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的庙堂之忧和江湖之愿_第1页
储光羲的庙堂之忧和江湖之愿_第2页
储光羲的庙堂之忧和江湖之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储光羲的庙堂之忧和江湖之愿袁海锋何智敏储光羲的?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收录在粤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一册。无论课文的注释,还是教案给出的解读,都把这首诗定位为“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1】。基于这样的理解,在梳理诗意的过程中,整首诗的意脉却显得颇不流畅,中间存在假设干意义龃龊之处。整首诗共十四句七十个字,在这样局促的空间中,“所乐在畋渔“所愿在优游二句无论从句式,还是文字的外表意义,都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如果仅是要通过句式和语意的重复来到达强调的目的,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而且几乎没有效果。另外,从人之常情和山水田园诗对山林景致的常规描写看,山泽往往是诗人理想的归隐之地,而且常常以沉静秀丽之态呈现

2、,至少在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笔下是这样的。但诗人在“山泽之后用了“晦暝一词,把这写成了一处昏暗阴沉的所在,明显有违常理。再者,“归家暂闲居句中,“归家“闲居都是山水田园诗中十分常见的词句,相对而言“暂字的使用那么少了很多。即使?题李凝幽居?的“暂去还来此,“暂指向的也不是山林闲居,而是俗世生活。归隐闲居的“暂总是透漏出些诗人内心不甘不愿,这在山水田园诗里亦是极为少见的。这么多有违常理,这么些语意龃龊,与其说是诗人不经意间留下的创作笔误,不如说是诗中个别词句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整首诗的情感定位出现了问题。这首诗除了表达诗人仕途的决绝之态、山林归隐的无尽痴迷外,还有一种传统士大夫家国天下的庙堂

3、之忧,以及归隐山林的江湖之愿在求庙堂之忧而不得后的萌发、强化和纠结的复杂情绪。储光羲置身江湖庙堂间的犹豫与迟疑不是教参中一句“平和恬淡的心态就能说的清楚的!整首诗中,最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是第四句中的“畋渔一词。课本将其注释为渔猎,并顺势将其理解为田园劳作的闲适生活,这是导致前述语意龃龊的根源。除了依照“畋渔的字面意思将其延伸理解为田园劳作,它的意义还可以从另一向度进行理解。?史记·越世家?中有云“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其中“良弓“走狗是打猎用具,意义上那么是对奔波效劳之人的隐喻。“畋渔本意是打猎围捕的行为,如果从奔波效劳这一层意思理解,这首诗意义那

4、么有峰回路转的新意。从奔波效劳之意理解“畋渔,可以使前四句的比照手法有了更为切实的落点。众人耻贫好富,贪慕功名利禄,而“我是情怀坦荡的,要为国家君王奔波效劳。这里的比照不是把众人的追逐荣华富贵与“我的看淡浮名、安贫乐道比较,而是将众人的自私自利与诗人家国天下的庙堂情怀形成比照。储光羲要在此给读者展现的不是一个避世的隐者形象,而是一个决绝的入世者形象。由“我的坦荡与众人的耻尚宕开,让人看到的不只有储光羲士人理想的坚决,众人的卑劣恶俗,更有整个盛唐社会所折射出来的从上至下的深刻危机。进一步关注“乐字的含义,外表上看,“所乐在畋渔与“所愿在优游的“乐“愿语义相近,但是“乐的语义并不能通过“所愿在优游

5、这一相近句式比照实现,而应将其置于前四句构成的比照小语境中。众人对于贫贱的态度是“耻,而“我的态度是“浩荡沉着,众人追逐物质利益,“我看重的那么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乐与“尚形成意义的对应。“乐字指向的是宏大的庙堂大情怀,而非个人小情趣,是未来自我愿景的“崇尚而非置身现实的“喜欢。这其中可以看到储光羲对家国情怀的看重,却也无意间隐隐地露出一丝未来命运的不确定。相对而言,“优游的意义指向比较明确,可以理解为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与“乐的宏大、抽象、难以确定相比,“愿字是对置身田园生活真实感受的写照,是可以切实掌控的种植、饮乐的小生活,是真切的“喜欢,而不是宏大的“崇尚。基于“畋渔一词的意义转向,“山

6、泽也不再是储光羲向往的隐居之地,而是他奔波驱驰,施展抱负的“畋渔之所。它可以指的是官场,亦可泛指整个堂皇大气却已摇摇欲坠的王朝。展现在储光羲面前的山泽没有王维笔下“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清新秀丽之象,而是晦暗不明,不可卜测的寥落。由山泽的表层之意往深里看,这片山泽的晦暗不明不止来自杨国忠、李林甫、安禄山、史思明等众人的耻尚之间,更有当朝天子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意欲驰骋的“山泽已是如此,那“畋渔忧国忧民之心自然显得有那么点一厢情愿。在孔子时代的儒家价值观设计中,已经注意到了仕与隐的问题,形成了相应了的应对策略:“邦有道,那么仕;邦无道,那么可卷而怀之“邦有道,谷;

7、邦无道,谷,耻也“天下有道那么见,无道那么隐【2】。道是处置仕与隐的核心标准,当然也为储光羲指明了道路归隐并非他的初心所愿,而是迫于家邦无道的无奈;绝仕是情非得已,有道驭宇便可复仕、复谷、复见。一个“暂将他在入仕与归隐之间的犹豫与观望写得淋漓尽致,写到妙不可言。而这些与储光羲二十岁开元十四年中举入仕,却又仕宦失意,归隐山林再又出山,以至后仕伪朝的人生轨迹一致,又与传统士人出离在庙堂之仕与江湖之隐间的那种“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临江仙?的那种内心纠结一脉相承。对此诗而言,这些可视为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双重支撑。紧接四句是诗人真正的归隐生活中田园景致的描写,内蕴的情感依然由前置的情感基调承

8、袭而来。园中种植的是葵、藿这样喜阳的菜蔬,房前屋后种满了高大的桑树榆树,禽雀翔集于茅檐之上。诗人以白描手法手法写出了自己置身田园之中的简单轻松愉悦,似乎又不止这些,至少诗人选取的意象具有太过丰富的意义可能。葵霍本性喜阳,向阳而生,古人遂喜借葵霍以明心志,如王维?责躬荐弟表?中“葵藿之心,庶知向日。犬马之意,何足动天句;?旧唐书·倪假设水传?中“草芥贱命,常欲杀身以効忠;葵藿微心,常愿隳肝以报主句。这里的葵藿已经不是简单的菜蔬,而蕴含着臣下对君主忠诚无二的决心。从这个角度理解此诗,理解储光羲,意脉更加通畅。与之相比,桑榆的文化意味更加丰富,有日暮、晚年、归隐等不同的意义取向,从储光羲归

9、隐后再次出山、以至入职伪朝的人生轨迹看,此处笔墨凭空多了一种“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入世意味。禽雀知道诗人闲来无事,却也只是知道诗人空闲而已。说到底储光羲不是个陶渊明、王维一样的真隐士,他并非真正地倾心于田园,诗人的闲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赋闲,是身闲而心烦。储光羲时时置身于这些简单愉悦的田居生活,闲下来的是奔波的身体,闲不下来是时刻没有放下的庙堂之忧。这样的禽雀知闲也只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其中味道复杂。也正因为此,他要强调他所愿的优游,这优游不是展示他的自得其乐,也不是向朝堂宣示了他的决绝,而是向州县小吏们宣告他“邦无道那么隐这样形而上的理据和自有优游之樂这样形而下的感受。无论从现实的

10、仕途官位,还是理想的人格道德,储光羲尚未实现传统士大夫的生命完满,他自然没有,也不可能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性格决绝洒脱和文化自信霸道。这是他在庙堂与江湖之间纠结的最为根本的节点,以至于他在诗歌的结句依然难以超脱出来。面对轻松简单的山林田园生活,储光羲找不到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那种放空自己的自得其中、轻松自在。他感受到的是有限人生中时光快速的流逝,是脆弱肉身与南山磐石同老的时间压力。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自然不可能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无我的真闲适。他迅捷地举起酒杯,划然而尽。他饮下的何止于酒,还有他的人生期待,他的仕隐纠结,他的庙堂江湖冲突,他的愤愤不平与无可奈何。短短几十字中,全然是储光羲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