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_第1页
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_第2页
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_第3页
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_第4页
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5 卷第 1 期武 汉 交 通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2003 年 3 月V o l. 5 N o. 1Jou rnal of W uhan Comm un icat io n M anagem en t In stitu teM a r.2003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刘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3)内 容 提 要: 外部性客观存在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 是伴随生产或消费产生的某种“副作用”, 这种副 作用往往是相关者行为的非自愿结果。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资源的非帕累托最优配置, 克服外部性始终是一个 棘手而又重要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 解决外部性有多种途径:

2、 经济措施、政府管制、自愿协商、社会准则等。 每种途径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因此, 在具体解决外部性问题的过程中, 应因地制宜地选择解决办法。关 键 词: 外部性; 庇古税; 科斯定理; 产权; 交易费用中图分类号: F 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23146 (2003) 0120055205自从 1890 年马歇尔在其巨著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外部性概念以来, 外部性成了经济学 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外部性问题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并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产生重要影响。战后尤其是 70 年代以来,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等一些社会问题的 不断加剧, 外部性问题几乎成了

3、经济学炙手可热的话题。 本文试图在阐述外部性的含义及其 作为经济低效率的根源的基础上, 对外部性的各种校正方法进行评述。一、 外部性的含义和分类现代经济词典对外部性的解释是“在私人费用和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 的不一致”。美国经济学家 J ·E·米德认为: 外部性是“这样一种事件, 即它给某单位或某些 人带来好处 (或造成损害) , 而这些单位或这些人却又不是作出直接或间接导致此事件之决策 的完全赞同的一方”。按照布坎南的观点, 所谓外部效应就是某经济主体的福利函数的自变量 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 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赔偿。 如函数公式所示:F j

4、= F j (X 1j, X 2j, X 3j, Xnj, Xm k ) jk。这里, j 和 k 是指不同的个人 (或厂商) , F j 表示 j 的福利函数, X i ( i= 1, 2, n, m ) 是指经济活动。这表明, 个人 (或厂商) j 不仅受到自己所控制的经济活动 X ij的影响, 同 时也受到另外个人 (或厂商) k 所控制的经济活动 Xm k 的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使得对其他经济 主体造成的损失和收益均不能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反映出来, 我们就说存在着外部性。按照外部性的影响效果, 可分为正外部性 (po sit iveex ternality 或外部经济) 和负外部

5、性 (negativeex ternality 或外部不经济)。正外部性是指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 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 根据其产生的领域, 正外部性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具体形式: 一是 生产的正外部性, 如水果园园主与养蜂场场主的关系; 二是消费的正外部性, 如私人花园给收稿日期: 2002212210作者简介: 刘 兰 (19752) , 女, 湖北石首人, 江汉大学商学院教师, 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过路人带来的视觉享受。 负外部性是指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后者无法向前者收费的现象。同样,负外部性也可进一步分为两种具体形式: 一是生产的负外部性, 如上游的化工厂对

6、下游渔场 的污染; 二是消费的负外部性, 如某人音响音量开得过大而影响邻居休息等。在现代社会里, 这类外部性普遍存在, 并且进一步动态化, 使得这类外部性概念的外延进 一步拓宽, 由代内外部性进一步延伸到代际外部性。前者是指外部性的影响仅限于当代人之内, 表现为代内负的外部性和代内正的外部性两种; 而后者则表现为外部性的影响进一步转嫁到了 后代人, 使得后代人无功受禄 (如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的代际正的外部性或无辜受害 (如对 大气、 淡水、 森林等各种生态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经济开发利用) 的代际负的外部性。由于代内负外部性现象比较常见, 产生的问题较多, 且对外部不经济的分析方法同样也

7、适用于对外部经济的分析, 所以本文着重研究代内的负外部性。二、 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任何一对物品的边际替代率 (M R S) 同其对任何两个生产 者的产品边际转换率 (M R T ) 相等, 即任何两种物品的价格比率对于生产这些物品的任何生 产者来说也应等于其边际转换率, 否则增加一种物品的生产的同时减少另一种物品的生产将 会有利可图。在完全竞争下, 最优资源配置的条件是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 (P= M C) , 因此, 价格比率实际上就是边际成本的比率, 而边际成本的比率也就是边际转换率。但若存在外部性, 帕累托最优就无法实现了。 因为此时, 一种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

8、(M SB ) 应等于边际私人收益 (M PB ) 之和加上边际外部收益 (M EB )。同样, 边际社会成本 (M SC) 等于边际私人成本 (M PC) 之和加上边际外部成本 (M EC)。即 M SB = M PB + M EB M SC= M PC+ M EC按照经济学的观点, 交易双方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M PB = M PC, 而社会福利最 大化的条件却是M SB = M SC。若某项经济 活动造成外部成本 (如污染物的排放) , 而 没有外部收益, 则 P= M PC< M SC, 而有效 率的资源配置则要求 P= M PC= M SC, 则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 这种产品的生

9、产就超 过了社会最优水平。反之, 若某项经济活动 带来外部收益 (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 而 没有外部成本, 则 P= M PC> M SC, 从全社 会的角度看, 这种产品就生产不足, 资源被不合理地分配了。 我们可用下图加以说明:图 (1)外部不经济产生的效率损失图中M R 代表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 M PC 代表私人边际成本曲线, M SC 表示社会边际成 本曲线,M EC 表示边际外部成本曲线。图中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 即M SC> M PC, 其差额为边际外部成本M EC, 表明存在负的外部性。 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 R = M PC, 决定产量水平为Q

10、, 相应的价格为 P; 而社会的最优产量为M R = M SC 所决定的Q 0 , 相应的 价格为 P 0 , 由图可知, Q > Q 0 , P< P 0 , 这意味着负的外部性导致生产过度, 价格偏低, 从而 给社会带来了损失。实际上, 若产量从Q 减少到Q 0 , 私人的损失是A EF, 而社会中其他人的 收益是A EBF, 若假定三者的钱是等值的, 则社会的净收益是 EFB。此外, 外部性的存在还会导致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在生产者之间存在差别, 而且不同要素间的边际替代率也不相同, 生产者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也不相同。 最后, 生产者的边际转 换率和消费者边际替代率的偏离就必然

11、发生, 总之不论在生产还是在消费方面, 都会造成资 源配置的效率损失。可见, 如果没有法律的、 经济的、 行政的或其它方面的约束, 外部性经常导致社会资源 的低效率配置, 加大社会成本。 只有采取某些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 尽量克服外部性, 将外 部于社会的潜在成本内部化, 才能促进经济更快发展。三、 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法(一) 经济措施: 税收与补贴庇古提出了著名的修正税 (co rrectivetaxes) , 即对产生负外部性活动的经济主体课征正的 税收, 同样, 对于产生正外部性活动的经济主体课征负的税收实行价格补贴, 就会消除 私人边际成本 (或收益) 与社会边际成本 (或收益) 之间

12、的差异, 使资源配置重新回到帕累 托最优状态。现以负外部性为例来说明庇古方法的作用原理。在图 (1) 中, 负外部性产生的效率损失 是由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偏离造成的, 即图 (1) 中的M PC 曲线与M SC 曲线相偏离。庇 古方法就是对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征收一定的税款, 税额等于负外部性活动对其他经济行为 者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 (M EC) , 即边际社会成本 (M SC) 与边际私人成本 (M PC) 的差额。 用公式表示为: T = M SC- M PC。结果, M PC 曲线上升到M SC 曲线的位置, 产量由Q 减少 到Q 0 , 外部性问题得到解决。庇古税的基本原则与现行有关

13、国际组织、 国家政府及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同并倡导的 “污染者付钱原则” (Po llu terpaysp rincip le) 是相一致的, 事实上, 征收污染税是目前被各国 政府所采纳的最普遍的控污措施之一。 但庇古办法本身存在一定缺陷。 第一, 庇古办法没有 考虑到外部性活动的相互性。 施害者因征税而增加成本, 受害方不会因为政府对施害者征税 而改变其决策, 结果可能造成低效率。 有经济学家认为, 在对施害者征税的同时, 也应对受 害者征税。 第二, 庇古税要求政府掌握的信息量较多。 第三, 在征收庇古税后, 消费者面临 较高的价格和更少的需求量, 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造成福利净损失。补贴和

14、税收是一对孪生子。 一般来说, 有三种情况需要补贴。 首先, 对外部性中受损者 要给予补贴。 例如,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 即受火车火花影响的车 轨旁的种田者应该受到政府的补贴。 其次, 产生外部经济性的一些厂商或公共产品应当受到 政府或社会给予的补贴, 例如考古队、 博物馆、 医院等。 第三种情况是: 给外部性产生者予 以补贴。 但有人把这种补贴称之为向污染者行贿。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这种方法实施的结果 并不能达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 因为厂商在决定其产出水平是所考虑的仅仅是私人边际成本。 就补贴与税收来说, 厂商偏好的当然是前者, 而不愿意交纳税金, 因为获得补贴能够获得

15、较 高的利润, 而且没有使厂商的股东们产生反对控污的压力。(二) 政府的直接管制政府还可以采取行政措施对外部性进行直接干预。 如从行政上指示生产者提供最优的产 量组合, 调整电力和石化等高污染工业生产布局, 严格限制厂址的选择, 发放 “排污许可 证”, 有时还可指示把产生外部性和受外部性影响的双方厂商联合起来, 使外部性“内在化”。 以污水排泄工厂为例, 如果把它和下游的工厂合并, 污水净化成本将变成联合企业的私人成 本, 这样, 作为利润最大化的自然结果, 外部性也将受到限制。其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直接规定外部不经济的允许数量。 例如在污染物方面, 规定 排污标准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并为许

16、多政府所采用的行政手段, 即由管制部门指定并依法强制 实施的每一污染源特定污染物排放的最高限度。 通常排污标准和惩罚相联系, 超过标准, 排 污者将受到惩罚。 这一点与庇古的排放税之间有很大差别; 在税收方法中, 所有没有消除的污染排放量都要纳税, 而按照排放标准, 只要符合标准要求就不受惩罚, 因而也就没有推动 污染物继续消除的动力, 保留了一个“污染者特权”, 未能充分体现出“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不仅如此, 规定排放标准还存在技术上与操作成本上的困难, 而且, 有效的罚金还可能使政 府受到 “污染者集团”在服从标准与认罚上的强大政治压力。(三) 自愿协商: 科斯定理与交易费用在 20 世

17、纪 60 年代以前, 经济理论界基本上因袭庇古的传统, 认为处理外部性问题时应 该引入政府干预力量, 外部性生产者或被课税、惩罚或给予津贴, 外部性受影响者则被补偿。 这一传统被科斯于 1960 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所打破, 从而充实和正式确 立了科斯于 1937 年在其重要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交易费用概念, 提出了用界定产权 的方法来解决外部性的低效率。 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勒将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 的论点称之为 “科斯定理”。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 科斯开篇即申明 “本文涉及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 商企业的行为。”(1960 年, 第 141 页) 科斯认为, 对这类

18、涉及有害影响的问题的解决, “人们 一般将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了损害, 因而所要决定的是: 如何制止甲? 但这是错误的。 我们 正在分析的问题具有相互性, 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 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 是允许甲损害乙, 还是允许乙损害甲? 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科斯定理指出, 只要产权界定清晰, 同时交易成本为零或可以被忽略, 那么, 外部性问 题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自行解决。 既然产权不清是产生外部性的根本原因, 那么, 顺理 成章的结论是界定产权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确立产权导致价格将资源引向效率。如图 2 所示, NM R 曲线是行动方的边际净利润曲线, 即NM R =

19、M R - M PC, M D 是边 际外部成本曲线, 若把产权确定给行动方, 则M D 曲线表示受影响方愿为活动水平的减少而 对行动方支付的边际最高补偿曲线, 若把产权界定给受影响方, 则M D 曲线实际表示受影响 方行动方要求的边际最低补偿曲线, 现分别就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1. 产权确定给行动方。 行动方愿意将产量确定在Q 1 点上, 因为此时的M R = M PC, 受 影响方则愿意为行动方减少产量而提供补偿, 最高补偿水平由曲线M D 决定。M D 曲线与 NM R 曲线相交于 E 点, 该点对应的产量为Q 3 。若产量由Q 1 减少到Q 3 , 则行动方损失 EQ 3 Q 1 ,

20、而受影响方愿意提供的补偿是 EQ 3 Q 1C, 多出的 EQ 1C 部分则成为行动方减少产量的动 力, 双方通过谈判, 将产量减少Q 3 , 对 EQ 1C 部分利益进行分割, 使彼此都得到好处。当产 量小于Q 3 时, 虽然受影响方仍会对减少产量进行补偿, 但这一补偿额度已无法弥补行动方因 产量减少而带来的损失, 所以, 产量将最终停留在Q 3 上。2. 产权确定给受影响方。受影响方当然希望 行动方的产量为零, 那样, 受影响方就不用承担 外部成本, 或者行动方给予的补偿不少于他们承 担的外部成本, 即曲线M D 以上的部分。行动方 可以给予的补偿实际以 NM R 曲线为限。 如图 (2)

21、 可以看出, 在产量Q 3 左边, NM R 曲线高于 M D 曲线, 说明行动方与受影响方存在相互交易 的动机, 他们交易的结果是对利益ABE 进行分 割, 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在产量Q 3 的右边, NM R曲线低于M D 曲线, 双方失去了交易的动机, 所 以产量仍会停留在Q 3 上。图 (2)外部效应的解决: 科斯定理这两种对立的产权分配形式最终都是产量稳定在Q 3 上, 说明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 无论 产权的初始配置如何, 从效率角度讲都是无关紧要的, 产权最终都会保留在对它评价最高的 人手中, 使帕累托最优得以实现。科斯定理招致了一些批评: 其一, 在受损者众多时, 科斯定理解决不了

22、搭便车问题, 因此 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其二, 外部性涉及的人数众多时, 他们自愿地组织起来试图使外部性内 部化, 其成本是巨大的, 同时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共同行动, 这本身就是一种公共物品, 所以, 把政府明确地看作是众人建立的使外部性内部化的义务机构是符合经济需要的; 其三, 建立一系 列的财产权反而会导致低效率, 因为许多财产权不是通过法律而是通过一些公共规则建立的。 尽管科斯定理被人们认为有上述局限性, 但总的来说, 它主张利用明确的财产关系来提 高经济效率, 解决外部性给资源最优配置造成的困难, 尤其是解决公共资源中出现的严重外 部性问题, 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它启发了一代经济学家, 使外部性理论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4. 社会准则 即对人们进行社会准则的教育以解决外部性问题。斯蒂格利茨认为: 社会准则 ( socialsancit io n s) 的内容就是 “黄金律” (go lden ru le)。 他 认为, 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解释黄金律就是“要产生外部经济性, 不要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由 于人们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如在餐桌上大声说话) , 所以人们要时时刻刻用社会准则来要求 自己。 这种黄金律在家庭中一般来说成功地避免了外部性, 但就社会化过程来说却没有成功 地解决现代社会产生的各种外部性问题。 例如, 乱扔东西被课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