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回归传统刍议-精选文档_第1页
散文教学回归传统刍议-精选文档_第2页
散文教学回归传统刍议-精选文档_第3页
散文教学回归传统刍议-精选文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教学回归传统刍议目前的散文阅读教学我们常可以看到: 在精心设计、 反复排练的公开课上,教师运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步骤详细,问题很多,问题一经抛出, 学生侃侃而谈, 谈必中的。在常态阅读课上,问题刚一抛出, 便让学生回答, 只见大部分学生脸上表现出迷惘不知从何作答之态, 不幸被点名的学生言语嗫嚅, 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只能说出干巴巴几个词。 在高三的散文阅读课上, 教师注重让学生做题,注重方法技巧的指导,轻视学生的阅读,导致的结果是题目虽然做了不少,但能力并没有提高。散文教学要改变,要回归传统。一是课程标准的需要。课程标准对散文教学要求:阅读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2、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课程标准的要求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对文本的解读, 让学生认真研读, 从而得出自己的体悟。二是高考改革的需要。骆冬青教授说: 2017 年,中国高考将迎来新一轮大的变革,高考中不要求考生太多关注作者背景、时代,只剩下文本, 然后真正考学生的感悟鉴赏的文学能力。以文本为最重要的考核点, 让考生能自由自主地用自己的审美感悟力直接面对文本, 考查学生真正的能力, 让语文考试真正回归到语文上来。 高考改革的方向告诉我们,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对文本感悟鉴赏。散文教学

3、要改变, 回归传统的散文教学,让学生真正地理解领悟散文内容,获得审美的享受。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郁达夫说: “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 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要能感受散文的个性,必须给学生亲身感知文本的时间。教师不要为了炫示能力、为了教学进度,或为了其它的目的剥夺了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我们要追求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课前给足时间,让学生先好好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新词,翻阅工具书,正音释词,疑难处做好标记。二、指导学生朗读散文篇幅短小, 题材多样,形式自由,情文并茂且富有意境。在朗读散文时

4、,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在表达上要有变化。如在教学想北平时,朗读时要充分把握“想念”浓郁的感情基调。叙述性语言,朗读时语气舒展,声音明朗轻柔,娓娓动听;描写性语言,朗读时生动、形象、自然、贴切;抒情性语言,朗读时自然亲切、由衷而发;议论性语言,朗读时深沉含蓄、力透纸背。如读到“雨后,韭菜叶上/ 还往往 / 带着雨时溅起的 / 泥点 / 青菜摊子上的 / 红红 / 绿绿 / 几乎有诗一般的 / 美丽。”叙述描写语段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轻柔欢快、美好之感。读到结尾段“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抒情性语段时,注意读出轻重,读出低沉伤感。三、引导学生解读叶圣陶

5、先生说: “阅读课要讲得透。 什么叫讲得透呢?无非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刘守立先生说: “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可以从这几点入手:抓住文题。文题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散文文题一般有这样几个作用:点明写作对象,如故乡的山梨;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表明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如想北平 。抓住内容。一般来说,写人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这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如金岳霖先生。记事散文,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

6、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如往事。写景状物散文,要理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的,如荷塘月色。注意文章(包括每段)的开头和结尾,这两部分往往起引入、总领或总结作用。注意文中过渡和照应。准确捕捉文中的连接性词语或标志性语句: 关联词;指示语、概括语;总领、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概括段意,关注标点符号(分号、句号),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内容间的关系。教师认真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而触类旁通。如故乡的山梨,可设计一个问题:第37段写故乡的山梨,最后一段写了故乡的人, 第 1、2 段和最后一段与37段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抓

7、住内容,可以理清1、2 段是引出话题,为写故乡的山梨作铺垫。 最后一段是由物及人,写了与山梨相关的“我”和“乡亲”,深化主题。品味情感。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关注结尾,每个段落的起始句、结尾句,确定情感态度。如想北平结尾“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抓住对人、景的描写语句, 如想北平中“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 背后是城墙, 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从作者对景物、对人的描写中品读愉悦、怀念之情。抓住用词选句,如听听那冷雨中叠词的选用,“淋淋沥沥”“淅淅沥沥”“料料峭峭”淋漓尽致地刻

8、画了春雨的缠绵细密, 让读者不仅感受绵长的雨丝,也感受到绵长的情丝,这些词的选用弥漫着浓浓的乡思乡愁。分析写法。郁达夫说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这也道出了散文常见写法,小中见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常见的散文写作技巧,如以小见大,对比,衬托,选取生活中平凡事物和画面等。如故乡的山梨通过对故乡山梨的具体描绘,从而表达对故乡的人,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小见大。四、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散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中的那篇作品、课堂上的那点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延伸到对课外众多散文的自读理解, 与生活联系起来,获得个体的审美感受。 鼓励学生练笔, 表达真情实感。如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分析文本的能力。要巩固课上所得, 可以寻找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学习了想北平 ,可以印发给学生汪曾祺 故乡的食物 、叶圣陶藕与莼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这些文章,再进行交流。学习了听听那冷雨,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拓展,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冷雨,借鉴本文表达技巧,写写你心中的冷雨。散文教学回归传统,需要教师扎实内功,提高文学修养。有些教师内蕴不够,办法不多,对文本不能透彻理解,或请一位高明的老师分析,或集体备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