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页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 .(2019河北石家庄期末)位r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 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 用的陶纺轮等。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 刚起步C. “男耕女织”经济成型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2 .(2019山东泰安月考)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 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A.铁农具推广程度B.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C.封建政府重视程度D. 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3 .(2019山东师大附中期
2、中)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形成了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 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 “农艺体 系”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自给自足4 .(2019山东师大附中期中)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 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C.冶金技术的进步D. “百家争鸣”的出现5 .(2019河北保定联考)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下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 从“祭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
3、代()A.种桑养蚕现 象开始出现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D.丝织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第2页6.(2019吉林长春质检)自西周末始,井川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 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山,开阡陌”。 这一变化说明()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B.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二、非选择题7.(2019湖北黄冈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王景)迁
4、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 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早,诏勿收兖、豫、徐州川租、刍槁(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 谷赈给贫人。一一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内备春秋战牛耕都江堰测知二十四节有利于 安排农秦楼提高播种效选种、育提高产量的重要途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一隋唐筒车、曲辕犁一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一明清农政全书一(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0分)第3页(2)根据材
5、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10分)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 .(2019湖南岳阳期中)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 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都() A.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属r-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C.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2 .(2019广东揭阳期中联考)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苏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 “苏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
6、耕作3 .(2019江西南昌联考)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 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 现的根本原因是()A.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C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D.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4 .齐桓公向管仲提出如何解决国家财政不足问题时,管仲说:“唯官山海(指:盐铁)为可耳J 这说明管仲主张()A.以农为本B.积极干预经济C.开发荒山D.鼓励市场交换第4页5.(2019湖南岳阳模拟)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
7、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D.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6 .(2019河北邢台联考)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 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司马迁认为()A.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B.秦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二、非选择题7 .(2019辽宁本溪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人类历史中,生产力由低及高,人类干预自然的广度
8、和深度也是不断拓展的。与此同 时,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反作用也是不断变化的。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上述关 系。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条线索进 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线索清晰、史论结 合、史实准确)(20分)第5页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 .A根据材料中“迄今六千年左右”“粟”“陶纺轮”等信息可知,此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 农业、手工业有了一定发展,故A项正确。2 .A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 率,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但是耕牛相对铁农
9、具而言,成本要高,不及铁农具 使用更广泛。故选A项。3 .A根据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可 以看出,这一农艺体系的目的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了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的特点,A项正确。4 .C题干中的发明是木匠行当的,属于一手工业成就,排除A项;题干中出现的木工发明都是 铁制工具,设问问的是原因,排除B项;“锯子”“钻子” “铲子”的一部分是由金属制成,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金属就是铁,故木工器械的发明主要得益于冶铁技术的进 步,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5 .B由题干信息可知,商代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
10、展,B项正确;原始社会,我国就开始种桑 养蚕,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商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无法表明商代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排除C项;题干无法体现出商代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排除D项。6 .D材料表明,井田制的废除和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从西周末年到战国后期,经历了几百年 漫长的时间,是一个渐进的变革过程,故D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铁犁牛耕起到促进作用,故A项错误;B项理解片面;C项中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在材 料中没有体现。二、非选择题7 .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实行精耕细作;受制于自 然环境,具有脆弱性;以小农户个体分散经营为主,
11、男耕女织。(2)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 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解析(D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即可。第6页(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工具创新、技术改进、兴修水利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地矛盾、小农经济的地位等方面概括。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i.c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出现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A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商周时代由于生 产力水平低下,土地为国家公有,实行井田制,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D项错误
12、。2.D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农耕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精耕细作是强调农业耕作最 大限度提高单位产量的耕作模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男耕女织强调的是自给自足的白 然经济形态,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3.B ”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等信息说明古 代手工业的传承特点是世代沿袭,其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和狭隘性等特 征决定了各行业之间的交流极少,自家的技术更容易传递给自家子弟,故选B。4.B材料“唯官山海(指:盐铁)为可耳”,说明管子主张盐铁官营,体现了国家积极干预经 济的思想,故B正确。5 .D材料并不是要说明农民的社会地位,可排除A项;B项
13、内容与材料“抑商人而存商业” 的信息不符,可排除;C项说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地位,与材料内容不符,可排除。6 .D材料的意思是: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 就要陷于困顿,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资源缺少,山泽就不能得 到开发。这四者,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由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农工皆本,所以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7 .答案示例1观点: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是不断增长的。远古社会:这一时期人类只是被动地依赖于自然,被动地从白然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物质 和能量。人类处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阶段。古代社会:人类在与白然的斗争中,开始在生产中使用畜
14、力,并能在有限范围内利用水力 和风力,以及开采矿山冶林金属,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 活需要。人类进入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时期。第7页近代社会:工业革命后,通过煤、石油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使人类社会相继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现代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人类逐渐转向对自然界中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 利用。总结: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不断拓展的。 示例2观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由开发利用到保护。远古社会:人类处狩猎采集文明时期,对自然还处于恐惧和崇拜的阶段,氏族和部落的 图腾崇拜往往是自然界中的植物或动物形象。古代社
15、会:人类处了农耕文明时期,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是可以被利用的, 甚至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近代社会:人类进入匚业文明时期,对自然的认识逐渐走向科学化,开始探寻人类社会发 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现代社会: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同时,意识到由于人类的过度 开发,自然环境也在日益恶化,所以人类逐渐产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总结:伴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逐渐走向科学化和理性化。示例3观点: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不断变化的。远古社会:在狩猎采集文明时期,自然主要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成为人类文明 起源的基础。古代社会:在农耕文明时期,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资源,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 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工程市容管理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团队的角色与职责分析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目标管理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品牌建设试题及答案
- 公共关系学中的社会责任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餐饮用品采购合同
- 经济运行与政策试题及答案配合
- 2025年市政工程题库及试题答案
- 知识点总结水利水电工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济师考试心理准备与试题及答案
- 实验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模板
- 备用柴油发电机定期启动试验记录表
- 国企食堂运作方案
-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面对批评 全国通用
- 工程管理检讨书
- 劳务派遣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3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押运员岗位职责
- 2008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眼动的检查与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