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26618_第1页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26618_第2页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26618_第3页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26618_第4页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266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心整理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综合验光仪:内置辅镜:0:加平光镜片的打开状态;0:不加任何镜片的打开状态;oc:关闭状态;!.;一;:二二y-:;二R:视网膜检影片,67CM处不需要换算;PH:针孔镜片,查看矫正是否正确,? ? ?P135 (P):右眼135 °偏振片;检查是功能时配合左眼偏振片一起使用; -I'J" FP45 (P):左眼45 °偏振片;RL:右眼用红色片;配合左眼绿色片使用;GL:左眼用绿色片;+/-0.50 :交叉圆柱镜;RMH :右眼用水平红色马氏杆;RMV:右眼用垂直红色马氏杆;, I 1WMH :左眼用水平白色马氏杆;测试旋

2、转隐斜时使用,一般不用;WMV :左眼用垂直白色马氏杆;6AU:右眼用,基底向上的6个棱镜度;10 AI:左眼用,基底向内的10个棱镜度;调整部件:调整垂直平衡手轮至水平中心;所有手轮归零;散光轴位为90° ;调整高度;调整瞳距;打开集合掣;调整额托手轮至镜眼距为12MM;屈光检查流程:I 丁 J二'1 .第一步永远都要检查裸眼视力;11'1'I2 .如戴镜则需要检查佩戴原镜视力;3 .用焦度计检查原镜焦度;4 .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检查患者客观度数;5 .将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或检影结果),检查客观验光后视力;(此时置入检查结果时,应先置入球

3、镜,再置入柱镜轴位,1 I 最后入职柱镜度数);6 .雾视:关闭左眼(将左眼内置辅镜调整到 OC的位置上),右眼为打开 状态,按置入客观结果后的视力而决定雾视度数,适量加入,下拨屈光 手轮,使其单眼视力逐渐降至 0.2模糊可分辨,0.3不可分辨,使眼镜 的调节逐渐放松,(雾视也许酌情处理,如出现 0.3可分辨,可下拨屈 光手轮后,0.3不可分辨,而0.2也不可分辨的情况,按小弟的想法, 则不去掉此时的雾视量,目的是为了不影响雾视的连续性);7 .先做右眼雾视后位左眼雾视,操作流程两眼相同;8 .雾视最后一步,进行双眼雾视,将双眼内置辅镜调至0_状态上,使双 眼视力能达到0.3模糊可分辨,0.4

4、不可分辨,注视0.3单行视标3-10 分钟,此时时间可酌情处理,在此时间内需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 反感,如患者又说0.3视标清晰了,此时应酌情再下拨屈光手轮增加雾 视度数,直至患者说0.3模糊可分辨为止,雾视过程结束;9 .雾视后,将左眼关闭(内置辅镜在 OC状态上),检查右眼,如有散光, 则去掉散光,此时的散光为客观检查后的散光度数, 可记录下来作为参 考,上拨屈光手轮,直至远视力为 0.6左右即可,酌情处理;7 7''1 z(以上均为查看E字形视标)10 .打开散光表视标,询问患者散光表内各条线的粗细深浅是否一样(是否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如相同或差不多,则无散光或散光很

5、小,可不 一七 X.X'-i I-w- I加散光度数,如能清晰指明某条线很清晰颜色很深,则根据 30倍法则 找出散光轴位,调整散光手轮内轮盘调整轴位,再加度数,可逐加-0.25DC(柱镜),直至各条线的粗细深浅基本一样清楚或一样模糊, 此时 已测出粗略的散光轴位和度数;11 .此时应对单眼进行一次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的操作, 此时仍有雾视 效果,下拨屈光手轮,直至患者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此次的调 整可超过雾视的度数;只求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12 .第一次红绿视标测试(精调球镜度数),步骤为打开红绿视标或者用 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做红绿覆盖(本人认为红绿覆盖视标比较好),让患

6、者看视标时先看绿色视标,后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每一面 大概停留3-5秒左右),询问患者红绿色里面的视标或数字是否一样清 晰或者一样模糊(清完不要询问患者哪一面清楚或哪一面模糊,这样会 误导患者;由于此时未精调散光,所以很可能红绿里面的视标均不会太 清晰),如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则不需调整,如红色里的数字或视标清 晰则将屈光手轮上调一次,如绿色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下调一次, 直至两 面等清晰或等模糊,如不能相等,则取绿色面清晰的度数(为了让眼睛 能用少许调节,可以使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 能让接下来的交叉圆 柱镜的调整比较精确),如出现患者连续认为某一颜色里的视标清晰, 则有可能为此颜色爱好,

7、则需询问红绿颜色里的开口方向一致或相反的 7 -一 工视标,观察时间长短来判断患者情况;(小常识:如患者散光未完全矫 正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看视标上下开口方向清楚左右方向不清楚的 情况或者左右开口方向清楚上下开口方向不清楚,此为散光所影响,所 ,II以一定要询问开口方向一致或相反的来比较,否则不准确)13 .交叉圆柱镜检查(精调散光轴位与度数),此时先将视标打开到点群 视标(蜂窝视标),先调整轴位,将外置辅镜放下,将交叉圆柱镜上的r | x , k.IA点与轴位重合,翻转1面与2面(自定),每面停留3秒左右,翻转 时一定要迅速,否则会影响患者的判断,询问患者两面是否等清晰,如 等清晰则轴位正

8、确,如不等,则按追红原则调整轴位,转动散光手轮调 整轴位,散光度数W -1.00DC 时,则已进10退5来调整,如散光度 数-1.00DC 时,则已进5退2来调整。轴位精确后,精调散光度数, 将交叉圆柱镜上的 P点与轴位重合,翻转1面与2面,每面停留3秒 左右,比较两面是否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如果相等则度数正确,如不等 则红色点与轴位重合时,增加-0.25DC ,白色点与轴位重合时,减去 -0.25DC ,如增加了 C.50DC 时,则需先减去-0.25DS(下拨一次屈光 手轮)如减去了-0.50DC 时,则需增力口-0.25DS (上拨一次去逛手轮), 只是规定一定要记住;14 .第二次红绿视

9、标检查,与第一次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不能等清则取 红色清晰(目的是为了,让眼睛在看远处时尽可能不发生调节);15 .第二次调整单眼的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16 .将右眼上的内置辅镜转动到 OC状态上,关闭右眼,将左眼上的内置 辅镜转动到O状态上,打开左眼,从第 9步那里开始做左眼的单眼检 查。ZV, J I p r17 .双眼平衡测试,双眼同时雾视,左右屈光手轮同时下拨3次,使双眼视力下降至0.6-0.8左右,如不到则可以再酌情下拨屈光手轮, 雾视X, 7- jr' t-i I "w- I的目的是为了让双眼均达到放松无调节的状态,使用可见视标上一行的单个视标,在双眼钱加入旋转

10、棱镜,右眼加入3ABU (3个棱镜度的基底向上),左眼加入3ABD (3个棱镜度的基底向下),或者可直接 在右眼前加入6ABU的内置辅镜左眼不变也可,询问患者上下两个视 标是否一样清晰或者一样模糊,如一样则已达到平衡,如上面的视标清 晰则在左眼处下拨屈光手轮一次,如下面的视标清晰则在右眼处下拨屈 光手轮一次,直至等清,如两视标不能等清的话,则寻找主视眼(或者 询问患者平常使用哪只手干活也可),再将双眼同时调整到最佳视力的 最大正镜化,此次最大正镜化只需将雾视量少的那个雾视减完即可。双眼验光流程就此结束!(此流程均已实际操作为主,其他方式不过多介绍,自学,介绍方式均为 最简单最实用的一种方法)视

11、功能检查流程:视功能检查要记住一定是在全矫正屈光度数的情况下去做的(CAMP)1. Worth 4 dot 灯检查:主要为红绿分离方式检查双眼视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双眼是否存在抑制、隐斜、和有无融像能力的功能性、 r-1 I .障碍;W111步骤:在置入全矫正屈光度数(CAMP)后,将左眼的内置辅镜转到 GL(绿色滤光片),右眼的内置辅镜转到 RL (红色滤光片),投放 Worth 4dot 视标,询问患者每只眼能看到几个视标,双眼能看到几个光点;情况:能看到4个光点,证明用正常的融像能力,无异常;能看到2个光点,看不到绿色的十字光点,而下方的圆形光点为红色,证明左眼有可能被抑制;1 I

12、能看到3个光点,看不到上面的菱形红色的光点,而下方的圆形光点为绿色,证明右眼有可能被抑制;能看到5个光点,比较麻烦了,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光点呈横置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技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 光点的相对位置,若两个红点在绿点右侧,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 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两个红点,三个绿点交替看到,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患者无融 像能力。(4点灯呢,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也不需要过多的去理解,只要记得能看到几个点就可以了,对于隐斜来讲,后面会有专门的检查方法,所以这里只需要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 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步去检查呢,主要是 为了检查

13、患者是否存在抑制,如果真的存在抑制的话,后面那些双眼的检查基本上是不需要做了,需要先把当前抑制的问题解决了才是最主要的!)2.立体视检查rrj I j主要为偏正分离法检查双眼视的方式;主要目的为检查双眼立体视功能;步骤:投放立体视视标,将双眼打开(O状态),让患者注视视标中间的融合点(中间的圆点),此时患者能看到上方和下方距离相等的 4条线%. I I调整左右眼内置辅镜均在 P状态上,让患者注视视标,询问患者看到了什么;患者能看到圆点上下均为单竖线,而且带有立体感,证明患者融像能力正常,有立体视能力;患者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双竖线,下方视标为单竖线,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能看到上方视标为

14、单竖线,下方视标为双竖线, 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双竖线,表明有复视,患者无融像能力, 无立体视,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要询问患者上下方视标的相对位置,若 上方量竖线距离较下方量竖线距离远,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 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小弟认为对于实际应用来讲,还是以检查立体视为主,对于观察有无隐斜来讲可以不用去想,可以通过后面的检查来完成,那样比较直观,IIII比较简单一些)3.不等像检查:主要为偏振分离法检查双眼视的方式;主要为检查双眼过大的屈光参差对融像能力的影响;步骤:投放不等像视标,将双眼打开(O状态),让患者注视视标中间的 圆点

15、,此时患者能看到左右两个半框的大小相等的形状;调整左右眼内置辅镜均在 P状态上,让患者注视视标,询问患者 看到了什么;两边的大小一样,证明融像基本没问题;两边相差半个边框,证明影像差在 3.5% ;两边相差一个边框,证明影像差在 7%;(小弟认为:对于我们现在所学的来讲,不等像的检查基本只针对于老 花眼屈光参差融像能力太差所做的检查,基本上两个相差一半边框就无 法融像,而产生影像差异,在影像不等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度数,使影像差减小,只是为了完成这个目的)4.BCC检查(调节反应检查):XX -i I'w- I此为近视力检查,所以第一步要将集合掣关闭,转为近用瞳距;主要为双眼前加入内置辅镜

16、的+-0.50 交叉圆柱镜的方式,所运用的原理就是史氏光锥的原理(有时间大家可以把史氏光锥的原理在研究一下,很多地方都会用得到);主要为给予双眼一个调节刺激量,看双眼的调节反应量如何,是正常,超前还是滞后;检杳此项功能之前不能有刺激反应的检杳:步骤:此处使用为近视力视标的交叉视标,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在刻度的40厘米处;关闭近处照明,只使用日光灯照明或自然光(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不准确);将双眼前的内置辅镜转动到 OC (关闭状态),嘱咐患者以第一时间迅速的回答横线清晰还是竖线清晰,然后迅速打开,将双眼的内置辅镜转动到+-0.50 上,此为+-0.50 的交叉圆柱镜,询问患者观察到的 近交叉

17、视标上的横线清晰还是竖线清晰;如一样清晰,则调节反应为正常,无需在检查;如横线清晰,迅速将屈光手轮下拨一次(加+0.25DS ),继续询问 患者哪条线清晰;如竖线清晰,也需要迅速的将屈光手轮上拨一次(加 -0.25DS ), i"7 -工继续询问患者哪条线清晰;直至患者说横线竖线一样清晰即可;(要注意的是:每一次的动作都要迅速,看的是患者的第一反应, Z' i 一 1;”如患者思考半天才回答,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双眼关闭, 3-5秒以后再 次迅速的打开、然后询问患者;如患者在横线清晰和竖线清晰反复、 证 明此患者在反应在12°之间,不必纠缠;一般人的正常值在士 0.7

18、5DSr | , k.I之间,均为正常;BCC超前的有可能是用眼过度所造成的情况,睫状 肌紧缩得不到放松所导致,如果是青少年也有可能为假性近视, 或者为 近视过娇所导致的,在正常状态下多付出了调节;如 BCC滞后为调节 不到位导致、或者为近视欠娇所导致、可酌情下拨屈光手轮调整矫正屈 光度、记录前后的矫正屈光度;测量调节反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 在患者第一时间反应后,验光员也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要求熟练度, 老花眼此项为第一项检查事项,除老花眼意外此项均为第二项 检杳事项,均在 NRA (负相对调节)之后做!)。5. NRA (负相对调节):此为近视力检查,所以第一步要将集合掣关闭,转为近用瞳

19、距;主要为使用近十字视标或者为近视力视标最好视力的上一行;是指在集合保持稳定的的情况下能放松的调节,即在屈光矫正的下双眼I v Zy JiI同时加正镜至模糊,增加量为负相对调节;步骤:此处使用为近视力视标的近十字视标或者近视力视标最好视力的上一行,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在刻度的 40厘米处; j ,开启近照明灯,这点很重要,否则不准确;将双眼的内置辅镜转动到 Q (打开状态)的状态下,让患者注视视标,双眼同时下拨屈光手轮(加+0.25DS ),每3秒下拨一次,同时 1 I询问患者是否模糊,直到患者说模糊了,此时停留一下( 5秒左右), 如恢复清晰,则继续下拨屈光手轮,若患者超过 5秒仍没看清

20、晰或者 患者已说不清晰,返回上一次清晰状态的度数,此时停止,记录下所加 的正球镜;(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看到的模糊为清晰的边缘刚出现雾状的 状态就位模糊,千万不要以看不清晰为模糊,那样测出来的度数绝对不 准确、刚看出雾状边缘时、返回上一次的度数、此为 NRA所测得的结 果;正常值为+2.00 +2.50 ;如果大于正常值可能由于仅是近视过娇(远视欠矫所造成的,因为高出的度数由于近视过矫 (远视欠矫)后部如果小于正分调节已经使用,可检查一下矫正屈光度数是否出现问题,常值有可能由于长时间眼过度造成疲劳, 使眼无法得到完全的放松所造成的,如果是青少年,会是假性近视的表现,联合 BCC来讲,有可能6.

21、BCC会出现调节超前的情况)。 III准确,刚看出雾状边缘时,返回上一次的度数,此为 PRA所测得的结果;正常值为A -2.50 ;如果小于正常值有可能会造成近视度数增长过快的后果)。 III置辅镜,右眼前加入6ABU的旋转棱镜,将右眼前的旋转棱镜度数逐渐减 小,此时患者观察到的是两个视标是否在一条水平线,方法一致;近距离水平隐斜测量:所用为近用视标杆于40CM处,视标为小方块视标或者水平单行视 标;其他检查方法与远距离水平隐斜检查方法一致;8.梯度法AC/A检查:i '7 二-一、r-_.工, I、AC/A :调节带动的调节性集合的量;梯度法比计算法要准确一些,因为计算法的检测当中会

22、有近感性集合的 参与,所以实际工作当中尽可能选择梯度法测量; Z' i 一 1;”步骤:近距离水平隐斜的测量值设定为 1;在原有的矫正屈光度数的 基础上下拨屈光手轮4次(增加+1.00DS )后,以测量近距离水平隐斜的 方式再测量一次,得到的测量结果设定为4 2;再以原有的矫正屈光度数的r | , k.I基础上拨屈光手轮4次(增加-1.00DS )后,以测量近距离水平隐斜的方 式再测量一次,得到的测量结果设定为 3;带入公式AC/A= (A1-A2) + (A1-A3) + 2得出的结果为AC/A值;(结果为正值时、基底向外为 BO、此时为内隐斜:结果外负值时、基 底向内BI、此时为外

23、隐斜:AC/A 的检查含义为:每动用 1D的调节时、 所引起的调节性集合的改变量,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增加+1.00DS 或增加-1.00DS 后,调节性集合的改变;查看三个数值,此数值的查看只能靠经 验来取得意义了,说实话小弟还没研究透彻,惭愧,只能靠大家去一步步时 间了,正常值好像在 7个棱镜度之内,如果远视眼在看远和看近时都会出现比较大的隐斜时,有可能是屈光不正未被完全矫正;如果 AC/A 值较高, 则看远时无隐斜或有小隐斜,看近时,则有较大的内隐斜,AC/A小弟总结 的不够详细,希望同学们多多指教)!9. NPC (集合近点)与调节近点的检查:此两项检查可再一起做;用一把带有刻度的直尺和一

24、个带单个视标的直尺(可自行制作),用带有刻度的直尺水平放在眼前,带单个视标的直尺垂直放在水平直尺旁边,在彳 S /二,11双眼之间,让患者双眼注视视标,逐渐向内移动视标直尺,嘱咐患者当看到 ZV ,柒 p r.视标刚刚模糊时(视标边缘刚刚出现云雾状时) 提示,然后返回之前最清晰时的距离,记录下来,此时的距离的倒数就为调节近点的度数;之后在继续X, 7- jr' t-i I "w- I逐渐像内移动,此时嘱咐患者当看到视标变成两个时提示,然后记录下来,此时的距离就为NPC (集合近点)的数值;正常值为 5CM ;10. 调节灵活度检查(镜片切换法):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变化时所作出

25、的反应速度, 即测量调节变化的灵敏度,调节刺激在两个不同层次交替变换, 在变换调节刺激后,当视标清晰时 的立即报告,以每分钟做多少次循环来计算;标准使用为士 2.00D的Flippers镜片,将视标卡置于在40厘米处或 者患者正常阅读距离处;初始将+2.00镜片放于眼前,翻转至-2.00D时开始计时,患者此时开始读取视标卡上的字母,正确后翻转镜片至+2.00D再读取下一个视标,正 确后再次翻转,此时为一个周期,测量患者在一分钟之内能做几个这样的周 期;正常值为,单眼每分钟翻转11个周期,双眼为每分钟翻转8个周期;(如果为临床检查,可以令患者多次检查;如果正镜无法通过可证明患者眼的放松不好,若负

26、镜无法通过则可以证明患者调节功能不够好; 老视眼 可不做此项测试)视功能检查就此结束!就此,所有的综合验光仪的检查都已经结束!小弟还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也分享给大家吧'7 I I I I I %I :. I1 j1 .视力过低的患者可以适量雾视或者不雾X, 7- jr' t-i I "w- I视;2 .以上视功能检查基本能检查出来是否存 在假性近视,如有假性近视则可以在散瞳后进行屈光检查,如为真性近视则无需散瞳直 接雾视也可以;3 .在散光表检查时如出现多条线清晰,可能为不规则散光,可以使用裂隙片方法来做检查,只不过这需要经验,有可能检查不准确,如不能确定则令患者去

27、正规医院检查,因为如果出现不规则散光,应使用 RPG来进行 矫正;4 .远视的检查方法与近视检查方法一致,没有区别;I V *!*15 .要注意老视眼的视功能检查顺序与其他检查顺序有所不一样,一般先检查NRA后j ,检查BCC ,老视眼则是先查 BCC ,后查NRA ,因为如果不带入初步的下加光ADD1 I的话,老视眼看近处是看不到的,所以要先 检查BCC得出初步的下加光 ADD ;6 .用检查视功能的方法基本是能测出,年龄 基本在6-18岁之间,如果患者调节反应滞 后,0.75D ;PRA偏低,接受负镜能力差,为调节不好;调节灵活度下降,连续多少次测试调节灵活度均不能在正常值内,切负镜不能通

28、过,用此方法基本可以断定近视度数增长过快;7 .老视眼的BCC检查;检查老视眼时,患者说当横线清晰时,下拨屈光手轮,之后如| 1# '* j/y ";I患者说等清晰了,而此时则继续下拨屈光手轮,直至患者说竖线清晰时停止,返回上一 j ,步结果,此时的 BCC结果为粗略的 ADD ;8 .老视眼的下加光 ADD ,粗略的1 IADD=BCC ,之后检查出 NRA和PRA之和+ 2+BCC 带入屈光矫正结果中,所得到的数值为为最后老视眼的近用屈光度;9 .假性近视的判断;调节反应超前,0.75D ; NRA很低,基本在 2.00D 以下,调节灵敏度很低,正镜无法通过,此时可断定为假性近视;可进行视觉训练;10 .根据经验可对检查进行筛选,有些不必要做的可以不做,这也是经验;11 .其他的功能性检查大家自行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一般工作中很少用得到;I V *! /丁112 .任何时候的任何操作都是不固定的,都需要酌情处理,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所以在 j ,这些检查当中需要加入个人的经验来判断!这是小弟花了 11个多小时所做出来的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做个参考,如有写 错的地方希望大家及时提出来,给予改正!如果大家有什么经验或建议请大家 及时来群里与所有人分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