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口头程式理论的陕北说书研究_第1页
基于口头程式理论的陕北说书研究_第2页
基于口头程式理论的陕北说书研究_第3页
基于口头程式理论的陕北说书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口头程式理论的陕北说书研究    屈彩娥冉荣【摘要】陕北说书是一种活形态的口头文学形式。口头程式理论研究的是口头叙事诗歌创编的各个环节与过程。陕北说书是长期流行于陕西北部榆林、延安两市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形式。口头程式理论的精髓是“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故事范型”三个结构性单元。陕北说书艺人也是运用这三个结构性单元概念来创作书目用以满足听众不同需求的。【关键词】陕北说书 口头程式理论 程式 书套 故事范型一、陕北说书在旧社会,中国的穷人总是不在少数。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衣食无着,居无定所,到最后不得不妻离子散,背井离乡,寻找新的栖息之地

2、安家。在流落的过程中沦为乞丐,四处乞讨。为了讨到饭食,他们要使用一些技巧。所以,一些乞丐便跟乡间艺人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技艺,比如吹笛拉弦、打板说书。陕北说书的雏形正是在这颠沛流离的社会人群中诞生的。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陕北说书“老瓶装新酒”,陕北说书也常常用来宣传政策,传达信息。延安时期韩启祥唱响了著名的陕北说书翻身记。毛主席赞他为“三弦战士”。在抗战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韩启祥自编自演了500多曲目,成为了当地陕北说书的名人。与韩起祥齐名的另一位陕北说书人是张俊功。人们常把韩起祥称为陕北说书的一面旗帜,而把张俊功称为陕北说书的一代宗师。如果说韩起祥是用“旧瓶”装“新酒”的话,张俊功索性把“酒瓶”打碎

3、,让酒流出来,以便痛饮得酣畅淋漓,他通过破坏传统来形成自己的风格。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陕北说书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口头诗学“口头诗学”在西方已有长足的发展。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也是一种方法论系统,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口头传统”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口头诗歌与其他民间口头文类或口头表演样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口头程式理论的精髓在于“程式”、“主题或典型景”、“故事泛型或故事类型”三个结构性单元概念构成了程式理论的基本骨架。三、陕北说书中的口头程式“口头程式理论”研究的是口头叙事诗歌“创编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关于该理论的研究创获,哈里.列文做出

4、了如下界定:“诗就是歌;它的表演者同时也是创作者;无论他表演什么,他都要再创造;他即兴表演的艺术牢牢地根植于他对传统要素的把握;他所讲述的故事与其他许多国家的不同背景下的演唱者有血肉联系。”1.程式。口头诗学的奠基人之一帕里把“程式”定义为:“在相同的格律条件下为表达一种特定的基本观念而经常使用的一组词。”陕北说书的程式是说唱内容句法构造的基本单位,大致分为两大类:结构性程式和意义性程式。结构性程式通常表现为完整的唱段,可分为开场程式、转场程式和散场程式。常见的开场程式如下所示:弹起三弦定准音,各位同志们一声请。我请大家都坐稳,说一段故事大家听。作为“新说书运动”的代表,韩起祥更是改变了传统说

5、书的开场,赋予说书人使命新的理解:手弹三弦口来讲,春夏秋冬走四方。说书不为旁的事,文化娱乐我担当。转场程式出现在故事说唱中间,标志着场景的转换和情节的发展。如金镯玉环记中林老爷出征后,说书人转入另外一位人物的叙述:把林爷说在路途中,把书分开我另表明。回书不把别人论, 单把雷爷明一明。散场程式可以用在一场书结束时,也可以用在整本书的结尾,前者也可称为“关口”程式。作为民间口头文学,陕北说书“场”的结束通常出现在故事情节高潮到来之前或情节发生转折之前,这种富有悬念的情节设计,称为“关口”。说书人选择 “关口”结束书场,就是为了留下悬念,吸引听众。2.书套。“书套”相当于口头诗学中的“主题或典型场景

6、”,通常表现为完整的意义唱段,说书人熟练掌握书套,可以帮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即兴编唱。依据书套的表现内容进行分类,陕北说书的书套大致分为人物类、事件类、场景类。人物类例如描写书生的书套:头戴儒巾双飘带,身穿蓝衫缠新巾。腰系丝绦带一根,贡绫绸裤两腿登。陕北说书中事件类书套往往侧重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例如县令升堂大人上面传了令,三班衙役往来奔。喝三班、坐大堂,三班衙役站两旁。陕北说书中场景类书套侧重于对故事场景的描写,相当于口头诗学的“典型场景”。例如“刮大风”:儿马风,叫驴风,圪里圪嶗刮的山鸡风。沟里进去一股风,天摇地动起雷声。3.故事类型。“故事类型”是“口头诗学”最大尺度的结构性单元,表现为完整的“事件序列”或“事件链”。陕北说书,作为口头文学,与其它国家的口头文学都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用“口头程式理论”这一现代西方理论阐释古老东方口头文学,对陕北说书的传承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利于陕北口头文学对外传播与接纳。参考文献:1黄新力.陕北盲人说书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9:53.2孙鸿亮.陕北说书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基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