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1页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2页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3页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4页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习惯的 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 相反,养成了一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习 惯对孩子的自身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 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人并不是单纯地受理性支配,还要受自己思维 和行为惯性的制约,良好的习惯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习惯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现就孩子良好行 为习惯的养成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朝夕相处的生活早已在孩子的心目中 根深蒂固现在的父母都非常

2、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 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 生活习惯。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 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 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家长在教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 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 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 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 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生动教材。所以父母具有的良好习惯是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教育子 女最好的典范。做父母的在

3、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 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教育 孩子尊敬长辈,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感 化。使孩子学会从小就尊重别人。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 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 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 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尊敬、爱护和关心老人,尊重外地人、有困 难的人或残疾人,对他们有礼貌,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方便等 等。(二)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古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曾使我体 会颇多,细细想来别有一番寓

4、义。专家研究观察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 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为人父母者,在孩 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 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小学 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 时学习等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家长的榜样作用是可 小看的。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 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 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家长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读 书,看报纸。要言传身教,以身作

5、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再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通过点 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 影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 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 孩子教养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不妨从生 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做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 事,必成于易。”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 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三)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习惯,克服“骄、娇”二气。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克服孩子的骄气和娇气。学习成绩

6、好不能沾沾自喜,要懂得谦虚,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不断 地完善自我。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克服独 生子女的娇生惯养,极力反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让 她从小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逐步适应环境,培养独立生活的 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四)培养诚信,要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诚实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尤显重要,所谓“一言九鼎”、“一言 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等等无不体现出诚信两字的重要性。就因 现在的坑蒙骗不少见,作为家长更要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树立一面诚 实守信的旗帜。从小让她认识到要想做事必先做人,讲话做事必定 要言行一致,任何谎言都是不应该,而且应得到严厉地批评

7、指正。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 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都在享受着它的利息。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 法清偿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 老师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 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 “感受” “喜欢” “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 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纲要第五部分“评 价”这中又指出:“应尊重儿童,站

8、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 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 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 性的发挥。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 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如 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过分疲 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丧 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如果让孩子学他感兴趣的知 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在游戏。爱 迪生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 18个小时,在里面吃 饭、睡觉,但他丝毫不觉得

9、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 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 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就会观察得仔细,注意力集中,记 忆力强,思维灵活。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呢 ?一,鼓励孩子多动手。(1)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喜欢拆这拆那,碰 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应立即加以制止,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愿 望,老师要加以引导,要向孩子说明哪些东西可以拆,哪些东西不 能拆;同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装的东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 中,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除了让孩子拆 装一些东西外,还可以让孩子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如运用橡皮泥 制作面条等

10、、纸张制作一些飞机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 趣是大有收益的。(2)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的环境刺 激,让孩子在游戏中借助玩具表现活动内容,反映孩子的情感和意 愿。如:一根小棍子,可以启发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当金 箍棒、当钓鱼竿、船桨等等。这样一物多用,即激发了孩子玩的兴 趣,也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发展了造性思维。另外,老师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玩具。如:用废布料做的小娃娃,用各种 纸盒做的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孩子通过制作的整个过程发展了注 意力、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 感受。(3)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动力,一个孩子如果对一种

11、活动感兴 趣,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像 是一个孩子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老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 望,使孩子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有时候,在和 孩子学习时,涉及一个小小的“游戏”,在“玩”中就能激发孩子 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是童真的,要问他们最喜欢做些什么?我 想: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回答“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够在玩中 得到学习,得到帮助,得到知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时候, 幼儿的探索欲望受到了我们的限制。幼儿时期,是一个好奇、好问 的时期,他们会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太阳是从哪儿升起来 的?” “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等等,因为他们对这

12、些事物感兴 趣,所以问的也多。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老师则会显得 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 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行为特征。老师 应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提问,并耐心启发、解答、保护孩 子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 么”,并从孩子的发问中,仔细揣摩孩子的兴趣方向,发现孩子的 爱好。二、扩展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 界产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 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1)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

13、时,这种兴趣就 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 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似乎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当他 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兴趣。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 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 些鼓励和认可。(2)有很多小孩子,在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时,在吃午饭时,都 不会自己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诉你“老师,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饭的”这时老师的反映应该是很高兴,然后给予这个 小孩肯定和鼓励的的眼神以及话语,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时间 里,这个小孩将会越来越能干;因为他的努

14、力,他的进步,得到了 认可;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被 老师所忽视,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那么这一孩子将对这些事物失 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提不起那种 兴致,慢慢的学习落后与其他的孩子。三:引导孩子,找到自信。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 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连心理的情绪色彩都失去了,那么 还怎能看见美丽的事物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身边都有美丽的色彩存 在,只是看我们怎么去看待,是把这一色彩看成是黑白的色儿还是 彩色的了。被看成是黑白环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缺乏自信心的 人,觉得反正自己做什么

15、都是一个失败者,一但产生这样的想法, 做什么都没那么精神去做,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做和不做都是一 样,观察不观察也是一样,想与不想还是一样。”被看成是彩色环 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那些对事物都有着浓厚兴趣,都有一颗努力 探索与研究的精神在里面,告诉自己“只要肯努力,铁棒也能磨成 针”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童真,很单纯;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 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就可以培养起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态度 与看法。他们就愿意试着去改变,他们便开始对某件事物产生兴 趣,从而进行摸索。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 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 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

16、幼儿有个性地发展。”纲要中 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 当前的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是社会育中关于培养 幼儿良好习惯、合作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和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 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四、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参加很多的所谓兴趣班。 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兴趣班。他们只是认 为,孩子学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落后与他人。他们往往忽视了 “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的所在”他们在报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的意见,往往没有去尊重孩子们的思想。(1)其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思想

17、,自己想去接触的事物,在这个时 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去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 思考问题。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 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2)所谓的爱好并不一定就是兴趣。其实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 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幼儿喜欢看电 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老师培养孩子的兴 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 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老师和家长只有认识 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 养”(3

18、)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许常常会依据新的儿童观告 诉自己:幼儿是主动学习者。但是,当幼儿表现出“退缩” “萎 靡”或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时,老师又又不得不这样说服自己:“幼儿是不成熟的,不够懂事”的学习者;或干脆按照心理治疗来 安慰自己;老师往往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幼儿在另外一些集 体教学活动中又表现出“进取” “热情”或“专注”的状态呢?实 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受兴趣和环境的影响变 化发展的。如有一次我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 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 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秋天

19、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树叶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树叶飞的动作,动作优美,当男孩 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树叶要飞的还漂 亮的,要轻轻的”;于是我和幼儿们一起参与到树叶飞的动作;当 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 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小朋友 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在让他们听两只老虎中,他们 还模仿着老虎的动作和叫声,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 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老师的参与性也很 重要。有一次在游戏时间,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

20、,幼儿在刚听到 钢琴曲时表现出了好奇,但没过一会儿就表现出了不感兴趣,因此 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 儿生活能 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一 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在谈到规则教育时,多次用“双 刃剑”这一词感慨规则教育的利与弊。在她看来,成人在借助规则 教育这把利剑斩去人性的弱点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同时,似乎也 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如一些幼儿变得听话了,但是似乎不再那 么亲近教师,甚至也没有以前那么活泼而富有灵性了。规则性教育 还包括一个导航性的目标,即纲要总则中提到的“促进每个幼 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背离了这一重要目标,便会在客观上引发规 则教育与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之间的矛盾。所谓的适应性规则的教育 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指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 学习的特点” “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