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数学方法证明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本课提示:用数学方法证明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江西九江县第一中学朱海松在中学化学中,溶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混合体系概念。大家经常遇到溶液浓度的讨论和计算,基本概念题较好处理, 但若处理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按不同方式混合后浓度如何变化,大家觉得比较抽象,也都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但 往往结论记不牢,易用错用反,笔者认为还是对涉及到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认识深度不够。下面就这方面问题分 4种情形借用数学方法进行推导。一、溶液等质量混合的规律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Wi、W2的同种溶液各取 m克混合,混合后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W3为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基本概念W3-,也即不同质量分
2、数的同种溶液等质量混合后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其算术平均值。这种情形稍较简单。二、溶液等体积混合的规律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Wi、W2的同种溶液各取 V升即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溶液容质质量分数W3为在这里讨论之前必须引进另一个物理量:溶液的密度(p)分别设为pi、P,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准备工作那就是大多数溶液浓度与密度的变化呈同一方向移动且p>1,如硫酸溶液、NaCI溶液等;也存在这样少数溶液其密度与质量分数呈反方向变化且p<1,如酒精溶液、氨水溶液等。%+ 冯W. W. W. W. g ppipi-pi-a角+2/+鸣左9宀)+导4") 2黔+% I (吒一晒)g-同) 2
3、2(用+巧)師+跖i)当 W 1>W 2, p1> p2 或 Wl< W2, p1< p2 时,W3> M師+隔ii)当 Wi> W2, pi < p 或 Wi< W2, pi> p2 时,W3< 2结论:(1)当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的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等体积相混(p>1 ),所得混合后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混合前的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平均值。(2)当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的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等体积相混(p<1),所得混合后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混合前的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三、浓溶液稀释加水的体积1、 一质量
4、为m克的质量分数为Wi的某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为-的溶液,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分析:设加水的质量为x g,根据稀释定律:二:即x=m,又由于水的密度p=1 ,所以加入水的体积为 m mL。2、 在质量为m克物质的量浓度为 Ci的某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到物质的量浓度为-,则加入水的体积为m和+以Ct =Q 2 冯同第二种情形一样,引进密度p这一物理量,设加水的体积为Vx,冯 2用=即匚-/r当 pi> p2 时,Vx< m当 pi< p2 时,Vx> m四、溶液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对应规律对于某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密度也一定,且三者之间存
5、在着对应的转化关系式为:c=pw/ M。若以Wi、W2分别表示浓度为 a mol/L、b mol/L 的某溶液的质量分数,且知a= kb,则 Wi = kW2吗?利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转换公式C= pW/M,设溶液密度分别为 pa、pb,所以M'a , M'b 矿炖=:=£¥ Wi:W2二:丄i)当 pa> pb 时,W1> kW2ii)当 pa< pb 时,Wl< kW2下面几道练习题可供巩固一下:1、 若以 Wi、W2分别表示浓度为 a mol/L , b 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 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6、2Wi = W2B.2W2=WiC.W2>2 WiD.Wi<W 2<2 Wi2、 已知35%的NaOH密度为i.38 g/cm 3, 5%的NaOH密度为i.05 g/cm 3,若将上述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 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20%B.等于20%C.小于20%D.无法计算3、 在100 g物质的量浓度为18 mol/L ,密度为p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为9 mol/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体 积为()。W0A.小于 100 mL B.等于 100 mL C.大于 100 mL D.小于 - mL通过以上讨论,对于抽象的问题我们始终可以从基本概念着手,借用相关的参
7、数,运用数学方法可将问题迎刃而解,且能举一反三,使问题得到结论性的认识。在中学化学中,溶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混合体系概念。大家经常遇到溶液浓度的讨论和计算,基本概念题较好处理,但若处理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按不同方式混合后浓度如何变化,大家觉得比较抽象,也都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往往结论记不牢,易用错用反,笔者认为还是对涉及到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认识深度不够。下面就这方面问题分 4种情形借用数学方法进行推导。一、溶液等质量混合的规律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Wi、W2的同种溶液各取 m克混合,混合后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W3为焙堀+称吒_硏+齡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基本概念W3-,也即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液
8、等质量混合后的溶液溶质质量分 数为其算术平均值。这种情形稍较简单。二、溶液等体积混合的规律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Wi、W2的同种溶液各取 V升即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溶液容质质量分数W3为在这里讨论之前必须引进另一个物理量:溶液的密度(P)分别设为pi、P2,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准备工作那就是大多数溶液浓度与密度的变化呈同一方向移动且p>1 ,如硫酸溶液、NaCI溶液等;也存在这样少数溶液其密度与质量分数呈反方向变化且p<1,如酒精溶液、氨水溶液等。龍二如网+心啄二启硏+角22g+0)当 Wi> W2 , pi> p2 或 Wi< W2 , pi< p2 时,W3
9、>ii)当 Wi> W2, pi< p2 或 Wi< W2, pi> p2 时,W3 <结论:(1)当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的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等体积相混(P>1 ),所得混合后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混合前的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平均值。(2)当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的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等体积相混(p<1 ),所得混合后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混合前的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三、浓溶液稀释加水的体积1、 一质量为m克的质量分数为 Wi的某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为一的溶液,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分析:设加水的质量为x g,根据稀释定律:二 叱十止
10、即x= m,又由于水的密度p=1,所以加入水的体积为 m mL。2、 在质量为m克物质的量浓度为 Ci的某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到物质的量浓度为-,则加入水的体积为同第二种情形一样,引进密度p这一物理量,设加水的体积为Vx,_ m C橄 + 以 jC 2mq = 二 - 叶 即:' '当 pi > p2 时,Vx< m当 pi < p2 时,Vx> m四、溶液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对应规律对于某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密度也一定,且三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转化关系式为:c= pw/ M 。若以Wi、W2分别表示浓度为 a mol/L
11、、b mol/L 的某溶液的质量分数,且知a= kb,则 Wi= kW2吗?利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转换公式C= pW/M,设溶液密度分别为 pa、pb,所以M'aMab空 AWi:W2ft 必Pa.i )当 pa> pb 时,Wi> kW2ii)当 pa< pb 时,Wl< kW2下面几道练习题可供巩固一下:1、 若以 Wi、W2分别表示浓度为 a mol/L ,b mol/L 的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 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2 Wi = W2B.2W2=WiC.W2>2WiD.Wi<W 2<2 Wi2、已知35%的NaOH密度为i.38 g/cm 3,5%的NaOH密度为i.05 g/cm 3,若将上述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20% B.等于20% C.小于20%D.无法计算3、 在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月饼定货协议书
- 车厂车辆改造合同协议
- 土地承包合同终止
- 社区农业科技应用示范项目协议
- 专业论坛会议举办协议
- 车订车定金合同协议
- 过渡合同协议
- 转让露营推车合同协议
- 超龄工合同协议
- 滞留人员协议书
- 现场OPC SERVER服务器与OPC 客户端远程连接设置方法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4课《生物生存的环境》教学课件
-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典籍里的中国》课件33张
- 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2022年道路交通安全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 (完整)《神经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边坡支护之锚杆施工技术ppt版(共35页)
- 黄芩常见的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6篇
- GB∕T 25119-2021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