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4-1森林及其保护-教学设计_第1页
选修6-4-1森林及其保护-教学设计_第2页
选修6-4-1森林及其保护-教学设计_第3页
选修6-4-1森林及其保护-教学设计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汇丰中学张文丽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 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2. 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3. 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过程与方法】1. 联系森林的生态功能,结合案例理解滥伐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2. 结合世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和我国森林法,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保护森林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 增强学生关心和保护森林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 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2. 森林的生态 功能;3. 保护森林应采

2、取的保护措施。教学难点: 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危害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导入】 (展示图片) 2014 年世界与中国森林覆盖率卫星统计数据通过检索发现,当以森林覆盖为指标进行浏览时, 中国大片国土置身于灰暗之中。除东北边境、江南丘陵、西南部分地区外, 中国西部及北方地区的绿点分布廖若星辰。 然而,周边国家的森林覆盖度更鲜明地加剧了中国林地的尴尬处境。 将地图等比放大后, 中韩日东亚三国首都所处的森林环境令人国人羞愧: 北京周边仅有少量森林覆盖, 在地图上若隐若现; 首尔则被簇拥于附近成片的森林当中; 而东京周边的森林密度之高,

3、使日本国土犹如被喷绿漆, 非林区的灰白地带在地图上难觅踪迹。1 / 7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差异?森林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能为森林保护做什么?一、森林概况1. 森林:思考: 森林有什么作用?点拨 森林可作为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环境资源。2森林面积的变化:原始林: 约占陆地面积的47 7( 8000 年前)根据林木生长所需的气候、土壤和海拔条件估算2000 年: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3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时间地质时期原始社会农业社会人类活人口稀少,气候等刀耕火种、游耕制度人口增多,无计动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划垦殖和大量使化用薪柴工业时代大规模商业性机

4、械采伐对森林森林面积有所变化对原始森林有所破坏, 但面积逐渐减少面积锐减的影响是因人口稀少, 森林仍然有自然更新的机会点拨 森林被破坏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4世界森林现状:读课本图 4.1 思考: (1) 森林种类; (2) 每种森林具体分布地区;(3) 探究种类数量和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可以从自然 ( 气候、 地形等 ) 和人文 ( 人口、人类生产方式等) 两方面分析。)点拨( 1)森林种类按森林疏密密林23疏林由阔叶树和草地组成1 3 受人为影响程度天然林不足 40“半天然”林人工林(2)森林的分布(重点)纬度分布:世界森林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原因:

5、低纬和高纬地区, (自然)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人文)交通不便、开发较晚。中纬度地区,地形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广阔;人口密布(农田、牧场),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国家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俄罗斯、加拿大混交林北纬40° 60°:欧洲西缘、北美东缘、亚洲东缘混带和亚寒带阔叶林:美国中部、澳大利亚东南和西南部热带雨林(原始林):东南亚、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俄罗斯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2 / 75我国森林资源:中国世界总量 (亿公顷)15 838.66人均占有量(公顷)0110 6

6、森林覆盖率()16 5530 我国森林资源 分布: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的西南林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部的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山区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广大西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缺林地区。 我 国森林人均占有量和覆盖率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思考: 世界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点拨 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开发的度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现在的情况是开发过度了!二、森林的价值:1. 经济价值:( 1)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造纸工业和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3)森林中

7、还有多种动植物和珍贵的药材。2. 生态价值:(重点)( 1)大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地球之肺”( 2)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地球储水库”( 3)生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地球基因宝库”( 4)环境保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减弱噪音( 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思考: 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3 / 7A 防风固沙; B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吸烟除尘,净化空气,调节气候;D防风减浪。点拨 (1)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2)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3)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 城

8、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5) 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过渡: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与海洋、湿地并称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功能最强大、成分最复杂、 存在最长久的生态系统,他的环境功能和经济价值是任何其他生态系统都无法替代的。 目前全球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三毁林带来的生态灾难:(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可结合课本图4.3 、图 4.4 和案例进行探究)结合课本图 4.4 和案例 1,以 1998 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为例,说明滥伐森林与洪水加剧的关系

9、?点拨 森林被毁,导致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严重减弱,雨季必然造成洪水灾害的发生,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材料:分析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频发的原因。合作探究:1. 说出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频繁的原因?2. 针对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点拨4 / 71. ( 1)自然原因:洪水来量: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雨季长,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滞洪能力: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泄洪能力: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 2)人为原因:滥伐森林中上游滥伐森林,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10、大量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 造成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湖泊淤积,蓄洪能力降低。2. 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退耕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区;裁弯取直下游:开挖河道,增加泄洪通道点拨毁林造成的生态灾害:(1)气候失调,全球温室效应增强;(2)环境恶化;( 3)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洪水灾害,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等)(4)生物多样性锐减。思考 (结合必修三):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过渡:森林中大量的物种资源对人类现今和未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人类不认识、了解它,使它从地球上消失,就会使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四、保护森林:(重点)1

11、世界: 1992 年 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2中国:(1)政府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简称森林法)2002年森林法的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公众参与: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我国对森林资源实行的保护性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的地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能源缺乏的地区,开发新能源(沼气),营造薪炭林。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计划采伐,采育结合。鼓励保护性开发,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防护林工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

12、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思考: 青年学生能为保护森林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点拨 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当中节约纸张;积极使用再生纸产品;按规定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5 / 7板书设计课后巩固:1.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 3)题。(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 兴修水利 毁林开荒 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A B C D (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 地区以人工林、 次生林为主 c 地区森林覆盖6 / 7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BCD(3)图中 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沙尘暴泥石流水土流失台风ABCD点拨 (1)D(2)A(3)B2.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我国 A、B、C 三大林区中,最大的天然林区为(字母)_,人工林区为(字母)_ 。(2)图中字母D 所表示的林业生态工程:,其作用是。 E是,其作用是,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的?( 3)在长江中、上游山地丘陵区植树造林,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