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庙镇小学 张美一、教材分析: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是对我国登山健儿1960年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真实记录,赞扬了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以及队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文章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1960年4月9日,中国登山健儿来到第一高峰脚下,做好北路登顶的各项准备。5月初,他们在海拔8500米处建立“突击营地”。5月中旬,暴风雪停止了,攀登峰顶的时机已到。24日清晨,登山队决定由王富洲等四人突击登顶。五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了“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无奈之下,其余三人踩着刘连满的双肩攀上了
2、绝壁。夜幕降临了,队员们借着雪光继续攀登,夜更深了,他们一个个一步一步顽强地爬上最后一段雪坡。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这里气压变化不稳定,没有植被,空气中氧气含量少。攀登珠峰是一项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需要勇气、毅力和充分的准备。我国登山健儿登顶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不凡的气概。教学时,抓时间线索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详略得当。重点叙述了四人来到了被外国探险家称作的“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第二台阶,珠穆朗玛峰海拔8680米的北侧攀登路线上,任何一个登顶者也无法忘记的地方。它横亘在珠
3、峰北坡传统路线上8680米-8700米之间的岩石峭壁,其中一段近乎直立的4米左右的峭壁立在通往山顶的唯一通途上,这里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门,也是一道鬼门关。从1921年到1938年,英国人用了17年的时间,七次到北坡侦察、攀登,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到达最高的地方就是第二台阶,因此,英国人给北坡攀登路线的定义是:飞鸟也无法逾越。), 那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都没有。可是如此困难重重的绝壁,我国登山健儿刘连满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做“人梯”,硬是让同伴踩着肩膀,攀上了绝壁。这种奉献精神,这种团队的合作精神可谓可歌可泣。逾越了第二台阶,对于后来的100米冲顶所遇到的困难险阻已经不算什么了
4、,黑夜、携带的氧气用完、疲惫至极我们的登山队员咬着牙,屏住呼吸,一步,一步最终,爬上了峰顶。教学中,首先出示1960年前珠穆朗玛峰攀登大事表,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第二台阶”被称为“不可逾越”的原因,再组织学生圈划品读我国登山健儿怎样攀登的句子,通过圈关键词提问、互相合作释疑,从而感悟登山健儿的品质。第4、5段,登山队员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但作者却用了比较少的笔墨来描述,教学中帮助A、B类学生体会文章的选材特点。 文中重点语句(一)是“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但是,没上几步又滑落下来。”句中“又陡又滑”、“连一点儿也没有”
5、,形象地写出了“第二台阶”的“不可逾越”;但是面对绝壁,我们的队员用手“抠”,用脚“蹬”、“使出全身力气”攀援。看出我国登山队员面对眼前巨大的困难没有放弃,而是那样的勇敢、顽强。重点句子(二)是“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队员们犹豫了。眼下空气十分稀薄,站着不动都感到喘不过气来,怎么能顶得起一个人呢?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句中抓住刘连满的“斩钉截铁”,队员们的“犹豫”、“噙着”等词语,表现出了我国登山健儿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具有献身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中,主
6、要通过品读句子四步法来感悟。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根据课题,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标点,抓句中关键的词语尝试质疑。本课录属于第七单元中的第五课,在前几课的方法训练下,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质疑的基础上,传授释疑的方法与步骤,帮助学生达到自主建构学习过程。二、学情分析:课文中有10个生字,课前,学生已做了预习,课上可以结合讲读课文时分散学习,生字上难点还是有的,字音上,蹬、钉(后鼻音),斩、骤(翘舌音),噙(前鼻音);字形上,“蹬、骤、噙、堪”容易写错。因此,一、在预习题中,通过辨字组词,帮助学生掌握;二、随文学习时,老师再略作点拨,帮助学生巩固。在识字方面,基本
7、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掌握,课上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或者对难写的、容易写错的老师再作指导,帮助学生巩固。通过十周的训练,学生基本掌握预习课文“五步法”。在质疑方面,能根据题目、内容不理解的地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几个方面提出问题。但是问题的有价值以及释疑方面,还缺少方法和技巧,仍需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本,圈出关键词提问,互相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感悟真谛。本课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登山健儿攀登的重点句后,尝试着一步步把感悟句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自读句子,接着圈出关键词提提问题,随后组织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时,老师做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感悟。总结感
8、悟重点句子的学习方法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感悟句子,从而体会中国登山健儿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以及队员之间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另外,我们农村的三年级孩子对于登山运动、珠穆朗玛峰等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1960那个年代,离现代的孩子们距离实在太远,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此次登顶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缩短孩子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访问家长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课上,老师再做一些必要的讲解与点拨,努力帮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能真正体会文章的主旨。总之,学习课文时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反复读课文来理解文章内
9、容,领会文章中心。这样,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阅读方法、学习过程结构,达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三、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B、C类学生):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课文10个生字“逾、阶、抠、蹬、斩、钉、噙、骤、惫、堪”,积累词语10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骤然”等词语。2、能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根据时间顺序了解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过程,圈画描写中国登山健儿攀登的句子,通过感悟句子四步法,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从而初步领悟我国登山健儿的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3、能边读边思,在课题、句子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发展
10、性目标(A类学生、B类学生的一部分):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用合适的方法来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骤然”等词语。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感悟句子四步法、语言训练等方式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领悟我国登山健儿的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3、能边读边思,根据课题、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4、通过课文内容的梳理、重点段落的品读,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以及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四、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边读边思,根据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的能力。2、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领悟我国登山健儿的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感悟攀登世界
11、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五、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播放有关珠穆朗玛峰、登山运动员的视频。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研究进展分析 本学期,我着重训练了学生课前有效预习及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文章内容不理解之处、矛盾处等方面提出问题。本班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质疑能力。但是,发现较多学生提问的质量不高,还有释疑的方法上比较欠缺。八、科研目标 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与合作释疑的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自己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中,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九、教学过程课前:有感情背诵南极风光中描写精彩的片断
12、。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世界第一高峰)出示珠穆朗玛峰(要求看清山峰的名称读准确) 同学们,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藏语是“女神”的意思。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13米,相当于21座金茂大厦那么高。高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地形陡峭险峻,也是世界各国登山运动员最向往的地方,他们把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作为自己运动生涯的最高荣誉。课文所写的年代是1960年,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哪像今天我们丰衣足食,那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没有吃的、穿的,国家建设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在这个时候,刚刚组建的中国登山队队员们从北路首次(第一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
13、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可以战胜任何困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令人振奋的历史瞬间。2、补齐课题,齐读课题。(提醒“攀”字的书写)3、围绕课题多角度质疑。预设:1)哪些人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2)他们是怎样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3)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还没学习课文之前,先对珠穆朗玛峰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对课文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作简介,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文本,学习课文。这样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奠定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基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表格,
14、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出示登山进程表,思考:在出示的时间里,登山队员在干什么?时间 登山进程1960年4月9日5月初5月中旬5月24日清晨5月25日4时20分3、交流:用“(什么时间)中国登山队队员(干什么)”句式来说一说。4、连起来说说中国登山队登山的过程。自由说、个别交流5、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登山的经过。设计意图:课前,学生已预习,字词基本过关。对于文中难读、难写的生字将随文学习。因此在此环节中,重点针对学生的问题“登山队员是怎样攀登世界高峰”,老师出示表格,让学生通过登山的进程图,根据时间的变化,说说登山队员们登山的过程,最后再连起来说说,既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也是对
1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这一能力的巩固练习。三、研读课文,感悟艰辛。1、理解“第二台阶”的“不可逾越”。1)课文重点写了登山队员最后一天一夜的登山过程。四人组成的突击队由突击营地海拔8500米出发,经过5小时的拼搏,来到了“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8680米(板书)的地方。2)学习、理解“逾越”。3)为什么非常有攀登经验、设备先进的外国探险家认为“第二台阶”是“不可逾越”的呢?出示一份资料:PPT 1960年前珠穆朗玛峰攀登大事表 北路(中国境内) 1921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到达6985米,没有越过。 1922年,英国登山队再次攀登,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死亡七人而告失败。 1924年,英国
16、登山队到达北坡“第二台阶”8680米下边,因氧气不足而被迫下山。 1933年,英国登山队登山到达8570米,又失败。 1935年,英国登山队,到北坡海拔7000米,附近而返。 1938年,英国登山队在到达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未超过海拔6400米的高度 4)轻声读,思考交流:你读懂了什么?2、圈划、感悟登山健儿攀爬的句子。过渡:那么,面对这样不可逾越的绝壁,我们的登山队员是怎样攀登的呢?请同学快速读读课文第3节,找找登山健儿攀爬的句子。1)默读课文,用曲线圈划句子。2)交流: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可是又
17、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3)学习重点句一:轻声读读第一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你能抓住其中哪些关键词提问题吗?预设:为什么登山健儿用手“抠”,用脚“蹬”呢?追问:“抠”是手部的动作,脚部的动作是-“蹬”,那么,为什么不用手“抓”,脚“踩”呢?联系上下文想想,再和同桌讨论讨论。集体交流。师引读:面对这样又陡又滑的绝壁,面对这样只有一点缝隙的岩面,我们的登山健儿-(朗读句子) 交流:你感受到了我国登山健儿怎样的品质?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了“自读句子-圈词质疑-合作解疑-读中感悟”的方法与步骤学习了这句句子,那么接下来大家尝试着以小
18、组为单位学习第二句。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摇篮,教师在学习重点句子时,启发、指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尝试提出恰当、合适的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同桌讨论、反复朗读,来感悟句子。5)小组学习句(二),老师巡视指导,对于相对薄弱的小组,老师参与其中。6)大组交流。 随文学习“噙着”、“斩钉截铁”等词语。语言训练:可是,队员们却犹豫了,上-,不上,朗读句子。7)过渡:攀上了绝壁以后,队员们把刘连满拉上了第二台阶。这里离峰顶只有一百多米,但是刘连满已经耗尽了全身的体力,他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刘连满躺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地上,默默地写下遗书,卸下氧气瓶,把仅有的氧气留给队友,把
19、登顶的机会留给队友,留给自己的是没有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深深遗憾。8) 学生交流:感受到了我国登山健儿怎样的品质呢?(团结协作、勇于献身)设计意图:在老师归纳学习感悟重点句子的方法与步骤“自读句子、圈词质疑、合作解疑、读中感悟”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第二句话,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句子,进一步巩固品读句子的方法与步骤,帮助学生达到自主建构学习过程。3、学习课文第4、5节。过渡:花了5个小时,登山队员终于登上了第二台阶。此时天色已晚,离峰顶还有一百多米,我们的登山健儿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1) 自主学习课文4、5节,圈画相关句子。2)交流。
20、随文学习、理解词语“骤然”、“疲倦不堪”。 3)想象:还遇到了怎样的困难?4)追问:遭遇这么多困难,为什么作者没有做详细描述呢?5)师生配合读课文4、5节。4、体会成功后的喜悦。师:前方再也没有路了,抬头只有无尽的天空,珠穆朗玛峰在三个中国人的脚下。他们情不自禁地高呼:(啊,成功了!)他们在珠峰的顶端插上了五星红旗,向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人们宣告了一个好消息-我们中国人终于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我们是第一个从珠峰北麓登顶的中国人。 想象说话:当我国登山健儿登上珠峰,插上五星红旗后,我们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外国人又会怎样说?设计意图:中国登山队员登顶的成功,向全世界人们宣告了中国人终于登上了
21、世界第一高峰,中国人是第一个从珠峰北麓登顶的。此环节,发掘文本空白点,启发学生想象:中国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外国人又会怎么说?帮助学生感受此次攀登珠峰的意义以及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1、记住这个神圣的时刻-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2、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王富洲、屈银华、贡布3、不忘记刘连满,他同样是英雄!4、老师总结。 板书 35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8844.43米 登 顶 咬紧 屏住8680米 “第二台阶”(不可逾越) 抠 蹬 蹲 踩 攀 8500米 “突击营地”勇敢 顽强 协作附一课文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1960年4月9日,中国登山健儿来到世界第一高峰
22、珠穆朗玛峰脚下,做好从北路登顶的各项准备。5月初,他们在海拔8500米处建立了“突击营地”。5月中旬,连绵的暴风雪停了,太阳的金辉把珠穆朗玛峰映照得晶莹夺目。5月24日清晨,中国登山队果断决定:由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四人突击登顶。四名队员从“突击营地”向峰顶进发。经过5个小时的拼搏,他们终于来到被外国探险家认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但是,没上几步又滑落下来。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队员们犹豫了。眼下空气十分稀薄,站着不动都感到喘不过气
23、来,怎么能顶得起一个人呢?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夜幕降临了。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随身携带的氧气越来越少,困难更大了。队员们借着雪光继续攀登。夜更深了,远处山下一片漆黑,他们离峰顶越来越近了,还剩下最后一段雪坡。尽管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但看到峰顶就在眼前,征服世界第一峰的愿望就要实现,心里不由得一阵激动。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啊,成功了!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逾 阶 抠 蹬 斩 钉 噙 骤 惫 堪阅读芳草地1预习课文,想想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2读读下面的词语,如果有不理解的,想想该怎么办?逾越攀援斩钉截铁词句活动室1写出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政保洁服务合同范本-家政保洁服务合同格式
- 廊坊市烟草公司2025秋招党建文秘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房屋装修合同下载3篇
- 涂鸦智能方案咨询
- 中国邮政2025南通市秋招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邮政2025唐山市秋招寄递客户经理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古代官员考试题及答案
- 杭州市烟草公司2025秋招市场分析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线路增加爬梯施工方案
- 轻钢移动房屋施工方案
- 《消化性溃疡诊疗》课件
- GB/T 44927-2024知识管理体系要求
- CISA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备考试题库(600题)
- 《混凝土质量通病》课件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表单一整套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 DB21∕T 3149-2019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 报价函(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资料)
- 【退休欢送会】课件
- 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电力增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