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课件_第1页
《伤仲永》课件_第2页
《伤仲永》课件_第3页
《伤仲永》课件_第4页
《伤仲永》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童的悲剧神童的悲剧 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

2、最终丢掉大学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岁时就掌握了握了1000多个汉字,多个汉字,4岁念书,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悲剧 ?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

3、就了神童的悲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的思考? 北宋北宋 王安石王安石伤仲永伤仲永 。 : 本文选自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临川先生文集集,作者作者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1021-1086),字介甫,),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思想家。做官后,向朝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的强烈反对

4、,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谥号 文文 。著有。著有王临王临川集川集、王文公文王文公文集集,他是,他是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之一。1、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家的合称,即唐代唐代的的韩愈、韩愈、柳宗元柳宗元和和宋代宋代的的欧阳修、苏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曾巩。 2、题解、题解 本文用本文用“伤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伤”是是哀伤、叹惜哀伤、叹惜的意思,的意思,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泯

5、然众人”的哀伤,的哀伤,惋惜之情。惋惜之情。是作者对人才毁灭所做的挽歌,是作者对人才毁灭所做的挽歌,表明了作者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才表明了作者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才摧残的谴责。摧残的谴责。 3、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临川先生集,是作者青年时代写,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篇随笔。文中通过方仲永的一篇随笔。文中通过方仲永5岁到岁到20岁才能变化岁才能变化的故事,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的故事,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如果自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持自学,不如果自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持自学,不仅难以长进,就连后来的聪明也保不住。

6、仅难以长进,就连后来的聪明也保不住。wiwiyypnpnyy金溪民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生五年,未尝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与之,即/书诗四句,并书诗四句,并/自自为为其名。其诗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一乡秀才/观之。观之。自是自是/指物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立就,其文理/皆有皆有/可观者。可观者。邑邑人奇之,稍稍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以钱币/乞乞之。父之。父/利其然也,日利其然也,日扳扳仲永仲永/环环谒谒于邑人,于邑人,不使学。不使

7、学。正音 正确朗读课文正音,正确朗读chnchnmnmn余闻之也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作诗,不能称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问焉。曰:“泯泯然众人矣。然众人矣。” 正音,正确朗读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众人,则/其受于人者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不至也。彼其/受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

8、人,且为众人;今夫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而已耶? 才艺展示才艺展示注意读准字音、掌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握节奏,把握语气。 注释 口头翻译课文一、注意下列一、注意下列实词实词的理解的理解 1 1、伤伤仲永仲永 2 2、世世隶隶耕耕 3 3、养养父母父母 4 4、自是指物作诗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就 5 5、传传一乡一乡秀才观之秀才观之 6 6、或或以钱币乞之以钱币乞之 7 7、邑人邑人奇之奇之 8 8、从从先还家先还家 9 9、前时前时之之闻闻 1010、泯然泯然众人矣众人矣 1111、卒卒之为之为众众人人

9、1212、如此之如此之贤贤也也 1313、且且为众人为众人 1414、固固众人众人伤伤: 哀伤、叹惜哀伤、叹惜隶隶: 属于属于养养:赡养:赡养立就立就: 立刻完成立刻完成一乡一乡: 全乡全乡或或: 有的人有的人邑人邑人:同县的人:同县的人从从: 跟从跟从闻闻:听到的名声:听到的名声泯然泯然: 完全完全卒卒: 最终最终 众众:普通:普通贤贤: (有有)才能才能且且: 尚且尚且固固: 本来本来二二、需要理解需要理解活用活用的字词的字词2 2、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 3、邑人、邑人奇奇之之4 4、稍稍、稍稍宾客宾客其父其父5 5、父、父利利其然也其然也1 1、即、即书书诗四句诗四句书

10、书:名词名词活用为活用为动词动词,写写日日:名词名词作作状语状语,每天每天奇奇: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对对感到惊奇感到惊奇宾客宾客:名词名词作作动词动词,宴请,宴请,把把当宾客对待当宾客对待利利: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认为认为有利可图有利可图 三、理解下列句式三、理解下列句式“不使学不使学”“还自扬州还自扬州”“受之天也受之天也” 省略句,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不让(仲永)学习。 倒装句,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正确的语序是“自自扬州还扬州还”:从扬州回家。:从扬州回家。 省略句,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受之(于)天

11、”:从上天那里得到: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或上天赋予的。四、翻译下列句子四、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注意其中加红色红色的词的意思的词的意思1.1. 邑人邑人奇奇之,稍稍之,稍稍宾客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做客,有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奇奇:对:对感到惊奇;认为感到惊奇;认为是奇才。是奇才。宾客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当作宾客。客。 2、父、父利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1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人,不让(他)学习。 利利:认为:认为有利可图,有利可图,把把看做有利可图。看做有利可图。 3、其受之天也,贤、其受之天也,贤于于材人远矣。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于人者不至也。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了。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多了。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于于:比。:比。 于于:从。:从。 译文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

13、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纸、砚,(有一天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借来给他,(仲永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

14、,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他)学习。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他已经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十二三岁了。让(他他)作诗,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相称。又过了七年,(我我)从扬州回来,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15、,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回答说:“(他他)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普通人了。” 译文译文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

16、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译文译文 分析本文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才能。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又七年,即成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又七年,即成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人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三个阶段。个阶段。 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

17、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闻”的形式。的形式。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真实可信。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是以“见见”的形式。的形式。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闻”的形式。的形式。1、课文、课文详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

18、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致他才能衰退。2、后两个阶段、后两个阶段略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人深思。庸的原因,引人深思。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突出了了“伤伤”这这一一主题主题。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才能。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又七年,即成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又

19、七年,即成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人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三个阶段。个阶段。闻闻见见闻闻详详略略略略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真实可信。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突出了了“伤伤”这一这一主题主题。 那么,方仲永那么,方仲永为什么为什么会会“泯然众人矣泯然众人矣”? 我们一起来分析吧。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明确明确: “世隶耕世隶耕”,点明了其家庭背景,点明了其家庭背景,也暗示造成他悲剧的深层原因。也暗示造成他悲剧的深层原因。 (2) 知道仲永才华出众时,父亲是怎样做的?知道仲永才华出众时,父亲是怎样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我

20、们可以看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明确: 父亲是父亲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不使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父亲是贪图贪图小利小利, ,目光短浅目光短浅, ,愚昧无知愚昧无知。 (1) 仲永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中?仲永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中?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愚昧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愚昧无知的句子是:无知的句子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不使学。 方仲永命运变化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三的关键因素是三个字:个字:不使学。 对于方仲永对于方仲永为什么为什么会会“泯然众人矣泯然众人矣”,

21、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父“不使学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其受于人者不至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教育。 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 哀伤、惋惜哀伤、惋惜试分析试分析“伤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的具体内涵是什么?1、因仲永的悲剧而、因仲永的悲剧而“伤伤”,幼时天资过人,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最终却“泯然众人泯然众人”。2、“伤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悲之辈。3、“伤伤”邑人闻

22、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这也正是文中感慨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的深远意味。远意味。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如何划分?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如何划分?课文的两部分有什么课文的两部分有什么联系联系? 重点重点在哪一部分?在哪一部分? 明确:明确:本文采用了本文采用了借事说理借事说理的写法,第一部分叙事,第二部的写法,第一部分叙事,第二部分说理,两部分是证明和被证明分说理,两部分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的关系。重点重点是在是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议论的议论 最后一段议论,作者讲了什么道理?最后一段议论,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

23、好的教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赶不上了。 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你是怎样认识你是怎样认识“受之天受之天”与与“受之人受之人”的关系的关系的的? 作者所说的作者所说的“受之天受之天”,是指人的天,是指人的天资;资;“受之人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是指后天教育。 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重

24、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归纳本文主题归纳本文主题 以方仲永的实例,说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重要性。 人的天才只是火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学习! 高尔基高尔基 饭可以一日不吃,饭可以一日不吃, 觉可以一日不睡,觉可以一日不睡,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毛泽东 赠赠 言言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来造就自己。 歌德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一的灵

25、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爱迪生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赠赠 言言 1、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扩展迁移扩展迁移自写格言比赛自写格言比赛天才就是天才就是 (请你续写)(请你续写)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天才就是入谜天才就是入谜 天才就是长久的忍耐天才就是长久的忍耐 2、自由发言:、自由发言: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由方仲永所想到的1.1.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它不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它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教育、学习。天教育、学习。2.2.仅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的努仅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的努力。力。3.3.我们应该为天才营造怎样的环境?我们应该为天才营造怎样的环境?4.4.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赋,有后天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赋,有后天教育,有主观努力,三者缺一不可。教育,有主观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