扩展,环绕茎一圈时,其上端枝叶迅速枯死,病部表面密生一层灰色霉。花瓣发病呈褐色斑点,后整个花瓣呈褐色腐烂。 二、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翌春环境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水流、灌溉以及农事作业传播蔓延,引起田间植株发病。 病菌发育适温为21-23,相对湿度90%以上,尤以湿度为发病的主导因素。因此,光照不足,高湿、较低温(20左右)有利于灰霉病

19、流行。四川3月中旬后,保护地温度低,若春雨多,则病害发生严重。植株过密,生长旺盛,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抗病性差,均有利于发病。三、预测预报:以番茄灰霉病为例(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保护地栽培菌源调查:在12月中旬选早播保护地栽培番茄(茄子、辣椒、草莓、黄瓜等)秧棚23个,采用对角线大五点取样法,每5天调查一次。定点调查病株率和花蕾发病率(见表1)。表1:番茄灰霉病菌源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调查花蕾数花蕾发病率(%)备注2、保护地栽培设施内病情消长系统调查:保护地栽培的作物进入始花盛期至采收中期,选番茄(茄子、辣椒、草莓、黄

20、瓜等)类型田各2个,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5天一次,调查100株植株下部叶片100张、花100朵、幼果100只的病害发生情况(见表1)。表2:番茄灰霉(大中棚)病情消长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调查株数病株率(%)病叶率(%)病果率(%) 3、大田病情消长系统调查:在大田作物进入始花盛期至采收中期,选番茄(茄子、辣椒等)类型田各2个,采用对角线大五点取样法,每5天一次,每田随机调查50株,幼果100只的病株率和病果率(见表3)。表3:番茄灰霉病大田病情消长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调查株数病株率(%)调查幼果数病果率(%)4、大

21、面积普查:在番茄进入始花盛期至采收中期进行,调查时间、方法与保护地栽培设施内病情系统调查相同。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表4 大面积普查发病情况记载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品种生育期调查田块数发病田块数病田率(%)共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程度(二)预测方法:1、发生趋势预测:依据系统测报点菌源、病情消长系统调查,参考天气、品种、长势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病害发生趋势。在大、中棚病害始见期开展病情普查。2、防治适期预报:根据普查结果,发病始见期或在初花期(有花株率达5%10%)为防治适期。(三)测报参考资料:1、番茄苗期灰霉

22、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1级:1/4以下叶片发病。2级:1/41/2叶片发病。3级:1/23/4叶片发病或茎杆有病斑。 4级:3/4以上叶片发病或全株枯萎、倒苗。2、番茄成株期灰霉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1级:1/4以下或5%以下花蕾发病。2级:1/41/2或5%10%花、果发病。3级:1/23/4叶片或10%20%花、果发病。4级:3/4以上叶片或20%以上花、果发病或部分植株枯死。C. 番茄早、晚疫病疫病是茄科蔬菜上的一类重要病害,条件适宜时,病害在35天内即可大流行,造成整株、整田或整片蔬菜死亡或果实腐烂,产量损失很大。我省茄科疫病主要包括番茄早、晚疫病、辣椒疫病、茄子绵疫病

23、等。一、 症状 番茄早疫病 又称轮纹病,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茎和果实。叶片发病,初呈暗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成椭圆形,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长出黑色霉状物。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下部叶片枯死。茎部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灰褐色,椭圆形,稍下陷,表面有同心轮纹,有的不明显。幼苗期根茎部受害,形成小脚苗。果实发病,病斑多在蒂部和裂缝处,呈圆形,褐色,稍凹陷,病斑表面有同心轮纹并长黑色霉状物。常引起严重落叶、断枝和落果。番茄晚疫病 此病只危害番茄和马铃薯。可为害叶、茎和果实,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

24、后变为褐色,潮湿时,叶背病斑边缘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斑向基部蔓延,接近于叶柄处的茎部受害呈黑褐色腐烂,引起植株萎蔫。果实上病斑不规则,为灰绿色油浸状云纹硬斑斑块,后变深褐色。潮湿时可长出少量白霉。二、 发生规律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靠雨水飞溅到靠近地面的蔬菜上引起发病,随后再借风雨传播,重复侵害,扩大蔓延。春季雨水多,根浸在水中呼吸受阴,伤口长期不能愈合,为疫菌侵入创造了条件。在22-28高温、95%高湿条件下发病率高。一般以中心病株为沿畦的方向向两端发展,而且从发病到普遍发生只需两周时间。凡与茄科连作、田间湿度大、追肥过浓或大量施入氮肥的地块,发病均重。地势低洼,土壤粘

25、重,田间易积水,或者过度密植。通风不良,发病亦重。茄子在盛大果期高温多雨,有利发病;若雨季早,降雨多,尤其是连阴雨、天气闷热,则发病早而重。反之,发病晚且轻。三、预测预报番茄早疫病(一)调查方法及内容:1、秧苗期病情调查:选择不同播种期的秧棚或当地发病早、易感品种类型秧棚23个,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查20株,每隔10天查1次,计算苗期病害的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级标准附后)表1 番茄早疫病秧苗期病情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严重度病情指数01232、田间病情消长系统调查:定植后10天,选早栽、感病主栽品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

26、植密度高的类型田23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田每点定20株,每5天调查1次,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分级标准附后)表2 番茄早疫病田间系统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品种定植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严重度病情指数012343、大面积普查:调查时间、方法与大田病情系统调查相同。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表3 番茄早疫病普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生育期调查田块数发病田块数病田率(%)共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程度(二)预测方法:1、病害流行趋势预测:根据病情系统调查、品种布局、栽培管理、天气

27、预报等综合分析,及时发布病害流行趋势预报。2、防治适期预测:根据田间病情调查结果,当病株率达30%左右,病情指数在25时,结合天气预报,若田间70%相对湿度连续5天以上,即为防治适期。(三)测报参考资料:1、 病情调查分级标准: (1)番茄苗期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少数叶片上发病。2级:茎杆上发病或多数叶片发病。3级:根茎部发病。(2)番茄成株期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 0级:全株无病。 1级:全株1/4以下叶片有病斑。2级:全株1/41/2叶片有病斑。3级:全株1/23/4叶片有病斑,茎杆上有少数病斑。4级:全株叶片有病斑,茎杆上病斑较多或叶片枯干。番茄晚疫病(一)调查方法及内容:1、

28、指示作物病情趋势调查:马铃薯是番茄晚疫病主要菌源传播对象作物(即指示作物)。选早栽、发病较重的指示作物田12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定点100株,每5天调查1次,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病株率、病情指数。(分级标准附后)表1 番茄晚疫病指示作物病情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 期马铃薯品 种生育期病害始见期(月/日)盛发期病害终止期备注月/日病株率(%)病情指数2、中心病株及病情消长系统调查:定植成活后,选早栽、易感病品种田块3块,每5天踏查1次,每块田踏查10002000株,直至出现中心病株。掌握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发病面积及初始病情指数。表2 中心病株及病情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

29、查地点品种类型田生育期中心病株出现日期调查面积(块)发病面积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严重度病情指数0 12343、定点系统调查:发现中心病株后,选23块有代表性的发病田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进行定点系统调查,以掌握田间病情消长规律。每块田查100株,每5天调查1次。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表3 番茄晚疫病系统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品种生育期定植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严重度病情指数01234 4、大面积普查:调查时间、方法与大田病情系统调查相同。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表4 番茄晚疫病普查情况记载表年 单位

30、: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生育期调查田块数发病田块数病田率(%)共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程度(二)预测方法:1、发生趋势预测:根据系统测报点对指示作物马铃薯发病情况的调查资料,参考品种布局、栽培管理、天气预报等综合分析,预测病害发生趋势。如春季马铃薯发病重,或保护地发病较重,且番茄生长期间气象条件有利于发病,则晚疫病有可能偏重或大发生;反之,若气象条件不适宜,则可能轻发生。2、防治适期预报:当查见中心病株后1525天左右(视天气情况等而定)即为防治适期。 (三)测报参考资料:1、番茄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

31、叶片数的1/41/2。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23/4。4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3/4以上,大部分叶片都有枯死,有时茎部也枯死。2、指示作物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1/2。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23/4。4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3/4以上,大部分叶片都有枯死,有时茎部也枯死。D. 瓜类枯萎病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也是四川冬瓜的主要病害,并危害西瓜。 一、症状:病害在植株各生长期都可发病。病害多在黄瓜和冬瓜开始结瓜时发病。以后陆续枯萎死亡,至中后期蔓延全田。幼苗受害后,子叶萎蔫,迅速在12

32、天内发生猝倒。成株受害时,叶片小、色暗绿,开始白天蔫萎,早晚恢复,34天后枯萎死亡。瓜蔓基部近地面34节处开裂流胶,开始出现黄褐色条斑,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病后整株枯死。 二、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4-27,土温24-30,PH值4.56的土壤中发病严重。土壤中存留的病菌,可通过肥料、工具及灌溉水传播。高温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并缩短潜育期。瓜苗腐烂,发生猝倒病最烈是在16-18,成株发病多在24-32。久雨不晴天气发病重,凡浇水地,低洼积水地,施肥后遇雨水发病重;地下害虫、根结线虫多的土壤发

33、病重。三、预测预报()调查方法及内容:1、苗期病害调查:选早栽的主栽品种类型田23块,每5天调查一次,全田普查病害初见期、发病率(见表1)。表1:瓜类枯萎病苗期发病情况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品种播种期出苗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备 注2、大田病害消长系统调查:定植后510天开始,选早栽、感病的主栽品种、地势低洼的类型田23块,每5天一次全田普查。初见病害后,采用抽行式取样法,每5天调查一次,每田定行定株100株,调查田间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表2)。表2:瓜类枯萎病大田病情消长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品种播种期生育期调查株数病株率(%)发病严重度病指指

34、数012343、大面积普查:调查方法与大田病情系统调查相同。黄瓜46月,西瓜57月。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表3 大田普查发病情况记载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生育期调查田块数发病田块数病田率(%)共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程度(二)预测方法:1、发生趋势预测:依据病情系统调查情况,结合天气、品种、长势等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病害发生趋势。当观察田病株率达3%时,开展大田普查。2、防治适期预报:根据普查结果,出现中心枯萎病株后,即为防治适期。(三)测报参考资料: 瓜类枯萎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1级:全株个别分枝

35、发病。2级:全株1/2以下分枝发病,叶片开始枯萎。3级:全株1/2以上分枝发病,叶片明显枯萎。4级:全株萎蔫枯死。E. 豇豆煤霉病豇豆煤霉病又称叶霉病,是豇豆叶斑病类中发生普遍而较为严重的病害。发病后,病株叶片干枯早落,影响结荚,常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一、症状: 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片的两面产生紫褐色斑点,后扩大为直径12厘米的近圆形深褐色斑,边缘不明显,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尤以叶背显著,严重时叶片早期脱落,仅留顶端嫩叶。二、发生规律 本病由菜豆尾孢菌浸染所致。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来源,翌春环境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引起寄主发病,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

36、子进行重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连作地发病重。一般57月的高湿多雨季节发病重。春播豇豆较夏播的豇豆发病重,其中尤以春播较晚的豇豆发病最重。三、预测预报(一)调查方法及内容:1、 发病始期调查:选早播田块23块,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出现病斑病叶。2、 病情系统调查:出现中心病株后,选有代表性的田块3块,每块地采用对角五点取样法,定点100株,每5天1次,调查病情消长发展情况。表1 豇豆煤霉病系统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品种播种期生育期调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调查叶数发病叶数病叶率(%)平均病指3、大面积普查:调查时间、方法与病情系统调查相同。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

37、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表2 豇豆煤霉病普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播种期生育期调查田块数发病田块数病田率(%)共查株数发病株数病株率(%)发病程度(二)预测方法:1、发生趋势预测:依据病情系统调查情况,结合天气趋势综合分析,发布病害流行趋势预报。若78月多雨则发病可能严重。连作地、密植地块发病也较重。2、防治适期预报:当大田查见中心病株后10天左右;或在开花初期(有花株率达5%10%),结合天气预报,进行防治适期预报。 (三)测报参考资料:1、以株为单位的豇豆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 1级:1/4以下叶片有病斑。2级:1/41

38、/2叶片有病斑。3级:1/23/4叶片有病斑,茎杆上有少数病斑。4级:3/4以上叶片有病斑,茎杆上病斑较多或叶片枯干。2、以叶片为单位的豇豆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4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41/2。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23/4。4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3/4以上。或叶片枯干。F. 菜青虫菜青虫的成虫称菜粉蝶,也叫菜白蝶。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粉蝶,除菜粉蝶外,还有大菜粉蝶、东方粉蝶、褐脉粉蝶和斑粉蝶。 菜青虫分布很广,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各国都有分布,国内各省、四川各市、州、县都有发生。菜青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寄主植物包括5科20种。如甘蓝、球茎甘

39、蓝、芸苔、芜菁、白菜、黄芽菜、芥菜、萝卜、独行菜、苋菜、莴苣、金莲花等。 一、危害状:菜青虫以幼虫取食叶片,低龄幼虫在叶背咬吃叶肉,留一层表皮,长大后在叶面咬成孔洞,或吃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和叶柄;甘蓝结球后,幼虫还可钻入心球中取食嫩叶,同时排出粪便,污染叶片,发出臭气,影响蔬菜品质。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20毫米,翅展4050毫米。体黑色,前后翅均为粉白色。雌蝶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灰黑色,顶角有三角形黑斑,在翅的中外方有两个黑色圆斑。一个位于中室外方,一个接近后缘处。后翅基部灰黑色,在翅的前缘近外方有一黑斑。翅展后前后翅三圆斑在一直线上。雄蝶翅色较白,基部黑色部分较小,前翅近后缘

40、的圆斑不明显,顶角三角形黑斑较淡而小。 卵:约1毫米,初产淡黄,后变深黄,表面有许多纵列及横列的脊纹,形成长方形横格,卵单产,直立在叶片上。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5毫米,呈纺缍形,灰绿或褐色,上生许多细毛。沿气门线有黄色斑点一列。蛹:体长1821毫米,纺缍形,两端尖细,中间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 三、发生规律:菜青虫一年可以发生多代。在成都地区1年发生78代,每代约1个月左右。各代发生时期如下:1代4月上旬,2代5月中旬,3代6月中旬,4代7月上旬,5代8月上旬,6代9月上旬,7代9月下旬,8代10月下旬。各地多以蛹越冬。越冬场所包括墙壁、篱笆、树干、土缝、杂草残株、落叶等处。由于越冬场所

41、不同,羽化时间拉得很长,给防治造成一定困难。成虫交配后23天开始产卵,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4,卵期48天。幼虫5龄,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6,幼虫期约1122天。蛹期,除越冬蛹长达数月外,一般为516天。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成虫寿命约25周。菜青虫的发生程度主要受气候、天敌因素和栽培制度的影响。(1)温湿度:发育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76%左右,最适降雨量每周在7.512毫米之间,若气温升高到28时,个体发育受到阻碍,超过32或低于9.4能使幼虫死亡。成虫产卵与温度、光照、和补充营养关系密切。产卵适宜温度在25-28之间;田间蜜源植物丰富,产卵量大。(2)天敌:菜青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有寄生

42、天敌,如寄生幼虫的黄绒茧蜂,寄生卵的广赤眼蜂,寄生蛹的金小蜂、广大腿蜂。捕食幼虫的天敌有胡蜂、食虫蝽、步甲等。还有一些致病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等。(3)栽培制度: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大,对菜青虫发生有利,因而发生量也相应增大,尤其以春秋两季为害最重。 四、测报方法: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1、越冬基数和死亡率调查:在秋季种过甘蓝、花菜、白菜等地附近,选择向阳的田埂草丛、墙壁(当地越冬蛹最多的场所)各10平方米,甘蓝、花菜、白菜田各一块,于同一地点进行冬前(12月底)越冬基数、冬后(2月初至3月中旬)存活率调查各一次。表1 菜青虫越冬虫口存活率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日期调查场所面积(米2)蔬菜

43、种类活 虫 数蛹壳数自然死亡虫数寄生虫数失踪虫数存活率(%)羽化率(%)幼虫 蛹2、卵量消长系统调查:春季根据当地十字花科蔬菜种植情况,选择早、中、晚播期的甘蓝类菜地各1块,作为卵量消长观测圃。圃内按对角线定5点,每点固定植株510株。一般每5天调查1次,产卵高峰期每天调查1次,每次调查时抹去卵粒。表2 菜青虫卵量消长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地点作物名称生育期调查株数有卵株数有卵株率(%)卵粒数折合百株卵粒累计百株卵粒天敌情况3、田间虫量调查:根据当地十字花科蔬菜种植情况,选择早、中、晚播期的甘蓝类菜地各1块,从见卵起每5天调查1次,调查卵、幼虫、蛹的数量。每块田固定查1015株

44、,将每次调查结果填入下表。表3 菜青虫田间虫量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株数有卵株数卵粒数百株卵量虫株率(%)虫量百株虫量天敌情况低龄(头)高龄(头)合计(头)(二)预测方法: 1、发生期预测:根据当地卵和幼虫历期,结合气象条件,利用期距法可分别预测出卵高峰期及23龄幼虫高峰期(即防治适期)。2、发生程度预测:根据虫量消长动态,结合天敌情况及作物生长和气象因素作出发生程度的预测。 (三)测报参考资料:1、防治适期=卵高峰日+卵历期+1龄幼虫历期+2龄幼虫1/2历期 2、防治指标:甘蓝生育期百株卵量(粒)百株3龄以上幼虫数(条)发芽期(2叶)10510幼苗期(68叶)3050

45、1520团棵期(1024叶)10015050100成熟期(24叶以上)200以上200以上 3、幼虫各龄期特征(体长及头壳宽):项目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体长(毫米)23365108121220以上头壳宽(毫米)0.30.550.60.91.01.41.52.0G. 小菜蛾小菜蛾又名方块蛾、菜蛾、小青虫等。广布全世界,国内各省、市蔬菜产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芜菁、油菜、芥菜、球茎甘蓝等,也为害马铃薯、番茄、生姜、洋葱头等。一、危害状:小菜蛾以幼虫为害菜叶,苗期受害最重。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植株生长和卷心;甘蓝在卷心后,多在植株外层为害,也可穿入卷心内取食,

46、降低蔬菜品质和食用价值。对留种菜,还能为害籽荚,造成大的威胁。 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体色灰黑,前后翅斜长而尖,缘毛很长,前翅基部到后角有一黄白色带,作三度曲折,色彩鲜明,静止时两翅后垂,呈屋脊状,两翅后缘合拢呈三个连串的斜方块纹,所以称方块蛾。后翅银灰色。卵:椭圆形,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 初产时乳白色, 后为黄绿色, 卵壳表面光滑。幼虫:鲜绿色,纺缍形,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小点,排列呈两个“U”字形花纹,尾足向后伸, 长超过腹部末端。蛹:纺缍形,体长58毫米,初为淡绿色,后变为灰褐色。腹部末节腹面有3对钩刺。体外有灰白色网状薄

47、茧。 三、发生规律:小菜蛾一年发生10代以上,以幼虫或蛹越冬。成虫产卵期较长,以1921时为活动高峰;对黑光灯有较强趋性。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多少与密源植物关系密切。成虫大量吸取花蜜后,产卵量大。幼虫对食物质量要求较低,即使在老黄叶上也可成长发育。因此,在残株老叶上往往可见到许多幼虫,故清洁田园为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小菜蛾周年均可发生,但能否猖獗成灾,则受雨水、天敌、温度及栽培管理等情况的影响。(1)降雨:发生暴雨或雷雨冲刷,对卵和幼虫都不利,初孵幼虫对水滴很敏感,在夏季多雷阵雨的年份,小菜蛾不易顺利通过它的各个发育阶段。(2)温度:在高温条件下成虫寿命短,产卵量少,初孵幼虫成活率低。20-3

48、0的温度最适合小菜蛾的发育,因此,春秋季节的温度适合小菜蛾发生为害。(3)栽培管理:十字花科蔬菜面积大,品种单一,再加上管理粗放,小菜蛾可能发生较重。(4)天敌:小菜蛾的天敌有寄生蜂、捕食性昆虫、捕食螨类,以及致病微生物等,现在已经查明的有50多种,如绒茧蜂、姬蜂、啮小蜂及颗粒体病毒等。这些天敌对小菜蛾的发生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四、预测预报(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虫口基数调查:12月中旬至2月下旬,选生育期长,过冬的十字花科蔬菜当地主栽品种田各2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10天查1次,每块田每次取样50株,调查虫株率及各卵、幼虫和蛹数。表1 小菜蛾虫口基数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类型田品种调查株数有虫株率(%)卵量(粒)幼虫数蛹数合计虫口平均单株虫量2、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在当地主要为害期(春秋两季)选主栽品种类型田各2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10天调查1次,每块田每次取样50株,调查虫株率及卵、幼虫和蛹数,计算发育进度。表2 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表年 单位: 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株数虫株率(%)卵量(粒)幼虫数蛹数合计虫口平均单株虫量发育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