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南台普济寺防雷工程设计的探讨_第1页
五台山南台普济寺防雷工程设计的探讨_第2页
五台山南台普济寺防雷工程设计的探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台山南台普济寺防雷工程设计的探讨由于古代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的荷载较大,雷电对古建筑的破坏事 例不胜枚举。如:1969年9月,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的普佑寺,因为 没有安装防雷设施,遭雷击后起火,很着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的楼群、配殿 94间全 部付之一炬;1957年7月6日明十三陵长陵陵恩殿西部的兽头被雷击一半,南木 大柱劈裂20厘米,横梁被炸裂,造成人员一死三伤,两天后雷击焚毁了北京中山 公园音乐堂,这连续两次雷击事故曾惊动了周恩来总理 ,他当即指示北京人民政 府对北京重要古建筑物采取防雷措施,由此开始了天安门、三大殿、景山万春亭、 北海白塔、鼓楼、天坛祈年殿、颐和园排云殿等古建筑物的

2、防雷。因此,高山景区尤其是高山寺庙的防雷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和国际性佛教道场,寺庙作为神圣的佛教场所,遍及山间各处,而今五台山正 处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期间,对寺庙的保护更显得十分重要。南台普济寺始建于 隋朝,隋文帝诏令修建,明朝成化年间重修,现属县级重点保护寺庙。随着改革开 放的不断深入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寺庙已成为人员密集、活动频繁的场所。 对寺庙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来保护寺庙及人员的安全,显得迫在眉睫,具有重要社会意义。1五台山雷暴特征概要雷暴日数多。五台山年平均雷暴日数为天,最多年份可达60 天,是典型的雷击灾害频发地区。时空分布不均匀。时间上,全年均有雷

3、击发生的可能性。其 中,6-8月份最为集中,占全年雷暴日数的 75%,4-5月份占全年雷暴日数的 13%,9-10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12%年变化曲线呈“单峰型”。空间上,南边多北 边少,山顶多山谷少。而五台山南台普济寺处在山顶多雷区,这也是我们开展防雷 工作的重点区域所在。雷电强度大、直击雷危害严重,这也是咼山区雷电普遍特征。2寺庙建筑的结构特点以及防雷工程设计措施探讨 寺庙建筑的结构特点a)南台普济寺海拔2474米,建在地势较高的山脊,是周围的 最高点,占地约5300平方米,所处地理环境孤立、空旷,容易遭受雷击危害。b)寺庙在结构上雄伟、挺拔,且都有咼耸的屋脊,有利于雷雨云下行先导放电C)寺

4、庙屋脊中有铜兽等金属饰物,而这些都没有可靠的接地, 增加了建筑物接收闪电的可能性。d)寺庙主要是木质或砖木结合结构,均为易燃材料,加上寺庙 内有大量的经幡、幔帐等易燃物。一但受到雷击,极易引起火灾,且灭火十分困难, 易造成人员及财产严重损失。五台山普济寺防雷设计措施探讨普济寺是五台山南台的主要景点,寺内由大雄宝殿、古佛殿、 三大士殿、普贤塔,天王殿等重要建筑设施组成。整体建筑于山顶,海拔2474米。 由于山体多为风化岩结构,岩石缝隙和低凹处仅有少量地表风化土 ,土壤电阻率 极高,通过打入接地极方法难以实现,而防雷接地又是防雷工作的重点。通过认真地实地勘察,同时考虑不影响寺庙结构风格和整体美 观

5、,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古建筑木结构维护和加固技术规 范GB50165等国家标准,我们对普济寺防雷工程做了如下设计:&n bsp;全部建筑安装防雷带a)接闪器为保护寺庙建筑的可靠防雷,接闪器采用避雷带方式,接闪材 料选用为10毫米镀锌圆钢,采用10MX 10M和12 MX 8M的避雷格带,带高12厘米, 支柱间距1米,与传统的防雷带不同的是支柱立在下面的镀锌钢筋格上 ,这样做 的好处是减小对古建筑的破坏。根据寺庙结构接闪的规律 ,对易受雷击的部位, 如屋脊、挑檐、左右兽头处增设避雷带并增设高出 10CM的短支架,间距1M,使得 建筑不但可以良好地接受闪电,而且整个庙

6、宇都处于保护范围之内,又不影响建 筑物的整体风格。在铺设避雷带时,为了减小雷电流产生的电动力危害,避雷带在 拐弯处均采用了圆弧型弯曲并可靠焊接。b)引下线防雷引下线根数少则雷电流分流就小,每根引下线所承受的雷 电流也就越大,易产生雷电反击和雷电的二次效应危害。对于普济寺防雷引下线 的设计,我们将引下线设计在寺庙的后墙,引下线采用5毫米乘50毫米的镀锌扁 钢,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且均匀、对称,间距不应大于18米,每根引下线的冲击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以加大雷电流的分流。c)接地装置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要求,寺庙的防雷冲 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但普济寺所处之地多为风

7、化岩石,土壤电阻率极高, 并且大殿和寮房之间多为人行通道,游客较多。为此,我们对大殿和寮房分别做了 接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两种不同方法。 对于大殿接地装置,我们主要采用“法拉第笼”结构。利用 大殿附近有少量土层,制作了人工接地池,加大了接地体接触面积,然后填土夯实, 并添加高山用化学降阻剂,从而改善了接地处的土壤电阻率。 对西窑、西僧舍、正房、客堂、五观堂、东耳殿、西耳殿、 东大门、南寮采用传统接地方法。我们在风化的岩石土中多处预埋接地体做接地 体,用4X 40毫米镀锌扁铁焊连成络,将多根引下线分多处进行等电位连接,形成 环形人工接地。增加防侧击雷和雷电过电压波入侵措施南台普济寺所处海拔

8、较高,受侧击雷、旁络闪击的概率较大。 我们对原有建筑的屋脊、挑檐等都做了等电位连接 ,接地引下线尽可能沿寺庙外 侧悬崖面敷设,避开人行通道,以保护游客安全。防二次雷击措施的考虑南台普济寺现在还没有通电,当通电后很多电器设备如电视、 电脑等,各种线路从山下一直延伸到寺庙内时,雷电过电压波就容易沿导线传导 进入寺庙,对寺庙里的人员及设备造成很大危害。这就要通过在配电盘入端加装 多级电源避雷器,并在及有线电视等弱电系统入端加装信号SPD有效地减轻了过电压波对设备的破坏力。同时,对寺庙的各种线路,做到穿金属管并尽量埋地进 入寺内,防止雷电电磁感应在室内设备上产生的静电高压,避免设备的旁络闪击。 结束语1)上述防雷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古建筑特点,在不影响古建筑 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造成工程量大,人员工费高,且 在建筑顶施工易损坏建筑。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进行了第二种方案设想,即在寺院 墙外四个角立防雷塔,但被寺院方否决,主要理由是破坏古寺庙的整体建筑风貌。 2)五台山风景区6-8月强雷暴频发,而此时游人最集中,极易发生雷击灾害,而大 部分寺院均未安装防雷设施,需各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