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2015复习用_第1页
《陋室铭》阅读2015复习用_第2页
《陋室铭》阅读2015复习用_第3页
《陋室铭》阅读2015复习用_第4页
《陋室铭》阅读2015复习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陋室铭练习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环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描写陋室的。5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

2、道的情趣。10“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陋室铭练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仙则名 出名 惟吾德馨品德高尚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谈笑有鸿儒 大 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 形体(身体)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使···&#

3、183;··扰乱可以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奏 斯是陋室 这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3.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的理解: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我的归纳:通过对环境、交往和情趣的描述

4、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我的畅谈:如:以兴国为己任;诚实守信;谦虚礼让等(言之成理即可)。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7.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A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9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10.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

6、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1.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2.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13.试简要分析加点字的妙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的情态,给人以动感。14

7、.有人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已经告别了居住“陋室”的时代,因此,今天再学习陋室铭,已经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这种看法太肤浅了,陋室铭一文突出的是室主人志趣高雅,无论是否身居陋室,品德高尚室是永恒的追求,学习陋室铭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因此,这篇文章永远都不会过时。1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陋室铭中刘禹锡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了美好的品行,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物质更可贵的东西。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 ) (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8、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B谈笑有鸿儒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C有仙则名 /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D无案牍之劳形 / 劳其筋骨(出师表) E无丝竹之乱耳 /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2文章中写“陋室”交往人物之雅、日常生活之雅,主要是为了表达陋室主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陋室”主A、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下面句子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D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何陋之有?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9、丁。(比喻)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比喻) D孔子云:“何陋之有?”(反问、引用)5文中与“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相呼应的核心句是( C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二、阅读理解、分析。(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陋室的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7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

10、何作用? _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_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_ 9“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10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何要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呢? _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

11、示陋室不陋。_11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 _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二)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费用:花费钱财。 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2用现代汉语翻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_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13本文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_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

12、惯,一旦丢弃,想返回就很困难,所以要懂得居安思危,珍惜现在的生活。 _14文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一警句,假如你要向别人推荐这一警句,请写出推荐理由。 _提示:理由充分,言之有理即可。_2.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3.“谈笑有鸿儒

13、,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2.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2.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3.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五、拓展阅读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

15、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损:减损。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说:谈论。视:看,比照。化:融和。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

16、累)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所以,因此) 与善人居 (相处)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 (D)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4.简答题:(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和“子云亭(西蜀子云亭)”都称得上是“芝

17、兰之室”。(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

18、,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一)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是哪一项?( B) A 有仙则名 B 谈笑有鸿儒 驰名中外 大展鸿图 C 可以调素琴 D 无案牍之劳形 素不相识 不劳而获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是

19、哪一项?(A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选文哪句话点明了主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言外之意是只要居住的人品德高尚,陋室也就不觉得简陋了。4选文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了品德高尚重要性,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二人则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

20、也。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注】式:车前扶手横木,古人按俯着表示敬意。这里用为动词,行式礼。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译文】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行式礼,为什么呢?(“众“为式“何也”) 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译文】国家灭亡了却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于国家;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这是没有勇气。(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21、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DE )B。A。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遂以名楼(黄鹤楼) 影布石上(小石潭记)C。D。 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素湍绿潭 (三峡)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E。 何陋之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7“馨”本义是散布得远的香气,在“惟吾德馨”一句中有什么含义?品德高尚8本文题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从环境之优美、交友之不俗、所为之高雅可见屋主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阅读

22、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9题。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缣(jin):细绢。仅:将近。令:善,美好。9.翻译句子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范仲淹)在族人中选择一个年长而贤明的人掌管义庄的支出和收入。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范仲淹死后,超过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不敢废止。(“逾”“奉”译出)(三)(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23、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2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

24、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谈笑有鸿儒_, 往来无白丁”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3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陋室铭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借“陋室”立意,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铭压的是“ing”,有:灵、馨、琴、经、形、亭等。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

25、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四、一词多义 1.名2.是3.之五、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 馨:2.无案牍之劳形。 形:3.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4.谈笑有鸿儒。 鸿:5.亭亭净植。 植:六、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2.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3.惟吾德馨。 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5.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6.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7.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七、对联1琴棋书画 般般皆雅致2志雅 趣雅

26、 陋室雅春夏秋冬 季季有闲情才高 艺高 品德高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八、成语和名句: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九、特殊句式 1.倒装句: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2.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被污染。十、本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27、青。对偶、拟人。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5.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十一、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灵:灵验,神奇。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

28、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译文】: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丝:本指琴瑟、箫管等弦乐器,这里代指奏乐的声音。 竹:本指管乐器。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公文。 形:形体、身体。劳:使感到劳累。乱:使受到扰乱。7.何陋之有。【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8

2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十二、重点诗句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全文中画龙点睛(或唯一散句)的语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语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文中描写室内景物的语句是:

30、苔痕上阶绿。文中描写室外景物的语句是:草色入帘青。6.写室中之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7.写室中之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由此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由此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9.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

31、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0.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用比喻赞美“陋室”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十三、阅读理解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2. “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答: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陋室”两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3.

32、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答: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 答: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突出了

33、陋室环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交往雅)和生活情趣高雅(情趣雅)的特点。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8

34、.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杨雄是西汉的文学家。他们都是古代的名贤。在这里用他们的居住之地“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9.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答: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实写:可以调琴素,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0.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答: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

35、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答: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12.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13.作者在文中以仙人蛟龙自况,更以孔子、诸葛亮、子云等古代名贤自比,这种毫

36、不自谦的思想是否让人觉得有些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答:不会的。作者的这种自比,并非狂妄自大,实是自勉自励,是要求自己交往纯正,志趣高雅,品质高洁,要以古代名贤为榜样,去 追求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立身处世就要有这种自知自勉的精神。14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答:作者持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赞赏15.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答:历史上有杜甫草堂,现代有钱钟书的书斋。16.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答: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17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答: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1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8.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答: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19.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答: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