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岩石的毛管力_第1页
油藏岩石的毛管力_第2页
油藏岩石的毛管力_第3页
油藏岩石的毛管力_第4页
油藏岩石的毛管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练岀技巧巧思岀硕果第三节油藏岩石的毛管力一. 名词解释1. 毛细管压力 Pc(capillary pressure) :2. 贾敏效应(Jamin effect)3. 毛细管滞后(capillary hysteresis)4. 阈压 PT (threshold pressure)5. 润湿指数 W(wettability index)6. J 函数(j-function)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X1. 毛管力曲线的中间平缓段愈高,则主要孔道半径愈大。()2. 两相流动时,并联孔道中较大孔道的流速一定大于较小孔道的流速。()3. 自吸过程毛管力一定大于驱替过

2、程。()4. 同一油藏中油气过渡带高度大于油水过渡带高度。()5. 毛管力曲线上中间平缓段愈长,则毛细孔组成愈均匀。()6. 毛细管插入非湿相流体中,毛细液面将上升三. 选择题1 毛管中两相弯曲界面所形成的毛细管力方向应指向A.湿相一侧B.非湿相一侧C.管壁D.沿曲面切线2有A,B两根等直径玻璃毛管,A管直接插入盛水烧杯中,稳定后 A管内外的水面高差为ha, B管先装满水后再插入上述烧杯中,稳定后B管内外的水面高差为hb,那么ha与hb的关系为A.ha > hbB.hav hbC.ha=hbD.不确定()3 岩石毛管力与油水过度带厚度成 _,与岩石平均孔径成 _。A.正比,正比B.正比,

3、反比C.反比,正比D.反比,反比()4 毛管力曲线测定方法中,A.压汞法,半渗法B.C.半渗法,离心法D._是一种经典方法,离心法,半渗法半渗法,压汞法测定速度最快。()5 毛管压力曲线上中值毛管力Pc50愈大,则岩石孔隙愈偏,岩石综合物性愈A.粗,好B.粗,C.细,好D.细,差6 将一根玻璃毛管插入盛油的烧杯中,则毛细管中液面将A.上升B.下降C.不变化D.不确定()7 表征分选差歪度略细喉道的图是。()BCD8 毛管力曲线上中值毛管力Pc50是指_的毛管力。A.毛管力等于50kg/ cm2时 B.离自由水面50米处C.含水饱和度等于50%寸D.平均孔径所对应孔道()9亲水岩石中水驱油的毛管

4、力为 _,亲油岩石中水驱油毛管力为 _A.动力,动力B.动力,阻力C.阻力,动力D.阻力,阻力()10离心法测定毛管力曲线时,欲实现水驱油过程,则须在岩心中先饱和,且岩心应置与转臂的。A.油,外B.油,内C.水,夕卜D.水,内()11 毛管中两相弯液面所形成的毛管力的方向指向A.湿相一侧,B.非湿相一侧C.管壁,D.沿曲面切线四. 问答题1.如何建立毛管压力概念?怎样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个作用点)分析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Pc?2.何谓贾敏效应?分析形成的原因,在实际油藏中如何减小这种效应?3驱替过程和吸入过程是如何规定的?它们怎样影响毛管压力曲线?4.就你所知,有哪几种测定毛管压力的方法?试

5、分别简述各种测定方法的基本实验原理, 并画出其中一种方法的测定仪器流程示意图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5.对于一条实测毛管压力曲线,应该分析哪几个主要特征(或参数)?这些基本的意义 和用途是什么?7如何利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判定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五. 计算题1有三支不同半径的毛细管,内半径分别为1 0.1和0.01 mm插在同一盆水里,测知水的表面张力为72.8mN/m三支毛管中的水面与毛管壁的夹角都为 30度,试分别求出这 三支毛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取水的密度为1 g/ cm3 )假如水面上改用密度为0.87 g/ cm3 的原油,并测得油水界面张力为33mN/m接触角都为30度,试分别求三支毛管中水

6、面上 升的高度。假如把盆中的水换为原油,其密度为 0.87 g/ cm3,原油的表面张力为28.5mN/m接 触角为30度,试分别求三支毛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对比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2 如图所示,一毛管中存在一气泡,气泡静止时测的油气界面与毛管壁的润湿角为 45° 对毛管一端加压,使气泡流动,移动开始时测得润湿角分别是 9 ' =60。,B =30。, 若油气界面张力为24mN/m毛管内半径为0.1mm,试求使气泡移动时所加的附加压力。(水滴对管壁产生的阻力效应是垂直作用与管壁压力的1/10 )解:3有一变断面毛管如图,已知ri =0.1mm,r2 =1cm,今有一气泡欲

7、通过窄口,气泡两端 为原油,测得油气界面张力为 21.8mN/m接触窄口产生最大变形时的接触角分别为为60度,1为15度,试估算气泡通过窄口所引起的压力差。解: 4.有一岩样由毛管压力资料得到油排水的排驱压力为0.042MPQ而空气排油的排驱压力为0.046MPa另测得油-水截面张力为28.0mN/m空气-油表面张力为24.9mN/m,求该 岩样的润湿指数及接触角,并判别润湿性。解:5.已知下列资料:水银的表面张力为 410mN/m水银-空气-岩石体系的润湿角为160°, 油藏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为30mN/m油-水-岩石体系的润湿角为39°,油水密度差为0.4 g/ c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