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各项目临床意义_第1页
血常规各项目临床意义_第2页
血常规各项目临床意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常规各项目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 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比率最高,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中性粒细胞增减的意义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上一致。新生儿和妊娠5个月以上以及分娩白细胞会升高。2 中性粒细胞增高:生理上一天之内不同时间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可不同,一般下午比上午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寒、暴热会增高。病理上,急性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感染、扁桃体炎、阑尾炎等。但感染过于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时白细胞可不增高反而减低。严重的烧伤、心肌梗死、急性内出血、急性中毒等时白细胞升高,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及病毒感染、某些血

2、液病、脾功能亢进等。3 淋巴细胞增高:生理上 婴幼儿淋巴细胞比较高可达70%,4-6岁后开始下降。病理上,某些病毒感染,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淋巴细胞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因中性粒细胞减少以致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所造成的相对增高。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会升高。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之后,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可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少。4 中间细胞包括幼稚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此处不分类,临床意义不做解释。5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生理上,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的体力劳动(运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3、增多,成年男性比女性高。 病理上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排汗过多和水摄入严重不足造成血液浓缩所致增高。慢性心肺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性在、增殖姓疾病,红细胞增高,可达(7-10)10/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生理上,6个月2岁的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及血容量的增加所致。妊娠中晚期为适应胎盘循环的需要,血容量明显增加而使血液稀释。老年人造血功能逐渐减退。病理上贫血时减少。6 红细胞压积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原发或继发红细胞增多症和新生儿。降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7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指红细胞群体中各

4、个细胞体积的平均值。血红蛋白含量(MCH)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浓度。综合这三个平均值及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可对贫血进行初步的形态学分类以及病因分析。8 红细胞分布宽度(SD)是血细胞分析仪测量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体积后,计算求得的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V)是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9 血小板总数 生理变化:正常人一天之内可有6%-10%的变化,一般早晨较低,午后较高;剧烈运动及饱餐后较高;妇女月经初期较低,经期后逐渐上升;妊娠中晚期及新生儿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要高。 血小板增高有原发性增高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反应性增高如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出血等。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肿大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10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大见于血小板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骨髓代偿增加时、骨髓纤维化、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减少见于骨髓功能损伤、严重感染伴败血症、脾功能亢进等。11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血细胞分析仪测量一定数量血小板体积后,计算求得血小板大小异质性参数,主要用于血小板异常疾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12 血小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