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学员姓名:年 级:辅导科目:语 文课时数: 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橘逾淮为枳天时不 如地利为学内容回 顾T橘逾淮为枳天时不如地利为学 知识点复习T由“论述”说“道理”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课文回顾橘逾淮为枳出自晏子春秋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m)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日: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
2、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昧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 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内容理解:主要内容:文章记叙了楚王想要羞辱晏子,于是晏子用了水土不同的方法,齐国人在齐国不偷东西,却在 楚国偷东西,以此来反驳楚王。文章主旨:本文记叙了晏子凭机智善辩,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爱国,机智和善于 辞令。天时不如地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内容理解:S本章从天气时令,气候、地理形势、人心所向等方面分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得出了 “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反映了孟子把“人和”看 作是决定战争胜负诸因素中的关键所在,显示了他对人和的因素的特别重视。在孟子所处的时代,能有 这样的认识,应当说是了不起的。本文能够紧扣中心论点反复论证,主旨突出,说理充分,层次清楚, 表达流畅
4、。为学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 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 自力者也。内容理解:9第一段:阐发了无论做事还是求学,难易
5、可以相互之间转化的观点。第二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立志,终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突出“立志而 为”的重要。第三段:总结全文,做学问,首先要树立志向,然则要勇于挑战,勇于实践,最后,学会变得简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 人贵有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 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也就是说做学问贵在立志,事在人为。步典型例题天时不如地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
6、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2分)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天时” “地利” “人和”指作战取胜所凭借的条件。B作者把“人和”确定为决定战争胜负诸多因素中关键所在。C作者分析作战时诸因素的关系,
7、总结了巩固国家的诸多办法。D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作者意在劝说国君施行仁政。一、专题知识梳理橘逾淮为枳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积累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外交家。知识点(二)重点字词句翻译【通假字】1、曷(h 6):通“何”什么。2、熙(x i):通“嬉”戏弄。【重点字词】)也叫枸橘。1、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枳( zh 12、使:出使。3、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4、方来:将要来。5、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6、为:于,在。7、何坐:宾语前置,即“坐何”,犯了什么罪。坐,犯罪。8、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9、诣(y i )谒见,拜访。1
8、0、曷:同“何”,什么。11、固:本来。12、避席:离开座位。13、其实:它们的果实。其,指橘树和枳。实,果实。14、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如此。何,什么。所以,缘击15、得无:莫非。16、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熙,同“嬉”,戏弄。17、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18、盗:偷盗。19、徒:只是,仅仅。20、闻:听说。21、善:善于,擅长。22、赐:赏赐。23、楚王赐晏子酒:楚王赐晏子一壶酒。24、谓 曰:对 说。25、缚:捆绑。2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 耶?固定格式。译为:或莫非27、辱:羞辱。28、逾:超过,越过29、成为,变成30、左右
9、:身边的人,近臣31、过:经过32、行:行走33、者: 的原因34、为(何“为”者也?):做,干35、于(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是36、取:招致【词类活用】1、何坐:宾语前置,即“坐何”,犯了什么罪。坐,犯罪。2、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如此。何,什么。所以,缘故,原因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 耶?固定格式。译为:或莫非【重点句子】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擅长;将要;用)翻译: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2、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于;请让我)翻译: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
10、3、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翻译: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犯了偷盗的罪。4、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仅仅;果实;这样)翻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翻译:该不会(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6、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同“嬉”,戏弄;羞辱)翻译: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知识点(三)课文内容、中心、道理启示把握本文记述了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本文以时间为序,先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
11、右策划侮辱诡计;接着写使楚时,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辱。 鲜明地展现了晏子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特点。以“橘逾淮为枳”为比喻,生动地阐述了 “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的道理,楚王的平庸愚昧更衬托了晏子的 机智善辩。天时不如地利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积累选自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教材中出自孟子的文章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二)重点字词句翻译【词语理解】1、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 事不废。”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这里所说 的“天
12、时”则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指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等。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3、池:即护城河。4、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革:皮革、指甲盾。古代甲盾是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5、委:弃。6、域民:限制人民。域,界限。7、畔:同“叛”。8、有:或,要么。9、和:和顺、和谐。10、环:包围。11、环而攻之:而,并且。12、而不胜:而,却。13、米粟:粮食。14、顺:顺从。【重要句子翻译】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与口也。(放弃;离开;这;比得上)翻译:守城的士兵们抛弃了城池逃
13、跑了,这是说明有利的地利形势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上:不以兵戈之利。(限制;用;界限;巩固;建立;威信)翻译:不用划定的边疆界限来限制人民,不靠山河的险要来巩固国防,不用武器装备的精良来在天下建立威信。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叽(少)翻译: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极点;指族内;指族外;同“叛”,背叛)翻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几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翻译:凭天下人都服从他的条件来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
14、的人,因此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斗,则 必定胜利。知识点(三)课文内容、中心、道理启示把握【段意】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段:论述“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论述“地利不如人和”,将天时地利(客观条件) 、人和(主观条件)两者相比较,层层递进。第四段:紧接前面的“人和” ,将论点范围由战争扩大到治国之道,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 “得道”的作用。结论,。【中心】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论证特点】1、逐层论证,层层递进。2、举例论证:(第二、三段)观点鲜明,有气势,有条
15、理。为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积累文章选自著名的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 1699年 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 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 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知识点(二)重点字词句翻译【词语理解】1、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2、乎
16、:吗?语气词3、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之:代词,代事4、亦:也。5、则:那么6、者:的东西7、资:天资,天分8、逮:及,赶得上9、屏:通“摒”10、卒:终于11、鲁:反应迟钝,不聪明12、常:常规,永远不变的13、蜀:四川14、其:其中15、之:助词,的16、鄙:边远的地方,边境17、语(y u)告诉,对说18、于:对,对于19、欲:想要,要20、之:到去,往,1J21、何如:怎么样22、子:你23、何:怎么样(商量语气)24、何:什么25、恃:凭借,倚仗26、往:去27、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28、足:足够29、数年:几年,多年30、买舟:雇船31、下:顺流而
17、下32、自:从33、还:返回,回来34、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35、惭色:惭愧的神色36、惭:羞惭,惭愧。37、色:神色,神情。38、去:距离39、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40、至:到达41、焉:兼词,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42、立志:树立志向43、顾:还,反而44、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词45、犹:还46、矣:语气词。【重要句子翻译】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边远的地方)翻译: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2、吾欲之南海,何如?(往,至IJ;怎么样)翻译: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3、
18、何恃,而往?(凭借,依仗)翻译:您凭着什么去?4、数年来欲买舟 而下,犹 未能也。(雇舟;还)翻译:我数年来都想雇船沿江东下,还没去成。5、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到了第二年;相当于“把” “拿” “将”) 翻译: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6、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还,反而;比得上;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翻译:人要立志,难道反而不如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知识点(三)课文内容、中心、道理启示把握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
19、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 神 成功到行动,坚持到立志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奋发学习。也就是说做学问贵在立志,事在人为。二、专题过关检测题1 :橘逾淮为枳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日: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
20、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上文选自»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齐人固善盗乎? 。3、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的挑衅,用“枳”的形成来说明 。(3分)检测题2:天时不如地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21、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孟子是继 之后 学说的主要代表之一。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3、下列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3分)A 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本文的论点是“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本文的论点是“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D本文的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检测题3: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
22、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下边句子加粗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试解释它们,并注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读音。 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翻译句子。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3、说一说下面两个“学”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23、学: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 4、试分析文段中划横线的两句话,为什么第句用问号,而第句则用感叹号呢?5、“乎” “矣” “也” “焉” “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4)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6、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 。(请用原文回答)一、能力培养由“论述”说“道理”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这一题就是针对语段的“论述”来说“道理”。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
24、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主题不外乎这样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 。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毫无抓手的胡乱 总结更有效。例如: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关键性语句)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 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故事情节)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
25、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关键性语句)【注释】陈晋之:人名。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癖:毛病。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此外,也要适时的积累一些 "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 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派用场了。附通常我们所用的“主旨”:1、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创造奇迹。2、揭露了那些用谎言,欺骗等手段以猎取高官俸禄的人。3 、说明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必先诚信。4、告诫人们,不能拿国家的安
26、危开玩笑,否则,必然会失信于民,给国家带来祸害。5、说明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6、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7、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看到其实质。8、凡遇是非,务必先内求诸己,切莫忙于责人。9、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因说的人多就应该相信,而要多方面考察,以事实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判断。10、讽刺了贪得无厌的人。11 、告诫人们,一方面学习知识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要轻信,更不要盲从。12、告诉人们,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二、能力检测例1:祖逖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
27、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谄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 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座,布三千匹,不 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解释卜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俱:()及渡江及:()晋室Z 乱,非上尢道而卜怨叛也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懑:()睿素
28、无北伐之志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此非恶声也! ” 因起舞。 。全品中考网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3、“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 启示?(3分)例2: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 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 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注释: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29、)(1)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2)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3分)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c3、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三、能力点评学法总结一、知识收获二、方法总结课后作业作业1: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注释】陈晋之:人名。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癖:毛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遂无
30、书不读 ()然旋读旋忘() 全品中考2、翻译下面句子。(2分)虽 一 岁 未 尝 得 百 二 十 字 也, 况 一 日 乎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 (2分)作业2:橘逾淮为枳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日: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日: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1、。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本文选自 »,该书主要记载 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2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B晏子拥有渊博的学识,“橘枳”之喻证明知识就是力量。C晏子面对强权能勇敢从容,毫不畏惧。D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作业3:斗牛与飞雁苏轼有藏戴嵩“斗牛”者,以锦囊系肘自随,出于客观。旁有牧童曰:“斗牛力在前,尾入两股间,今画斗而尾掉,何也?”黄荃画“飞雁”,头足皆展。或曰:“飞鸟缩头则展足,缩足则展头,无两展者。”验之,信.然。【注释】戴嵩,又作戴松,唐代名画家。斗牛:戴松所画的斗牛图。黄荃:唐末宫廷画师,擅长花鸟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尾入两股间()(2)信然()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3分)飞鸟缩头则展足,缩足则展头,无两展者3、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荃与戴嵩都是著名画家,与作者是同一时代的人。B藏“斗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招聘急需专业技术人才5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通市崇川区卫生系统面向毕业生招聘备案制高层次卫生人才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合肥市口腔医院招聘工作人员8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百合的种植技术
- 2025年绍兴市上虞区中医医院医共体公开招聘编外人员4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医卫岗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广东云浮市罗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用青年见习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户外面罩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春季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机关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2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甘肃陇南事业单位预计将于5月中旬发布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四川省情省况考试复习题库题库(含答案)
- 科学教育:未来启航
- GB/T 46134-2025天然酯在电气设备中的维护和使用导则
- 金太阳九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 地质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
- GB/T 45963.2-2025数字政府架构框架第2部分:架构设计
- 现代农业装备与应用课件
- 土工压实度试验规程课件
- 2025年安徽省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化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售电招聘试题及答案
- 酸碱平衡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