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乙醇对人体危害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王民生i,常元勋2(1、 江苏省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毒理与功能评价所2、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作者邮箱:乙醇(ethanol)俗称酒精。饮酒与60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明显相关。一般来说, 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患病的危险也增加,大量饮酒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众所周知,即使是适 度饮酒(一般被定义为酒1040g/d)。适度饮酒可增加患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如肝病、 口咽癌、食管癌和胰腺炎,但是可能对胃炎和胆石症有益,其中有些疾病是饮酒直接引发的, 如肝病等;还有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则是因饮酒而上升,如口腔癌、咽喉癌、肠癌、乳腺癌、 抑郁症、中风等。另外,饮酒还会引发更多交通
2、事故和暴力伤害。因此,人们需要警惕酒精 对健康的危害。乙醇进人体内后通过胃肠道吸收,仅有2%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腺以原形排出,其 90%98%在肝内氧化,很少在肝外代谢。经肝代谢的乙醇约80%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 醛,约20%通过微粒体乙醇氧化酶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醇(aldh)转化为乙酸, 后者以乙酰辅酶a的形式进人三梭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口服乙醇90%98%是通 过以下三个途径代谢:饮酒后,首先启动0级经典途径,即通过胞质内的乙醇脱氢酶 (adh);过氧化小体内的触酶过氧化氢酶(cat)进行代谢;当血乙醇浓度过高时,也启 动一级代谢途径,即通过内质网中的微粒体乙醇氧
3、化代谢系统(meos)进行代谢,通过这三 种酶的作用将乙醇氧化分解为乙醛。乙醛对肝有直接毒性作用,可以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而 引发一系列变化。此外,meos代谢过程需要氧及细胞色素p450 (cyp450)参与,其中可 被乙醇诱导的部分称为cyp450 2ei。过量酒精的摄人对器官的损伤不仅仅是酒精本身,还 有酒精代谢的效应。一、遗传毒性与致癌表现(一) 动物实验资料鼠伤寒沙门菌致突变试验阴性。小鼠显性致死试验中,小鼠经口给予乙醇11.5g/(kgd), 连续2周,结果阳性。小鼠经口给予1000mg/kg和2000mg/kg乙醇,5天凋,连续3周, 观察乙醇对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骨髓细胞染色
4、体畸变细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的 1000mg/kg和2000mg/kg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分别为3.75±0.50 %。和5.50±1.29 %。,高 于阴性对照组(1.75±0.50%。)(p<0.05); 1000mg/kg和2000mg/kg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 变细胞率分别为5.00±0.82%和8.00± 1.15%,阴性对照组为4.00±0.82%, 2000mg/kg组与 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有研究发现,4500mg/kg剂量的乙醇,可使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并以性染
5、色体分离和常染色体分离为主。大鼠经口给予含52%酒精的白酒,2 ml/d,连续26天,发现大鼠的睾丸和附睾的相对 重量有所下降;精子活力和活率降低(po.01);精子的畸形率升高(p<0.01),血清睾丸酮水 平也降低,睾丸组织也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有研究发现,小鼠经口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dz)乙醇340mg/kg , 5天/周,连续57 周,乙醇可诱导动物口腔、舌及唇部位的致癌阳性。目前乙醇本身直接致癌的试验证据尚显 不足。为了证实乙醇是否对已存在的肿瘤产生影响,clghlan等研究发现乙醇可加快鸡胚某 些生长因子(如动脉内皮生长因子等)生成,而且乙醇浓度越高,所形成的生长因子就越多。
6、 这些因子可使供应肿瘤生长的血管形成,进而加速肿瘤的生长并使之侵袭其他正常组织。(二)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天饮酒100 g以上,比不饮酒者患癌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而 每天饮酒2550 g者也存在发生癌症的危险性。研究表明饮酒是一种复合性致癌或促癌因素:1. 酒精消耗量与肝癌发生率的关系一项研究显示,居住在城市里每天习惯饮酒超过 80 g酒精且50岁以上的男性,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江苏启东县肝癌高发区的资料分析 发现,两个毗邻高、低肝癌高发乡1972 1998年肝癌死亡率分别为51.19/10万与20.44/10 万(p<0.01),而两乡居民饮酒率分别为2.65%与16.
7、18%(p<0.01)o在对美国、法国、菲律宾 等2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酒精消耗量与肝癌死亡率呈正相关。2. 酒精与肝癌发生的地区性 南非白人中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关系较 少,与西方国家相似,酗酒是引起肝癌更常见的原因。在发展中国家,酒精引起的肝癌也正 在增加,如斯里兰卡,酒精中毒是发生肝癌的主要原因。法国、瑞典、美国、加拿大和菲律 宾等国家,观察到酒精消耗是发生肝癌的一个危险因素。一些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率低的欧美和非洲国家,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hbv和hcv感染率并不相关。众所 周知,肝癌的男女性别比约为23:1,但hbv和hcv感染率在男女之间差异不明
8、显。有 人将这种差异归因于性激素,但更多的解释却是男女生活方式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饮 酒。其原因,一是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饮酒与肝癌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二是饮酒的人比较 多,酒的分布比较广。目前认为,酗酒与肝癌的发生存在3种模式,一是酒精引起肝硬化, 然后引起肝癌;二是酒精本身作为一种致癌因素和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引起肝癌;三是酒精性 肝病的进展与其他肝癌危险因素有关,如与hbv、hcv感染密切相关。3. 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癌的关系大量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增 加。如高加索大多数肝癌是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江苏启东县肝癌高发现场的一 组资料显示,酒精性肝硬化中肝癌发生率为
9、13.16%o (ll/836)o作者认为,酒精的摄人通过 发生肝硬化而成为肝致癌物,而且酒精性肝硬化后,发生肝癌的危险性相似于或高于其他西 方国家慢性hbv感染后发生肝癌的危险性。也有作者认为,即使酒精引起肝硬化后,肝癌的危险性并不增加,这可能与儿个因素有 关:一是酗酒者生存时间短,死于酒精中毒、感染和暴力的危险性大;二是肝癌在肝硬化数 年后发生,法国报道为23年,美国报道平均为8年,因此,可能许多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在 肝癌发生以前已死亡;三是随访对象与时间受限;四是登记时年龄小等。4. 酒精与其他因素的协同致肝癌作用(1) 酒精与hbv感染的协同致肝癌作用hbv感染与酒精联合致肝癌作用除慢
10、性炎症导致肝细胞增生失控、突变与转变之外,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产生的前致癌物增加、 抗肿瘤促进子的维甲酸缺少也有关,二者共同促进有hbv基因整合的肝细胞扩增。慢性 hbv携带者加速酗酒者发生肝硬化与肝癌。说明酒精和hbv感染起相互作用,hbv感染 起加速酗酒者肝病发展的作用。有人对8646名男性hbsag阳性献血者平均随访6.2年。对其中酗酒者进行分析,结 果发现酗酒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又根据hbsag抗hbc阳性或阴性,与酗酒或不酗酒 配成4组,结果hbsag一抗-hbc阳性而又酗酒者组中发生肝癌年龄最轻,为48.80±8.90岁, 其余3组均在5661岁之间,提示酗酒可促进
11、肝癌的发生,对hbv携带者尤为显著。(2) 酒精与hcv感染的协同致肝癌作用 日本学者发现日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 hcv标志阳性者患酒精性肝硬化后,存在癌变的高危性。主要由于:酒精性肝硬化的病 程可因并存的hcv感染而发生改变;慢性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也可随长期酗酒所改变; 二者同时并存提高了发生肝癌危险性。此外,hcv的基因型对酒精的致肝癌作用可能有 一定的影响。日本hcv感染诱发的肝癌患者其hcv基因型76.1%为ii型、17.4%为iii型、 4.3%为iv型;酗酒过多的酒精性肝癌患者,hcv基因ii型较不饮酒的肝癌患者更多见。中 国台湾地区、西班牙的酒精性肝癌患者大多为hcv基因型ii型
12、。(3) 酗酒与吸烟的协同致肝癌作用 在这一项包括吸烟20支/天、长达10年以上 的455例的研究显示,hbsag阳性酗酒兼吸烟者发生肝癌的平均年龄为50岁,比hbsag 阳性酗酒不吸烟者小6岁。另有报道,吸烟、酗酒、既吸烟又酗酒者中肝癌的发病率分别高 于无烟酒嗜好者的3、5、8倍。(三)临床表现fenton研究当血液中酒精浓度0.09%0.25%吐出现中毒症状,诸如感情不稳定、知觉和记 忆障碍、视力减退、平衡失调;0.18%0.30%时,出现头晕、复视、肌肉协调减退、共济失调、 语言含糊;0.35%0.50%时,出现酩酊大醉、昏迷不醒、感觉缺失、听觉和触觉减退、反射重 度抑制,可能导致呼吸中
13、枢麻痹、循环衰竭而致死。据美国卫生部2002年4月10日公布, 历时3年多,有1 440名大学生饮酒过量而致死。当饮酒过量时,会因血液内酒精浓度逐 渐增高,而依次出现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睡期。也可出现急性酒精性肝炎和胃炎等。慢性酒精中毒长期饮酒所造成,对酒精产生了依赖性,形成“酒瘾”。酒饮下后直接对胃肠 产生刺激,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其对糖类等营养素的吸收,而对脂肪加速吸收,造成“高 脂血症”。酒精对人的黏膜和腺体分泌有刺激作用,会引起食管炎、胃炎、胰腺炎等。过量 饮酒可致器官损伤如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临床调查显示,肝病患者中49% 有酒成瘾史。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冠心
14、病及脑血管患者85%有饮酒史。(四)防制原则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2009年在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发表了题为饮酒与全球健康的全球性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随着产酒的工业化以及营销的全球化, 全球的酒精消费量不断上升,与酒精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根据研究人员的测算, 全球平均每个成人每年摄入的纯酒精量达6.2升,相当于每人每周平均摄入约120毫升纯酒 精。在欧洲,人均饮酒量是世界平均值的两倍。男性饮酒量比女性高,发达国家的女性比低 收入国家的女性饮酒多。报告指出全球各类疾病患者中5%的人的疾病由饮酒引起。报告呼 吁应制定一个全球性的酒精控制框架公约,为减少饮酒危害提供法律。诸如英
15、国在伦敦市中 心的几个地区设立禁酒区,警察可以在禁酒区内对任何饮酒者强制禁止其继续饮酒,并且可以 没收饮酒者的酒。为了防止酒给饮酒者造成危害,应规范酒行业,严防假冒、伪劣产品出厂, 商标上应印有“不适量饮酒有害健康”的字样。gallus等在意大利北部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大量饮酒和摄入奶油者食管癌危 险性显著增加,而常食用面糊和大米、家禽类、生菜、柑橘类水果、其他类水果和橄榄油者, 食管癌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因此,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膳食平衡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日本果树研究所专家指出,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而类胡萝卜素在人体血液中 浓度越高
16、,人的肝功能越正常,患上动脉硬化的危险就越低。所以,饮酒的人多吃柑橘,摄 取大量类胡萝卜素,还可以避免患动脉硬化。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中,氧化应激起着关键性作用,而铁通过加重氧化应激,可加重酒 精性肝病,所以,大量饮酒的人应注意减少铁的摄入。在酒精应激情况下,锌可以保护肝细 胞,拮抗肝细胞凋亡,抵御酒精性肝损害。补锌可以缓解酒精性肝损害的某些临床表现和肝 性脑病的病情。酒精性肝病患者的饮食,应以多食素食、宜清淡、忌油腻、富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少 食多餐,禁忌生冷、甜腻、辛热食物。具体包括:增加食欲,控制蛋白质摄入,供给足量维 生素,适当限制脂肪,做到低钠饮食。适当使用食疗如:鲤鱼赤小豆汤,酸枣仁
17、茵米粥或者 无花果瘦肉汤等。二致癌机制乙醇致癌机制不十分清楚,有以下儿种假说:1. 生化机制说 乙醇在肝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其损伤机制是乙醇在肝细胞内代谢而引 起的。进入肝细胞的乙醇,在乙醇脱氢酶(adh)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meds)的作用下转 变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氧酶2(aldh2)转变为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后一反应使氧化型辅 酶i(nad+)转变为还原型辅酶i(nadh),因而nadh与nad*比值较高。nadh增多可促 进脂肪变性,严重的脂肪变性可导致肝细胞坏死,肝内纤维组织增生,甚至癌变。但当乙醛 脱氧酶2正常基因发生变异之后,便会使该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饮酒后血中的乙醛浓度增 高
18、6倍多,长期酗酒,体内的乙醛就会蓄积,最终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癌变。目前己明确乙 醛是一种具有高细胞毒性,可诱导基因突变的致癌物质。其机制是通过干扰dna合成和修 复位点,出现dna变异率增加,从而导致肿瘤发生。乙醛直接致癌作用是使淋巴细胞内次 黄噂吟鸟噂吟磷酸核糖转移酶位点的点突变,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改变和粗染色体畸变,延 迟细胞周期的进程或细胞过度再生。乙醛也可直接抑制6-甲基鸟喋吟转移酶,干扰dna修复, 可导致鼻咽和喉部癌症。结肠内细菌的乙醇脱氢酶使进入结肠内的乙醇转变为乙醛,直接损 伤肠黏膜上的功能性细胞,起到间接致肠癌作用。2. 遗传学机制说乙醇的氧化代谢产物乙醛可诱发体外培养的肝细
19、胞姐妹染色单体交 换,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观察到酒精中毒者中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加。 有人推测al-at基因是乙醇性肝损害的易感位点。al-at是血清中蛋白酶的主要抑制物, 是一种糖蛋白,由位于14号染色体上的单个位点编码遗传,主要在肝生成。al-at有30 种表型,其中piz纯舍子个体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高。国内有作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 法,在肝癌高发区进行了 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性关系研 究,207例原发性肝癌为病例组,按1 : 1配对,20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用多重pcr法测 定gstm1和gstt1基因型。结果表明,病例组的gstm1空白基
20、因型频率为58.94%,对 照组为57.00%;病例组的gstt1空白基因型频率为52.17%,对照组为46.86%,两组间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组中,gstt1空白基因型且长期饮用高度白酒达23年以上,与 gstt1非空白基因型的对照组相比,患肝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or=2.56,95%ci为1.086.05),另外病例组中,gstt1空白基因型且月饮酒量大于3 000 g时,与gstt1非空 白基因型的对照组相比,患肝癌的危险性也同样显著增高(or=3.48, 95%ci为31.478.22); 此外,分析饮酒总量(公斤年)也得到类似的结果(0/?=3.71,95%为1.519.12)
21、。这说明携带 gstt1空白基因型且有长期大量饮酒习惯者,其患肝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3细胞生物学机制说 酗酒可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的增生,使得细胞色素p450、细 胞色素c还原酶等微粒体酶的活性升高。因此,酗酒可促进外源化学致癌物代谢活化加强。 由于酗酒降低了饮食中抗氧化物摄人,导致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增加。有作者研究了乙醇 致氧化应激损伤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对肝癌细胞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1.5%、 3%、5%、8%的乙醇处理hepg2和hepg2215细胞,16小时后收集上清检测天门冬氨酸 氨基转移酶(ast)、四甲基偶氮哩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并计算抑制率。两种细胞
22、经 1.5%、5%乙醇处理16小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免疫蛋白酶体亚基低分子量多肽蛋白2(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peptide protein 2, lmp2)的表达,结果发现 hepg2.2.15 细胞对 3%、5% 的乙醇诱导损伤更敏感,hepg2.2.15细胞的lmp2表达比hepg2细胞低,1.5%乙醇处理16 h以后,hepg2.2.15细胞的蛋白酶体亚基lmp2表达比hepg2细胞下调更明显,这表明乙 醇和hbv复制,下调肝癌细胞蛋白酶体亚基lmp2的表达。4免疫学机制说 慢性酒精中毒时,降低了免疫功能,表现为血中b淋巴细胞、t淋巴 细胞减少
23、及功能下降,并抑制中性粒细胞及枯否细胞吞噬功能。江苏启东县的一项研究发现, 酒精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减少,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 这可能是酗酒者中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5理化机制说 酒精饮料中含有自然产生或污染的致癌物,己知的有杂醇油、多环芳炷 和亚硝胺等,在酒内还可能有其他未知的致癌物。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溶剂,酗酒可加速致癌 物经胃肠道的吸收和运转,如促进烟草相关的致癌物进入机制等。6协同机制说酒精与化学致癌物的协同致肝癌作用研究发现,酒精可促进与黄曲霉 毒素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使得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含量降低。给予谷胱甘肽(在酒精性肝 硬化中是降低的),能使黄曲霉
24、毒素诱发的鼠肝癌肿块消退。酒精与性激素的协同致肝癌作 用研究发现,在男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常见到高雌激素血症,肝癌患者中性激素不平衡在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转化为肝癌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另外酒精与营养缺乏和肝肿瘤有协同作 用,研究发现酗酒者中营养素摄人减少,当酒精消耗量增加时,虽然总能量摄人的确增加了, 但从酒精以外食物中摄人的能量却下降了,营养缺乏可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是诱发肝癌 的原因之一。三、危险度评价唐艳等将酒精消耗量换算为饮酒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饮混合酒或烈性酒者患 肝癌的危险度分别是不饮酒者的7.41倍和6.5倍。khan等研究表明,习惯性饮酒者(每周饮酒 >3天,持续
25、5年以上)较非习惯性饮酒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3.1倍,在调整了其他因素 后logistic回归的or值仍为3.37,饮酒的人群患病的危险度为20.7%otakeshita等研究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和吸烟的混杂作用后,较高剂量的饮酒(每年的纯酒 精摄入量超过600 kg)与肝癌存在关联,其07?值为2.7(95%ci:1.35.5)°mukaiya等研究发现, 每天饮酒的慢性肝炎患者相对于不饮酒者的发生肝癌的rr值为2.31(95%ci:1.204.42),即 使每周饮酒1次及以上者,跌 值亦为2.17(95%ci:1.094.29),每天饮酒20 g及以上者,rr 值为2.36(95
26、%ci:1.264.40)。在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饮酒频率的rr值为 1.9(95%ci:1.021.39),酒精摄入量的 rr 值为 1.08(95%ci:1.041.16)。chen在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表明,习惯性饮酒者(每周饮酒23天,持续5年以上)较非习 惯性饮酒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3.1倍(or值为4.1,95%ci:2.18.4);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 条件logistic回归的or值仍为3.37 (pv0.001);饮酒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20.7%。范宗 华等在四川进行的队列研究发现,不同消化道肿瘤的年龄别死亡率随饮酒等级的增加而增加; 饮酒组与不饮酒组相
27、比,死亡高峰提前。将5年的累计饮酒量分为。、1、125和>500 kg 四个等级,男性患肝癌的rr值分别为1.00、1.04、4.26和3.98,女性患肝癌的rr值分别为 1.00、1.00、4.80和3.50。过去在日本hcv感染和饮酒被认为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最 近的研究则认为饮酒是较hcv感染更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男性中,该研究以女性肝癌 死亡率为基准,得出日本男性中饮酒对于肝癌死亡的归因危险度为70%。有人以464例(380例男性,84例女性)首诊为肝细胞癌(hcc)的患者为病例组,以824 例(686例男性,138例女性)无肝疾病的作为对照组,探讨男性和女性饮酒与肝细胞
28、肝癌(hcc) 的关系。同时还评估了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肿瘤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 性,每日饮酒超过60克者的患hcc危险性增加,饮酒时间和开始饮酒的年龄对肝癌的发 生几率没有影响。作者认为,即使没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饮酒对肝癌的发生的促 进作用也非常显著。而且,如果病毒性肝炎患者每日饮酒超过60克的话,其hcc危险性 增加了大约一倍。研究还发现,中国人群中乙醛脱氧酶2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占1/3,约45亿人,绝大多 数人不知自己是酮活性缺乏者。他们与该酶的正常基因携带者相比较,在饮酒频度和饮酒量 上没有差异,酶活性缺乏者存在大量饮酒的情况。同时中国也有10%的乙型肝炎病毒携
29、带 者,潜在发生肝癌的危险性令人担忧。目前,对于一般人群而言,还不能普遍开展乙醛脱氧 酶2基因型检测。研究己经发现,乙醛脱氧酶2基因变异型携带者饮酒后往往会出现脸红、 恶心和心动过速等神经系统症状,所以饮酒后如果有上述症状者,应该提高警惕,戒酒或尽 量减少酒精的摄入量,长期饮酒者应将自己的酒精摄入量,严格控制在少于15克/天的安全 剂量之内,以预防肝癌的发生。在国内一项1 057例原发性肝癌病因学分析的研究表明,饮 酒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饮酒(40100)g/d者or值为1.41,>100g/d者or值为3.04。2011年11月2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30、即使每周只饮36 杯红酒,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年轻时和中老年时期饮酒均与乳腺癌风险独立相关, 累计酒精摄入量与风险的关联最强。为此,哈佛医学院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chen博士等人 分析了 1980年(首次评估酒精摄入情况)至2008年期间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hs)的数据,共 涉及74 854名受试者,其中共有7 690名受试者被诊断为侵袭性乳腺癌。结果显示,与不饮 酒的女性相比,饮酒者哪怕只少量饮酒,其乳腺癌相对危险度(ra)为1.15,乳腺癌相对危险 度风险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上升,每日摄入至少30g酒精的女性的rr值为1.51。每日 酒精摄入量每增加10 g,乳腺癌风险即上升10%0
31、但是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也是不争的事实。首先酒给人体一定的热量,少量或中度饮酒有 益于心血管系统。国外一项为期12年,对38 077名男性医务工作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男子每 周饮酒3次者与饮酒次数较少者比较,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日饮量<1杯(约20毫升) 者,其危险性的降低与饮酒3杯者相近似。在随访期间,中度饮酒量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 性。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小动脉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此可防止胆固醇等脂类物质 过早、过多地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防止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参考文献1. mckillop ih, schrum lw. alcohol and liver cancer .alc
32、ohol, 2005, 35 :195-203 .2. dey a, cederbaum al alcohol and oxidative liver injuiy.hepatology, 2006, 43 (2suppll):s63-74 .3. purohit v.khalsa j,serrano j. mechanisms of alcohol-associated cancers: introduction and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alcohol, 2005, 35 (3) :155 .4. clghlan rs thrive on an alcoho
33、lic diet. new sci ,2004,(2478): 14.5. 范宗华,褚天新,范宗林,等.饮酒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关系的队列研究.现代预防医 学,1996,23 : 20-22.6. kiyoko m, susumu h. alcohol consumption a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the rise in liver cancer mortality rates in japanese men. int j epidemiol, 1999, 28 : 30-34.7. 张竹梅,边建超.饮酒与肝癌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 23 (6):
34、 477-4998. 孙晓艳,王炳元.饮酒与肝癌.医药卫生,2007,23 (7) : 1007-1008.9. 李苏平,吴建中,丁建华,等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习惯与原发性肝癌发生 的危险性实用癌症杂志,2004,19 (5) :229-231.10. 刘振扬,易学瑞,陈文吟,等.乙醇致氧化应激损伤和hbv复制对肝癌系细胞蛋白酶体活 性的影响,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 24 (2) :93-96.11. 张建平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评估.黑龙江医学,2008,32 (6) :425-426.12. 陈玉新,刘秀玲,赵讯月,等.烟酒对人体的危害.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2,8(3):189-190.13. fenton jj. ology . llc u.s.a. new york,: crc press,2002.14. gallus s, bosetti c, franeesehis, et al. oesophageal cancer in women: tobac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鞋品牌粉丝节活动方案
- 风筝吟诵活动方案
- 鲁商物业活动方案
- 社区亲子烘培活动方案
-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
- 邦德物流文员工作总结
- 许昌公司会议策划方案
- 销售客户活动策划方案
- 皮具元旦活动方案
- 中小学食堂安全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年保健品行业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绿化农药使用安全培训课件
- 高空清洗施工合同6篇
- 内镜下内痔套扎术护理配合
- 江苏财税知识培训课件
- JTG3410-2025公路沥青及混合料试验规程解读宣贯
- 餐饮业公司手册标题
- 2025至2030中国玻璃天线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二类汽车维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含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司法鉴定概论》试题及答案
- 政府采购招投标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