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 年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解题技巧及专练一、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古诗词鉴赏基本策略:1、基本策略:从语言入手,通过言语变异现象的分析,把握诗歌形象的特点, 理解诗歌传达的思想情感, 然后再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 表达公式: 这首诗采用了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 作用。三、古诗词基本知识:1、常见题材、类别: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
2、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2、常见情感特征: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绪3、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1 ) 、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 )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寓情于理) 。描写: 可分为动
3、静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 ) 、表现手法: 赋、比、兴; 抑扬变化、 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 ) 、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 ) 、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 ) 、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4、诗歌鉴赏注意事项1. 看题目认识对象2. 看作者了解
4、背景3. 看意象把握情感4.看尾句参透主旨5. 看注释破解难点6.看题干得到启示四、常见提问方式及答题技巧1、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答题方式: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指出运用的手法。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题】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1)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 答 案及分析】 ( 1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表明赞成的一点
5、)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照应试题)【迁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 注 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答题方式:描写了生活(景物)。抒发(寄寓、揭
6、露、赞颂)了的情感(感叹)。表达了感情。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 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睦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案及分析】 ( 1) 描写了 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 “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表达了 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 2 )作者 通过 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 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迁移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7、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注 筇:此代指竹杖。“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3、对作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辨析答题方式: 指出用了什么技巧。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命题方法:( 1 ) 、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及分析】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 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回
8、答“是什么”方法) 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 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 (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 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2 ) 、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典型例题】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2 ) 这首诗的三、 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及分析】 (2)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是什么”手法) 诗人借助对
9、“青苔”、“红树”以及“雨”景、 “月”色的描写,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 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3) 、从“怎么样”写的角度命题:常见的描写角度:五种感觉: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嗅觉。空间方位。如上下、远近等。时间的变化。例如华清宫前后的变化。情感角度的变化,以他人思念自己,来写自己对他人的思念。例如,“遥知兄弟登山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各种修辞方法(是从句子而言)。抒情的方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古讽
10、今。其他描写的技巧。例如虚实、抑扬、动静等。【典型例题】东郊 (唐)韦应物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注释:吏舍,官署。郊,交汐卜。还复去,徘徊。( 2 )“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两句,是如何描写这里的迷人春景的?【答案及分析】( 2 )“微雨”和“春鸠”,一见一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迷人的春景 (具体谈角度) 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表现的情感)【迁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
11、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首词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请以词的上片为例作具体分析。4、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方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概括特点。 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 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典型例题】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丹阳关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
12、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 4分)( 2)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及分析】 ( 1)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 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 绿暗 ”、“ 红稀 ”、“ 暮云 ”、“ 宫前水 ”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迁移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余干施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摇落:草木凋零。这首
13、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5、比较阅读比较阅读要明确可比点,看出思维的轨迹,可比点要对应。考查思辨性。命题特点: 1、辨析同与异; 2 、评价优与劣。答题方式: 方式一:直接回答方法:针对问题,直截了当回答,不需要做分析。主要题型:相比较,有何异同?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一题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
14、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案及分析】 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 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方式二:简要分析【原则】答题必引文,观点材料要结合。【步骤】 摘选的重点词语分析字面意思 剖析内涵 (表现了情感)【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3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诗中“苦雨终
15、风也解晴”与苏轼 定风波 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 它们都使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简要分析这两句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及分析】 一问: 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或: 象征手法)( 1分)二问:“苦雨终风也解晴”句写历经“苦雨终风”的仕途坎坷之后,终于盼来“解晴”的一天,()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也无风雨也无晴”句是说人生旅途上的坎坷就像大自然的风雨阴晴一样总是暂时的, 总会过去的, 因此不必太耿耿于怀,要从容面对,()这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宠辱不惊”的淡泊之情。 () (意思答对即可, 3分)15 / 13【迁移练习】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新雷
16、 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己亥杂诗 (其五)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迁移练习】参考答案1“闹”用得好。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注意:解题要全面。不要只答“花开的热烈”或“春天的生机勃勃” , 而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做答, 即正面描写花开的热烈, 侧面衬托春天的生机勃勃。2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 (见到) 的情景: 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 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 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3这首词的上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指出用了什么技巧) 。将人的眉眼直接化为旅程山水, 将人的感情直接赋予其中, 让山光水色如同作者的目光一样来送别友人, 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将要离去的友人的无限眷恋, 对归途中风餐露宿的友人的深切关注与牵挂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