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二节第二节 性别与农村发展性别与农村发展 2引子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妇女研究、发展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研究的学者纷纷关注发展中的性别公平和性别平等问题4 性别与发展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迅速出现在发展主题、领域和政府的社会决策中4 有关性别平等目标、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性别主流化等内容成为社会发展相关研究和实践不可或缺的部分3课堂导入J 讨论:你认为男性应该是什么样的?女性应该是什么样的?% 男性比女性强大 % 妇女擅长照顾家庭而男性擅长赚钱 % 男性酗酒,妇女比较诚实可靠 % 男性制造暴力 % 女性能力较高,男性比较懒惰 % 4课堂导入J 对职业的预期2 教师、护士、保姆、文艺兵2 钢
2、铁工人、矿工、厨师、修理工2 运动员、出租车司机、演员、歌手5重难点重点:性别及性别意重点:性别及性别意识;识; “妇女参与发妇女参与发展展”到到“性别与发性别与发展展”;性别差异原因;性别差异原因难点:社会性别意识;难点:社会性别意识; “妇女参与发展妇女参与发展”到到“性别与发展性别与发展” 6参考资料参考网站/index.asp(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http:/ &参考书籍4性别与发展教程 中国农大出版社,林志斌主编 4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 当代中国出版社,李慧英主编 4性别与发展导论中国农大出版社,林志斌主编 789内容框架内容框架
3、 o 性别与发展概述性别与发展概述 o 中国农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农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o 中国农村发展中的性别问题中国农村发展中的性别问题 10性别与发展概述性别与发展概述 +一、农村发展中的性别及性别意识一、农村发展中的性别及性别意识 +二、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演别二、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演别 11一、农村发展中的性别及性别意识一、农村发展中的性别及性别意识 !(一)性别(一)性别 !(二)农村发展中的性别意识(二)农村发展中的性别意识 12(一)性别(一)性别 p 生物性别生物性别 生物性别(Sex):又称生理性别,指男女的自然性别,是根据生物学标准来确定的男性和女性 生物性别是由
4、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而引起的,是难以改变的。它会对社会性别产生影响,但难以决定社会性别p 社会性别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Gender):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强调影响性别发展的非生物性因素,尤其强调社会对性别的构建过程 13社会性别的概念演化2美历史学家斯科特(Scott,1985):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示权利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2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社会性别一词用来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2牛津社会学词典:社会性别关注男女之间由于社会结构性原因所形成的差别,不仅指个体层次上
5、的认同和个性,而且指结构层次上的在文化预期和模式化预期下的男子气和女子气2加拿大国家开发署性别平等政策:性别指由社会化过程所构建的女性和男性的作用和责任;包括对女性(女性化)和男性(男性化)的特点、态度和行为的一种期望14社会性别由社会构建的原因分析6 社会性别是以性别规范和社会角色为基础的文化构建 (社会如何基于文化差异把两性的生物差别进行扩大和制度化?)6 社会性别是一个不断被构建的动态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生产和再生产着 (对比分析不同文化影响下的社会性别制度)6 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塑造是无形的 (个人行为受社会或群体规范约束,“男才女貌”说明什么?)6 性别之间的生理差异不足以直接导
6、致两性间地位的差异 (思考: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对性别的要求)15V 社会性别概念是对传统性别不平等关系的不认可和挑战V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视角和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思想方法 V 性别是社会的,而不单纯是自然的或生物的,社会性是人的主要属性。&我们借鉴和吸收西方社会性别理论合理因素,根据中国国情,创造出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先进的性别文化 16(二)农村发展中的性别意识(二)农村发展中的性别意识 社会性别意识(Gender Perspective):从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便防止和克服出现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 内涵:从人的基本权
7、利出发,重新审视和反思现存的两性关系和性别规范,清理和消除两性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壁垒和障碍,扩大男性女性的选择性,促使男女两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17(二)农村发展中的性别意识(二)农村发展中的性别意识 o 接受一种新概念,重要的不仅是新概念的使用,更应当是内涵与外延的挖掘 性别意识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流行的社会性别观念(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 性别意识将具有自然属性的人作为发展的核心(不把男性看作女性对立面,性别文化、性别制度和性别结构) 性别意识认为女性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存在价值 18二、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演变二、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演变女权主义性别与发展研究的三个流派性别分析框架1
8、9女权主义 自由女权主义 激进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文化女权主义 后结构女权主义 生态女权主义20自由女权主义 诞生于西欧启蒙主义运动及法国大革命前期 1792年玛丽沃尔斯通科莱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的妇女权利的辩护被认为是女权主义及自由女权主义的奠基之作 强调自由、个人主义以及机会均等等原则21激进女权主义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代表人物:杰泽(Jagger)和罗森博格(Rothenberg),分以下两个流派观点: 认为生物学因素是妇女受到压迫的主要原因,认为“性别就是阶级” 认为女性只要与男性共同生活就不可能摆脱男性的压迫,破除家庭及男
9、女关系中的制度要素是实现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成为西方女性性解放的主要理论依据22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是其基本理论框架,将妇女受压迫归结为“私有财产和社会制度”,共分两大体系: 经典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 非经典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部分激进女权主义观点来研究妇女问题的思潮23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朱丽叶米切尔(Juliet Mitchell)1971年发表妇女的资产是其奠基作 把妇女的剥削分为四个方面:生产、教育、社会化和性 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形成过程缺乏社会实践的支持,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为马克
10、思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提供了实践素材24文化女权主义 形成与20世纪70年代末的西方社会,代表人物是玛丽戴利(Mary Dally)和艾德里安娜理查(Adrienne Rich) 试图从文化的角度通过重新确定妇女的存在价值特别是存在的正向意义来构建新型的、平等的性别关系25后结构女权主义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代表人物是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认为妇女所处的不平等地位是由于个体方面的原因,而不是由于妇女作为一类群体在男权化社会中所受的压迫所致26生态女权主义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得名于其对生态问题尤其是女性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代表人物是弗朗科斯(Fra
11、ncoise d Eaubonne) 认为对妇女和对自然的统治和支配是并存的,如果不能从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强调生态系统及环境的主张,任何女权主义主张都是不完整的 分为文化生态女权主义、社会生态女权主义和哲学生态女权主义三个流派27性别与发展研究的三个流派 妇女参与发展(妇女参与发展(Women in DevelopmentWomen in Development,简称,简称WIDWID) 妇女和发展(妇女和发展(Women and DevelopmentWomen and Development,简称,简称WADWAD) 性别与发展(性别与发展(Gender and Development
12、Gender and Development,简称,简称GADGAD)28表表9-1 WID9-1 WID、WADWAD及及GADGAD比较比较 WIDWIDWADWADGADGAD女权主义流派女权主义流派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义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源流源流关注问题关注问题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如何将妇女纳入发展如何将妇女纳入发展进程进程依附理论依附理论妇女与发展进程妇女与发展进程的关系,国际不的关系,国际不平等结构的影响平等结构的影响世界体系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不平等的两性关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及阶级种族、系及阶级种族
13、、民族等社会关系民族等社会关系对女性的影响对女性的影响典型干预方式典型干预方式及及项目项目公平(公平(EquityEquity)反贫困(反贫困(AntipovertAntipoverty y)效益(效益(EfficiencyEfficiency)专门针对女性的专门针对女性的小型扶贫项目小型扶贫项目赋权赋权(EmpowermentEmpowerment)性别培训方式性别培训方式社会性别分析(社会性别分析(GendGender Analysiser Analysis)社会性别计划社会性别计划(Gender PlanniGender Planningng)社会性别能)社会性别能动影响力动影响力29妇
14、女与发展理论支持者的观点(thinker,1990)30性别分析框架x 哈佛分析框架x 以人为本的计划x 摩塞分析框架x 社会性别分析模型x 能力与脆弱性分析框架x 赋权框架x 社会关系分析法31哈佛分析框架 1985年由美国哈佛国际发展学院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国家开发署和妇女参与发展办公室合作出版,分四个组成部分(工具): 活动图表:列出相关的生产和再生产任务,回答谁做什么的问题 使用和支配-资源和收益图表:使用者能够列出人们用何种资源完成活动图表中列出的任务 影响因素图表:列出影响两性在劳动分工、使用和支配资源方面差异的因素 项目周期分析一览表:用于从社会性别角度审视一个项目建议或干预领域32
15、摩塞框架 20世纪80年代初,由卡罗琳摩塞提出的一种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分为六个工具: 识别和认定社会性别角色/三重角色:再生产、生产和社区管理活动 社会性别需要评估:实用性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家庭内部对资源的支配及决策分析 平衡三重角色的计划 政策干预的目的分析:福利、公平、反贫困、效率、傅全和平等六种政策模式 鼓励妇女、有社会性别意识的组织及计划人员参与制定计划33社会性别分析模型 兰妮帕克与中东非政府组织合作的产物,共分两个工具模型: 在社会的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女人、男人、家庭和社区等层面上分析发展干预的影响 四种影响的分析:从劳动、时间、资源以及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观察其影响34妇女赋权
16、(朗维)框架 由在非洲工作的社会性别与发展顾问萨拉朗维创立,包括两个工具: 不同层面的平等:资源支配、参与、觉悟、资源利用和福利五个不同层面的平等概念 确认“妇女问题”的层面:消极、中立和积极层面35社会关系分析法 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学研究所的奈娜卡比尔等创立,用来分析在资源、责任和权利的分配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并用来设计有助于使妇女成为自身发展的能动者的政策和计划,运用概念而非工具来分析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资源和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分四个概念: 发展:为人类谋取更多的福利 社会关系:各种结构性关系,为不同群体定位,并制造和再现制度化的差异 制度分析: 社会性别政策:用来分析发展项目或政策
17、在何种程度上将改变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制度:为了达到特定的社会或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的框架。“组织”是制度所采取的特定的结构形式制度分析考虑五个关键制度:国际社会、国家、市场、社区和家庭/亲属分析五个制度要考虑五个社会关系范畴:规则、活动、资源、人和权力36性别的新发展阶段| 进入9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学术领域的公认,同时妇女与发展领域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即性别与可持续发展(Gend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GASD)阶段。| 目前的研究更加注重包括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在内的一切社会不平等,并将其列为实现
18、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7中国农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农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o 一、中国农村发展对妇女的影响一、中国农村发展对妇女的影响 o 二、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8一、中国农村发展对妇女的影响一、中国农村发展对妇女的影响 o (一)政治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一)政治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 o (二)经济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二)经济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 39(一)政治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一)政治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 X封建社会,中国妇女一直处于极端从属地位 X建国以后,彻底废除了妇女的缠足习俗,宣告夫妻在家庭和
19、社会中一律平等 X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生产活动分工的变化,中国农业的女性化开始X政治模式下的农村发展历程,使农村妇女摆脱了在经济中所处的边缘地位。但农村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而且由于国家实行强有力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农村妇女对计划经济的严重而深刻的依附。表现在经济上,缺少从业自主权;表现在政治上,等待和服从上级指令。40(二)经济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二)经济发展模式对农村妇女的影响 p 集体化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男女的平等p 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由于经济活动都以农户为基础,农户又是一个父权制机构,男性成为家庭成员中的最终决策人,对妇女来
20、说这是一种倒退 p 妇女的社交范围缩小了 p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使得农业女性化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p 市场经济将中国农村推向了市场,广大农村妇女逐步走出了依附状态,自主从事农村经济活动,表现出相对独立性 p 关注并推动妇女参与发展的力量形成了多元模式,国家不再扮演主角 4142二、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妇女生产力获得解放,妇女成为振兴和发展农村农村妇女生产力获得解放,妇女成为振兴和发展农村经济的经济的重要力量重要力量 农村妇女文化农村妇女文化科技素质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加快了科教兴农和明显提高,加快了科教兴农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步伐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
21、步伐 农村妇女进入市场,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村妇女进入市场,参与产业化经营,促进促进了农村经了农村经济的济的繁荣繁荣 农村妇女投身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妇女投身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推动了农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农村妇女增加了劳动收入,促进了妇女家庭、农村妇女增加了劳动收入,促进了妇女家庭、社会地社会地位提高位提高 农村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农村农村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农村家庭稳定家庭稳定和和社会进步社会进步 4344补充: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2006) ?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贡献与作用 ?妇女反映的农村新变化 ?妇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参与?妇女对
22、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与期盼 45Y74.7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劳动,成为农业生产建设的生力军 Y61.3的妇女和丈夫一起创造家庭收人,夫妻共挑家庭经济大梁 Y半数以上家庭夫妻共掌财权,四成家庭夫妻共同决策生产大事 Y89.6的农村妇女承担家务劳动,四成家庭家务劳动夫妻共同承担 46P89.3的妇女表示已经享受到免征农业税政策 P2005年半数以上农村家庭收入略有节余 P“打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第二来源 P97以上农村家庭拥有电视机,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较高 P半数样本家庭用上了自来水和卫生厕所 P柴草、煤气和煤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燃料,清洁能源亟待推广 P76.7的农村妇女闲暇时间最爱看电视 P74
23、.8的村庄有集体文化活动,四分之一的村经常组织活动 P60以上的农村妇女有幸福感,80的妇女对未来生活有信心 476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率为77.6 6电视是农村妇女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渠道 6近四成妇女知道新农村建设的五项内容 6四成以上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期待是改善居住环境、获得致富渠道和增加收入6妇女对“乡风文明”内容的认知度较高 6多数妇女认为村里最不好的风气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 684.8的妇女崇尚“勤俭节约” 6妇女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6农村妇女受益较多的活动是“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 678.6的妇女参加村委会选举投票 6近半数妇女愿意参加村委会干部
24、竞选 6妇女最关心“村民选举”和“医疗卫生” 681的妇女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首先能做到家庭和睦、孝敬公婆、搞好邻里关系 48“缺资金”是农村妇女生产中的最大困难 “实用信息服务”是农村妇女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影响农村妇女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 “盖房子”和“支付子女的教育费”是最大的支出 49中国农村发展中的性别问题中国农村发展中的性别问题 Q 一、中国农村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一、中国农村发展中的性别差异 Q 二、性别差异原因二、性别差异原因 Q 三、关注性别问题,促进农村发展三、关注性别问题,促进农村发展 50一、中国农村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一、中国农村发展中的性别差异 受教育情
25、况差异受教育情况差异 就业和收入差异就业和收入差异 资源利用差异资源利用差异 政治和社会参与方面差异政治和社会参与方面差异 家庭性别角色差异家庭性别角色差异 51 受教育情况差异受教育情况差异 教育一方面可以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参与者;又可以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和科技保证 农村妇女素质低于男性,影响她们对现有资源和机会的充分利用,从而制约其自身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 52 就业和收入差异就业和收入差异 在农村存在男女性别不平等的意识,妇女没有得到其相应的权利,也没有发挥其动力,使得妇女与男性比较处于劣势;在生活和生产方面,她们付出了双重的实践和精
26、力,但却得到少于男性的收益;由于社会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她们的社会和职业流动性较差 5354 资源利用差异资源利用差异 农村妇女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她们与土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农村妇女获得历史赋予她们土地的使用权几乎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权有时却得不到保护,表现为: V“出嫁女”权益问题 V离婚、丧偶妇女权益问题V出嫁不出村的妇女权益问题V未婚女青年权益问题 5556(四)政治和社会参与方面差异(四)政治和社会参与方面差异 U 妇女关注并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标志之一。妇女参政包括权力参与和民主参与 权力参与:妇女进入国家及社会事物的各个
27、管理阶层,进行决策和公共管理 民主参与:妇女行使民主选举、提供建议等权利 U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显示:在全国1178个村委会样本中,女性担任村委会委员的已达到75.9%;党支部中没有女委员的高达57.6%。U 88.5%的人认为: “目前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女性比例偏低”。57(五)家庭性别角色差异(五)家庭性别角色差异 i中国政府鼓励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社会的发展,是试图改变农村妇女受压迫状况的诸多目标之一 i在人们的观念上和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或者说变化是不彻底的i农村出现的“男工女耕”的性别角色模式使农村妇女已经完全进入了传统的男性领域,但农村男子并
28、没有进入传统的女性领域,照顾老人小孩和做饭洗衣等家务劳动,依然被视为是女性的天职。 5859女童问题606162636465男女不平等之一: 从现实看,家务劳动已经被性别化了,成为妇女必须承担的责任。社会又要求农村女性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来源,拥有社会职业和社会身份,扮演好职业角色。大多数农村女性处于“传统”与“现代”角色的夹击之中,生产角色和家庭角色这两个方面又常常会发生冲突和矛盾,矛盾的结果是女性的主内角色限制了其生产角色,进一步限制了其职业的选择。 66男女不平等之二: 妇女所从事的家务劳动是一种被忽视的无偿的劳动,这样就会低估妇女所做的贡献。实际上男性进行有偿工作所得报酬,是他和女性共同劳
29、动的结果,因为没有妇女在家照料孩子,料理家务,男性就无法外出从事有偿工作;另一方面,妇女因为家务劳动减少了有酬工作的时间,她付出的不仅仅是从事家务劳动所需的时间和体力,而且,还有机会成本 67二、性别差异原因二、性别差异原因 性别社会化是性别社会差异生产和再生产最基本的机制,并通过个人和社会互动使性别不平等制度得以延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欧美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社会性别的概念,认为:人类社会不仅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还有社会性别制度。社会性别制度是导致社会性别差异的根源 68 人类历史的三种社会性别制度和三个时代:母系性别制度以女性生殖力为主动力的生殖力时代;父权性别制
30、度以男性体力为主动力的体力时代;男女平权制度以智能为主动力的时代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父权制度向平权制度的转变时期,传统与现代的性别规范盘结在一起,父权制度的阴影一直影响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父权制度的两项核心制度:性别分工制度和男权家庭制度。这两项制度是将女性置于从属地位的根本制度 69性别差异原因( 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原因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原因 ( 农村妇女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农村妇女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 ( 农村妇女得不到平等的土地使用权的原因农村妇女得不到平等的土地使用权的原因 ( 农村妇女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偏低的原因农村妇女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偏低
31、的原因 ( 家庭性别角色差异原因家庭性别角色差异原因 70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原因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原因 4 传统的男权家庭制度对性别教育资源的消极影传统的男权家庭制度对性别教育资源的消极影响响 4 女性自身方面的障碍女性自身方面的障碍 71 传统的男权家庭制度对性别教育资源的消极影响传统的男权家庭制度对性别教育资源的消极影响 T 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非制度的、原始的家庭权力形式:* 经济与性别排序的交互作用,男性优先 * 鉴于女性的家庭角色,排斥女孩读书深造 T 传统的性别分工和男权家庭制度导致了家庭教育投资中的重男轻女,从而使得女孩在享受教育资源方面不如男孩,最终导致女性的文
32、化素质普遍低于男性。T 解决途径:将教育由私领域转向公领域,由家庭投入更多转向国家投入,通过教育政策基本公平原则的调整和分配,实现两性教育平等72 女性自身方面的障碍女性自身方面的障碍 Z 思想观念还未能冲出传统模式 Z部分女性没有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生活方式现代化但灵魂深处仍然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女性的主要任务就是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没有必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有的还认为“学习好不如嫁个好人家”等等Z 缺乏社会参与感 Z大多数女性社会参与感明显不如男性。主要是由女性自身原因造成的:表现在自卑感严重,情感较脆弱,意志品质薄弱等。在这种形态下,女性往往自觉放弃竞争、放弃接受继续教育、专业深造以及
33、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和权力,心甘情愿地做贤妻良母 73农村妇女就业和收入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农村妇女就业和收入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 传统性别分工制度的大众文化心理积淀是农村男性和女性就业和收入差异的历史根源 非农转移迟缓中的农业女性化趋向使许多留守农村的妇女自身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进城打工的农村女性职业也模式化了,成为女性家庭角色的社会延续,主要从事的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职业” ,就业结构仍处于金字塔的底层。绝大部分进城女工从事的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辅助性行业或其他技能要求不太高的职业,范围相对于男性来说狭窄 传统的性别分工制度导致了农村男女就业领域的差异,就业领域差异引起男女两性经济收入差异74农
34、村妇女得不到平等的土地使用权的原因农村妇女得不到平等的土地使用权的原因 v 农村妇女之所以得不到平等的土地使用权原因在于父权家庭制度 以父系为中心的家庭权力结构:长辈优先、长兄优先和男性优先 从夫居,女性结婚要到丈夫家居住 父系:以父传子、子传孙延续家世(思考武侠小说文化?)v 土政策:农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和地方的“红头文件” v 妇女的婚姻状况:依据从夫居进行资源分配75-性别偏好的怪圈感悟L 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一直存在着强烈的性别偏好,对于农民的性别偏好,习惯的解释是农民素质低,其实根本的问题是农村妇女地位低导致的。如果社会的资源分配由性别来决定,生了男孩就可以获得稀缺的土地资源和宅基地,而生了女孩则无资源,那么自然就会导致“生女不如男”的观念。农村社会几乎陷入了自己设置的圈套:由于资源有限而牺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沉浸式戏剧市场推广中的跨界合作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文化旅游融合资金申请报告:古村落活化利用规划
- 2025年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技术标准规范与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与慢性病早期筛查报告
- 多药耐药克服策略-第1篇-洞察及研究
- 类似毕业生合同的协议
- 样机试制合同补充协议
- 自家铺位租赁合同范本
- 砖厂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酒店住宿报价协议合同
- 合规风险管理制度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赢”与“迎”写作指导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2.1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内力作用 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高二上学期
- 数字化印花工艺智能化
-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
- 专题02 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综合(解析版)
- 多格列艾汀使用指南2024课件
- MOOC 创业基础-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面神经炎课件完整版
- GB/T 41666.4-2024地下无压排水管网非开挖修复用塑料管道系统第4部分:原位固化内衬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