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No. 50338040, 5002582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振动台试验室研究报告(A20030609-405)12层钢筋混凝土标准框架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完整数据Ben chmark Test of a 12-storyRei nforcedCon crete Frame Model on Shak ingTable报告编制:吕西林 李培振陈跃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振动台试验室2004年1月目 录1试验概况1.2试验设计1.2.1试验装置1.2.2模型的相似设计 12.3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1.2.4材料性能指标42.5测点布置4.2.
2、6加速度输入波 52.7试验加载制度 93试验现象9.4试验数据文件1-24.1 AutoCAD 文件1.24.2输入地震波数据文件1 24.3测点记录数据文件 1.24.4传递函数数据文件1.2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1试验概况试验编号:S10H模型比:1/10模型描述:单跨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激励波形:El Centro波、Kobe波、上海人工波、上海基岩波工况数:62试验日期:2003616试验地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振动台试验室2试验设计2.1试验装置地震模拟振动台主要性能参数:台面尺寸4.0m X4.0m最大承载模型重25t振动方向X、Y、Z三向六自
3、由度台面最大加速度X 向 1.2g ; Y 向 0.8g ; Z 向 0.7g频率范围0.1Hz 50Hz2.2模型的相似设计表1中列出了模型各物理量的相似关系式和相似系数。2.3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模型比为1/10,梁、柱、板的尺寸由实际高层框架结构的尺寸按相似关系折算。原型和模型概况见表 2,模型尺寸和配筋图见图1。模型材料采用微粒混凝土和镀锌铁丝。微粒混凝土是一种模型混凝土,它以较大粒径的砂砾为粗骨料,以较小粒径的砂砾为细骨料。微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振捣方式、养护条件 以及材料性能都与普通混凝土十分相似,在动力特性上与原型混凝土有良好的相似关系,而且通过调整配合比,可满足降低弹性模量的要求。
4、考虑计入隔墙、楼面装修的重量和50 %活载,在板上配质量块配重。在标准层上布置每层19.4 kg配重,在屋面层上布置 19.7 kg配重。表1试验模型的动力相似关系物理量关系式1/10模型备注材应变£S1.01应力(TSSe1/3.870料弹模ESe1/3.870模型设计控制特泊松比卩S1.01性s密度P1模型设计控制几长度丨Si1/10模型设计控制何面积SSsSi21/100特线位移XSxSi1/10性角位移Bs1.01荷集中力PSpSeSi21/387载面荷载qSqSe1/3.870质量mSmS Si31/1000刚度kSkSeSi1/38.7动1 /2时间tStSm / Sk0
5、.1967动力荷载控制力频率fSf1/St5.083动力荷载控制特性阻尼cScSm/St0.00508速度vSvS|/St0.508加速度aSa2Si /St2.584动力荷载控制表2原型和模型概况项 目原型1/10模型层数1212H/B66层高3m0.3m总高36m3.6m平面尺寸6m X6m0.6m xo.6m梁截面300mm x600mm30mm X60mm柱截面500mm X600mm50mm X60mm楼板厚度120mm12mm材料C30砼微粒砼巣4UL年图FWC '1IIC 荷:1./礙営r标准舄扳配惑县根:亠:|根 I -恆蔽面配丽團_bt"T图1模型尺寸和配筋
6、图2.4材料性能指标在浇筑模型的同时预留了试样,混凝土材性试验结果见表3,钢筋材性试验结果见表 4。表3 混凝土材性试验结果类别试样组号浇筑日期立方体强度(MPa)弹性模量(MPa)弹模均值(MPa)0F2003.3.269.21610.167 X103微1F/2F2003.3.307.9698.490 X103粒3F/4F2003.4.35.7357.062 X103混5F/6F2003.4.57.4027.649 X1037.751 X103凝7F/8F2003.4.107.6697.917 X103土9F/10F2003.4.147.2027.322 X10311F/12F2003.4.
7、218.2028.065 X103注: (1)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尺寸为70.7mm X70.7mm X70.7mm ;(2)弹性模量试件尺寸为 100 mm X100 mm x300mm ;(3 )试样组号0F对应浇筑模型底座的微粒混凝土,不计入弹性模量平均值;(4 )混凝土材性试验日期为 2003年6月2日。表4钢筋的材性试验结果名称型号直径(mm)面积(mm 2)屈服强度(MPa)极限强度(MPa )20 #0.900.63327397铁丝18 #1.201.1334742014 #2.113.503915602.5测点布置加速度计的方向有 X、Y、试验中采用加速度计、 应变传感器量测模型
8、结构的动力响应。Z三个方向。试验测点布置见图2。测点传感器接线对应表见表5。振曲方直 B E1朮毬度计10a)平行于扳动方向(匕)蚕直干乘话方向图2试验测点布置图2.6加速度输入波试验选用地震波形有El Centro波、Kobe波、上海人工波及上海基岩波,试验中的某些工况同时输入 X、Y双向或X、Y、Z三向El Centro 波或Kobe波。图3图6分别为 El Centro波、Kobe波、上海人工波和上海基岩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及傅氏谱。El Centro 波是1940年5月18日美国IMPERIAL山谷地震(M7.1 )在El Centro 台 站记录的加速度时程, 它是广泛应用于结构试验及
9、地震反应分析的经典地震记录。其主要强震部分持续时间为 26秒左右,记录全部波形长为 54秒,原始记录离散加速度时间间隔为0.02 秒,N-S 分量、E-W 分量和 U-D 分量加速度峰值分别为341.7gal、210.1gal 和206.3gal。表5 S10H测点传感器接线对应表序号位置方向测点号通道号备注1基础顶面XA1822FXA2734FXA3646FXA4558FXA54610FXA63712FXA718基础顶面平面外XA82796F平面外XA9261012F平面外XA102511基础顶面平面外YAY115122F平面外YAY214134F平面外YAY313146F平面外YAY412
10、158F平面外YAY5111610F平面外YAY6101712F平面外YAY7918基础顶面ZR12419基础顶面ZR223202FZAZ222214FZAZ321226FZAZ419238FZAZ5182410FZAZ6172512FZAZ71626柱底应变E1149西外27柱底应变E1250西内28柱底应变E1352东内29柱底应变E1453东外30柱底应变E1554北外31柱底应变E1655北内32柱底应变E1756南内33柱底应变E1858南外试验中选用 N-S分量作为X向输入。其时程曲线和傅氏谱如图3所示(图中峰值缩比为0.1g )。Kobe波是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地震(M7
11、.2 )中,神户海洋气象台在震中附近 的加速度时程记录。这次地震是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记录所在的神户海洋气象台的震中距为0.4km。主要强震部分的持续时间为7秒左右,记录全部波形长约40秒,原始记录离散加速度时间间隔为0.02秒,N-S分量、E-W分量和 U-D分量加速度峰值分别为818.02gal、617.29gal和332.24gal。试验中选用 N-S分量作为 X向输入。其时程曲线和 傅氏谱如图4所示(图中峰值缩比为0.1g )。上海人工波(Shw2 )的主要强震部分持续时间为50秒左右,全部波形长为 78秒,加速度波形离散时间间隔为0.02秒。其时程曲线和傅氏谱如图5所示(图中峰值缩
12、比为0.1g )。上海基岩波(Shj)的主要强震部分持续时间为30秒左右,全部波形长为 64秒,加速度波形离散时间间隔为0.02秒。其时程曲线和傅氏谱如图6所示(图中峰值缩比为 0.1g )。-BC.S笆皿asQac-Bc°H.Jmnrrie(sec)N-S分量)3127(b) Y万向OJD0X50.0 D-0.05-0.1013.527.0Tfme(stc)40.554.01006000610 a a a Q-O- raFoneJdlo 芝<a mm0.11200.0900.06C0 1000 0500.02610.05.0FrequeneyfHz)II1F1III1FIIi
13、JFILikilil i:RAu匕榊a. 075E-W分量)0.03C2.55.0T.510.0FrequencyfHzl:II:I iu illiLi liji * . 11 iJhJi iL ,II0.Q6D0 D46D.030D 0150 0000.05.010.015.020.0FrequencyfHz)图3 El Centro波时程及其傅氏谱«cQ4E4leu*«-Bjud-legafljUQ<Su2«jeffiydl«-SUG4E4«U*«ri1R111 . -冷-rJl|wKrTr,节 | 111 11KIIIhi
14、iil10.020 030 0 4C 0Tirre£*c>a) X方向(JiihJljJ1 If ijJil lii.hijijii.i.oo.I11L1:11fc,M" -! JA""r二0.0250.050左 OJOO 总 0.07510X2.55.07.5FrBquenc(Hz|N-S分量)77工;6 - uo-5JIQa3x3<t-712 阮" JiwH01000.0750.0500.0250.0000.010 02 55 07.5Frequency(Hz)10.020.030.0 MUTme aee)(b) Y万向(E-W
15、分量)10.020.030.040.0Ttmefsec)0.11000 0760.0S00.Q260 0000.020.05 010.015.0FrequareyCHzl(c) Z万向(U-D分量)图4 Kobe波时程及其傅氏谱20,040.060.C30.0Tlmefsec)11VI111R-1 1HFP1a|jJ:,!ww0.2000.1500.1M0.D&02.55.07.510.0Frequency(Hz)图5上海人工波(Shw2)时程及其傅氏谱Tlmesec)0 5 0 5 O1 o o O 1 ao.a QQD O G D10.015.020.0Frequeneyri-lz
16、l图7 S10H试验图6上海基岩波(Shj)时程及其傅氏谱2.7试验加载制度试验中,台面输入加速度峰值按小量级分级递增,按相似关系调整加速度峰值和时间间隔。加载制度见表 6。每次改变加速度输入大小时都输入小振幅的白噪声激励,观察模型系 统动力特性的变化。3试验现象试验时安装在振动台上的模型如图5所示。试验中,在前7个工况下(相当于原型体系 承受七度多遇地震),在S10H结构上没有发现任 何裂缝。在第9工况SH2后(相当于原型体系承 受七度地震),在4层平行于X振动方向的框架 梁的梁端首先出现细微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发 展的垂直裂缝,缝宽小于0.05mm。在第16工况后,平行于 X振动方向的46
17、层框架梁的梁 端均有垂直裂缝,缝宽约0.08mm,各柱中未观察到裂缝;平行于 Y振动方向的框架梁柱中也未 发现裂缝。在第18工况SH3后,平行于X振动 方向的36层框架梁的梁端垂直裂缝贯通,最 大缝宽在第4层处,约0.15mm。在第21工况 双向EY3后,平行于Y振动方向的框架中,于第 46层梁的梁端先出现垂直裂缝,缝宽约 0.08mm。之后,随着输入激励加大,梁端裂缝增大,开裂的梁的位置向上层、向下层发展。经62个工况后,北侧和南侧的平行于 X振动方向的框架上,110层的梁端或柱端均有裂缝,其中28层梁端裂缝贯通,36层最严重,拉出或压碎,缝宽达4mm ,形成塑性铰;西侧和东侧的平行于 Y振
18、动方向的框架上, 19层的梁端或柱端均有裂缝,其中36层最严重,梁柱节点裂通甚至拉出或压碎,缝宽达3mm,形成塑性铰。在最上部 23层基本没有裂缝。试验结束时,模型已成为不稳定的机动结构。试验后S10H框架结构的裂缝图如图 6所示。表6 S10H试验加载制度序号工况代号原型1/10模型备注X向Y向Z向X向Y向Z向11WN0.070.070.072、3、4、5EL1、SH1、KB1、SJ10.0350.090七度多遇6、7EY1、KY10.0350.0300.0900.077七度多遇7+7+WN0.070.070.078、 9、 10、 11EL2、SH2、KB2、SJ20.10.258七度12
19、、13EY2、KY20.10.0850.2580.220七度14、15EZ2、 KZ20.10.0850.050.2580.2200.129七度1616WN0.070.070.0717、18、19、20EL3、SH3、KB3、SJ30.150.38821、22EY3、KY30.150.1280.3880.32923、24EZ3、 KZ30.150.1280.0750.3880.3290.1942525WN0.070.070.0726、27、28、29EL4、SH4、KB4、SJ40.20.517八度30、31EY4、KY40.20.170.5170.439八度32、33EZ4、 KZ40.20.170.10.5170.4390.258八度3434WN0.070.070.0735、36、37、38EL5、SH5、KB5、SJ50.250.64639、40EY5、KY50.250.2130.6460.54941、42EZ5、 KZ50.250.2130.1250.6460.5490.3234343WN0.070.070.0744、45、46、47EL6、SH6、KB6、SJ60.30.77548、49EY6、KY60.30.2550.7750.65950、51EZ6、KZ60.30.2550.150.7750.6590.3885252WN0.070.0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 医院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区块链在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中的实践报告
- 囊肿的临床护理
- 医疗APP的用户行为模式研究及商业价值挖掘
- 企业生产经营贷款合同范例
- 区块链技术革新商业地产管理的未来趋势
-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国际化视野与发展趋势
- 医疗大数据的隐私保护技术进展
- 中标挂钩合同范例
-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
- 安全教育森林防火教案
- 头疗馆转让合同
- GB/T 44947-2024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性能诊断方法
- 2025年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3年高考真题-物理(福建卷) 含答案
- 1型糖尿病饮食宣教
- 《精装修成品保护》课件
- 学校食堂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 国开(湖北)2024年秋《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1-4答案
- 《中小学生时间规划管理主题班会:做时间的主人》课件(五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