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StandardQ/18N2160页码 8/8日期 2012.12.28本标准根据Q/18N2157-2001 和QC/T 29106-2004进行编写。本标准代替Q/18N2157-200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依维柯系列汽车在电源为12V、24V条件下使用的电线束(以下简称线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98-2008 棉本色纱线GB 84
2、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2408 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HG/T 2196 汽车用橡胶材料分类系统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QB/T 2423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417.3-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4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
3、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 技术条件3.1 线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3.2 线束尺寸应符合图纸的规定,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QC/T 29106-2004中第4.2.5条的要求,或符合相关图纸规定的偏差要求。3.3 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在无特殊规定时应分别满足下列要求:a) 插接器应分别符合QC/T 417.1-2001、QC/T 417.3-2001、QC/T 417.4、QC/T 417.5的规定;b)
4、线束用导线应符合图纸的规定,耐热温度应大于或等于105。线束用导线无特殊要求的应符合JB/T 8139的规定;版次日期修改内容分组12012.12.28初次发布c) 软聚氯乙烯管应符合GB/T 13527.2的规定,其耐热温度应大于或等于105,发动机舱及其他热源附近的波纹管其燃烧特性应符合GB/T 2408-2008的表I规定的V-0级,其他部位的波纹管其燃烧特性应符合GB 8410-2006的4.6规定的B级的要求;d) 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HG/T 2196的规定,其燃烧特性应符合GB 8410-2006的4.6规定的B级的要求; e)聚氯乙烯压敏胶粘带应符合QB/T 2423的规定,发动
5、机舱及其他热源附近的胶带耐热温度不低于125;其燃烧特性应符合GB 8410-2006的4.6规定的B级的要求;f) 对于线束上的其他防护层(如绒布胶带、工业塑料布等)以及线束上固定用卡扣及扎带等,其燃烧特性均应符合GB 8410-2006的4.6规定的B级的要求。3.4 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冷铆的方式,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 端子与导线的连接部分应分别压紧在导线线芯和绝缘层上,线芯应不受损伤,绝缘层不应压入导体压接部位,在图1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b) 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1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缘层;c) 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Q
6、C/T 29106-2004中第4.4.3条的要求;d)端子在铆压过程中及铆压至导线上以后(也即半成品),应对它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有害物质的腐蚀、污染;图 1e)铆接处的电性能应小于或等于表1的规定; 压接压降是指在连接件与电线上距压接端10mm处之间测得的电压降。表 1 电压降导线的公称截面积(mm2)额定试验电流(A)电压降(mV/A)0.50530.751051.01581.520112.530164.035186.0402010.0502525.0701835.08020f)抗拉强度应大于或等于表2的规定。表2中未提及的导线公称截面积对应的抗拉强度按QC/T 29106的规定执行
7、。表 2 拉脱力导线公称截面积(mm2)拉脱力(N)0.50500.75801.001001.501502.502004.002706.0045010.00500注:一个端子同时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时,选择截面较大的电线测量拉力。3.5 导线与导线的连接应优先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超声波焊接时要求焊接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融化现象,在未焊接的部位要看到对面焊接导线的导体端部;b) 采用U型件冷铆加工方式时,不应损伤线芯,接点横断面应符合QC/T 29106-2004中第4.5.1条的要求;c) 连接处的电性能应小于或等于表1的规定;d) 连接点应牢固,
8、超声波焊接的撕裂力应不小于表3的规定,U型件压接的拉脱力应不小于表2的规定;表 3 撕裂力 线径(mm2)0.350.500.751.001.502.002.503.004.006.0010.00撕裂力(N)1216253849657789110143224e) 连接处做好绝缘处理。导线走向应大于90º,也即布线要顺畅,如图2所示。图 2 焊后包扎3.6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图3所示的a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图 33.7 端子在护套中的保持力 鉴于插入力和拔出力的需要,在设计和选材时
9、应考虑更大的力,端子在护套中的保持力至少为50N。3.8 插入和拔出 插片和插座的插入力和拔出力应符合QC/T 417.3-2001中表2的相关要求。3.9 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并满足以下要求:a)在组合线束时(排线),应将导线放齐、拉直,不允许出现缠绕现象;b) 采用聚氯乙烯压敏胶粘带或塑料扎带箍紧时,固定距离应不大于250mm,粘性带箍圈的层数,应不少于2.5层,且始圈与后面的绕带应搭齐;c)采用合成线编包时,编织应紧密、均匀、整洁;表面不应有粗大线头及暴露的导线;包扎物末端必须粘紧,不应散开。棉线应符合GB/T 398-1993,采用图4所示的半叠包扎法。线束总成外观应光
10、滑、圆整,粗细过渡处应均匀,不应出现由于多余导线而引起的鼓包及绕带松散现象。如有少量多余导线可将其消化在线束分叉节点处;图 4 半叠包扎d)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线束弯曲现象;e) 采用波纹管包裹时,不应产生移动、开裂、挤压导线和影响线束弯曲的现象;f) 接插件根部裸露导线的长度,如无特殊要求,五线插盒以下应不大于30mm,五线及其以上的插盒应不大于50mm。3.10 线束中导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3.11 线束应保证与设计文件规定的连接线路的正确导通率为100%,不应有错路、短路现象。3.12 线束应能承受33Hz、70m/s2的振动试验和172
11、00Hz、50m/s2的扫频振动试验。产品经试验后,零部件应无损伤,铆压、焊接处应无松脱现象,线束应符合本技术条件中3.9、3.10、3.11的规定。3.13 线束的耐温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 线束应分别按表4安装位置经耐低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技术条件中3.9、3.10、3.11的规定;b) 线束应分别按表4安装位置经耐高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技术条件中3.9、3.10、3.11的规定;c) 线束应分别按表4安装位置经QC/T 413-2002中3.10.3规定的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技术条件中3.9、3.10、3.11的规定。表 4 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项 目安 装 位 置装在
12、发动机上的线束装在发动机罩下的线束装在其他部位的线束下限工作温度-41下限贮存温度-41上限工作温度1258565上限贮存温度13595753.14 线束经QC/T 413-2002中3.11规定的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技术条件中3.9、3.10、3.11的规定。3.15 线束经QC/T 413-2002中3.13规定的持续时间为48h的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技术条件中3.9、3.10、3.11的规定。3.16 线束应进行耐工业溶剂性能试验,其溶剂种类采用玻璃清洗剂、车用无铅汽油、汽油机油。试验后应符合本技术条件中3.9、3.10、3.11的规定。4 试验方法4.1 产品
13、的试验条件(特殊情况除外):a) 环境温度23±5;b) 空气相对湿度45%80%;c) 大气压力86106kpa;d) 试验用的电压表不应低于0.5极,其它电气测量仪表应不低于1.0级。4.2 线束尺寸用钢卷尺检测,应符合3.2条的规定。4.3 线束外观用目测检查,应符合3.4.1、3.4.4、3.5.1、3.5.5、3.6、3.9、3.10的规定。4.4 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图1所示进行。以轴线为基准弯折30°,再向相反方向弯折60°,然后回到轴线这一过程为一个循环。4.5 端子与导体压接和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应按QC/T 29106-2004第5.6条规定
14、进行,试验后,应符合3.4.3、3.5.2条的要求。4.6 线束电性能的测量4.6.1 用能保证质量的、专用的检测装置来检查线束电路的连续性。4.6.2 用图5所示线路测量接头对插时的电压。图 54.6.3 用图6所示线路测量接头与导线、导线与导线连接处的电压降。图 64.7 端子与护套、端子与导线铆接处抗拉强度的测量 按QC/T 417.1-2001的4.4条,在线束的接头样品,用示值误差不大于±1%的拉力机测量端子和护套、端子从导线上的拉脱力。活动夹具以匀速缓慢的速度沿导线轴向施加负载。4.8 插拔力试验按QC/T 417.1-2001第4.3.1条规定进行,试验后,应符合3.8
15、条的要求。4.9 振动试验按QC/T 413-2002第4.12条规定进行,试验后,应符合3.12条的要求。4.10 线束耐低温试验:将试样放在表4中下限贮存温度值的低温箱内,温度偏差为±2,时间为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3.13.1的规定。4.11 线束耐高温试验:将试样放在表4中安装位置所对应的上限贮存温度值的高温箱内,温度偏差为±2,时间为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3.13.2的规定。4.12 线束耐温度变化试验,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根据试样的安装位置将表4中下限工作温度值和上限工作温度值作为试验温度,在每一种温度中的暴露时间
16、为2h,温度转换时间不大于12min,循环次数为5次。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3.13.3的规定。4.13 线束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按QC/T 413-2002中4.11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3.14的规定。4.14 线束耐盐雾试验按QC/T 413-2002中4.13规定进行,盐溶液采用氯化钠(化学纯、分析纯)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其浓度为(5±0.1)%(质量百分比)。试验的持续时间为48h;线束在不工作状态下试验。试验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3.15的规定。4.15 线束耐工业溶剂试验按QC/T 29106中5.16规定进行
17、,试验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3.16的规定。5 检验规则5.1 电线束需经生产厂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应附有质量合格证。5.2 电线束产品的出厂检验应符合表5规定。表 5 出厂检验内容试验与检查名称项 目技 术 要 求试 验 方 法检 验 方 式尺寸检查3.24.2全检外观检查3.4.1、3.4.4、3.5.1、3.5.5、3.6、3.9、3.104.3全检电路连续性3.114.6.1全检端子与导线连接3.4.24.4抽检拉脱力3.4.6、3.5.4、3.74.7抽检电压降3.4.5、3.5.34.6.2、4.6.3抽检5.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易地生
18、产批量投产鉴定;b) 正式生产后,如产品结构、工艺及原材料发生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2年不少于一次;d) 供应或质量检验部门提出进行型式试验要求时。5.4 做型式试验的线束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能够覆盖整个加工工艺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共抽取10个样本,先按出厂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后分成三组,第1组和第2组各为2个样本;第3组为6个样本。每组样本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应符合表6规定。表 6型式检验项目和顺序组别检验顺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1振动试验3.124.92盐雾试验3.154.143接插器的插拔力3.84.84压接点横断面*3.5.24.55端子与导体横断面3.4.34.521电压降3.4.5、3.5.34.6.2、4.6.32耐工业溶剂试验3.164.1531低温试验3.13.14.102高温试验3.13.24.113温度变化试验3.13.34.124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3.144.13注:当导线与导线的连接点全部为超声波焊接时有“*”的检验内容免检。5.5 端子与导体压接横断面检验数量,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数量,端子与导体压接的电压降检验数量,均按每个样本中端子或接点总数的10%随机抽取,但最少不得少于6个,如果端子或接点总数不足6个则全检。检验宜最大限度地包括各种类型的端子或接点。5.6 产品的型式检验必须全部合格。如有一项不合格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秋的节气典籍
- 共育校园记忆
- 智能汽车保险与风险管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智能监测建筑结构健康系统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环保包装材料教育普及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基于人工智能的装卸搬运方案优化研究-洞察阐释
- 低延迟高可靠性5G网络切片编排与优化研究-洞察阐释
- 双模态情感交互研究-洞察阐释
- 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室租赁与多语种翻译保障协议
- 网红奶茶加盟连锁区域代理权授权使用合同
- 任务一淘米(教学课件)一年级下册劳动技术(人美版)
- 顶管机租凭合同协议
- 2025年湖南中考英命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 四年级下册英语竞赛试题
- 低空空域经济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与市场分析
- 玻璃加工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井下电钳工题库(含答案)
- 吉林伟良矿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和龙市和安河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5年陕西省高考适应性检测(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铜火法冶炼的智能化改造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