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4页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氧化 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 高考说明中的要求及要求层次氧化还原反应(层次U);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层次I);重要的氧化剂 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层次U);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 反应方程式及有关计算(层次川)。2.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包括 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二)教学背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始末,高三学生站在已学习完全部 高中化学知识的高度上,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层面

2、上的一种深层次的全面 整理、归纳、提升。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高三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物、书写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 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 义。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 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本节课以创设问题 情境,搭建学习的台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方法为主线。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六人,组长负责制。 技术准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84消毒液为什么不能和洁厕灵

3、混合使用?具 体如下:试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 A4粉色纸湿纸条, 用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用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 消毒液。(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化还原的概念;2. 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3掌握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4能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 通过总结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培养学生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与配平,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对化学与生活

4、的密切联系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2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真切体会化学实验过程中注意药品用量、注意防止污染、注意合理操作顺序”等要求的内涵,在实施过程中变被动操作为主动注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与配平。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教学仪器药品大试管2个,具支试管一个,带吸管胶一个,5ml 一次性注射器一个,医用葡萄糖瓶塞一个,一根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滴管二个洛娃洁厕灵、龙安 84消毒液、五十五度红星二锅头酒、98%浓硫酸、饱和K262O

5、7溶液、(四)教学实施过程引言: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解释一些现象。请大家看小片。播放视频板书:氧化还原反应一、概念间的关系师问:视频中的问题你们能回答吗?(片中问题:84消毒液为什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视频中答案:会爆炸,会腐蚀瓷器学生答案:产生氯气。过渡:究竟你们的答案正确,还是片中被采访者的答案正确,老师不能断言,咱们做个实验来检验。投影:装置图交待实验:试管里装 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 A4粉色纸湿纸条,用医用葡萄糖 瓶塞密封,5ml注射器中抽取1ml龙安84消毒液。演示实验:将注射器中的 84消毒液通过胶塞注入试管里,

6、不拔下注射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细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后描述实验现象:普通粉 /色湿祇甲说: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绿色。2-3 ml沽厠灵乙说:湿粉纸褪色;师生总结:实验现象表明,它俩混合会产生氯气。师问:大家分析氯气是怎样产生的呢?请看资料投影:相关资料:洁厕灵主要成份:无机酸84消毒液主要成份:NaCIO、NaCI学生:分析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填写学案学生代表板演:CIO+ C+ 2H+ =Cl2 T+ H2O教师追问学生如何想的,让他展示思维过程。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价态趋中原理。过渡:CIO _+ C+ 2H + =Cl2f+ H2O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那咱

7、们找找反应中的:投影:1、概念题: 体现氧化性的离子 , 由CI-转变为 CI2发生了反应, Cl2的氧化性比 CIO的氧化性, CI2是产物。师问:产生的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咱们如何处理? 学生齐答:用NaOH溶液吸收 过渡:今天老师介绍一个新方法。投影:2、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 ml(标准状况下)Cl2转化为Cl-,则S2O32-将转化成2-2-2-A. S B. S C. SO3 D. SO4师说:咱们总结一下氧化还原概念间的关系并填写学案 师问,生答,师板书:氧化剂得什么产物?表面特征?实质?过程?结果?氧化

8、剂具有何性?还有谁有氧化 性?它们有何区别?(有序表示.),老师巡视。总结板书:化合价降低 得到电干 发生还原反应 某价元耒被还原得到还原剂产物 (特征)实质1过程)(结果)I1氧化剂 + 还原剂 氧优产物十还原产物(承氧化性)碍畀原性)厚氧严性)(舉理原性)二、解题关键:得失电子守恒。分析过渡:高考就这么考咱们,给一个陌生情境;考点概念辨析;进而考点定量关系,如计算、配平。请看高考题,投影:20XX年上海高考24题:1. 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 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 t+ H2O板书:三、陌生方程

9、式书写、配平方法学生做题,出两种答案反应物是铁和硝酸 反应物是氧化二氮和硫酸亚铁教师分析学生两种答案:1、少量铁和硝酸反应产物是硝酸铁,说明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正三价铁。反应物是 Fe和HNO3不可能是 20和Fe2(SO4)32、产物中已有水,反应物中必定有氢元素。板书:1、根据价态变化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被还原的元素是。反应中1mol氧化剂 (填得到"或失去” mol电子。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口 十口一师讲: 独家秘方”一分子配平方法,并和学生一起配。过渡:今天咱们创设一个完全陌生情境,你们知道交警是怎样

10、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学生:吹气老师:你们知道往什么化学物质上吹气?投影:交警让司机对填充了吸附有K2Cr2O7的硅胶颗粒的装置吹气,通过某些现象,即可证 明司机是酒后驾车。过渡:你们想看究竟是什么现象吗?我们来模拟一下。投影:,装置图见右用品:大试管、带塞和导气管的具支试管、五十五度红星二锅头酒、K2Cr2O7溶液、2-3 *nl 五十五u 度二洞头酒 W98% 浓 H2SO42-3 ml浓 II2SO4KiCr2O7藩液步骤:取2 ml K 2Cr2O7溶液于一大试管中。加12二滴管浓硫酸并振荡。 往具支试管中加 23 ml五十五度二锅头酒,塞上塞子。 往具支试管中吹气,将乙醇蒸气吹入大

11、试管溶液中。投影:友情提示:Cr2O72-橙红色,Cr3+蓝绿色要求一、 找出反应物,推出生成物,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很快找出反应物:K262O7+ C2H5OH+ H 2SO4氧化产物有学生认为是 CO2;也有人认为是CH3CHO指明乙醇在溶液中被老师:讲有机物化合价标法、引导学生分析氧化产物究竟是哪种物质。氧化,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板书:2、根据变价原则推出.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CH3COOH和Cr2(SO4)3要求二、请写出未配平的方程式:K262O7+C2H5OH+H 2SO4- C2(SO4)3+CH 3COOH+ K 2SO4板书: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配平。(先

12、金属离子,后酸根离子,最后氢原子,检验用氧原子)2K262O7+3C2H5OH+8H 2SO4=2K2SO4+2Cr2(SO4)3+3CH3COOH +11H 2O小结:本节课所涉及的反应中,氧化剂分别是:NaCIO、HNO3、K262O7咱们来总结一下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投影仪体现)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化合价降低(特征)得到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某价元素被还原得到还原剂产物 (实质(过程)(结果)(强氧化性)还原剂(强还原性)二、解题关键:得失电子守恒。三、陌生方程式书写、配平方法1、根据价态变化找出氧化剂、还原剂;2、根据变价原则推出氧化产物、还原产物;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13、配平写出的方程式。(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选题为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通过新情境复习了中学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所 有主要知识。从课堂实施的情况来看,视频引入,创设的学习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用实验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通过做题,学生积极、主动 回忆起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落实巩固双基知识。分析近几年高考中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考法,让学生明白高考就这么考我,一点也不神秘,没什么可怕的。接着创设一个生活中常见但化学原理完全陌生的情境:交警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学生分 组实验模拟过程,体会小组合作精神,当他们观察到实验现象时,非常的兴奋,让学生在兴 奋点上突破难点,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揭示化学实验现象的本质。我预设时间与实施过程中的差距,教学环节中预设的时间为30分钟,而实际教学中却用了 40分钟。出现差距的原因:1、学生就能流利回答且相对完整,结果一位学生才补充完整。看来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不是非常扎实,以后复习中要注意基础知识放慢步伐。2、我事先认为会出现两种答案,正确率约80%实施过程中只有 60%造成分析时间加长了,说明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