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物理+专题一+运动的描述_第1页
2018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物理+专题一+运动的描述_第2页
2018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物理+专题一+运动的描述_第3页
2018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物理+专题一+运动的描述_第4页
2018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物理+专题一+运动的描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启用前2018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 物理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物理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1、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时间图象,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表示A.位移B.初速度C.末速度D.速度的变化量2、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 ,公路旁边与公路平行有一行电线杆 ,相邻电线杆 间的间隔均为50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 ,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 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5花/&qu

2、ot;,若汽车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在10%末汽车 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汽车的加速度为1"1/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瞬时速度大小为 25m7s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间的平均速度为20巾/午D.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间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为 205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时发生位移了1,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呻寸发生位移1比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u)2 ( + A2 3)2B. .5L/ 1 1 )(刃 ) I C.D. _4、“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如图所示,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

3、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 从上浮速度为雪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上浮到海面,速度恰 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 足 R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B.C. _ . 9 认t 一扣)D.5、2017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下列比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 的是()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B.研究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C.研究女子3米板冠军施廷懋的跳水动作D.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6、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和科学假

4、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牛顿用微元法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并计算出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宴AxV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A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C.将插有细长玻璃管的玻璃瓶内装满水,用力捏玻璃瓶,通过细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反映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了放大的思想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 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7、如图所示,一小球从川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

5、B点时速度为口到达C点时速度为2"则88 :等于()A.1:1B.1:2C.1:3D.1:48、一质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在时间十内速度变为原来的3彳§,则该质点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A一B.C. 一D.9、甲、乙两人同时同地骑自行车出发做直线运动,前1%内二者的T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is/km inA.0.2 %0.5后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小B.0.2力-0.5 h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C.0.7 ft-0.9人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9人时,甲追上乙10、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2秒末乙车在甲车的前面3m

6、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小甲/ *诏轮言2/ 1一 乙01246A.前4与内,两车平均速度大小相等B.在6居末两车相遇C.在065内,两车相遇两次D.在065内,两车之间最远的距离为 4中11、下列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保持恒定且均不为零 12、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T = 2裂一 6产,则它在前3s内的位移是()A.30B.18混C.12加D.2413、一质点沿了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f 图

7、象如图所示则()朵 mg")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严心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门C.质点在15末速度为2m/sD.质点在第1n内的位移为2小14、制动防抱死系统(dNNock刊/就FE)简称A8S,其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 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 与地面的附着力为最大值。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图线所示。由图可知 ,启用AliS 后()0 h h为A.瞬时速度总比不启用 AliS时小B.加速度总比不启用 AifS时大C.刹车后的平均速度比不启

8、用 ABS时小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 ABS更短15、如图所示,在一个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gb、a离桌面高度分别为后:同:居=3 : 2 : 1。若先后顺次释放国、b、c,三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a *日正确转音I b 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3 : 72 : 1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3:2:1C.I,与口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r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三个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16、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张莉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 到一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位移 3 f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10x的图像是抛物

9、线,由此 图象可知() s/m顾正!中物目10l 7i0( 10 2D3D 4(r t/sA.小车在020"运动方向不变B.小车在20,s305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车在20,x405内平均速率为零D.小车在010,冷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17、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 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左端与光滑圆 弧轨道底部平滑连接,圆弧轨道上4点与圆心等高,一小物块从4点静止滑下,再滑上传送带,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圆弧轨道,返回圆弧轨道时小物块恰好能到达总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口 n2 Va.圆弧轨道的半径一定是 2gB.若减小传送带速度,则小物块可能到

10、达不了 4点C.若增加传送带速度,则小物块有可能经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不论传送带速度增加到多大,小物块都不可能经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评卷人得分18、“30厘折返跑”中.在平直的跑道上,一学生站立在起点线处,当听到起跑口令后 (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跑向正前方30m处的折返线,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固定 的折返处的标杆,再转身跑回起点线,到达起点线处时,停止tf时,全过程所用时间即为 折返跑的成绩.学生可视为质点,加速或减速过程均视为匀变速,触摸杆的时间不计.该 学生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以1 二,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nn/s,到达折返线处时速度需减小到零,并且该学生全过程

11、最大速度不超过= 12”止.求该学生“30 m折返跑”的最好成绩.19、在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根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 动,下落到离地面4.0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历经的时间是 68求: 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多高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q=iom/,s )20、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 品和 5口) 处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

12、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 上,教练员将冰球以速度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达到挡板时 运动员至少达到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由。重力加速度为求:搭板I!正确朝昌M, 起跑线冰球砂运动员1 .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 .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根据平均加速度的定义式Af,得到A h = TiSt ;由于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从f 1到电时刻的平均加速度等于该段时间最大加速度和最小加速度

13、的平均值,故速度的变化等于图中矩形的面积,也就等于小梯形的面积.考点:仃一 f图线【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先求出从八到万时刻的平均加速度,然后得出矩形的面积表示 从f l到与时刻的速度变化量,而矩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故梯形面积等于速度变化2.答案:D1t + 一 口厂 解析:A、根据2,代入数据100 = 5 x 10 + ± x 口 x 100 门 _ 1 一,二得,尸=.故a正确.B、第一根电线杆与第7根电线杆的距离了 二 30。1”,根据/ 一 i:i = 2&E得,u = 256/平故B正确.cd汽车经过第三根电线杆的速度为3有;d 4 =,解得办=“巴经过第7根电线

14、杆的速度为25m/s.所以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间的平均速度15 + 25 , m ,,了 200 inr =m 科20mt = - = = 10s21.则运行的时间 v 20.故D错误,C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3.答案:D解析:因为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两次速度变化 。所用的时间相同,并且这两段 过程是紧挨着的,所以根据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Av)2上,二口丁,Ar = 必 一ii,代入As =。丁;可得 心一11 ,d正确。【名师点睛】做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时,其两个推论能使我们更为方便解决问题 , 一、在连续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

15、差是一个定值 ,即Ai 二 口片;二、在选定的某一过 程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4.答案:DR = "解析:潜水器上浮过程的加速度:,自如时刻到海平面可以看作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h =-h),£ 一 %,此过程的位移即为_ U(f -加)22t ,故选D.命时刻距海平面的深度,所以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5.答案:B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奄质点的概念【解题思路】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

16、;研究运动员的跳水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 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研究子弹轨迹,子弹的大小和形状能忽略,可以看成质 点,故D错误.考点:质点的认识【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6.答案:AAxU 解析: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没有应用到微元法 ,A错误;公式中当AtTO时工£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法,B正确;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 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 ,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 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故C正确;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 运

17、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 ,即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物理研究方法【名师点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对我 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 学习.7.答案:C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记一嗝=2好知: 22=哇 =吱'AB 2a , ' U 2n ,所以 AB : AC = 1 : 4,则: BC = 1 : 3 .故 c正确,A、R D错误.故选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m 一褚=2砥,并

18、能灵活运用。8.答案:B 解析:设质点的初速度为 或,则解末的速度为3“,根据速度位移公式(3®) 一 瘟 4呜£-得:-,3if() - v(2 如att = 1力=-9因为B1,则有:2 ,可知I =仃£ ,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8.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 ,并 能灵活运用,基础题.9.答案:D解析:T f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在0.2-0.5小时内,甲的斜率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故A错误;0.2-0.5 小时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B错误;物体的位移

19、等于1的变化量,则知0.7-0.9方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0.9人时,甲乙位移相等,甲追上乙,故D正确,故选D.考点:了一 f图象【名师点睛】该题考查学生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要掌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10.答案:D解析:在U /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图线可知:前4s宴V =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又因为 ,,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选项A 错误;6区内两车的位移相同,但是由于两车不是从同一点出发 ,故在6s末乙车在甲车前 面,两车没有相遇,选项BC错误;因由图可知,0-2 总内两车

20、的位移相等,而在2秒末乙车 在甲车的前面3m处,在25时刻速度相等,此时甲乙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3 + - x 1 x 2m = 4m2,选项D正确;故选D。考点:外一右图线【名师点睛】v 一去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 位移;根据面积关系即可以得出位移关系。11.答案:C解析:若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则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一定会减小;故A可能出现;速度为 零时,可能存在速度的变化,故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故B可能出现;加速度不变且不为零, 则物体的速度一定会发生变化;故C不可能出现;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保持 恒定且均不为零,可能是速度的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如匀

21、速圆周运动;故D可能出现; 本题选不可能出现的,故选Co考点:速度和加速度【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12.答案:D£ = -nr = 2At - fir/a解析:根据2知,汽车的初速度即=24m”,加速度0 触) 一24I b"| / 211j TT 2另u = ,则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0-12,3 5内的位24,r =九=x 2",= 24阳移等于28内的位移,22,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o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

22、道易错题,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进行求解 .13.答案:C_1之解析:根据图像写出表达式,然后根据2'"对比分析解题,由图x1b=0.5 + 0,5tx =Hat2得:十,当f=1后时,r = lm,根据2,得x11-d 11.5 x 5 I m /v2t2,对比可得2,则加速度为口* 1m八.由图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Dg误;质点的初速度= lm/s,在i,s末速度为u =为+ " = 1 + 1 =,故c正确.14.答案:解析:图象中各点的纵坐标表示对应的速度 ,由图可知,启用ABS后瞬时速度开始时 比不

23、启用时要大,故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开始时的加速度小于不 启用时的加速度;故B错误;由图可知,启用后经过的位移明显小于不启用时的位移,但由于时间关系不明显,无法确定平均速度大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D.考点:v 士图象【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 V - I图象的掌握和应用,要注意明确V 一 t图象中点线面的意 义,能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解题的关键.15.答案:C 解析:设九a = h ,则由V2 = 2gh ,得=V - 9 ,得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Ui :r:甘3 = § ;血:1,故A正确;由 V 9得三者运动时间之比:八:打:S=1 : V勺:1,故B

24、错误;b与0.开始下落时间差口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与开始下落的时间差,故C正确;三个小球的加速度与重力和质量无关,等于重力加速度,故D错误;故选C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公式应用中有一定的便利,故一般会在过程上有些复杂,解题时要注意过程的分析。16.答案:D解析:5 一 f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小车在10K时刻运动方向改变,选项A错误;小车在20k30"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小车在20n40"内路程不为零,故平均速-ftf22 可知,小车在010、内重=率不为零,选项C错误;因0105的图像是抛物线,根据一

25、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故选D.考点:,图像、多选题17.答案:BD解析:设物体从圆轨道上从4点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W),根据动能定理可得:ttit,所以小物块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 为=衣,物体到达传送带上 之后,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开始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到零之后,又在传送带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左加速,根据物体的受力可知,物体在减速和加速的过程物体的加速度的大 小是相同的,所以物体返回圆轨道时速度大小等于从圆轨道下滑刚到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因此只要传送带的速度v N,物体就能返回到4点.则可知半径满足R < V2g即可,故a错误.当减小咨带速度时,只要传送带的速度满足衣, 物体就能返回到月点.当?' 0用时,小物块可能到达不了 4点,故B正确.若增大传送带的速度,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物体还将以下滑时的速度返回圆轨道,所以只能滑到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