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知识点汇总理解题汇总2_第1页
小石潭记知识点汇总理解题汇总2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仅供个人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 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钻鉧潭记钻鉧潭西小丘记至 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 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二)一词多义1、乐(1)心乐之(喜欢)(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2)不可久居 (能)3、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 (凄清)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2)隶而从者(跟从

2、)5、 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全石以为底(用来)6、而(1)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2)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3)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7、 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8、见(1) 下见小潭(发现)(2) 明火可见(看见)9、游(1)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2) 同游者(游览)(三)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2、 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

3、。今义:住。)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今义:副词。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 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4、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 在水底的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 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刁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林和树木围绕着,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 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以其境过清

5、,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开。六结合原文回答1.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隔篁竹,伐竹取道;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文中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其动态的句子是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3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皆如空游无所依。4.写潭的水源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 源。5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7.和 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8.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9.文中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答: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突出其清澈的特点。10文中第2段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突出了鱼的活跃。这段描写渗 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用鱼的活跃之态,衬托人的快乐。七、阅读课文理解回答。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2小石潭的四奇:潭水奇(皆若空游无所依);潭石奇(全石以为底);潭源奇(斗折蛇 行;犬牙差互);氛围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1)用了隔

7、、闻、伐、取、见”等动词。(2)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点出小石 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之处。4作者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既交待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也使文章充满悬念和探奇的情趣;也为下文展开美妙 的图画做铺垫。5本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 到了什么作用?(1)抓住了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3)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 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的逼真。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

8、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笔。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 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 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之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再则优美的山水被弃在自然 的角落里,由此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因此一经凄苦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 会流露出来。可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不矛盾。8作者在写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 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

9、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忧伤的 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放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进步 文人的痛苦心情。9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逸趣和谐一致,这正 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10.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1)幽静。(2)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11.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是:(1)隔篁竹(2)四面竹树环合12.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水尤清洌”,又有侧面描写,如:(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10、所依(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1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其境过清”?答: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4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的,依据的是以下句子:(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潭西南而望1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此时,作者已经把自己的心情与景物交融在一起,暂时派遣了自己被贬后的郁闷之感。八.开放性试题1.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文中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 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从“心乐之”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很高兴很快乐的。 文中作者依次描写了篁竹、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结的潭树、藤蔓、轻快敏捷

11、的游鱼、明灭可见的溪流。 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的。从发现小石潭写起,写潭中景物,先写“近观”,再写“远望”,这样写使文章井然有序。2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 的境界?答:作者描写的游鱼是自由自在、轻快敏捷的。“似与游者相乐”向我们展示了 “物我同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3.游览到最后,作者快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我们怎样理解他的心情? “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作者游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愁苦的心情就 产生了。以致终于“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由暂

12、时的解脱而跌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凄 神寒骨, 悄怆幽邃”这八个字烘托了凄清寂静的氛围,可以看出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忧伤 的感情。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一下见小潭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 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13、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游鱼、鱼影、日光 等角度去点染, 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仅供个人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情态的 句子:似与游者相乐。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 了鱼儿的自由

14、欢快。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 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侧面衬托水的清。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

15、你的理解。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 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 又看到 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 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 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 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5.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 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1闻水声,如鸣珮环。

16、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比喻:闻水声,如鸣佩环。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第三段:写潭的水源。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n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源流-潭中气氛(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身岸势)(气氛感受)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三、迁移拓展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 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 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

17、又看到小 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 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_20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1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2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3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V选fl柳河东蹇)葡溯卷(中华榜局1974年版)“(7737子厚*何东(现在山曲芮城.远城 帝人 酬代文学寂* 5 宋八大家”之 小 止小打博东血,(虽

18、(huong 啊 竹牀1丨轴眄珮坏 好像人乌丄佩帶的理环相醒缶发出的声打.珈与环郝U斤质帙饰物水尤沽测仙 4水格外清凛”尤*搐外.仝 2 丄刘底 潭头为底.C#(pjdn)在羅以出句K向韓出水面 ffi.彎曲*Blt而. JK水中閒地” 皓小岛,仅供个人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ur den pers?nlichen fu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

19、erwendet werden.Pour l e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a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ades fins commerciales.TO员BKOgA.nrogeHKO TOpBieno员b3ymm(acH6yqeHu兄cj egoB u HHue肉go员冶HBIucno员B3OBaTbCEBKOMMepqeckux_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ur den pers?nlichen fu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