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2)_第1页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2)_第2页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2)_第3页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2)_第4页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词(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词(2)1.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6分)唐多令 邓 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1明写恼恨“西风”

2、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1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1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1分) 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 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

3、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4分) 答案:(1)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1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分。答对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点即可得这1分)。(2)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1分)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1分)表明诗人虽然

4、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1分)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1分)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1分)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1分)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注:此

5、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4分) 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3分) 答: 答案:(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意思对即可给分,“梅破”“梅香”“开遍”各1分)(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

6、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像”“用典”“拟人”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意思对即可给分,三点每点1分。)4.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蝶恋花·暮春苏 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

7、样召唤离去的友人。(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4分)_(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答案:(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2)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5. 重读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分)清 明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声声慢(节选)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 巷(节选)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

8、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1)这三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雨”有何特点。(分)(2)请具体说明这三首诗词描写“江南雨”各自所包含的感情的具体内容。(3分)(3)这三首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春雨”和“江南秋雨”这两个经典的审美意象。这两个意象是有区别的。请你各用一个比喻句分别表达这两个经典审美意象给你的感受,并各用一句话说明你这样比喻的理由。(3分)“江南春雨” 。理由: 。“江南秋雨” 。理由: 。答案:(1)(分)江南雨的特点:细密、轻柔、朦胧、淡雅、令人惆怅。

9、(前4点分,答对2点即可;“令人惆怅”1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都可以得分。) (2)(3分)三首诗中江南雨所含的不同感情 杜牧:羁旅情愁,行人思家之凄迷之情;(1分) 李清照:国破家亡之孤寂与伤感;(1分) 戴望舒:理想无法实现之苦闷彷徨,之心绪茫然。(1分)或:杜牧的江南雨是表达对亡去亲人的思念之情。雨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李清照的江南雨寄托的国破家亡的孤独、伤痛之情。戴望舒的江南雨寄托的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迷茫之情。(3)(3分)比喻恰当得1分,说明有理得0.5分。例:春雨如多情的少女,柔美中有莫名而又淡淡的伤感; 秋雨如半老的徐娘,既有沧桑之感又不失美态。 或者:江南的春雨,

10、如梦,如诗,如歌,如韵!因为江南的雨总是迷离、绵延而富有韵味,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江南的秋雨像一个哀婉弃妇的哭泣。因为秋雨清冷冰凉,感觉到是人的孤独凄凉和伤痛。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8分 鹧 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

11、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菩萨蛮 盆梅元刘敏中纤条渐见稀稀蕾,孤根旋透温温水。但得一枝春,谁嫌老瓦盆? 寒愁芳意懒,移近南窗暖。却怕盛开时,香魂来索诗。1这首诗歌吟咏的对象是 ,表达 之情。(2分)2有人评论说这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案:1(盆梅) 对梅花的喜爱 (挚爱、十分喜爱) 2.同意。词的开头两句写景叙事,语言浅显如话,后两句“一枝春”与“老瓦盆”对举,同样不是深奥之语,却写出了词人对梅花的脉脉温情。下片“移近南窗暖”“却怕

12、盛开时”等句,也是“淡语”“浅语”,却见出词人对梅花的怜惜之情,也写出词人微妙的心理活动,富有情致。同意“有味”“有致”。不同意“淡语”“浅语”之说。语言看似“浅”“淡”,其实词人用语精妙。如上片用叠词“稀稀”和“温温”,很细腻地表达出词人关注喜爱梅花之情。后两句用反问,更突出对传递春天消息的梅花的喜悦。下片用拟人手法,巧妙刻画梅花的情态,表达怜惜梅花之情,而写梅花来索诗,怕它开了又很快凋谢,生动地写出词人的矛盾心理。(考查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语言特点和表达的情感两方面各2分,鉴赏时要以重要的词句为例。言之成理即可。)8.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浣溪纱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

13、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被酒:醉酒。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

14、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5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答案: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5分,答对一点给一

15、分)2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6分,答对两点即满分)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问题。(7分)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2)词的下阕表达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答

16、案:(1)、“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来谈亦可)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的悲凉况味。(答一种即可)(2)、“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此词是作者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词中以慷慨悲壮的感情发身世之慨,读来沉郁顿挫,荡气回肠,极一唱三叹之致,在六一词中属豪放一路。全词以情语胜,写情疏隽深婉,自然真切。 此词开头是回忆。十年以前,是一个

17、概数,泛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那一时期,他曾出守滁州,徜徉山水之间,写过著名的醉翁亭记。后来移守杨州,又常常到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处嘲风咏月、品泉赏花;特别是仁宗嘉佑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 “月白风清”四字概括。“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好友梅尧臣、苏舜钦相继辞世。友朋凋零,引起他的哀痛。英宗治平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老病羸弱,更增添他的悲慨。后来英宗去世,神宗即位,他被蒋之

18、奇诬陷为“帷薄不修”,“私从子妇”;又因对新法持有异议,受到王安石的弹劾。这对他个人来说,可谓种种不幸,接踵而来。种种不幸,他仅以“忧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之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 力。“速可惊”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 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在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历尽宦海浮沉的老辣性格,似乎隐然可见。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词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金觥,大酒杯。诗周南卷耳:“我姑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