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1 前言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在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用燃烧法测量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并研制了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美英两国均有厂家生产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我国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引进这种设备用于公路检测和科研教学。我国也有厂家生产出了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因为这种测试方法在国外普及时间不长,在我国刚刚引进,不少人对这种测试方法有种种疑问也完全是正常的。如有的认为简单方便,有的认为根本不行,并发现有些石料经燃烧后有崩解破碎等情况。现根据我们对国外有关资料的研究和研制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的体会对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和测试设备作一介绍。其实这种试验方法在国外推广初期
2、,我们上述疑问同样是存在的。 为此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于1996 年完成了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 Round-Robin 研究。 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选择遍布美国12个独立试验室,每个试验室由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提供一套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和试验样品。每个试验室按照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编制的试验大纲进行四种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各四个试样的试验。各个试验室将测量的沥青含量、通过4.75mm筛网百分比和通过75micron 筛网百分比各16 组数据返回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由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此种试验方法测量沥青含量、通过4.75mm筛网百分比和通过75micron筛网百分的
3、 精确度和精密度。为统一试验方法 ASTM口 AASHTOb别于1998年和1999年发布 了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标准 ASTM D6307-98和AASHTO T308-99。2 .试验原理燃烧法测量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含量的方法是将热拌沥青混合料放入538c的燃烧炉中,沥青结合料被燃烧。根据混合料 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燃烧后剩余 的集料可用于级配分析。因为沥青含量表示为除湿后混合料质量的百分比,如果混合料发硬或受潮应将混合料放入 110邙C (ASTMD6307-98要求)或125邙C(AASHTO T308-9缓求)烘箱中加热,以去除混合料中水
4、分。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研究表明大多数混合料最适宜的 燃烧温度是538C ,较高的试验温度增加大多数混合料中矿料的质量 损失,较低的试验温度增加试验时间。试样也允许在略低于538 c放入燃烧炉,因为试样一旦开始燃烧,燃烧炉的温度将很快达到要求温 度。在试验的燃烧阶段,燃烧炉的温度一般都要超过设定温度。温度 超过的范围取决于试样的质量和沥青结合料的含量。试验样品质量取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最大名义尺寸,可参照表1所要求的质量准备试样。表1试样质量集料最大名义尺寸mm筛网尺寸试样最小质量, 克4.75No. 412009.53/8 in120012.51/2 in150019.03/
5、4 in200025.01 in300037.51 1/2 in4000在燃烧试验期间,对于大多矿料通常都要损失一些质量 (通常小 于0.4%)。测量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燃烧试验期间的质量损失由沥青 结合料的质量损失和集料的质量损失组成。 从测量的总质量损失中减 去集料的质量损失后才是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损失。 根据沥青结合料的 质量损失和燃烧试验前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沥青含量 或油石比。为提高这种试验方法的测量精确度, 应进行校准试验以测 量出每种类型矿料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质量损失并计算出每种类型 矿料的校准系数。3 .校准燃烧法测量热拌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的结果可能受混合料中矿料类型的影
6、响。为提高沥青含量测量精确度,对每种类型的混合料都 应进行一组校准试样试验,以确定这种混合料的校准系数。校准试验 应在所承接试验进行前完成。每次混合料成分或级配设计有变化时, 都应进行这种校准试验。如果由于矿料破碎,或集配不当,某种混合 料的校准系数超过0.5%,则应将试验温度降低到482±5C,并使用 在482c得到的校准系数。校准试样应具有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所使用矿料有近似相同的质量和矿料集配。在烘箱中干燥矿料试样到质量恒定。加热矿料和沥青结合料近似达到150。在拌合校准试样前,应对搅拌机的搅拌锅进行处理,使其符合要求,不使校准试样沥青含量产生偏差。可以按设计的沥青含量搅拌12锅热
7、拌沥青混合料并将其倒掉。在搅拌锅壁均匀涂一层黄油。按设计的沥青结合料含量(P)制备校准试样。如 果使用添加剂和改性剂,则也应该在校准试样中加入添加剂和改性 剂。按照不同试验标准要求的份数制备校准试样后,按照试验方法A或试验方法B 的要求在温度为538的燃烧炉内测试校准试样。ASTM D6307-98要求制备3个校准试样,测试结果取3个校准试样的平均值。AASHTO T308-9朦求制备2个校准试样。如果两个试样测量沥青结合料含量之差超过0.15%,则再重复进行两个试样的试验。从这四个试验中去掉一个最高的和一个最低的试验结果,以剩余的两个试验结果平均值确定校准系数。以下式计算各个试样的校准系数C
8、F:CF= ( M I- Ml) / Mi) * 100)-P此处:M I =燃烧前校准试样混合料总质量ML =燃烧后校准试样混合料总质量 P = 以百数表示的在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占总的混合料质量的百 分比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 Round-Robin研究的校准试样为与热拌 沥青混合料具有同样矿料集配但没有沥青结合料的矿料。在578c温度的燃烧炉中燃烧校准试样40分钟测量每种矿料质量损失数量。以 此计算混合料的校准系数。4 .试验设备4.1 燃烧炉试验方法A和试验方法B对燃烧炉要求不同。试验方法A要求燃烧炉备有能与燃烧炉炉膛隔热的内辂式天平 系统。在试验期间天平系统能自动测量和显示试样的质量变化
9、。在试验进行前由操作员向燃烧炉的测控系统输入在第3节所测校准试样 在燃烧试验期间矿料质量损失的校准系数和试样的初始质量。有的燃烧炉能自动测算温度补偿系数。温度补偿系数为燃烧试验结束时天平 所测高温炉膛内物体质量(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所剩余矿料和试料篮 等)和上述物体在常温所测质量之差与所测热拌沥青混合料常温质量 的百分比。燃烧炉测控系统能自动从测量的沥青百分比含量中减去温 度补偿系数。如燃烧炉无自动测算温度补偿系数功能,则应该用同一燃烧炉进行校准试样试验,则所测得的系数为校准系数和温度补偿系 数之和。热拌沥青混合料试样应与校准试样有近似相同的质量、沥青含量和矿料集配,并在同一台燃烧炉上进行燃烧试验
10、。在燃烧试验前 应向燃烧炉输入这一系数,试验结束时燃烧炉测控系统自动从所测沥 青含量中减去校准系数和温度补偿系数。 燃烧试验时,当试样质量损 失的变化连续3分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 0.01%寸,燃烧炉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试验自动结束。打印机打印输出试样初始质量、试样质量损失、温度补偿系数、校准系数、修正后的沥青含量(百分比)、试验时间和试验温度等。试验方法B不要求所用燃烧炉具有内辂式天平系统。仅要求燃烧炉能自动控制试验温度和试样燃烧时间。以下要求对试验方法 A和试验方法B所用燃烧炉是一致的。燃烧炉具有保持578温度的能力。燃烧炉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防止炉体大量向外散热。燃烧炉炉膛容积应足以容纳
11、3500 克试样。燃烧炉在燃烧试验期间应具有强制通风能力。燃烧炉的鼓风机强制空气通过炉膛以加速试验进行并将燃烧产生的沥青烟气通过过滤器过滤后排到室外或试验室排烟罩内。过滤器能将沥青烟气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燃烧炉工作稳定时,将没有明显烟气溢出到试验室。4.2 天平天平应为分辩率0.1 克的二级天平。应可称量3500克试样、试料篮和收集盘的质量。4.3 试料篮试料篮为两个不锈钢板打孔成筛网状的盒形结构。一个嵌套在另一个顶部。试料篮应有适当尺寸可以使试样在试料篮中薄薄摊开,以使空气向上并环绕试样粒子。4.4 收集盘不锈钢板制成的收集盘支撑试料篮。收集盘能收集通过试料篮筛网孔下落的矿料粒子和熔化的
12、沥青结合料。4.5 收集盘/试料篮叉形操作装辂此装辂插入收集盘,将收集和试料篮同时放入或移出高温的燃烧炉炉 膛。4.6 烘箱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的烘箱,可保持 125c温度。烘箱用于干燥矿料 和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燃烧试验前预热热拌沥青混合料。4.7 安全防护装备防护眼镜或安全面罩、高温手套、长袖外套等。4.8 其他装备各种配套的抹刀、盘子、搅拌机、钢丝刷等。用于制备热拌沥青 混合料并用于从试料篮和收集盘中清除矿料。5 .试验方法首先将燃烧炉预热到538c。在105± 5C的烘箱内干燥热拌沥青 试样,到其质量不变。将试料篮和收集盘放在燃烧炉外天平上,天平 去皮。将热拌沥青试样均匀在试料篮
13、中摊开,注意使试料离开试料篮 边缘。记录试样的初始质量W so以下的步骤由于试验方法A和试验 方法B所使用设备不同而有所不同。5.1 试验方法A向燃烧炉输入试样的初始质量W S和校准系数C F。打开炉门,将 试料篮放入燃烧炉,关闭炉门。检查天平显示是否稳定。如天平显示 不稳定,可能与天平支撑系统或试料篮接触燃烧炉炉壁有关。开始试验,燃烧炉鼓风机开始工作。试验一直进行到试样质量损失的 变化不 超过试样初始质量的0.01 %,燃烧炉发出稳定的声光报警信号,试 验自动结束,打印机自动打印试验结果。当使用的矿料显示有较大质 量损失时,可以使用0.02 %的最终质量损失百分比。5.2 试验方法B在燃烧炉
14、中燃烧热拌沥青试样不少于 45分钟,对于热拌沥青试 样合适的初始燃烧时间取决于试样的质量。对于质量大的试样,有效燃烧时间将比45分钟长。燃烧后,从燃烧炉中取出试样,让它近似 冷却到室温。称量和记录燃烧后的质量( W),精确到0.1克。将试 样放回燃烧炉。燃烧炉达到设定温度后,至少燃烧试样 15分钟。从 燃烧炉取出试样并让它近似冷却到室温。称量和记录燃烧后的质量(W)。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燃烧后测量质量( W 的变化不超过试样初 始质量(W)白0 0.01%。在上述操作中应防止矿料粒子掉到试料篮和 收集盘之外。5.3 沥青含量计算试验后,按下式计算沥青含量。试验方法A由燃烧炉测控系统自 动计算出沥青
15、含量。试验方法B则需人工计算。AC%=( MBM)/M) * 100) G 此处:AC菽正的沥青含量,为烘箱干燥后热拌沥青试样 质量的百分比。乂人=燃烧后剩余矿料总质量。Mb=烧前热拌沥青试样总质量CF=在第3节获得的校准系数。对于试验方法 A,校准系数在试验前输入燃烧炉。对于试9佥方法A, ( M-M)为燃烧炉所测量的试样在燃烧试验期 间质量损失。M为试验前输入燃烧炉的试样初始质量。5.4 矿料集配分析试样在试料篮中冷却至室温。将试样从试料篮倒入一个平盘。 使 用小钢丝刷确保从试料篮清除所有剩余细小试料。按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 T 0725-2000
16、 “沥青混合 料的矿料级配检验方法”进行矿料级配分析。6 .关于精密度现在国家对计量及质量监督工作正在加强。质量、长度、载荷、 温度、速度、时间等量值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由国家计量部门进行检 定。但道路仪具设备大部分是专用仪具,没有专门检验机构。按照 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总则的规定 要求由试验人员自检。燃烧法测量热拌沥青混合料沥青结合料含量是 一种新型试验方法,应该展开对这种试验方法精密度的研究。 本文已 讨论了修正不同类型混合料在燃烧试验期间矿质量损失的校准系数, 修正同一质量物体在常温和在燃烧炉高温炉膛内所测质量差昆的温度补偿系数。按照JTJ 052
17、-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 规程”总则规定“试验方法的精密度或允许差用重复性试验和复现性 试验的试验结果标准差或误差表示"。在我国急需有关部门组织开展 检验这种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精密度的重复性试验和复现性试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试验标准。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为测定燃烧法测量热拌沥青混合 料沥青含量这种试验方法的精确度和精密度,开展了本文前言所述的Round-Robin研究。NCA琏择遍布美国12个试验室。每个试验室完 成4种混合料各4个试样共16个试样的燃烧试验。测量的沥青结合 料含量平均值如表2所示。每种混合料沥青含量平均值为 12个试验 室每种混合料各进行
18、4个试样共48个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如表2所 示,测量的沥青结合料含量平均值与真实结合料含量之差范围在 -0.03%至+0.03%。192个试样测量的沥青结合料含量全部偏差平均值 为-0.02%。较低的测量偏差显示用燃烧法测量热拌沥青混合料沥青结 合料含量能获得较高精确度。表2燃烧试验所测沥青含量的精确度混合料“真实”沥青结 合料(AC) 含量,%测量沥青结合料 (AC) 含量平均值,%偏差,%16.005.98-0.0226.005.99-0.0135.004.97-0.0345.505.530.03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 Round-Robin研究使用试验方法A用路面混合料进行精密度测定的结果如表3所示。表3燃烧试验所测沥青含量的精密度沥青含量标准偏差, %两个试验结果可 接受的范围,%单一操作员精密度0.040.11多个试验室精密度0.060.17美国材料实验学会(ASTM指出溶剂抽提法单一操作员标准差和 多个试验室标准差分别为0.21麻口 0.22%。与溶剂抽提法比较,燃烧 法具有明显低的标准偏差,因此具有较高的精密度。7 .结束语7.1 燃烧法测量热拌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作为一种新型试验方法在国 外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对于这种试验方法的精确度和精密度, 美国 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组织了大规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课堂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联研究
- 教育心理学的跨学科应用以科技助力情感智商的培养
- 教育科技前沿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案例
- 教育创新驱动下的自动驾驶与物联网教学研究
- 基于智能分析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推广研究
- 中医传承教育与现代医疗体系的融合
- 抖音商户主播直播中控场能力评估制度
- 全球铀矿资源分布与2025年核能产业安全与环保研究报告
- Baumycin-A1-生命科学试剂-MCE
-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3年中国邮轮游船游艇行业发展报告
- 麻醉机器与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培训课件
- 中药生产工艺优化与创新
- 小儿后天性斜颈疾病演示课件
- 安宁疗护病管理制度
- 2023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 JGJ406T-2017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附条文
- 胸痛中心问题整改汇报课件
- 混凝土基层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叶酸车间的工艺流程及危险源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