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公路主要参数及安全要求_第1页
公路运输公路主要参数及安全要求_第2页
公路运输公路主要参数及安全要求_第3页
公路运输公路主要参数及安全要求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公路运输、公路主要参数及安全要求(新加入) 公路由直线段和曲线段组成。线路平面包括下列要素(图7-1)1 平曲线半径曲线段的中心线在平面上所对应的半径,叫平曲线半径。线路的曲线半径是根据汽车结构特征而定的。最小平曲线半径Rmin应大于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min根据汽车轴距、路面横坡和设计的汽车运行速度来确定。按照曲线段汽车运行时产生的倾覆离心力应与曲线段超高引起的下滑力平衡的原理,可以导出Rmin的计算式 (7-1)式中 Rmin一一线路最小平曲线半径,m;汽车运行速度,km/h;轮胎与路面间横向粘着系数,其值为0.060.22,冰冻期较长或多雨地区取小值,干燥地区取大值;iH路面

2、横坡,i=26%。各级公路的Rmin可按有关资料设计手册选用。图7-1 公路平面要素2.切线长度曲线段的切线长度是公路转角交点JD1至曲线与直线连接点的切线长度,可由下式计算确定 (7-2)式中 T切线长度,m;R平曲线半径,m;转折角(平曲线半径之夹角),(°)。3.曲线长度 (7-3)4.外矢距(转角交点至圆曲线中心的距离) (7-4)5.曲线段超高汽车行驶在曲线段上时,受离心力的作用,使汽车向曲线外侧滑移或倾覆。为此,通常将曲线段外侧路面升高。这种设置称为曲线段外侧超高。平直线段路面的横断面常常是双向倾斜的,当其与曲线段相接肘,横断面由双向倾斜逐渐过渡到单向倾斜,这一过渡路段称

3、为缓和曲线段,其外侧逐渐超高。向转弯内侧倾斜的单向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超高横坡iH (7-5)式中 iH-一超高横坡,%;U汽车运行速度,km/h;g重力加速度,m/s2;R一一平曲线半径,m;路面与车轮间横向粘着系数(一般=0.060.22)。超高横坡一般在2-6%,最大不超过10%。具体值根据设计车速、平曲线半径、路面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不同设计计算车速与平曲线半径时的超高横坡值如表7-1。表7-1 平曲线超高横坡值超 高 横 坡iH(%)设计计算车速(km/h)403020平 曲 线 半 径(m)23456250100<10085<8575<7665<6

4、55515055<5550<5045<4540<40257525<2520<20156.曲线段加宽汽车在曲线段上行驶时,各车轮的位置不同,其所画出的曲线半径也不同。后轴内侧车轮的转弯半径小,前轴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最大。因此,路面行车部分的宽度需加大(一般在内侧加宽),此增宽部分称之为曲线段加宽。当内侧加宽有困难时方可在曲线段外侧加宽。加宽应从直线段或缓和曲线段开始,逐渐加宽至圆曲线部分。双车道曲线段加宽值为 (7-6)式中 Bj一一双车道曲线部分几何加宽值,m;L一一自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其他符号意义同前。双车道曲线段的车道总宽度为 (7-7)式中

5、 Bz双车道曲线部分的总宽度,m。单车道曲线段加宽值按双车道加宽值减半计算。若公路两侧路肩各为2m,且路面加宽不到1m时,路基可不加宽;若路面加宽大于1m时,路基加宽应按内侧路肩宽度不小于1m计算。7.线路连接包括直线段与曲线段相连接和相邻两平曲线段相连接两种。(1)直线段与曲线段相连接为使汽车平稳通过曲线段,在直线段与曲线段之间应设置缓和曲线段。图7-2 线路超高缓和段的横坡过渡示意图(a)超高缓和段立体图;(b) 超高缓和段上各横断面缓和曲线长度 (7-8)式中 Iq缓和曲线段氏度,m;符号意义同前。(2)相邻两平曲线段相连接相邻两同向平面曲线段均不设越高横坡或所设超高横坡相同时,可以直接

6、连接;当所设超高横坡不同时,中间需要按两相邻越高横坡之差设置超高缓和线段。l1l0l2ST图7-3 停车视距相邻两反向平曲线段均不设越高时,中间设不小于自卸汽车车长的直线段,条件困难情况下可不设直线段但必须减速运行;两相邻曲线段均设越高时,中间应有不小于两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直线段。8.视距汽车司机在行车时能看到其前方车辆或道路上或道路上障碍物所必须的最短距离。车辆在曲线段上行驶时,为保证有足够的视距,弯道内侧如有建筑物、树木、路基边坡或其他障碍物时必须予以排除。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停车视距的最短距离ST如图7-3所示 (7-9)式中 l1司机观察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m;12汽车开始制

7、动到完全停止时所行驶的距离,m;l0为防止汽车万一驶近障碍物不能停住而在视距计算中考虑的安全距离,m;一一汽车运行速度,km/h;t司机观察反应时间,-般取值为1.52s;1.05考虑汽车转动部分惯性力的系数;计算粘着系数,=(0.5-0.6)粘着系数;一一滚动阻力系数;i-一一道路纵坡,%,上坡为正值,下坡为负值。当两车对向行驶时,会车视距的最短距离SH计算式为 (7-10)式中 、汽车由路中央驶回各自车道的距离,m。 为简化计算,可取 露天矿汽车在各级公路上的视距应小于表7-2所列数值。表7-2 视距值超 高 横 坡iH(%)道 路 等 级停车视距会车视距50100306020409.最大

8、允许纵坡纵坡过大,汽车上坡时长久使用低速档,水箱里的水易于沸腾,油管易于“气阻”而发生熄火,导致停车;下坡时,重车制动困难,制动器急剧温升,刹车次数多使轮鼓发热直至失效而产生安全事故。纵坡过小会使线路增长,增加扩帮工程量,使基建费增多。各级公路的最大允许纵坡为:级6%;级8%;级10%。10.限制坡长为防止汽车在长陡坡段上运行时发动机和制动器过热而发生故障,对坡段长率应有所限制。当纵坡5<i6时,限制坡长L800m。以此类推,当i增加时,限制长度按换算系数折算为限制坡长LH(表3-3)。多坡段的换算坡长按下式计算。 (7-11)式中 LH限制坡长,m;1、2、3n坡长换算系数;L1、L2、L3Ln各坡段的长度。表3-3 限制坡长LH与换算系数纵向坡度(%)限制坡长LH(m)坡长换算系数5<i66<i77<i88<i99<i128005003502501501.001.602.303.205.30当限制坡长或换算限制坡长LH>800m时,应在不大于800m处设置纵坡<3%的缓和坡段,其长度为4050m。11.纵坡折减当平曲线半径50m时,该平曲线的最大纵坡应根据表3-4的规定予以折减。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纵坡折减值视海拔高度而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