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国际理解教育-最新教育资料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国际理解教育-最新教育资料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国际理解教育-最新教育资料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国际理解教育-最新教育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国际理解教育笔者有意对人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做了一个系统梳理,发现其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课文共有103 篇,约占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内容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不禁引起了笔者的重视,并由此进行了有关教学研究实践。一、主要特征纵览小学语文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内容的课文,发现其有以下特征:1. 跨度宽。除一年级上册外从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下册的11 册教材,均有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内容的课文,几乎横跨了整个小学学习阶段。 这既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规律,也贯穿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全过程。2. 涵盖内容广泛,所占比重较大。根据笔者所做的统计(见附表 1:小学语文教材中的

2、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统计表),相关课文 103 篇(其中 19 篇为选学课文, 87 篇为阅读教学课文,其中还不包括课文中含有介绍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课文, 如六年级上册的丝绸之路中对古伊朗国的介绍等),约占小学阶段所学全部课文的四分之一左右,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这也充分表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具有高度的开放性。3. 涉及教材内容编排的多个方面。既有精读课文,如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卖木雕的少年等,也有略读课文,如妈妈的账单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既有选学课文,如小狮子爱尔莎七色花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等,也有课外书屋的名著推荐阅读,如苏联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森林

3、报、德国作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等;既有资料袋介绍,如五年级上册松鼠后的资料袋关于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和他的作品自然史的介绍,还有主题习作,如五年级下册的第二组习作的看图作文等。4. 主题广泛。有表现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的,如浅水洼里的小鱼燕子专列等;有歌颂互助友爱主题的,如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有关注儿童成长的,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科利亚的木匣乌塔;有关注国际和平、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大瀑布的葬礼自然之道;有反映亲情、友情的,如去年的树妈妈的账单小珊迪;有歌颂人物品质的,如三个儿子穷人永生的眼睛;也有表现国际

4、主义友谊的,如再见了,亲人手术台就是阵地 中国国际救援队, 真棒!等。5. 作家国籍众多。 不但有一些国内作者作品也有许多国外作家的作品,而且国外作家分布比较广,亚、欧、非、美各大洲均有。足见小学语文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视角是多维的。 课文中既有国内作家看世界的作品,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季羡林) 、维也纳圆舞曲 (冯骥才) 、彩色的非洲 (彭仁)等,也有国外作家的名篇佳作,如金钱的魔力(美国马克·吐温) 、麻雀(俄国屠格涅夫) 、鲁滨孙漂流记 (英国笛福)等。6. 体裁形式多样。有诗歌,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白桦等;有散文,如钓鱼的启示牧场之国等;有神话故事,如普罗米修斯等;有

5、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去年的树等;有戏剧,如半截蜡烛等;有小说,如凡卡鲁滨孙漂流记等;有科普作品,如跑进家来的松鼠蟋蟀的住宅等;有书信,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也有演讲稿,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二、教学策略基于以上特征, 笔者不免思考: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既体现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 又能巧妙地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呢?实践中笔者不断探索相应有效的一些教学策略,确定以下基本教学目标:在语文学习中基于语言学习, 增进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养成学生尊重异国文化的意识, 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等。1. 学习课文,增进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相关课文内容,

6、或多或少地含有异国文化内容,比较典型的有姓氏文化差异、生活习俗差异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 教师的讲解或资料的查询,逐步了解异国文化,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1)透过姓氏文化差异,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熟读,交朋友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十岁上下的儿童,学习汉字也刚刚起步。而许多国家人名和我国人名有比较大的差别:或者陌生、拗口、不好读,或者人名比较长、难读,甚至中间有停顿。这样势必导致学生一时很难读正确、 读流利。 教师可以结合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熟读姓名, 和异国友人打招呼、 交朋友”等办法,一边认识生字、熟读人名,一边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解,明文化教学外国姓名时还可以适

7、当进行异国姓氏文化的介绍。 适当穿插介绍一些外国人姓名与中国姓名不同的特征:英、美、法、俄、阿拉伯等许多国家的人的姓名与中国完全不同: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外国人则是“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有时还夹带着父辈的名以表示尊重和纪念”。比如,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原名是“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通过姓氏文化的对比, 学生很快就能认识到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 学生就不会在认识中外差异时, 简单地概括为长相不同了。(2)学习外来语汇,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等日益频繁,许多外来语汇也不断涌入,这些外来语汇有些是新科学、新产品,有些是新

8、文化、新思想,有些是新事物、新变化、新概念正因为其新,所以这些外来语汇主要是通过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汉语语素、直接使用原文等方式汇入汉语语汇的,自然也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如,“坦克、狮子、玻璃”等,所以学习这些外来语汇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学习外来语汇, 一边溯本求源地介绍外来语汇的来源,进而深入了解异国文化。教学矛和盾的集合时,文中的“坦克”就是外来词,其英语为“ a tank ”。教师适时引入一段坦克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据说英国战地记者埃文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向英国军方建议,在拖拉机上安装钢板和火炮,这就是坦克的雏形。叫其为坦克,是英国人为了保密, 将这批坦克运往前线时都写为

9、“水桶”的名称,而英文的“桶”,中文音译就是“坦克”,后来人们就沿称为坦克。 这样简洁的趣味故事介绍让学生很快就深入理解了坦克的由来和结构。 (3)进行人文熏陶,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 因此,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是其重要的教育内容。 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性的同时, 自然就会受到蕴含其间的人文性的熏陶。 而人文熏陶感强的学生,往往学习语言的情味、兴趣等十分浓厚,反过来又有助于他们对工具性的准确把握。 因此,对于文中的人文内涵,切不可因现阶段对工具性的重视、 强化而对人文性弱化、忽视,两者之间应该是各有特征,互为补充,合为一体的。打个比方来说, 工

10、具性和人文性就像各国货币的正反两面一样: 一面代表了面值,一面代表了国家文化和版权等,两者俱不可偏废。各国的货币可以通过外汇比率互相流通。同理,国际理解教育教材的人文内涵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引导学生进行国际人文熏陶,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当然,教学时应结合课文主要内容巧妙进行,尽量不要流露教化的痕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 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小学语文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人文熏陶主要有以下几类: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如路旁的橡树大瀑布的葬礼自然之道等,这类课文在我国教材中较少,特别需要重点引导。关心他人, 关爱社会。 如卡罗纳永

11、生的眼睛 检阅等,这类课文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后, 表达心中的震撼和感受。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半截蜡烛等和小英雄雨来等红色经典课文学习与革命英雄故事相结合,引导学生反战爱国。相信科学,追求真理。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追求真理、坚韧执着的品质。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如玩出了名堂科利亚的木匣我不是最弱小的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好学深思、积极探索的精神。友情、亲情,至美至真。 如去年的树妈妈的账单 地震中的父与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敬爱长辈,善待他人,仁爱

12、友善的精神。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如中彩那天尊严等,培养诚实正直、严守自尊自爱的道德底线。心怀恻隐,自立自强。如穷人乌塔真实的高度等,培养学生富有同情心、恻隐心,能够正确面对现实,自立自强的精神。异国风俗,学习欣赏。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等,培养学生欣赏和尊重、理解异国风俗人情,并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2. 通过中外作品比较,感受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差异(1)关注语言表达,感受语言表达的差异尽管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外国作品大多是经过我国译者翻译改编后选入的, 有些语词顺序和语调已经作了适当改动,改成了符合中国阅读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依然可以透过译本窥视外国作品的语

13、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进行中外作品对比,有助于他们感受中外作家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的实质差异。如,四年级上册我国作家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从语言表达上看同是写鹅的步态,丰子恺是这样描述的:“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而叶·诺索夫是这样表达的:“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 再合上掌蹼, 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于此可以看出丰子恺的语言简洁,

14、采取了与“鸭步和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作比的方式, 突出鹅的步调从容; 而叶·诺索夫则非常注重细节描写,把鹅的步态用慢镜头微格的方式描述,突出每一步的慢条斯理,语言细致入微。除此之外,外国作家作品还有许多在语言表达上, 和中国作品不一样的地方。 a. 长句子较多,而且句子偏长。如白公鹅最后一句就长达 59 字; b. 语言风趣幽默,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父亲对孩子说:“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c.大道理用具体事例表现,如钓鱼的启示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引导学生适当体会, 会让学生感受中外作家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取长补短,善于学习,让语言“洋为中用”。(2)关注文章结构,感受谋篇布局的差异许多外国文学作品选文不仅具有典型的风格特征,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结构特点。 妈妈的账单就运用了“儿子和妈妈两份账单对比”的形式, 半截蜡烛 采取了戏剧的形式, 凡卡采取了书信表达中插叙回忆的形式,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则是一篇演讲稿这些都可以明显感受外国文学作品非常注重文章结构的特点。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同类题材作品的结构区别,有助于让学生感受中外作品文章结构的特点, 感受中外作家在布局谋篇上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积淀的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