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_第1页
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_第2页
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_第3页
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_第4页
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4-0736-07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范超1,2,3,李萍1,陈东景3,彭昌盛2(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61;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100;3.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青岛 266071)摘 要:非再生资源自身价值折耗的计算是绿色 GDP 核算中环境成本的关键部分。本文以黄河三角洲 2003年-2008 年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为对象,选择在贴现率为 0%6%的情况下,利用使用者成本法计算石油资源的 价值折耗,研究发现使用者成本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增加。并且,使用成本对贴现率的选择比较

2、敏感,随贴现率的增 加而减小,其中在贴现率为 3%和 4%时,2008 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折耗价值分别约为 180 亿元和 122 亿元,为使 用者成本账户中较贴近现实的价值折耗数值。在贴现率在为 3%6%的范围内,价值折耗占净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30%左右。总体来看,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枯竭成本巨大,开发利用可持续性降低,并且未从国民财富中扣除,掩盖 了经济真实的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贴现率计算成为了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长久之策。关键词:环境经济核算;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法;价值折耗;黄河三角洲1引言由联合国统计署(UNSD)设计的国民经济账户的开发,带动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近

3、几年,石油年开采量均在 2600 万 t 以上,且平均每年以 % 的速度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带来了石油行业增加 值基本在 5%以上的增长率,并且 2003 年-2008 年 石油行业的增加值占当地 GDP 的比例都在 50%左 右。但是,此情况下却未考虑石油资源价值折耗的核算体系(SNA)已被广泛认同,但却忽略了环境资源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一 直到 1993 年,联合国推出新的 SNA,提出系统的环 境经济综合核算账户1( SEEA),将其作为卫星账户 纳入 SNA,并首先在墨西哥,博茨瓦纳,巴布亚新几 内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进行了试点研究2,发现扣 除了资源耗竭和环境降级的

4、生态国内生产净值(EDP)与传统的净国内生产总值(NDP)相比减小显著。在绿色 GDP 核算框架中,使用者成本法是计算 不可再生资源价值折耗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在国 际上被其他核算框架所充分肯定的计算方法,见表13。通过此方法计算出的价值折耗在数据上能体现出该种资源随年份变化的耗竭情况,也是环境成 本计算的关键部分。黄河三角洲滨海石油开发是山东沿海地区重 要的经济活动,主要依托胜利油田(包括海上油田)表 1 不同“绿色 GDP”框架下自然资源折耗计算方法3Table 1 Approaches to calculate the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und

5、er differen“t green GDP”frameworks项目ISEWSEEAENRAP提出者Herman E.Daly and John B. Cobb 使用者成本法使用者成本法United NationsHenry M.Peskin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净价格法使用者成本法资产价值法使用者成本法注:ISEW( 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是 Daly andCobb (1989) 提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4;ENRAP(Environmental and Nature Resources Accounting Project)是 P

6、eskin (1998) 提出的环 境与自然资源账目方案5。收稿日期:2010-10-12;修订日期:2011-01-23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9GG10005001);908 专项(编号:908-02-03-0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编号:NCET-08-0508)。作者简介:范超,男,云南昆明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核算。E-mail: lane087102m通讯 李萍,E-mail: lipingfin范 超等: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7372011 年 4 月环境成本,误导了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而将使用者成本法应用于

7、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的 计算,对反映石油开发经济活动的真实成果有着重 要意义。中国的经济统计中将社会福利部分隐含在中间使用成本中,因此,在实际计算时,可以略去上式中的S,即社会福利项。 利用公式(4)计算使用者成本时,该资源每年开采的毛收入(即增加值)R通过相关统计年鉴数据 中确定,而开采年限T 也能通过探明可开采储量与 年开采量的比值得到确定,贴现率r 以银行存款利 率为基础,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考察不同贴现率下 使用者成本的变化,并一般把贴现率取值在 0%10%之间9,这样也更符合实际情况。当贴现率为0%时,运用公式(5)进行计算,按公式理解,此时C可以认为是该资源开采增加值的营业盈余

8、项数值。3 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计算黄河三角洲是黄河近百年来冲积形成的一块 年轻的陆地,河海交汇,使其中心城市东营市 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石油富集地区之一,其胜 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黄河三角洲 石油开发到 2009 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亿 t,累计生产原油 亿 t10。虽然黄河三角 洲石油资源探明储量每年都有所增长,但对于固定 的总资源量,开采量在近 5 年也都持续稳定的增长, 因此进行价值折耗的计算能够清晰了解资源耗竭 成本和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依照使用者成本法计算原理,进行价值折耗计 算时需要石油资源开采行业产值,石油年开采量, 探明可开采储量等数据。 石油开采

9、行业产值统计及计算山东省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其辖 区范围涉及到整个三角洲地区以及沿海地区,所以 东营市石油行业的发展直接体现整个黄河三角洲 石油开发的状况,据此主要参看东营市统计年鉴(2004 年-2009 年),统计并列出 2003 年-2008 年东 营市石油开采行业总产值项,增加值项,以及经计 算而得出的营业盈余项。营业盈余项数值按照收 入法计算,由增加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 额和劳动报酬的总和所得11。因为参看的统计年鉴是当年价格,为了消除通 货膨胀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石油开采和石油冶炼行业的工业品出厂 价格指数(见表 2)进行调整,因只需

10、要进行纵向比 较,为了简化计算,直接把以 2005 年价格计的工业 品出厂价格指数作为调整指数来计算,价格调整计2使用者成本法原理及应用使 用 者 成 本 法 的 思 想 最 早 源 于 Hotelling(1925),认为有限存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和机器设备一样都是固定资产,都有折旧的问题,在不可再生资 源开采收入中进行折旧额扣除,并将其运用到未来 产生可持续的收入流中,实现不减少资产存量的持 续消费水平6。之后,E.L. Serafy 7( 1989)把不可再 生资源看作资本,来考察这种资源资本价值量随时 间的变化量,提出利用使用者成本计量耗竭性资源 价值折耗的方法,将资源资本所产生出来的毛收

11、入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真实收入,即扣除资源折耗 后得到真正的收入部分;另一部分为开采这一可耗 竭性资源所得到的机会成本,即使用者成本。用数学公式表述 E.L. Serafy 使用者成本法,无 穷期的真实收入X 的现值为:V0 = X = X(1)trt = 1 (1 + r)对于给定的非可再生资源,在其有限的开采年限(T)内,每年毛收入R的现值为:T1R= R (1 -W0 = )(2)rt = 1 (1 + r)t(1 + r)T根据 E.L. Serafy 的理论,在有限时间内开采可耗竭性资源的收入用于投资,则令(1)、(2)式相等, 得到:RX = R -(3)(1 + r)T式中r

12、为贴现率;X 为每年的真实收入;R为每年的毛收入(假设为常数);T 为开采年限。E.L. Serafy 又定义使用者成本为毛收入R与真 实收入X之差,即:RC = R - X =(4)(1 + r)TC为使用者成本,这个计算式也成为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算可耗竭性资源资产折耗值的公 式。此外,当贴现率为 0 时,上式不再适合计算资源 的使用者成本,这时用以下公式代替8:C = TP - IC - W - S - PR(5)式中TP为总产出;IC为中间使用成本;W为工资(劳动报酬);S为社会福利;PR为正常资本回报。因为资 源 科 学738第 33 卷 第 4 期表 2 石油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

13、格指数Table 2 Producer's price index for manufactured products of oil exploration industry扣除了价格影响因素后的数据,不同年份之间具有了可比性。黄河三角洲石油开采行业在 2003 年-2008 年之间,增加值呈现部分稍有波动,总体稳 定的态势,见图 1。其中,在 2005 年以前,都保持稳 定的增长,2005 年时为 亿元,2006 年和 2007 年稍有回落,2008 年又稍有回升,相对于 2003 年, 黄河三角洲石油开采业总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了%和%。 石油资源开采量统计及开采年限计算2003 年

14、-2008 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采量和 探明可开采量每年都保持稳定增长,在保证持续高 年份 价格指数(以上年计) 价格指数(以 2005 年计) 20032004200520062007 2008 122.1 151.9 算公式12为:价格调整指数=名义价格(即当年价格)/实际价效的生产外,每年还增加 1 亿 t 的探明储量 ,使资10源长久开发成为可能。在统计计算过程中,在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格(即不变价)(6)经以上公式转换后,数据以 2005 年为基期,并连同调整前数据记入表 3。但是,使用者成本法使 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而我国 目前石油开采行业离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相差

15、甚 远,所以我国的石油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并不是反 映一种符合使用者成本法所要求的市场价格,在此 考虑了世界原油价格对我国原油价格定价的影 响。自 1998 年中国石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 国原油定价就与国际原油价格相挂钩13,这种机制 是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为基础的成本加提成合同 定价模式14,但存在十分突出的“时滞”效应,使得原 油价格产生“倒挂”的现象。基于此,国家实行了 “对公道的价值给予公道的报酬”的价格管制措施, 即如果企业由于政府的价格管制而蒙受损失,政府 应给予适当补贴,以便厂商获得正常利润15。因此, 在计算使用者成本时,公式(4)中的R项加上了“补 贴收入”项的数值,而“营

16、业盈余”项也在计算过程 中对“补贴收入”进行了加合。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08) 中提到:截至162007 年底,胜利油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 11 亿 t 左右。由于每年可采储量数据获得的困难性,就粗略 记为 11 亿 t,也就是 2007 年底的期末存量,2008 年 初的期初存量。而在石油开发过程中随着勘探的 进展,每年的可开采储量都会有所增加,使之与开图 1 2003 年-2008 年黄河三角洲石油开采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2005 年价格)Fig.1 Total value of out-put and added value of oil exploitation industr

17、y in Yellow River delta from 2003 to 2008表 3 2003 年-2008 年调整前后的黄河三角洲石油开采业产值Table 3 Production value of oil exploration industry before and after adjustment in Yellow River delta from 2003 to 2008(万元)调整前调整后年份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营业盈余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营业盈余20032004200520062007457 5468576 0379783 1956930 7159907 5312343 10674

18、46 9107626 3878636 6521643 1616189 0362277 0380408 3170345 6325340 3417714 9169748 1012783 1956762 8819729 5267536 1042580 4035626 3878521 8460517 0109295 3690359 7896408 3170283 3053273 5866 2008 1139 1507 900 3936 376 8191 749 9346 592 7542 248 0705 范 超等: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7392011 年 4 月采量保持较为

19、平衡的关系。在不考虑石油开采损失量的情况下,在探明石油可开采量中加合新增可 采储量。之后,将这些资源量通过标准煤转换系数(石油的标准煤转换系数为 t 标准煤/t17) 转换 为标准煤,再用探明可开采量与当年年开采量相 比,从而计算出资源开采年限,见表4。率不为固定取值,并且不可能会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上的数据,2003 年-2008 年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或金融机 关时所收取的利率在 %之间浮动19。自 然资源开发项目的贴现率会随国家央行贴现率的 变动而变动21,在现实取值中这里主要参考了央行 贴现率的取值,而为了考察贴现率的选取对数据整 体变化的趋势影响,以有利于

20、贴现率政策的确定与 讨论,取贴现率 0%,2%,3%,4%,5%,6%进行分析 计算,见表5。表 4 2003 年-2008 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开采量以及开采年限Table 4 Proven recoverable oil reserves, exploitation amount and development life of oil resources in Yellow River delta from 2003 to 20084结果及分析贴现率变化分析由表 4 可知,石油资源的开采年限都基本稳定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万 t 标准煤)石油开采量(万 t 标准煤)开采年限(年)

21、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16 16 16 16 16 16 在 41 年左右(只是按照该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以致其对于使用者成本纵向上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 而根据表 5,贴现率的取值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 贴现率为 0%时,每一代所获得的资源资产价值的 利益都是均等的,即当代和后代的资产价值没有区 别,在一定意义体现了公平使用资源的特点20;而当 贴现率不同时,表 5 中横向上数值有着明显变化,贴 现率越高时,使用者成本越小,说明资源使用损耗 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受贴现率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 为敏感的变化。如 2008 年贴现率取 6%的使用者成 本是贴现率取 2%时的

22、%,是贴现率取 0%时的%,其他年份也有相似体现。这样的情况下,从理论角度可认为石油资源开采者从所获利润中用 作投资的部分就越少,越不利于石油资源可持续开 发和利用。然而根据使用者成本法的内涵,贴现率 增加直接导致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即价值损耗) 减少,却不能简单说明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 性得到增长。比如,国家央行调低利率会直接降低 人们对资金使用的贴现率,一些自然资源开发项目注 :表 中 石 油 开 采 量 数 据 来 源 于 山 东 省 统 计 年 鉴(2004-2009)。 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的计算根据以上各表中统计以及计算出来的增加值, 营业盈余和资源开采年限这几项数据,按照公式(

23、4)进行计算。贴现率实际上是作为变相的贷款利 率而存在的18,即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或金融 机关时所收取的利率(因为个人与个人之间,企业 与企业之间为自己所收益项目规划所确定的贴现 率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此没有考虑个人贴现率,只 考虑了社会贴现率),而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经济的 变化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 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贴现表 5 2003 年-2008 年贴现率 0%6%时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Table 5 User cost at 0%-6% discount rate from 2003 to 2008(万元)年份r=0%r=2%r=3%

24、r=4%r=5%r=6%20032004200520062007295 359 408 283 273 232 252 273 232 232 153 167 182 155 156 102 111 121 104 106 68 74 81 70 72 45 49 54 48 49 2008 248 0705.069 266 8625.940 180 1086.080 122 0200.087 82 9747.347 56 6302.208 注:按 2005 年价格计。资 源 科 学740第 33 卷 第 4 期的贴现率也会同步下降,但是,因其资金投入在构成所占的比重不大,它们贴现率降低的幅度

25、要远小 于其他经济活动,这些会诱导人们改变财富构成配 置,资源贮藏部分比重下降,资本投入部分比重上 升,使自然资源利用强度(即利用率)增大21。此外,由于央行贴现率在 %之间浮很敏感,贴现率过大时,资源折耗价值变得很小,但是按照使用者成本含义却不利于对资源开发持久 的投资,同时也体现了贴现率与资源利用率以及可 持续性并不能直接认定为呈正相关的关系。 年份变化分析选取贴现率为 3%,4%,5%,6%时所计算出来 的使用者成本与每年相应的净收入(营业盈余)相 比,令所得数据为 d,其随年份的变化见图 2,得到一 个整体的变化趋势。在贴现率为 0%时,所体现的 公平使用资源是一种理想化状态,而为 2

26、%时,2008 年的使用者成本大于了营业盈余,因此没有将贴现 率为0%和2%的数据列入计算之中。由图 2 可以看出,在 2005 年以前使用者成本与净收入之比有稍微减小的趋势,说明在提高石油资 源开采量以及增加行业产值的情况下,资源损耗价 值虽然有所增长,但保持着相对比较稳定的水平, 并且贴现率为 3%时的 d 值一直保持在 左右,资 源利用和可持续性较好。但是 2005 年以后,不同贴 现率下的比例都呈现迅速的增高趋势,反映出石油 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大大下降,尤其在 2008 年贴 现率为 3%时的 d 值超过了 ,给当地经济带来的 损失相当巨大。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石油开采产值 在 2005

27、 年之后明显下滑(见图 2),直接造成净收入动 19(2003 年 至 2008 年 有 多 次 调 整 ,2003 年 为%,2004 年 4 月以后 2007 年 12 月为 %,2008年 1 月以后为 %,11 月为 %,12 月下旬以后 为 %),较为贴近实际的石油资源开发的贴现率 区间确定为 3%5%。由表 5 可知,2003 年-2008 年 贴近实际的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别约为: 亿 元(取贴现率 3%), 亿元(取贴现率 4%), 亿元(取贴现率 4%), 亿元(取贴现率 4%), 亿元(取贴现率 4%), 亿元(取贴现率5% )。 在 不 考 虑 年 份 变 化 的 影 响

28、下 ,依 照% % 之间浮动的变化情况,从 2003 年到2008 年较为贴近实际的贴现率对石油资源价值折 耗的影响为随贴现率的增大而减小,反之则增大, 其中在贴现率为3%4%之间折耗数值最大。如果只考察当年的不同贴现率下石油资源枯竭成本的情况,只需直接进行当年价格的相关项的 统计计算,此时还可以分析价值折耗占当地 GDP 的 比例,清晰的了解资源折耗价值给经济发展带来的 损失。如以 2008 年黄河三角洲滨海石油资源开发 为例,统计计算出的数据列于表6 中。首先利用当年价格的石油开采增加值按公式(4)计算出当年价格的使用者成本,进而计算出当 年不可再生资源的单位使用者成本(即使用者成本 与开

29、采量之比),在此基础上构建价值型账户。由 表 6 可知,当贴现率为 2%时,2008 年黄河三角洲因 石油开采而产生的资源枯竭成本为 亿元, 且价值损失占了 2008 年当地 GDP 的 %,损失 相当巨大。资源价值的折耗对贴现率的选择水平图2 2003 年-2008 年不同贴现率下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与净收入对比Fig.2 The ratio of user cost to net income of oil resources at different discount rates in Yellow River delta from 2003 to 2008表 6 2008 年黄

30、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实物型和价值型账户Table 6 Physical account and value account of oil resources in Yellow River delta in 2008资源价值(亿元)占 GDP 比例(%)实物量项目 (万 t) r=0% r=2% r=4% r=6% r=0% r=2% r=4% r=6% 期初存量开采量11 1 -1 - 期末存量 10 7200.83 14 1431.174 1 5524.372 7098.340 3294.377 - - - - 注:按当年价格计。范 超等: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741

31、2011 年 4 月的减少。其中在 2008 年,工业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值大幅下降,造成 d 值迅速升高。另外, 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储量不大,在持续增高的开采 量下,剩余可开采年限相对减少,也是造成比例逐 渐升高的重要原因。5结论与讨论(1)2003 年-2008 年间,黄河三角洲因开发而导 致的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在贴现 率为 3%和 4%时,从 2003 年的 亿元和 亿 元增长到 2008 年的 亿元和 亿元。价值 折耗巨大且随年份增长而增加。为了更高的收益 而提高石油资源的开采量必然带来更大的价值折 耗,所以需要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石油资源长 期开采的视角代替

32、加大开采获得高GDP 的追求。(2)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对贴现率的选择比较敏感,随贴现率的增加而减小,但资源 利用可持续性不一定和贴现率正相关。因此顺应 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非可再生资源代际公 平,调整合理的贴现率是政府决策者的关键举措。 可以通过法规措施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价值 理念直接体现到有关贴现率计算当中去21,有利于 在现实中实现最大可持续贴现率,并且由立法部门 评审有关可行性分析报告,审查贴现率是否过高或 过低。(3)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与净收入 之比 2005 年以前较为平稳,2005 年以后持续增高, 其中 2008 年增长最快,与当年工业经济发展密切相

33、 关,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逐渐降低。增加石 油资源开采采收率以及投资改进石油开采技术,能 够大力促进石油开采工业的发展,资源也得到持续 有效利用,而每年保持稳定的储采平衡率(1 以上), 也是石油资源长期开采的重要战略。(4)黄河三角洲石油开采利用造成的资源自身 价值折耗应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将其扣除,避免造成 对 GDP 的高估,初步实现 GDP“绿色化”,客观评价 经济真实的发展。Economic AccountingM.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00.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Activities of the

34、 EnvironmentStatistics Sec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EB/OL. 2 at/envstat/stwes-014.pdf,2010-10-12.2000-10/李国平,吴迪.使用着成本法及其在煤炭资源价值折耗中测算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4,26(3):123-129.Daly , H. E., J .B. Cobb. For the Common Good: Redirecting the Economy Toward Community, the Environment and a Sustain

35、able FutureM. Boston: Beacon Press, 1989.Peskin H M. Alternativ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pproach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policyA. In: K Uno, P Bartelmus Dordrech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C. Norwell: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8. Hotelling, H. A general

36、mathematical theory of depreci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25, 20(151):340-53.E. L. Serafy. The proper calculation of income from depletable natural resourcesA. In: Y.J. Ahmed, Salah E Seral, Emst Lutz.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 Washington D.C

37、: World Bank, 1989.Liu X. Coal-adjusting national accounts in ChinaJ. ResourcesPolicy, 1966, 22(3): 173-181.United Nations. The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An Operational ManualM.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998.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企业概况EB/OLm/html/ slof/ytjs/qygk/2009/12/3329.htm

38、, 2010-01-01/2010-10-12. 杨灿.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原理M.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08.曹家和.宏观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蔡永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和国内原油现货价格关系的协整研 究D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李少民, 吴韧强. 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探讨J. 价格天地, 2007,(1): 19-20. 蔺玉,张锐,胡隽.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石油类上市公司影 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 2007,(1): 38-40. 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R. 2008. 邱大雄.能源规划与系统分析M.北京: 清华大学

39、出版社, 1995. 张玉梅,秦磊,王子柱.基于贴现率与存款利率倒挂产生的无风 险套息研究J.浙江金融, 2009,(9): 34-3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 EB/OLomnnel.web/,2010-10-12.陈东景,李培英,吴桑云.海洋绿色 GDP 核算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研究M.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8.陈安宁.自然资源贴现率利用探讨J.资源科学, 2000,22(3):13-16.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 181920参考文献 (References):21 1 United Nations. The

40、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资 源 科 学742第 33 卷 第 4 期Value Depletion Analysis of Oil Resources in the Yellow RiverDelta Based on the User Cost ApproachFAN Chao1, 2, 3, LI Ping1, CHEN Dongjing3, PENG Changsheng2(1. 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A, Qingdao 266061, China;2. College of

41、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Abstract: As the core indicator of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has not only a significant influenc

42、e on steady economic growth in countries, but also falls short o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nvironmental cost. In this context, Green GDP has been become a widely accepted concept in recent years, which enabl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Value depleti

43、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is the major port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s. Many methods are introduced to measure it in Green GDP. With major economic activities in coastal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oi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

44、nomy relying mainly on the Shengli Oil Field. Accounting of value depletion of oil resources of this reg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flect real achievements of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tionally used“user cost approach”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value depletion of oil resourc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EEA).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s in the Serafys method, user cost method, value depletion of oil reso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