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节目请人民阅卷观后感_第1页
问政节目请人民阅卷观后感_第2页
问政节目请人民阅卷观后感_第3页
问政节目请人民阅卷观后感_第4页
问政节目请人民阅卷观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问政节目请人民阅卷观后感办公室主任郑芳近期,我市推出了首期衢州版"电视问政”节目,迅速引起了广大 公众的关注。我是在微信上收看的节目,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仿佛自 己置身于现场,气氛紧张,不敢漏掉一个画面、一句话,当时的感受 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震惊、紧张、叫好。首先震惊于节目的火辣, 主持人提问"咄咄逼人"、不留情面,问得一些领导“哑口无言“、”下 不了台”评论嘉宾舒中胜更是语言犀利,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核心 和症结。其次,作为一名公务员,也深深地感到了焦虑和压力,为场 上的领导捏一把汗,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坐在上面,能不能交出一 份满意的答卷呢?最后,我还想为这个

2、节目叫好,虽然还有可以改进 的空间,但是不得不说这个节目形式非常好, 是一种工作模式上的创 新,它通过媒体这个平台架起了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起到了汇集民意、集中民智、聚集民力、参政议政、谋政助政的作用,如 果能够常态化开展,定能大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结合自身,自己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要心怀群众。做任何工作都要把群众的需求,青年的需求作为出 发点和着力点,对群众负责,为群众解难,做青年友又不做青年官。 要勤学善思。要加强学习。学习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 众的能力和本领;新形势下,也要学习新媒体素养,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要对标整改。把在大整风中查找出的问题作为靶向,积

3、极整改, 做到立说立改,通过化解矛盾推进工作。组宣部部长叶飞观看完市委推出电视问政节目请人民阅卷,隔着屏幕仍然感 觉到脸红出汗。我认为电视问政节目向我们传递了三个导向, 值得我 们思考和落实。一是群众导向。紧紧围绕群众的实际需求,不讲官话、套话,就 讲老百姓能理解的话,否则群众不买账。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注 重如何向领导汇报,汇报工作往往避重就轻,洗清自己的责任,请人 民阅卷,就能正本清源,让洗衣机原形毕露。二是问题导向。办好事不难,关键是把群众急需的难事办好。不 少人认为选轻松的事做,把轻松的事情办好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但我认为这是“小聪明”是没有担当意识的表现。所以急群众所急,就 是问

4、题难题在哪里,我们就要在哪方面努力。三是结果导向。不讲为什么,只讲怎么办。不讲过程原因,只讲 何时解决。主持人的追问,就能检验出我们的干部在 “慵懒散“和“六 机”上的严重问题,经过大整风,这样的干部没有生存土壤。青少年工作部部长童舟收看了首期请人民阅卷,总体感受可以概括为”火辣"与“开 放”.火辣”现场资深媒体人和观察团的紧逼直问、 专家评审的现场评 价,特别是被曝光的那些逃不了、躲不开、说不响的农房治理问题难题,足以让被问政嘉宾红脸出汗、如坐针毡。”开放”徐文光书记说,节目是参政渠道、问政平台,是整风十大行动的一项措施,是要开门 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而节目里曝光的问题也确实都来自

5、群众监督举 报,体现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的进一步开放,这也将是今后的常态。 通过收看节目,我深刻体会到了三个考验:一是考验对业务熟不熟。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工作涉及许多 方面的具体政策和业务,如果政策不熟业务不透,就无法回答好各种” 能不能"可不可”的问题,会失去公信力。二是考验应对媒体能不能。收看过程中,也觉得主持人步步紧逼、 不容解释有点“狠"资深媒体人的提问和评价也都直切要害、很是犀 利,也替问政嘉宾擦了一把汗,想着"何必呢”但仔细一想,如今已是"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被问政嘉宾在来现场前还都有 时间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和准备,但现实

6、工作中的许多百姓问政和拍 摄录音都是来不及准备的,这就很考验领导干部的日常积累和临场反 应了。三是考验工作实不实、细不细,这也是最大的考验。播出的 5个 问题,刚开始觉得都有其特殊性,播出来有点 “刁难人”但仔细想来, 也都是具有典型性的。云溪乡规划萎缩村房屋批建问题其实是政府规 划调整与农民迫切建房之间的这个“时间差”要如何协调的问题;龙游 超面积建房的背后是“四到场"没落实;江山、常山的大体量临时性生 产用房问题是相关政策不明确、“软执行”和先易后难的惯常做法所这些问致;开化建房规划问题或许也是邻里兄弟矛盾没有调处到位 题在其它乡村也存在。想到自己在乡镇时也碰到过类似问题, 当时

7、也 埋怨上级没个“准话”总让乡镇自己把握,埋怨村民会闹腾把个人矛盾 扩大,但不能否认的是,自己确实是有畏难情绪,有等一等、拖一拖 的心理。节目中舒中胜老师问宾,为什么媒体不聚焦事情就得不到解决。 我想,大部分矛盾问题其实已经在媒体聚焦前就合理解决了, 媒体聚 焦的往往是不好解决的难点问题,而媒体聚焦后往往能够聚焦解决问 题的各种资源。因此,也建议,结合”周二无会日”建立农房治理疑难 个案的“会诊”机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将焦点矛盾各个击破,而不 是等到被媒体曝光后再追究责任;同时,也鼓励基层对难点问题不藏 着掖着,通过个案化解,逐步完善农房治理的整体制度设计。最后,也是提醒自己,虽然不在乡镇一

8、线,很难得有机会直面复 杂问题激烈矛盾,但”人人都是大环境”还是要做好自己的学习调研整 风和抓落实,不能放松不可懈怠,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希望办主任薛亚萍近期,我观看了 2018年首期"衢州版"电视问政节目请人民阅 卷,首先感觉到节目现场话题犀利、针针见血,主持人、观察员和 现场代表团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着实让问政台上的被问政单位嘉宾 好好地”出了出汗、红了红脸”.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真实的节目,是 实实在在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节目,看得出被问政嘉宾没有事前准备 台本,面对现场观众和全市群众直面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对被问政 的嘉宾来说这是一场考试。是电视问政节目让政府官员意识到

9、,自己是个被监督的对象,应该对群众、对老百姓负责。这是一种新的问责形式。二是它是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拓宽了群众的诉求渠 道,体现了民主意识,意义深远。三是它能够增强我们每位干部的公仆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理念,只有真正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才 能取信于民。办公室副主任方子豪初次听闻电视问政是在大整风十大行动中, 专门有一条设定是要 有一档问政专栏,因为不了解,所以第一印象觉得是一场单纯的官员 秀。7月6日晚上全程收看节目后,我对这档栏目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反转:从直面揭露问题的暗访视频,到数次打断官腔的主持人 和话锋尖锐的特邀嘉宾,再到徐文光书记”一机

10、破六机”的总结陈词, 一场关于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的激辩,引发了我的无限思考。抛开主题,就表现形式而言,其实在衢州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从最早"三衢论坛”的网络问政,到" 1234轴长热线的电话问政,再 到现如今政民沟通的电视问政。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些载体最核心 的元素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 衢州市委市政府广泛创新,以 期打通监督脉络,把握政府、媒体、群众三者的平衡点,形成 "百姓 问政于官、政府问需于民、媒体填补空缺 ”的政务闭环。这次电视问政从表面上看是作为政策制定发布主体的政府部门 与政策落地生效对象的人民群众的直接对冲, 实则是一场

11、三方的相互角力。屈居幕后的广大媒体承接了搭台唱戏的重任, 开展了话题设置、线索搜集、政策查询、实地暗访、组织协调等在内的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第三方作用。我认为,以互联网时代的标准来看这 三方的关系还是处于1.0或2.0版本,存在上升空间。就监督而言, 1.0版本是依托第三方开展,反馈的周期长且渠道单一;2.0版本是在 第三方的基础上,搭建政府与群众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进一步拓宽渠 道,缩短问题反馈的周期;3.0版本则是遵循”事前征询、事中调整、 事后整改”的原则,同时发挥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便利,缩 短了前期的征询时间、增强了市民对政策的认可度。政府部门在制定 一项政策前,要面

12、向社会开展调研,征询意见,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可行性。政策落地过程中,要畅通交流渠道,及时了解情况,做好实 时微调。在政策落地生效后,要做好“回头看”工作,针对其中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坚决整改,切实筑牢三道防线;4.0版本则是我想象当中的一种完美形态,政府作出的任何一项指令都是充分考量社会实际 需要和群众个性化需求后作出的,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执行,而且 政府的执政情况高度透明,公开阳光,依法依规行政,不存在徇私舞 弊,没有问题不足,也就无需问政整改。对标创建工作,要做到保2争3,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性, 建立完善的监督脉络,切实抓住创建工作的牛鼻子,有效推进创建测 评体系188项指标的逐条达成,全面助力提升幸福指数、夯实文化素 养、弘扬文明新风,真正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 .希望办干部黄晨茜观看了请人民阅卷电视问政节目,让我感觉很"接地气”犀利 的对话、犹豫的神情、详细的解释 都令我印象深刻。概括起来是 三句话。一是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力量。一项好政策的实施本应受到百 姓们的拥护,可却成了政府缺乏公信力的凭证。 节目中不仅是对真人 真事的清楚呈现,还是对应问题的相关政策、条例等一一列举,这种 监督方式十分直观,也十分有力。二是这是一场很有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